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现场】从小爱吃的手工空心挂面:咸阳市秦都区茨根村的特产

凌风

【非遗现场】从小爱吃的手工空心挂面:咸阳市秦都区茨根村的特产 咸阳,绝对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史书中,是大秦帝国的首都;现实里是一个地级市,西北第一大机场的所在地名字(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地理上紧挨西安,两个市中心的距离差不多只有30公里(与北京首都机场到天安门的距离相当)。网络上不温不火,朴实而沉着。地理上紧挨西安这一点很重要,甚至尤其是对于我这个西安人来说,因为江羽博士外婆家就是咸阳的,他的小学前的童年就在咸阳度过,具体说是咸阳市秦都区沣东镇(现在称为上林街道,对,就是“上林苑”的旧地)茨根村。 <p class="ql-block">这是我舅舅老家自己制作的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空心挂面,据说从唐代就开始生产,当时还曾经作为贡品。</p><p class="ql-block">为什么称为空心挂面?自然风干以后,形成了空心,就是挂面的中间有气孔。</p> 2014年《舌尖上的中国2》曾播出吴堡“老张家”空心手工挂面后,手工挂面一夜间成了香饽饽。 此种手工空心挂面以小麦精粉、精盐为原料,经12道工序精制而成(哪12道工序?请继续浏览)。要说明的是,一定要用关中冬小麦的面粉作为原料。 过去在关中农村,家里吃的面粉通常是用自家种的小麦磨出来的,当家里的面缸快见底时,人们便从自家的存粮中装上几编织袋的小麦,经过筛检、淘洗、晾晒后,用三轮车或者平车将小麦拉到附近的磨坊将其磨成面粉,虽然那时候的面粉看起来没有那么白,口感也比较粗造,但麦香味却非常浓郁,不管擀面条还是蒸馒头,都非常好吃。<div><br></div> 关中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关中平原是黄河支流渭河的下游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温度适宜,再加上秦岭水源丰富,种种条件,气温,土壤,水源等,非常适合种植小麦。 成熟饱满的麦粒 已经抽穗的麦田 终南山下的长安神禾塬。仲夏,已经成熟的金色麦田;小时候司空见惯的场景,现在看来却是难得的美景,南山秦岭,蓝天白云,万亩麦田。(感谢摄影者成英文博士) <p class="ql-block">江羽博士童年生长的茨根村,也是典型的关中种麦村。村里有至少50年以上的茨根小学,想要找到这个村,定位茨根小学就找到了。</p> 科学研究的关中小麦的品质 你熟悉的西安小吃,凉皮、泡馍,还有肉夹馍等等,凡是面食类基本上都是关中小麦贡献的。 再说挂面。冬日是咸阳市茨根村村加工挂面的黄金季。尤其是春节前,更是家家户户做挂面最忙的时候,处处都是浓浓的面香。大年初二,走进茨根村,就会看到很多村民家门口晾晒的挂面如瀑布般挂在3米多高的架子上,洁白、光滑、细若银丝,阳光下,十分壮观。 舅舅家也曾经挂过面,还对传统工艺做了改良,按照药膳同源原理,在挂面的配料里增加了具有保健疗效的食材,曾也远近闻名,供不应求。 童年和少年时期,近距离观察过手工空心挂面的全流程的工艺——要经过和面、揉面、盘条、开面、挂面、晾面、收面、切面等大大小小10多道工序,历时近30个小时才可完成,既要凭经验积累,也要付出很大的体力和精力,殊为辛劳。 “挂面,就是比较辛苦,早上两三点起来,晌午是最忙的时候,揉面、挂面、开面、合面,而一年最忙的时候是冬季。春节前,一天最多挂100多斤,少的就是70至80斤左右。销售不用愁,人一般都会提前预订了。因为咱们茨根挂面比较出名。”大叔说。 请欣赏阳光下金丝银线的美景—— 如瀑布般的金丝银线 金丝瀑布、大红灯笼,为春节增添收获的喜悦。 吸引小朋友也来摄影记录留念。 <p class="ql-block">上面的照片是2016年春节拍的。8年之后再次来到这个村庄,过年期间看到冬阳下的挂面,还是这位大叔在坚守着这门传统手艺。</p> 劳作的背影 留一处乡土,守一缕阳光。 <p class="ql-block">风干挂好的挂面,切成合适的长度。</p> <p class="ql-block">2024年过年,原来村子街道两侧全是挂面架,现在停满了汽车。</p> <p class="ql-block">这种手工空心挂面做成臊子面,真是天下绝品。手工空心挂面和普通挂面不同,面中空,好像会呼吸,所以纵使面条细如发丝,也能够蓄满汤汁,入口光滑有韧性,更富有嚼劲与张力。</p> <p class="ql-block">这一碗手工挂面臊子面,是我在香港做的,到老家茨根村带了两包挂面到香港,把家乡的味道带到了五千里之外。日食一碗臊子面,不辞常做长安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