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赴一场心灵之约《萱草含春诗文》第365期

萱草含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过年,赴一场心灵之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文/萱草含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欢欢喜喜过大年,快快乐乐迎新春。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要挂灯笼,贴春联,吃年夜饭,打锣鼓,放烟花,幸福的味道迅速地充满了整个村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小时候,腊月二十三小年过后,我们一群小孩子就盼望着挂灯笼,因为灯笼挂起来,也就意味着开始过年了。记得我们家的灯笼共四个,质地是梨木雕花的长方体式,四面四角都雕着飞龙或凤鸟,中间是木雕小格回纹灯窗,灯头是木雕盘龙挂勾,灯颈阔于灯身,悬以黄色或红色丝绸吊帘,灯身覆以龙风呈祥图案的丝绸,灯尾四角悬挂丝绸吊穗,灯笼形制实属古代宫灯款式,灯笼气象却洋溢着现代气息。每逢大年三十,我们家都要把灯笼上的尘埃清除干净,把灯笼拭弄得亮亮堂堂地,分别挂在大门、厅堂正门和南北厢房檐下,正月十五年过完后再收起来。只有丝绸灯罩和吊穗因为破损而不堪其用后,我们才会换成新的。据村里老人们说,我家的灯笼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了,原来有十几个呢,大多数土改的时候被“破四旧”了,现在只剩下这四个了。这古色古香的灯笼点亮了一个家族历史的云烟,让人回望和追索一代又一代人生活的身影,也让人感慨和继承一代又一代人勇毅向前的精神特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们家贴春联也有讲究,春联必须由家里德高望重的人写,内容也必须由家里读书人亲自编撰,不能照搬照抄现成的。写春联也就成了最具仪式感的家族文化活动,据村里老人们讲,古时候村里读书人少,每到逢年过节,村里人就找我们家里人写对联,古时候读书人写对联从来不抄现成的,而是根据年节事体的实际情况,随口对随手写,写出的对联更加生动耐读。“四时风景山水画,百年基业勤俭功”“室雅自含经史味,庭幽多因竹梅香”“道德修身追秦韵,文章济世宗汉脉”……这些对联虽然不是佳联妙对,严格审读时感觉并不符合对联的对仗规则和平仄关系,但是却散发着浓郁的即兴创作的巨大魅力,张显着强烈的文化韵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年最幸福的时候莫过于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腊月三十这一天,我们西和人下午三四点家家户户就开始做年夜饭了,忙忙碌碌辛苦了一年的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边包饺子,一边拉家常,享受难得的闲适时光,亲情让人们倍感家的温馨。西和人吃年夜饭也有规程,首先要给先人供饭,然后按照尊老爱幼的次序用餐,一定要让老人和孩子们感受到美食的魅力和呵护有加的关爱之情。我们家在包饺子的时候,要特意包三五个纯肉陷的饺子,谁吃到了纯肉陷的饺子,就要让谁吟首诗或唱首歌,如果既不擅长吟诗,也不擅长唱歌,就讲个故事或说个笑话,这种让人既兴奋又忐忑的情景平添了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吃年夜饭的情趣。今年大年三十值班,错过了回西和老家与家人们团聚吃年夜饭的机会,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值班期间也不能与亲人们视频联系,第二天早上下班后,打开手机看到一家人吃年夜饭的视频,看着年过八旬的老母亲口口声声念叨我的情景,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有一种责任叫坚守/有一种守望叫亲情/责任赓续着忠诚/亲情拉长了人生的路/值班时/我们是战士,是卫兵/我们用血肉之躯守护一方平安/回家时/我们是儿子,是父亲/我们用内心的爱浇灌一方山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作者简介:贠轩,笔名萱草含春,甘肃省西和县人,陇南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发于《诗路》《流派》《北方诗刊》等纯文学纸刊和各类文学网络平台,诗作《阳关三叠》获甘肃省文联和敦煌博物馆联合举办全国征文活动优秀奖,被收录在《诗与远方,如梦敦煌》主题征文集,个人微刊《萱草含春诗文》已发刊300余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感恩一路有您陪伴,请点击文后蓝色文字《萱草含春诗文》,悦读萱草含春作品集。</span></p> 萱草含春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