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记一次红河之旅

荷塘月色_周东琴

<p class="ql-block">  这个世界,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地方,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办公楼里永远遇不到的人。</p><p class="ql-block"> 所以,于我而言,旅行就是去经历一场遇见,遇见不同的景,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遇见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最终,去遇见那个内心丰盈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2024年1月15日,寒假的第一天,我们夫妻俩带上被褥、炊具,开着我家已有15年车龄的两厢福克斯,开启了一场自驾床车穷游。旅行路线如下:峨山-元江-(红河州)红河县城-(红河县)撒马坝梯田-元阳梯田-绿春县城-建水-峨山。此次行程历时7天,如我所愿,的确经历了一场内容丰盛的遇见。</p> <p class="ql-block">遇见一:遇见了一群热爱生活的,温暖的人</p> <p class="ql-block"> 两个长距离骑行的少年</p><p class="ql-block"> 在去往元江的的甘庄观景台,看到两个十五六岁的男孩,一人骑一张单车,单车后座上带着简单的行李,上前询问才知道,他们从普洱来,要骑到昆明去,已经骑了一天半,预计再骑两天骑到昆明。我一听,佩服得五体投地,赞叹道:“哇,你们两个太厉害啦。”其中一个云淡风清地说:“年轻人要多运动。”</p> <p class="ql-block"> 一群自驾床车、房车的外省人</p><p class="ql-block"> 这次旅行,我们到过三个房车露营地,里面都停满了外省牌照的房车或床车。车主有的是一个人,有的是夫妻二人,还有一家三代的,有的甚至还带着狗。车型有轿车、越野车、自改房车,豪华房车等等不一。在元江观景台还看到了一辆轮子只有小微耕机轮子大的简易车,居然是从东北开过来的。露营地的人都很健谈,很开朗,他们大多是慢游,所以,随处都可以看到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天。在聊天人群的附近也常常有睡在躺椅上听着音乐闭目养神的人或者开直播的人。</p><p class="ql-block"> 在这些众多的旅居者中,有一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先是在元江者嘎露营地的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妻,他们的车是一辆便宜的面包车自己改装的,但改装得很精致。当他们得知我们要去元阳时,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元阳景区的情况,原来他们夫妻去过三次元阳啦,我这个本地人真是感到羞愧。其次是我们在红河撒马坝景区小饭馆里面遇到的一对二十多岁的小夫妻,他们开着一辆金杯车改装的房车,车里装着咖啡机,沿路卖咖啡、拍抖音赚路费旅行,这次在云南是为了等四月份天气暖和一些后要进藏。我们遇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元阳拍到了三种颜色的梯田,还有两种颜色没拍到(他们告诉我,元阳梯田一共可以拍到五种颜色。)所以去了一趟河口后还准备返回去再找时机拍没拍到的两种颜色。还有就是在元阳多依树景区观景台遇到的一个七十八岁的老大爷,一个人自驾一辆面包车自改的房车从黑龙江来到了元阳。也是在多衣树景区观景台,一个自驾一辆电车从四川过来的小伙子,为了拍日出景象,头天晚上就走很远的路到梯田中间去踩点,第二天早上天还黑洞洞的就打着手电筒去田间准备拍日出了。</p> <p class="ql-block"> 随处可见的老年摄影爱好者</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撒马坝梯田观景台和元阳梯田的几个观景台都看到了许多肩扛大炮筒相机(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种摄影设备,就姑且这么形象地称呼它吧。)的老年摄影爱好者,男女都有,年龄从五十多岁到八十多岁都有,他们一边拍摄,还一边抽空交流拍摄角度、拍摄技术。在撒马坝梯田观景台,我看到一个老人边艰难地上着台阶,边和他的同伴聊天,说:“虽然我今年八十一岁了,腿还不好,但只要听说你们要出来拍照,就在家里坐不住。”</p><p class="ql-block"> 在元阳老虎嘴景区,有几个头发全白了的老人,背着几十斤重的摄影设备,从山顶的景区门口沿着很陡的栈道往下走到半山腰的观景台,从下午两三点就找好拍摄点,支上三脚架等着拍梯田落日景观。我无意中听到一个大爷说,他是昨天一个人从梅里雪山开车赶过来的。大爷大妈们背着沉重的摄影设备走下坡的栈道还勉强可以,但要再背上去就难了,所以他们大多花20元钱让当地村民帮他们背上去,自己则气喘吁吁地跟在后面。</p> <p class="ql-block">  者嘎村办民族服饰、刺绣展的民间艺人</p><p class="ql-block"> 者嘎在从元江去往红河的路上,距元江县城约七八公里,是一个古朴而干净、宁静的古村落,村子里有很多古老的房屋和上百年大树。村子坐落在一个斜坡上,斜坡的上边是一个水库,村子的下边则是一片开阔、平整地的田地,地里种的是名贵香料。由于香料生长的需要,地里装了一条条彩灯,有红色、黄色、紫色,晚上,灯一开,一个童话世界便跃入眼帘。</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宁静、古朴、秀丽的古村落里,民间艺人杨燕的哈尼刺绣坊静静地端坐在村子中间的一座小木楼里,木楼外面的墙上挂着六块不同单位挂的牌匾,其中两块匾上写得是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实践教学基地”、“非遗工作站”。进到秀坊里,哈尼服饰展和一幅幅反映哈尼人生活的刺绣作品色彩鲜明,主题丰富,令人赞叹。秀坊为小村庄增添了娉婷秀雅,小村庄则静静地呵护着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几个本地人</p><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多,在撒玛坝梯田景区旁边,一对父子在建一栋民宿,民宿占地面积三百个平方左右,总共四层,主体已经建好,父子俩在拆浇灌主体时用的模具,儿媳妇在煮晚饭。因为他家房顶视野开阔,所以我们征得他家同意,到他家房顶上去观景。在聊天中得知,他家这里地点好,外地老板想拿300万买这个地点建民宿,他家没卖,自己挖地基、买材料,自己建了起来。当时我心里想:“三百万,那么多钱,如果是我肯定卖了。”父亲好像猜到了我的心思,向我解释说:“我在你们峨山高平打了20多年工,攒了一些钱,儿子长大了,也挣了些钱。现在年纪大了,外出打工也不合适了,就想着拿前些年苦得的钱,自己建,自己出工,这样虽然艰难点,但是工钱就省下了,建好后不管生意好不好,房子终归是祖祖辈辈都是自家的了。”为给子孙留下点资产,放弃300万现金,父子俩盖一栋民宿,这种精神着实令人佩服。</p><p class="ql-block"> 中午,我们去撒玛坝梯田所在的宝华镇街上去吃烧豆腐,和老板娘聊天。得知老板娘四十岁,在广东打了几年工,结婚后回家带孩子,丈夫继续在外打工。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开烧烤店,因为烧烤店要熬夜,而且经常会有人喝醉了闹事,就改开饭店,一个人把生意做顺了,挣得比在外打工的丈夫还多,就把丈夫也叫了回来,一起开饭店。我问她为什么要把村子建在那么高的山顶,搬到山脚下不好吗?她说,山顶植被好,水好,山脚没有水。但是山腰和山脚气候好,所以村子建在山顶,到山腰和山脚去开垦田地。从村子到田里要走两小时,他们小的时候,父母都是每天早早地起来煮饭吃,吃完后带上冷饭就到田里干活,要到太阳快落山才回家煮晚饭吃。现在年轻人都划不着在家种田,都去打工了,剩下老人,就在山顶种点滴水芋。没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就种甘蔗,但滴水芋和甘蔗都不值钱,所以,在家里没有什么出路,还得靠打工。是的,红河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打工。通过离乡背井,吃苦耐劳地打工,他们把自己的家建设得很好。我们沿途看到的村庄都是一幢幢小洋楼,一间砖木结构的房子都没看到,这种现象我们在其他地方都没看到过。</p><p class="ql-block"> 在撒马坝景区对面有一个挂了牌的古村落,村子基本没有人住了,主要是供游客参观。但我们走到村子中间的时候还是看到了一对老夫妻,站在一间低矮的房子旁,老两口不太会说汉话,边说着哈尼话边用手比划着和我们交流,大体意思就是,他的孩子们都搬到新村去了,住高高的楼房,他们老人不愿去,就住老房子。让我感动不已的是夫妻俩边比划边拉我们,要我们去家里吃饭,就像对待好久不见的亲戚一样。</p><p class="ql-block"> 在元阳梯田景区,我们看到一对五十多岁的夫妻在用竹竿打一棵细高细高的树上的果子,把果子打掉在地上,然后再捡起来放到背篓里。我们凑上去一看,是我们小时候吃过的一种叫做“乌眼睛”的水果。丈夫一边热情地递给我们一把果子,一边说:“这果子也不值钱,只能买三四块一斤,但是没办法呀,这个季节没什么活路,到外面打工,年纪又有点大了,所以只能和媳妇来打果子了。”</p> <p class="ql-block">遇见二:遇见了一些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 路</p><p class="ql-block"> 从大开门到元江县城,路况很好,都是柏油路,而且基本没有车,车都从高速路走了,而我们为了遇见更多风景,这次出行是全程走国道的。路两旁的行道树大多是我最喜欢的凤凰树。路两旁的山坡上交替种植着桔子、香蕉、甘蔗,桔子的清甜、甘蔗的甘甜、香蕉的香甜不断迎面扑鼻而来。总之,一路都能闻到甜甜的味道。我心情大好,打开“酷狗音乐”,把我喜欢的歌都哼唱了一遍。</p><p class="ql-block"> 从红河县到元阳县的一段国道也很好走,路宽,车少。这段路虽然两边都是高耸的,连绵不断的光秃秃的大山,但路两旁的凤凰树枝繁叶茂,两边的树枝都争着往路中间长,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为路人挡住了红河冬日热辣辣的太阳。因为这片阴凉,也因为我对凤凰树忠贞不渝的喜爱,我称这段路为“最美景观大道”。</p><p class="ql-block"> 从红河县城到撒玛坝梯田的30公里路是乡村路。我们去的那天又遇到下雨,所以,开得很艰难。这条路在大山中蜿蜒上升,我们看到了种在大山深处的大片甘蔗林;看到了雨后雾气缭绕的山间小路上,几匹驮着甘蔗叶的马在缓慢行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赶马人默默地跟在后面,不远处若隐若现的古村落,静静地等待着马和主人的归来……那是一幅绝美的水墨画。看到了庞大的双桥车开到了弯弯扭扭的山路上,种甘蔗的农户冒着雨把一捆捆沉重的,水淋淋的甘蔗从陡峭的山坡上扛到车上。看到了在陡峭、泥泞的小路上,一辆辆摩托车小心翼翼地前行,骑行者车技一流。我们的车在泥泞的小路上爬坡,两边是黑压压的树林,而前方路的尽头露出壁画那么大的一块蓝天、白云和一抹阳光,那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向云端。</p><p class="ql-block"> 最直的是从元阳梯田到绿春的路,基本没有岔道,车也不多,五十多公里路,一次导航都没开就到了。最弯的是从元阳县城到建水县城的路。从山脚绕到山顶,又从山顶绕到山脚,开车的人不容易啊。</p> <p class="ql-block"> 城</p><p class="ql-block"> 元江县城—热。一月份的元江县城,下午五点多钟,街上的行人年轻的穿短袖短裤,中年的穿长袖衬衣、T恤,六七十岁的老人穿一件薄风衣。我穿了一件加薄绒的卫衣,走了一小段路就开始羡慕穿短袖的小姑娘了。开车在环城路上绕一圈,四个车窗全部打开才舒服。</p><p class="ql-block"> 红河县城—陡。红河县城建在山顶上,被称为天空之城,分为新城区和老城区,两个城区的中间是一个山谷,进城的路就在这个山谷上,所以不管你是去新城区还是老城区,都要上坡。老城区有一个古代马帮的驿站,但没有一点古建筑的遗迹,全部都是新建的,不过驿站的街道是用青石板铺的,很干净。我在红河县城没有感受到任何马帮文化,倒是在来的路上,有一个村子叫“青龙驿”。那里还有马帮的壁画和雕塑,马帮走过的路也做了标志—这条路现在也是一条有旅社、商店的主街道。我在马帮的壁画和雕塑前合了影,又走到马帮走过的路上,闭上眼睛,就有种穿越到茶马古道的感觉了。</p><p class="ql-block"> 绿春县城—直。绿春是一个与越南接壤的边陲小城,县城建在山顶的悬崖上,全城只有一条长三公里多的街道,是名副其实的一线城市,街上到悬崖边最窄的地方只有8米。街道的尽头驻扎着边防军,县城旁边的山后面也有部队驻扎。虽然地处边陲,但治安很好。我们晚上把车停在城边上的广场旁边,广场周围有很多烧烤摊、歌厅,但夜里十二点以后就听不到喧闹声了,夜晚很宁静。</p><p class="ql-block"> 绿春县城和红河县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干净,空气清新。可能是建在山顶上,污染小的原因。相比之下,绿春更舒服一些,绿春人口少,植被好,县城旁边就是一个原始森林。而建水县城,与绿春和红河相比,简直就是一个繁华的大城市。</p> <p class="ql-block"> 雾</p><p class="ql-block"> 我们去撒玛坝梯田的路上,阴雨绵绵,雨一停,雾气就迅速升起,好几次都因为雾太大,只好停车等雾气散去再走。特别是快到山顶的时候,雾气太浓,我们把车停下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都不知道该继续前进还是后退了。但过了十多分钟,雾气就开始飘散,而且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最快的时候,我举起手机照雾中朦胧的景物,刚照完,发现景物更清晰了,于是又举起手机拍第二张,两张照片拍完,雾气就没有了,前方的路,周围的景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来到撒玛坝梯田,我见识了什么叫做雾海。撒玛坝梯田落差千余米,我们站在山顶,放眼望去,脚下一片雾海,深不见底,太阳一出来,雾气就不断向着有太阳光的方向升腾,如果有风,就会把雾吹到梯田上,像一条条丝滑的绸缎轻柔地飘在梯田上方。如果风再大些,雾气就会把梯田全部覆盖,梯田就完全看不见,或若隐若现,但很快,雾气就会向天空升腾,梯田也就又清晰呈现了。下过雨,但没出太阳的时候,蓝色的天空中飘着一抹抹白云,白云下边是一抹抹雾气。站在山顶放眼望对面的山,碧蓝的天空下是巍峨的青山,山的顶端飘着白云,山腰绕着白色的雾,也不太分得清哪些是云,哪些是雾,总的感觉就是蓝天清澈,白云温柔,雾气灵动。此时的我好想穿一条蓝白相间的连衣裙,我想,我一定能驾驭这样一条清秀的裙子,因为此时的我已经理解并深爱上了蓝色和白色所代表的清澈、温柔和灵动,我喜欢这种气质。</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倾盆大雨刚过,我们的车行驶在雾气笼罩的山间小路上,天被浓重的雾气笼罩,给人一种阴冷,沉闷的感觉。但几分钟过后,灰蒙蒙的天空中出现了一个碗口那么大的洞,太阳光一穿过那个洞就向四周散开,给阴冷的大地洒下一片光明,也给艰难行路的人带来一些温暖和希望。我很想知道,是谁凿开的这个洞,用的是什么工具,怎么会凿得那么圆润。有句话叫:“拨开云雾见日头”,也不可能是拨呀,这样的圆,如果是凡人,是一定要先用圆规画好形状,然后再照圆的轨迹把雾气掏空才做得到的。</p> <p class="ql-block"> 梯 田</p><p class="ql-block"> 一位摄影爱好者说:“撒玛坝梯田大,元阳梯田秀。”的确是这样的。撒玛坝梯田单片1.4万亩,有4300多级,从最低海拔600米延绵至最高海拔188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梯田。而元阳梯田则形状好看,景点多。</p><p class="ql-block"> 但不管是哪里的梯田,都向人们展示着它无穷的魅力。梯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的光线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美。晴天时,梯田呈蓝色;阴天时呈灰色,早晚呈金黄色。因植物颜色的不同会分别呈现绿色、红色、黄色。冬天,灌满水的梯田在阳光洒落时五彩缤纷,在云雾缭绕时若隐若现。</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梯田是多彩的大地艺术,那么哈尼人民就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家。</p><p class="ql-block"> 哈尼梯田有1300多年的历史。1300多年来,哈尼人民以犁锄为笔,以汗水为墨,家家户户今天一笔,明天一笔,画出了这幅折服世界的画。</p> <p class="ql-block"> 水</p><p class="ql-block"> 红河县城、撒玛坝梯田所在的宝华镇都是没有自来水的,水龙头一拧开,哗哗流淌的是可以直接喝的清澈的山泉水,这是大自然对大山居民的馈赠。元阳梯田景区水资源更是丰富,开车在山间村道上行驶,湿漉漉的山体到随处都有清泉溢出、流淌。人们在路边砌一个小水池积攒山泉水,水池里的泉水清澈透亮,水池底清晰可见。这水太好了,我们装了两大桶,准备拉回家泡茶,请朋友们来喝。</p><p class="ql-block">元阳梯田多依树景区有一个叫“普高老寨”的村子,依山建在一个斜坡上,一股常年哗哗流淌的清澈的泉水穿过村子,顺流而下,一直流淌到村子下面的梯田里,就安静地躺了下来,任由蓝天白云,朝霞夕阳,四季轮回的美景在她怀里演绎各种千变万化,婀娜多姿,色彩丰富的美。</p> <p class="ql-block"> 绿春的原始森林</p><p class="ql-block"> 到了“一线城市”绿春,当地人告诉我们,要看绿春的全貌,就要去登县城旁边的原始森林公园。我们沿着栈道开始登山,本以为往上走一段就可以看见绿春县城全貌,因为这座山的确比县城高得多,但是没想到这的确是一座原始森林,栈道两边的树木密不透风,不要说看到绿春县城了,就连太阳光也照不进来。顺着栈道走了两个小时,走到了栈道尽头,问一路人,说还要往上走一个小时,走到斜对面山顶的观景台才能看到绿春全貌,唉,都到这个份上的,那就只能继续走了。一个小时候,我们就站在了观景台上,但是由于距离太远,原始森林的树又茂密,这能把相机镜头拉近来拍绿春全貌,而且根本拍不到县城周围的悬崖绝壁,加上风很大,吹得脸疼,于是随便拍了几张,就下观景台往回走了。我们没走回头路,而是沿着山间的小石板路下山。走在幽静的,布满青苔的山间小路上,我看到了三四米高,有几十个枝杈的茂盛的山茶树,小朵小朵的山茶花,象红色的星星一样洒满整棵树。我想把整棵树拍下来,但是即使用广角镜头,站在离树十多米的地方,也拍不到树的全貌,这棵树太大了,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山茶树。</p><p class="ql-block"> 小路两边有许多参天大树,使得小路密不透风,路面上长满了青苔。这些大树种有好多都是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茶树,树上都挂着微信二维码,打开微信扫一扫就能了解此树的具体情况。摘下一片古茶树的叶子,在嘴里嚼一嚼,满嘴茶的清香味,吐掉茶叶,清香味也久久地留在了嘴里,如果这是你喝一口水,那清香就融到了水里,你就品到了一口极品的茶水。哇,那种口感,真是美妙极,真想为了嚼一片茶叶,喝一口水,再去一趟绿春。</p> <p class="ql-block">  好啦,写到这里,这次七天的红河之旅留在我心底的所有美好的遇见都写出来了,内心也无比的安定、平静,期待下一次旅行的遇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