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行记

li jun 🍂

<div>2024年的第一次出行,去溪口、东钱湖、嘉兴转了一圈,三天时间,行程600多公里,溪口镇是第一站。</div><div><br></div><div>奉化溪口镇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因民国时期出了蒋介石、蒋经国父子而名声大振。</div><div><br></div><div>一位蹬三轮车的老者来兜生意,120元/辆逛完所有的景点,附带着讲解。天气寒冷,游逛不适宜,但又想全面游览溪口,有他带着正好了。先后去逛了武岭中学、几处蒋氏故居和武岭门等景点。</div> <div>武岭中学</div><div><br></div><div>武岭中学前身为蒋介石创办并命名的“武岭学校”,始建于1927年。学校设置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从普通中学部到农职业部、从林场到农场、工厂,组织机构齐全,人称“小黄埔”。</div><div><br></div><div>从1932年起蒋介石亲任校长,后成立由宋美龄、蒋经国、陈布雷等12人组成的校董会,宋为董事长。1948年1月,其所属的普通中学部定名为“武岭中学”。</div><div><br></div><div>现在的校名由胡耀邦题写。</div> <div>站在校门口张望了一下,校区很大,里面楼宇气派,环境清幽。</div><div><br></div><div>老先生面带骄傲的说道:这所学校是这里最好的学校,相当于重点中学了。</div> 比邻武岭中学的是溪口图书馆 <div>中学对面的小路口是一处蒋氏故居---慈园,是蒋介石原配毛氏的住所。这里对外开放,这天不巧闭园了。</div><div><br></div><div>蒋氏故居系群体建筑的概念,它包括了丰镐房、小洋房、裕泰盐铺等。</div> 坐着三轮车穿过街巷,老先生指给我们看慈园院内的几棵老古树,这些老树枝叶繁茂,树干粗壮,的确是有些年头了。 <div>穿街巷来到武岭路步行街</div><div><br></div><div>步行街临江而建,与剡溪相邻,沿途可见一江碧水穿镇而过,风光旖旎。这天阴天,照片不能反映出场景的美来。<br></div><div><br></div><div>剡溪水面宽阔,波光粼粼,沿岸建筑古朴,绿树掩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div> 景区内的主要景点沿着剡溪边的武岭路步行街排列,相对比较集中。 <div>玉泰盐铺<br></div><div><br></div><div>大门为石砌框架,门额上书“清庐”二字,大门西侧界墙刻着蒋介石题写的“玉泰盐铺原址”石置西首墙脚。</div> <div>玉泰盐铺是蒋介石的出生地,现有楼房三间,平房三间,以及厨房等附属建筑。</div> <div>玉泰盐铺占地716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这里完整保留了当年盐铺的商号、物件,以及蒋介石出生时的床及相关场景。</div> 在蒋氏故里,其看点以建筑人文为主,处处都充满了蒋介石及其家族生活的痕迹。 <div>玉泰盐铺为蒋介石祖父蒋斯千于1871年开设,后由蒋介石父亲蒋肇聪继承。</div><div><br></div><div>蒋肇聪去世后兄弟分家,盐铺归蒋介石的胞兄蒋介卿经营。1919年,蒋介卿外出谋事,盐铺关闭。</div> <div>店面3间,后置作坊,楼上居家。盐铺以售盐为主,也酿酒,兼营大米、菜饼、石灰、杂货等。</div><div><br></div><div>1862年10月,太平军退出奉化,蒋介石父亲已经成人,子承父业,复开盐铺,生意更加兴旺。几年以后,资本达到几千银元。店内雇员有阿大(今称经理)、帐房、伙计、学徒共六、七人,成为溪口镇上一大商号。</div> 来到二楼<br> <div>蒋介石出生后,盐铺曾两次失火,一次遭受白蚁腐蚀。现存建筑为蒋介石在1948年改建。</div> 据《蒋氏宗谱》记载,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农历九月十五日,蒋介石出生于玉泰盐铺的楼上。 卧室内陈列的图片 蒋介石祖父蒋斯千弃农经商,改变了蒋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为以后蒋介石四处求学,东渡日本创造了条件。他对幼年蒋介石影响很深,从生下取名、饮食起居到入塾求学,无不给予入微的关怀。 玉泰盐铺二楼能看到剡江 <div>沿街店铺鳞次栉比,各种货品琳琅满目,充满了生活的气息。</div><div><br></div><div>步行街本就是这条古老河流的一部分,也是当地居民生活的组成部分。历史上,这里是商贾云集、文化交流的地方,现今则更多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和谐。</div> <div>问老先生这里的特产是什么?答曰千层饼和大芋头。也的确如此,满大街最多的是千层饼和如同荔浦芋头那样的大个芋头。</div><div><br></div><div>这是他认为最正宗的千层饼店铺。</div> <div>圆炉里正在烘烤千层饼。</div><div><br></div><div>千层饼,采用面粉糅合芋艿粉,加入白糖、精盐、素油、芝麻仁、海苔等,擀出薄片,再折叠起来,切为一寸见方的小块,经圆炉烘烤而成。嚼一口,酥松脆爽齿留芳,甜咸口味多样,是浙江奉化的三大特产之一。</div><div><br></div><div>不喜点心的我,尝了味道后果断买了好几袋回来,这个真的值得推荐。</div> <div>三轮车载着我们一站站的走</div><div><br></div><div>车是有执照的,不过坐这种没有电动助力的车,心里特别不好受(上了车才发现,再拒绝就不好意思了)。</div> 石牌楼,正面书“奕叶流芳”。 <div>丰镐房</div><div><br></div><div>丰镐房在武岭路下街,东距武岭门200米,为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故居。</div><div><br></div><div>当年分家时蒋介石哥哥得了玉泰盐铺,而蒋介石分到了这里。</div> 1932年,蒋介石着手扩建丰镐房。至1935年新宅告竣,大小房屋骤增至49间,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 <div>丰镐房大门、素居、报本堂、独立小楼系原有,为清代建筑,其余的建筑是蒋氏后来扩建的。</div><div><br></div><div>丰镐房,是蒋介石早年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纪念地之一。</div> <div>报本堂</div><div><br></div><div>报本堂是蒋家敬天祭祖的地方,"报本堂"堂额由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所题,柱联为沙孟海所撰,蒋介石手书。</div> <div>这里陈列着一张1949.4月蒋介石在蒋家祠堂与族长告别时的情景照片。</div><div><br></div><div>查阅资料:蒋介石最后一次回到溪口镇的家乡是在1949年1月,并在家乡住了三个月,于1949年4月25日离开奉化老家。几个月后,蒋介石带着儿子蒋经国,乘飞机飞往台湾,从此,他的余生再未踏上溪口故土半步。</div> <div>西厢房</div><div><br></div><div>报本堂之左西厢房楼上为蒋元配毛福梅居所、之右东厢房楼上是宋美龄的住地。1910年4月27日,蒋经国出生在这里。</div> 丰镐房富有江南旧式世家府第的特色。前厅门额"素居",楼上设有佛堂,是毛福梅诵经之地。 餐厅 <div>毛福梅遇难处</div><div><br></div><div>1939年12月12日,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溪口,毛福梅在丰镐房后门口不幸被炸塌的墙体压死。</div> 西厢房西侧的这幢独立的二层小楼,是蒋家最早祖传的3间房屋,这里也是蒋母王采玉的旧居。这幢小楼在丰镐房建筑群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小楼历经修缮,仍然保持了传统风格和古色古香的特点,圆形门窗、木质结构楼梯都是其特色之一,给人以雅致之感。 这里陈列着很多蒋家的照片史料 <div>蒋介石生母王采玉住所。</div><div><br></div>蒋母王采玉的旧居,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在教育蒋介石以及家族管理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西厢房客厅 东厢房背面 丰镐房后花园比邻东厢房 到这,丰镐房游览完毕。 出来丰镐房往文昌阁去 <div>溪口镇,因地处奉化江支流剡溪之口,故名溪口。</div><div><br></div><div>行走在武岭路上,远处青山如黛,剡溪水光潋滟,好山好水好风光啊!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体验江南的慢生活,品味水乡的宁静与美丽。</div> <div>这里是溪口.雪窦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几次来过溪口的我却不曾到访过雪窦山。<br></div><div><br></div><div>往里走,是建在武岭山上的文昌阁。</div> <div>溪口镇群山环翠,剡溪横贯,山光水色,清秀幽胜。清时,文人汇为"溪口十景",即:奎阁凌霄(文昌阁)、武潴浪暖(武岭头剡水聚汇潴积处)、碧潭观鱼(憩水桥下)、屏山雪霁(武山雪景)、锦溪秋月(剡溪自沙堤至丈沙段称锦溪,秋月映溪)、松林晓日、雪峰晚照(雪窦山晚景)、溪船夜棹(月夜泛舟)、南园早梅(溪南成片梅园)、平沙芳草(溪南)。</div> <div>憩水桥<br></div><div><br></div><div>憩水桥在文昌阁下,临剡溪。桥长不足10米,宽不到3米。1927年,蒋介石拨款建成,专供宋美龄、蒋经国和其他要人观鱼、垂钓、游泳等活动。</div> 剡水回旋,清碧见底,"溪口十景"中的碧潭观鱼(憩水桥下)就是这里了。 <div>文昌阁<br></div><div><br></div><div>文昌阁,1731年(清雍正九年)建,是溪口“文昌会”、“文武会”、“锦溪书斋”诸会文人学士聚会的地方。里面有“文昌帝君”像,故取名“文昌阁”。</div><div><br></div><div>文昌阁曾是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别墅,屋内有宋美龄的画作。</div><div><br></div><div>文昌阁四周香樟、黄连木、等古木环绕,浓荫蔽日,是溪口风景最好的地方之一。</div> <div>文昌阁系两层楼房,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块石台垒,青砖砌墙。</div><div><br></div><div>文昌阁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花格窗棂,庑廊四环,建筑十分精巧,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div> 馆内陈列着大量蒋宋的图片史料 <div>小洋房<br></div><div><br></div><div>小洋房在武岭头东侧,濒剡溪,为三间二层楼房,建于1930年。与文昌阁有露天走廊相通。</div><div><br></div><div>右侧溪岸设水泥平台,供游泳跳水用,称"跳水台"。此处碧波荡漾,隆冬不冰,称"武潴浪暖"。</div><div><br></div><div>小洋房原为蒋介石侍从文牍、警卫人员住所。1937年初夏,蒋经国从苏联归来,偕夫人方良与长子爱伦(孝文)居此。</div> <div>蒋与宋美龄曾下榻于此,作藏书处。</div> 蒋经国书房 <div>小洋房一楼里有一块蒋经国写的“以血洗血”的石碑,表达了他誓报杀母之仇的坚定决心。</div> 小洋房屋顶 对于一个参观者而言,这样的历史场所让人们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和了解蒋介石家族的历史及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 面前的是武岭城门 武岭门上眺望溪口街区 游览武岭门建筑群,单就其建筑风格而言(我见到过的),感觉蒋介石时期建造的楼宇颇有几分相似,中式、庄严、雄伟,大气,如南京总统府、莫干山别墅、庐山别墅和溪口武岭门,都具有这些特点。 <div>武岭门内</div><div><br></div><div>武岭门依武岭山脊而建,扼古镇门户。1929年之前是一个小庵堂,1930年被蒋介石改建为三间两层的关楼式城门建筑。</div><div><br></div><div>门额两面都镌有“武岭”题字,正面为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写。背面是蒋介石亲笔手书。</div> <div>武岭门正面</div><div><br></div><div>武岭门建筑气势宏伟。据传,当时蒋下令改建武岭庵,除了要求工程按期完工外,还规定新建门楼要有金陵中山门之巍峨,燕京古宫之气象。</div><div><br></div><div>至此,结束了溪口的游览。按常规,一般是从武岭门进入,我们跟着三轮车老者走了条倒把路,有点别扭。这里不想添麻烦,就按游览顺序去编写了。</div> <div>附:剡溪水清澈见底,很美。夏天,当地人就在溪边洗涮,左下角赤脚下水的正是本人。(两张照片拍摄于2012.7.1日。)</div> <div><br></div><div>拍摄于2024.1.22日。资料性注解参考网络和编写,谢谢您曾来过!</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