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经荆楚大地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摇篮。</p><p class="ql-block">今年春节,正值上海博物馆东馆试运营,开馆之展是三星堆古蜀文明展。于是,欣然前往。</p> <p class="ql-block">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古蜀文明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以三星堆遗址最具代表性,这是古蜀文明发展的高峰阶段,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巴蜀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一进博物馆大厅,迎面一座青铜大立人, 人像高1.8米、通高2.62米 ,重约180公斤,1986年于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p> <p class="ql-block">展出的许多青铜人像手型环握中空,两臂略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span style="font-size: 18px;">衣上纹饰繁复精丽,龙纹、鸟纹、虫纹等,身佩方格纹带饰,制作精美细腻,其整体形象典重庄严,似乎表现的是正在作法的人物。</span></p> <p class="ql-block">考古发现证明,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土的青铜人物像<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出现了许多奇谲精丽的新样式,铸造工艺中失蜡法和印模块范拼得以应用,造型绚丽工巧。</span></p> <p class="ql-block">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50余件青铜面具,属于造型夸张奇特的青铜纵目面具,双目突出,<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极度夸张;</span>两耳招风,耳朵上还有穿孔;<span style="font-size: 18px;">鹰钩鼻,</span>鼻子高挺;嘴唇细长<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扬,额部正中有一方孔,</span>相貌与中原人差别很大。</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黄金面具闻名遐迩,是三星堆遗址5号祭祀坑中出土的金器。经检测,其含金量约为85%,银含量约为13%至14%,这些面具的特征都是高鼻、深目、颧骨突出,阔嘴、大耳,与其说他们长得不像中国人,不如说他们更像外星人。</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黄金面具的发现是全球考古界的重要发现之一,<span style="font-size: 18px;">黄金面具的出土证明了三星堆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存在文化交流,它丰富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内涵,表明不同文明间应相互学习、共同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青铜面具,被誉为“面具之王”,是三星堆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是研究三星堆文化的重要依据。</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的金杖,<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含金量为85%,重一斤,长1.42米,属</span>公元前四千年的金杖,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夏商周时期体量最大的黄金制品。金杖图案上方是两只鸟头部相对,下方是两条鱼背部相对,鱼潜水、鸟飞天,象征握着金杖的人具有上天入地的王者权力。</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发财树正式名称为摇钱树,树座塑有神兽,树顶铸有朱雀树干上插有六层四出枝叶,并且巧妙地装饰了400余枚铜钱,这些铜钱象征着羽化成仙和人们对财富的向往,<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共有八棵,神树与摇钱树一样,都是以树和神相结合为主要构成因素,其图像构成方式旨在通过神木和神山的结合来传达天地不绝、人神相通的理念。<span style="font-size: 18px;">神树的下部悬着一条龙,一条蜿蜒盘桓的龙使神树显示出非凡的魅力与深厚的象征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古蜀遗址出土的神树的枝干上常有太阳神鸟的形象,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立有9只鸟的青铜大神树,被认为是太阳所栖的扶桑木,其上的鸟应是负日的乌,表明古人对太阳有着深厚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整体为圆形薄片,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20克。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被国家文物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太阳轮,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状若五辐车轮,是文物瑰宝的重中之重,长久以来,它被解释为古蜀人民对太阳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2022年,铜龙在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被发掘。龙的传说年代久远,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飞天潜水,能兴雨布云,既是古代君王的象征,又是中华民族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古蜀文化对音乐的社会功能已有充分认识,将“礼”与“乐”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制定了以编钟为核心的礼乐器组合及其使用等级规范,成为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曾乙侯墓出土的规模宏达的最齐全的编钟,三星堆编钟比此还要早千年,文明的声波就已穿越时空了。</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但因为出土的青铜因为时间流失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被称为青铜。这些金色编钟应是复制品,雕刻龙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黄钟大吕</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是我国西南地区迄今发现的等级最高、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出土的牛觥青铜器和牛首面具。</p> <p class="ql-block">古代人认为蛇是一种神明,潜于深渊,能致云雨,由此可见,蛇由来至久,寓意是吉祥的。</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广汉的鸭子河两岸,距今约4500~2900年。三星堆遗址总面积12平方公里,古城面积约3.6平方公里,包括居住区、祭祀区、作坊点和墓葬群。因此出土的青铜器有人物群雕及家畗。</p> <p class="ql-block">鸡</p> <p class="ql-block">鸭</p> <p class="ql-block">象</p> <p class="ql-block">鱼</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牙璋是商代牙璋发展的巅峰时期。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牙璋,数量多、造型丰富,共计40余件。其中,有一件长为94厘米的玉牙璋,工艺精湛,通体抛光,它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的玉牙璋。</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21世纪左右,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青铜艺术辉煌灿烂。纹饰大量采用平雕、浮雕相结合的方法,精美绝伦。青铜器多有标识家族和祖先的铭文,商末开始出现纪事体铭文。</p> <p class="ql-block">春秋中期至战国,青铜艺术的发展再次出现高潮。诸侯列国的青铜器趋向成熟,区域特征明显,中原地区的秦晋齐鲁燕、南方荆楚、东南吴越、西南巴蜀等地区的青铜艺术交相辉映。器物的生活实用性加强,</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古遗址出土的青铜制品、玉石制品以及黄金制品,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表现出浓厚而神秘的宗教文化色彩,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是极为罕见的人类上古史奇珍,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的古代遗迹,历史上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却有着灿烂而辉煌的文明,两个巨大而神秘的祭祀坑里,竟然出土了数千件距今3200年前的文物。三星堆真的像大家猜测的那样,是外星人的杰作和遗迹吗?</p> <p class="ql-block">文物是发展的见证,历史是时代的回响,它们是时光与万物的共振,也是人生与天地的交响。走出上博东馆,不由得感概万千:</p><p class="ql-block">忆往昔,波澜壮阔,历久弥坚,令人荡气回肠。</p><p class="ql-block">展未来,解放思想,谱写新篇,中华再度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