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国中小国 — 梵蒂冈</h3> <h3>作者 彭文章</h3> <h3>在罗马参观结束后,我说一定要去看教皇小国,于是女儿找来了很多资料,让我先从理性上了解一下梵蒂冈。<br>这个位于罗马城西北角高地,只有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800人的小国,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是以教宗为君主的政教合一的主权国家。<br>教宗直接领导国务院,国务院协助教宗行使职权,主管内政和外交事务,国务卿由教宗任命,管理梵蒂冈行政、掌管教宗枢密事务。<br>这个小国既无工农业,也无自然资源。国民的生活必需品全由意大利供给。财政收入来源:依靠旅游、邮票、不动产出租、特别财产款项的银行利息、梵蒂冈银行盈利,教宗接受赠送的贡款以及教徒的捐款等。棾蒂冈虽小却有自己的货币,还有自己的电台和报纸。<br>梵蒂冈有自己的武装瑞士近卫队和梵蒂冈宪兵,瑞士近卫队110人,负责保护教宗、显要人物及所有属于教宗的建筑。宪兵130人,负责梵蒂冈城的社会秩序、边境管制、交通管制、刑事调查及一般警务工作。梵蒂冈同183个国家和地区有正式外交关系,在联合国设常驻观察员。与中国没有正式外交关系。<br>梵蒂冈是罗马城中的最热门的旅游打卡点,每天接待参观的游客人数有一定限额。<br>为了赶时间点,我们定了专车前往梵蒂冈,三十五分钟的车程,司机直接把车开到了国门口停下,岗亭有两名全副武装的宪兵站岗,但参观者可以径直通过警戒线入境,看来站岗的宪兵也就是象征性的。<br>踏入梵蒂冈国门后,才发现这个所谓的国家也就是高墙内的一个大院子。天空下着毛毛细雨,游客已经排起了长长的购票队伍,女儿参加排队,我和老伴在院内溜达着东张西望。<br>院内是个椭圆形大广场,四周围是用于办公的古典老建筑,所有的建筑都是花岗岩墙壁,广场是标准的小方块石铺地,广场中央树有高高旗杆和喷水池,海鸥在广场上低空盘旋。走着走着,突然一只海鸥拉下一坨屎,落在老伴胸前,我开玩笑说屎财屎财,弄得老伴哭笑不得,还好没有掉到头顶上,…<br>大院正面威严挺立着金碧辉煌的,统霸全球的天主教大教堂,东面是天主教博物馆。<br>时间正值上午九点整,参观的人们潮水般向着教皇“王国”涌来,队伍很快排到了“国门”口,女儿在招呼我们到队伍里去,因为购票是实名制,要通过安检才能进大教堂,女儿整整排了一小时队,总算是拿到入场门票。<br>跟着参观的人流,冒雨登上大教堂台阶,队伍有秩序地排成两行缓缓进入正厅,进入大厅感觉到圣彼得大教堂的确不愧为名副其实的教皇之都。 <br>它的傍太让你感觉到人的渺小,大量的游客不断涌入,但你会感觉人不是很多,因为这个教堂太大了,像是一座巨大的王宫一样。各种厅堂一个连着一个,礼拜堂很多,各个都有不同的特色。<br>我参观过无数的西方天主教堂,但找不到用什么词来形容圣彼得大教堂,感觉这不像是教堂,而是一座顶级的艺术王宫,一个个的厅都是彩色琉璃拱形顶,镀金框窗,各种各样的宗教壁画都是惊世之作,墙壁都是古典彩色马赛克瓷砖,讲经传道堂、礼拜堂庄严肃穆。<br>出于对宗教敬仰和新鲜感,我和老伴也步入了信徒满座的礼拜堂,听了牧师的讲道,还接受了“饼和酒”,感觉挺有意思,人也非常放松。…<br>地宫是世代教皇和主教灵柩安放之处,跟随人群下到了地下宫殿,地宫内寒气逼人,庄严肃穆的地宫内,摆放着历代教皇和主教的灵柩,这里也是分等级的,教皇的灵柩摆放在独立豪华的墓室内,主教的灵柩停放在厅堂的两边,真是没有想到主张世间平等博爱的上帝,他在人世间是主事的教皇,死了还有至高无上的待遇。<br>参观完地下宫殿,我们决定去乘电梯登教堂顶层,电梯停下后发现了新的情况,要想登顶还有很长的步梯要登,当爬到中层时老伴爬不动了,只好交代她在中层的内环形观光层等我们返回。<br>我和女儿继续攀梯而上,越往上梯子又窄又陡,只能容一人往上爬,费了九牛二虎力气累得满头大汗,总算登上了教堂塔顶。<br>围绕塔顶一圈是观景台,小小的梵蒂冈尽收眼底,位于山岗之上的梵蒂冈像是罗马城中的一处园林景观,等于是罗马城中的一颗稘子,…<br>从塔顶下来是不同路线,女儿找不到安排妈妈等我们的地方,无奈之下只得求助教堂工作人员,有惊无险,很快工作人员领着女儿和妈妈从另一部电梯下了楼。这个教训提醒我,今后出门绝对再不能干这种事,不能让八十岁的老伴单独停留在一个地方,…<br> 2023/7/2 于瑞典斯德哥尔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