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英雄贊

赵力 zhaoli

<p class="ql-block">各位看官朋友:早上好</p><p class="ql-block"> 我對中國遠征軍充滿好奇,應為我去看過當年他們出發時的集合地,貴州安順的幺補,他們當年就是在哪裡集合整編,休息之後,開網雲南而後出國參戰的,創造了這一偉大的英雄群體。很多人,就再也沒回來了。</p> <p class="ql-block">  踏入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远征军主题展”的牌匾,它静静地悬挂在入口处,像是在诉说着一段即将展开的壮阔历史篇章。这里,每一处角落都承载着中国远征军的英勇事迹,每一步都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为支援在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英军。保卫我国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和战略后方安全而组建的作战部队。</p><p class="ql-block"> 中国远征军的组织和作战历程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中国远征军于四六年二月入缅与日军作战,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尾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但终於英军決定放弃缅甸以及指挥失誤等原因而作战失利、分别撤入国内和印度。后一阶段的中国远征军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由撒退入印度的遠征军改编的。中国驻印军和遠征軍。二是1943年春在云南重组的中国远征军。</p><p class="ql-block"> 中国驻印军和重组的中国远征军分别在印度兰姆伽和云南昆明进行整调并改善装备后,先后于43年2月和44年4月分别向缅北和滇西的日军发起反攻,相即取得胡康、孟拱河谷、密支那、松山、腾冲、龙陵、八莫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以伤亡27万人的代价歼灭日军47万多人,不仅收复滇西沦陷区8万多平方公里,把日军赶出国门。击溃緬北日军,解放缅甸国土18万平方公里。协助盟军迫使日军退出緬甸。</p><p class="ql-block">1945年1月28日,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在芒友会师,中印公路在嘀町举行通车典礼。中国远征军完成了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 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作战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唯一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作战。也是自甲午战争以来我国军队第一次援助盟邦进入邦国土作战并获得胜利的一次大规模作战。</p><p class="ql-block"> 戰爭的勝利極大的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战斗志、同时拉开了中国战场战略反攻的序幕,在抗日战争史</p><p class="ql-block">上有着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一幅老照片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远征军的身影在照片中若隐若现,他们坚定的眼神中透着无畏与决心。那是为了国家尊严和民族存亡而战的年代,远征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p> <p class="ql-block">照片墙上,一幅幅展现中国远征军历史的照片依次排列,它们如同一部无声的史书,记录着远征军从组建到出征,再到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每一个瞬间。这些照片不仅定格了历史,更传递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仁安羌之战的历史照片墙上,那些珍贵的影像资料详细地展示了这场战役的重要时刻。从激烈的战斗场景到战士们胜利后的笑容,每一张照片都是对仁安羌之战最真实的记录。这场战役不仅是中国远征军英勇作战的见证,更是中国军人在异国他乡捍卫国家尊严的壮举。</p> <p class="ql-block">展示板上的文字讲述了滇缅铁路的历史背景与重要意义。“中国抗战生命线”、“输血管”的称号强调了这条铁路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滇缅铁路的修建,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它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连接中国与外界的生命线。这段历史提醒人们铭记过去,珍惜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戴安澜将军的照片前,人们驻足凝视。他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戴安澜将军带领着中国远征军,在战场上书写了一段段传奇。他的英勇事迹成为了中国军人的楷模,他的精神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孫立人將軍</p> <p class="ql-block">“同古保卫战”的介绍文字板前,参观者们认真阅读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同古保卫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第一场大战,也是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最艰苦的一场战斗。在这场战斗中,中国远征军以顽强的毅力和英勇的战斗精神,成功地保卫了同古城,为中国远征军赢得了宝贵的声誉。</p> <p class="ql-block">大屏幕上播放着仁安羌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斗过程,生动的画面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仁安羌之战不仅是中国远征军的一次重要胜利,更是中国军人在异国他乡展现英勇无畏精神的象征。通过这段视频,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仁安羌之战的意义,也更加敬佩那些为国家和民族而战的英雄们。</p> <p class="ql-block">悲壮野人山战役简介墙板前,人们沉浸在那段悲壮的历史中。野人山战役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遭遇的一场惨烈战斗,无数的战士在这片原始森林中失去了生命。然而,他们的牺牲并没有白费,他们用生命为中国远征军赢得了宝贵的胜利,也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惠通桥狙击战的历史照片墙上,展示了中国远征军与日军激战的画面。惠通桥狙击战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斗,中国远征军在这场战斗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成功地狙击了日军的进攻,为中国远征军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的第一路组织架构图表前,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司令长官卫立煌等人的职务及下属部队情况。这张图表不仅展示了中国远征军的组织架构,更让人们了解到中国远征军的指挥体系和作战部署。它是中国远征军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军人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显示中国远征军指挥系统的时间线前,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时间线上的每一个节点都记录着中国远征军的重要历史时刻,从组建到出征,再到战场上奋勇杀敌,每一个瞬间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这条时间线不仅是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国军人英勇无畏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标注着重要地点和路线的地图前,人们仿佛置身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战略部署之中。这张地图不仅展示了中国远征军的作战路线,更让人们了解到中国远征军在战场上面临的艰难险阻。它是中国远征军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国军人智慧和勇气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展览分布的地图前,人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整个展览的布局。这张地图不仅为参观者提供了便捷的参观路线,更让人们能够全面地了解中国远征军的历史。每一个展区都承载着中国远征军的英勇事迹,每一个角落都传递着那份深深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对峙</p><p class="ql-block">由于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为保障国际运输线畅通,美军和中国航空公司开辟了由昆明至印度阿萨姆邦汀江之间的空运通道一“驼峰航线”。同时,中国军政部采纳了中国战区司令部参谋长史迪威的建议,用美国军备物资装备中国军队并进行整训,重组中国远征军,积极筹划反攻。</p><p class="ql-block">整训分别在印度兰姆伽和云南昆明地区进行。</p><p class="ql-block">撤退至印度的第一批远征军两个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并从国内空运补充兵员,先后扩编为新编第1军、新编第6军,计10万余人。国内则于1943年2月再次组成中国远征军,辖第11集团军、第 20集团军,计6个军和直属部队20 余万兵力。</p><p class="ql-block">经过一年左右整训和接受美式装备,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官兵体质、装备火力、战斗技能都得到了明显提高,成为作战劲旅。</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出征”讲述了中国人民对滇西抗战的贡献。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无数的中国人民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毅然投身于滇西抗战之中。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中国远征军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部分“对峙”讲述了云南人民对抗战的支持与付出的努力。云南人民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情怀。第三部分“反攻”记录着中国人民军队英勇作战的历史时刻。中国远征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第四部分“讲武堂师生”的故事展现了战争中的教育力量以及对中国未来的影响。讲武堂师生们在战争中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更为中国未来的军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郑洞国将军与参谋长讨论问题的画面前,人们仿佛看到了中国远征军在战场上运筹帷幄的场景。郑洞国将军是中国远征军的重要将领之一,他在这场战争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与参谋长的讨论,不仅体现了中国远征军的指挥智慧,更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军人在战场上团结协作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孙立人将军与史迪威将军讨论对日作战行动的画面前,人们仿佛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孙立人将军是中国远征军的重要将领之一,他在这场战争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与史迪威将军的讨论,不仅体现了中国远征军与盟军之间的合作,更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军人在战场上团结协作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许多士兵沿着弯曲的道路前进的画面前,人们仿佛看到了中国远征军在战场上行军的场景。他们穿着军装,手持步枪,队伍整齐有序地向前移动。在这条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上,中国远征军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书写了一段段传奇。他们不仅是中国军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胡康孟拱河谷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取得的一场重要胜利。在这场战斗中,中国远征军面对着日军的顽强抵抗,但他们并没有退缩。他们用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成功地打开了胜利之门。胡康孟拱河谷之战不仅是中国远征军的一次重要胜利,更是中国军人在异国他乡展现英勇无畏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反攻</p><p class="ql-block">1943 年 10月,为打通和修筑中印公路,中国驻印军新编第 1军从印度东北边境的利多出发,向驻守胡康、孟拱河谷的日军发起进攻,拉开了大反攻的序幕。此后奇袭密支那、攻占八莫、腊戌等,解放缅甸国土18 万平方公里,协助盟军迫使日军退出缅甸。</p><p class="ql-block">滇西方面,中国远征军两个集团军20余万人于1944 年 5月11日起先后强渡怒江,发起滇西作战,历经高黎贡山、松山、腾冲、龙陵等一系列战役,收复滇西沦陷区8万多平方公里,把日军赶出了国门。</p> <p class="ql-block">中国驻印军新编第1军在缅甸北部中印缅交界处建功立业。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中国驻印军新编第1军的英勇事迹,成为了中国军人的骄傲,他们的精神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密支那战斗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取得的一场重要胜利。从战术奇袭到攻坚夺城,中国远征军在这场战斗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们用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成功地夺下了密支那。密支那战斗不仅是中国远征军的一次重要胜利,更是中国军人在异国他乡展现英勇无畏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中美军队进攻密支那机场的画面前,人们仿佛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中美军队在这场战斗中紧密合作,他们用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成功地夺下了密支那机场。这场战斗不仅是中国远征军的一次重要胜利,更是中美军队合作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牛车运送受伤的士兵撤离密支那的情景前,人们仿佛看到了中国远征军在战场上救助伤员的场景。在这场战斗中,中国远征军不仅展现了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更展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军人的职责和担当。</p> <p class="ql-block">西格雷夫医院医生们准备在密支那机场附近的田野里进行手术的情景前,人们仿佛看到了中国远征军在战场上救助伤员的场景。在这场战斗中,医生们用</p> <p class="ql-block">仰攻高黎贡山--云层上的战斗</p><p class="ql-block">中国驻印军奇袭和围攻密支那时,滇西反攻作战也拉开了序幕。</p><p class="ql-block">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第54军198 师、36 师率先从泸水县境内粟柴渡、双虹桥等7处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剑指腾冲。</p><p class="ql-block">高黎贡山山峦起伏、海拔3000米左右,山道崎岖,气候恶劣,易守难攻。日军第56师团148联队部分兵员驻扎在要隘灰坡、冷水沟和北斋公房一带,而且已构筑了许多坚固的地堡群工事,居高临下,凭险据守。</p><p class="ql-block">第 198 师克服不利地形、给养不足等困难,经过激烈战斗,5月14日攻占了日军据点灰坡,然后分兵两路乘胜前进,两个团进攻位于高黎贡山顶峰的咽喉北斋公房及冷水沟垭口,一个团经山溪小道迂回至山后袭击了马面关,断绝了北斋公房敌人的后路。</p><p class="ql-block">经一个多月的浴血奋战,第198师于6月16日攻占北斋公房,守敌400多人大部分歼灭。198师也付出巨大牺牲,先后有十几位团长、营长阵亡。</p><p class="ql-block">北斋公房和冷水沟垭口为腾北高黎贡山之咽喉,海拔3230米,山顶终日云雾弥漫。时任美军顾问团参谋长弗兰克·多恩将军在回忆录中写到:“战斗是在云层覆盖,海拔11000英尺高的冰天雪地之中进行的。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拔最高的陆上作战,被称为云层上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光复腾冲--浴火之城</p><p class="ql-block">松山攻坚战进行期间,成功翻越高黎贡山的远征军第20集团军第 53军、第54军分左右两翼向滇西重镇腾冲外围日军展开全线攻击。日军守军为第56师团第148联队2000余人。</p><p class="ql-block">1944年7月2日,我军占领城外的来凤山,开始攻打腾冲城。腾冲城是一座石头城,异常坚固,久攻不下。自8月2日开始,美军第14航空队战机频频出动,反复轰炸腾冲城垣。轰炸中,几枚重型炸弹命中东门日军守备队本部,日守军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等几十名日军被炸身亡。炸开城墙缺口后,我攻击部队攻入城内,展开激烈巷战。日军利用无数明碉暗堡,构成交叉火力网,阻止我军前进。攻城部队伤亡惨重,每天战斗推进仅以米计。但在我军猛烈攻击下,日军据点逐一被攻克。</p><p class="ql-block">9月13日夜,日军指挥官下令焚毁第 148联队军旗,开始分散突围,被我军派出的追击部队零星歼灭于各处。战斗过后,腾冲城几成废墟。</p><p class="ql-block">围攻腾冲城之役,我军全歼日军1800余人,俘虏53名。整个反攻作战过程中,我军伤亡官兵18000余名,其中阵亡约9000名。</p><p class="ql-block">腾冲战役、松山战役和密支那战役,由于日本守军被全部歼灭,在日军的军史中并称为所谓“玉碎战”。</p> <p class="ql-block">八莫战斗</p><p class="ql-block">缅北反攻的收官之战</p><p class="ql-block"> 八莫为丘陵沼泽地带。密支那被盟军攻占后,八莫南坎一带成为日军在缅北的最后据点。为了固守八莫及附近地区,日军共部署总兵力 5000 多人。在八莫市区,日军利用湖沼交错的地形,构筑了东、北、南、中心四大据点,各据点之间设若干小据点和火力点,彼此支援。阵地外围遍设地雷、壕沟及铁丝网。阵地内,日军积聚了大量弹药粮草,准备作长期困兽之斗。</p><p class="ql-block">10 月中旬,中国驻印军及英美联军发起进攻八莫地区的作战,由新编第1军担任主攻。1944年10 月21日,该军以主力沿公路向八莫攻击前进。于11月14日攻占距离八莫仅3公里的奈纳,17日攻占曼西,切断了敌军的退路。</p><p class="ql-block">11月30日,新1军新38师与新6军新22师共同攻击八莫之敌。日军凭借坚固阵地和严密的火力网负隅顽抗,激战至12月14日,我军攻占城北日军最坚固的据点老炮台、监狱、宪兵营房等地,并且以精兵直接冲击日军心脏,击毙了日军守城司令官原好三大佐。12月15日中午,肃清了全城的日军,占领八莫。</p><p class="ql-block">攻克八莫之后,中国驻印军顺势南下,相继攻占南坎、芒友、腊戍等地,并于1945年1月 27日与取得滇西反攻胜利的中国远征军会师,缅北滇西反攻胜利结束。</p> <p class="ql-block">松山战役</p><p class="ql-block">滇西反攻突破口之战</p><p class="ql-block"> 1944 年5月21日至6月2日,中国远征军第 11 集团军由毕寨渡、火石地、打黑渡、七道河、罕拐渡等地渡过怒江。6月4日第11集团军第 71军新编第 28 师向驻守松山的日军发起猛攻。</p><p class="ql-block">松山耸立于怒江西岸,尤如一座天然的桥头堡,扼住滇缅公路要冲,是日军滇西防御体系重要支撑点。驻守此地的日军是第56师团下属拉孟守备队一部。</p><p class="ql-block">我军虽然人数占优,但因地势险峻,敌军居高临下、火力强大,堡垒坚固。攻打近一个月,新编第28 师伤亡重大。7月2日,第8军接替新编第28师攻打松山。第 8军经过惨烈战斗,逐山争夺,先后攻占滚龙坡、大垭口诸高地。8月20日,我军采用坑道爆破炸毁松山子高地关山碉堡,继而攻陷松山主峰,9月7日全歼松山日军。</p><p class="ql-block">松山战役从 6月4日攻击开始,远征军陆续投入 2.4万余兵力,在95 天里先后发起十次总攻击,以阵亡 4000人的惨重代价,将松山日军约 1280人全歼,俘虏日军9名。</p><p class="ql-block">攻下松山,滇西反攻作战的“瓶颈”被突破,为修复惠通桥,打开远征军补给通道创造了条件。</p> <p class="ql-block">龙陵战役</p><p class="ql-block">滇西反攻的决定性战役</p><p class="ql-block"> 龙陵历来是滇西兵家必争之地。日军侵入滇西后,龙陵县城成为日军重兵集结之地,集中了日军第56师团和第2师团的部分兵力共8000多人。</p><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第 11集团军渡江以后,即以一部围攻松山,主力则向龙陵攻击前进。</p><p class="ql-block">1944年6月5日,远征军第11集团军第71军、第2军的4个师分左右两翼会攻龙陵。</p><p class="ql-block">龙陵之战历时四个多月,至11月13日以日军溃败我军收复龙陵结束,其间远征军投入兵力11.5万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攻击,日军也从腾冲、芒市调兵5000 余名进行了两次增援反攻。此役我军伤亡达2.9万人,日军死伤1.3万人,被俘近300人。</p><p class="ql-block">龙陵战役是滇西反攻中持续时间最长,所用兵力最多,歼灭敌军最多的会战。克复龙陵后,日军盘踞滇西的强固阵地均被扫除,被驱赶到了芒市一线,自此再无险可守。我军胜局已定。</p> <p class="ql-block">芒友会师</p><p class="ql-block"> 1945年1月28日,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在芒友举行会师典礼,同日,中印公路的通车典礼在畹町举行,首批从印度利多开往中国的105辆汽车满载着作战物资驰入中国西南国门畹町。至此,我国陆路国际运输通道打通,每天都有大批的车辆自印度出发经畹町前往昆明。同时,也为自印度加尔各答沿中印公路至昆明的中印输油管道的接通创造了条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航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荣光!</p><p class="ql-block">八年全民抗指中,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共同抗古日本侵膝者的战略局面。</p><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出征缅旬以及在缅北、第西反攻作战,是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与盟国军队联合作战并取得重大胜利的大规模战役,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远征军将士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舍生取义,浴血奋战,远征军5军第 200师师长戴安澜殉难后,毛泽东题蹭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颓瓜守,趨倭案吉歸:沙场竟殒命,壮志也不违。”周恩来題詞:“黃埔之英,民族之魂。”朱德、彭德怀挽联:“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緬境,国人无外不哀思。”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领导人对戴安澜将军的高度赞扬,也是对所有远征军数万阵亡將士的緬怀与抗战精神的讚揚。</p><p class="ql-block">伟火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资的精神财富。云南是中国远征军的主要基地和战场之一,举办《中国远征军》主题展,再现那跟悲壮的历史岁月,目的是以史为鉴,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繻神和伟大的抗战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万众一心,克服一切艰难險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