主题教育 | 晋安区人社局“问诊开方” 纾解群众急难愁盼

快乐正能量

<p class="ql-block">晋安区人社局深化运用“四下基层”传家宝,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开展“沉一线、找问题、想办法、促提升”活动,围绕群众“急难愁盼”,下沉一线,“把脉问诊、开方抓药”,着力解决一批根治欠薪领域的重点问题,让主题教育成果惠及更多群众。</p> 下沉一线 “把脉问诊” <p class="ql-block">引导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汲取奋进伟力,践行使命担当,做到知行合一。</p><p class="ql-block">▶以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强化源头治理,将根治欠薪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落实调查研究下基层,将“整治在建工程项目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问题,保障农民工权益”点题整治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载体,寻找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措施办法,推动实名制管理、工资专户、工资保证金等制度全覆盖,真正实现“调”以务实、“研”以致用,使调查研究成果更好地破解难题、推动工作,让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同时,在区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协调预备应急周转金200万元,用于临时调度。</p><p class="ql-block">▶畅通维权渠道,优化维权服务。向社会公布举报欠薪维权热线及窗口地址,推广根治欠薪线索和“福建人社”微信小程序欠薪反映平台,让劳动者第一时间顺畅反映欠薪问题、相关诉求第一时间得到快速响应处置,切实提高欠薪维权质效。坚持以倾听群众日常呼声为着力点,扎实开展信访接待下基层,既聚焦工程建设、加工制造等重点领域,还包括各类小微主体和个人临时用工、雇工等产生的“零工欠小钱”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在根治欠薪领域中的焦点、痛点、堵点问题。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确保举报投诉电话畅通,有紧急情况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到一线、快处置,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情况。开展“月月清”行动,紧盯福建省劳动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12345平台和110警情等,不管是区级层面还是乡镇(街道)层面,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介入办结,杜绝逾期处置的情况。</p><p class="ql-block">▶强化排查化解,压实属地责任。推动理论政策下基层,印发《福州市工程建设项目检查指导实用手册(2023执法篇)》,确保劳动保障监察员、在建项目劳务员、属地乡镇网格员人手一册。规范《在建工程项目现场“比学赶超、创先争优”评查活动核查表》,把乡镇根治欠薪队伍培养成一股会检查,善调解的坚强力量。针对项目经理、劳资专管员开展根治欠薪业务培训,让一线人员进一步掌握条例知识,熟悉平台操作和应急处置办法等,全面提升政策业务能力。各乡镇(街道)建立“在建项目平台数据发布群”,要求各项目劳务员及时上传本项目的“劳务实名制-项目端”截屏,对上传数据异常、校验不合格的项目,督促其提升数据质量,力争各个项目七项校验指标均达到100%。认真弘扬践行“现场办公到基层”优良传统,以敢于直面问题的担当,深入基层一线,积极排查辖区内用人单位的欠薪问题隐患,发现一起、处置一起,对重大欠薪舆情和欠薪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或极端事件,从速查清事实,稳妥处置化解,坚决防止事态蔓延扩大。</p> 问题导向 “开方抓药” <p class="ql-block">树立主题教育根本在学,关键在做的实干导向,真抓实干解难题,千方百计办实事。</p><p class="ql-block">▶建立挂钩联系机制,确保服务群众“真挂钩”。重点抓好在建项目现场核查、平台跟踪和信访投诉三项工作,坚决落实“人盯项目”,针对存在的问题分类精准施策,定人定责、盯住不放、限时解决,必要时提级约谈相关项目业主和项目总包单位负责人。</p><p class="ql-block">▶建立专题会议协商机制,确保重要事项“真协商”。对涉及甲指分包、违法转分包等非法用工主体众多的复杂问题,通过召集有关人员集体会商、专题讨论的方式推动问题在协商中解决、共识在协商中凝聚。</p><p class="ql-block">▶建立跟踪问效机制,确保群众问题“真解决”。重大欠薪问题实现“一问题一档案”,明确责任主体,持续跟踪问效,防止已解决的问题还留有隐患在后期又反弹回潮。</p> 健全机制 “固本培元” <p class="ql-block">晋安区人社局把根治欠薪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轨道。</p><p class="ql-block">▶发挥全域网格化监管作用。通过大数据赋能新时代治欠工作,落实属地监管职责,针对存在的问题分类精准施策,定人定责、盯住不放、限时解决,在 2023 年全市组织根治欠薪“比学赶超”综合评比竞赛中,综合排名第二。同时,获评 2023 年度福州市 12345 热线诉求办理“优秀典型案例”,得到市效能办通报表扬。</p><p class="ql-block">▶积极推动联动机制。欠薪问题的背后,既有建设领域市场秩序不规范的原因,也有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及实名管理等制度“重覆盖、轻运行”的因素。晋安区积极在欠薪案件处置过程中发现建设领域违法行为线索,全市首创移送机制,推动欠薪治理从清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向防欠(源头治理)转变,打通人社、建设部门联动的最后一公里。</p><p class="ql-block">▶全面打造晋安模式。全市首创根治欠薪工作定期通报制度和区政府领导挂钩包项目的工作机制,区人社局选送的《晋安区:积极打造根治欠薪“晋安”模式,着力解决“烦薪事”》在福建省人社厅主管的《海峡人才通讯》(2023年第 4 期,总 69 期)中刊登。</p>

欠薪

根治

问题

晋安区

项目

处置

社局

解决

群众

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