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过后无尽雪 何时追得风筝来 :阿富汗纪行(喀布尔)

王延星

<p class="ql-block">阿富汗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凡听说过几个外国国名的人,大都是会听说过阿富汗的😁……这里也是世界上最难到访的地区之一,因为几十年的战争,已使她成为了全球旅行目的地中最危险的一处……但阿富汗同时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壮丽的自然景观……时下,该国的几路人马正在讨价还价中,局面也相对平静了一点,就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时间之窗,去认个门🤭……本图是十八世纪伊朗高原以东地区的军事态势图,阿富汗近几百年的主要历史事件,主要就是在这一军事态势下发生下来的……阿富汗在国际政治史中,之所以还有着“帝国坟场”的说法,也正是伴着这张地图中各方势力的互搏而出现的……</p> <p class="ql-block">当然,在近代之前的古代,这里的名气更大,尤其是她作为犍陀罗文化的诞生地和丝绸之路南线上的重要枢纽(“喀布尔”一词,是由古波斯语中有着“商埠通道”意思的喀布尔河之名而来的),这里与中国互动的历史,已有二千年以上了……本图为乘坐小型螺旋桨飞机前往喀布尔的途中所见,舷窗外就是唐朝玄奘记述中的“大雪山”(兴都库什山)和“梵衍那”(巴米扬)大佛所在的地区……那两尊著名的大佛当时被玄奘记录下来的名字是“梵衍那”,后来,波斯文化在此主导期间改名为了“巴比扬”,是波斯语“闪着金光的山”的意思,因为日出时,这一山壁会呈现出一种金黄色🙏……</p> <p class="ql-block">喀布尔的民用机场很简朴,是半个多世纪前建的,至今也没有什么改造……初访喀布尔的预期,主要有两个,一是看一看战乱中的这座城市及居民的生活,二是参访历尽劫难的国家博物馆及几处重点古迹。当然,借着对实地的探访,复读一下阿富汗的历史与人文轨迹也是重要的,因为只有在一边多走几里路的同时也多读几本书,才可能对世界有多一些的真实感觉🤗……</p> <p class="ql-block">在进入市区的路上,车辆拥挤……有检查,但并不太多,持枪的军事人员也没有多到过份……由于塔利班的势力已掌控了喀布尔以外的几乎整个国家,所以现在的阿富汗总统,还有“喀布尔市市长”这一戏称🤭,同时也说明,以举国之力来保障喀布尔的安全,还是能做得到的……</p> <p class="ql-block">街景很朴素,但仍是一种有政府的状态,城市的运作貌似还算正常……无论在大街上、还是在建筑物内部,都可以看到已故领导人马苏德的画像。他是抗击苏联人入侵阿富汗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但在之后的国内纷争中被塔利班的人刺杀了。那是几个化妆成记者的人在采访他时干的,之后有多路塔利班武装都声称是自己干的(这到也符合阿富汗普什图部落的传统,即干掉对方的首领,会被视为是己方文化中的一种“英雄”行为)……</p> <p class="ql-block">喀布尔现在对外国人的保护是严格的,不但要求必须入住指定的酒店,而且进门前还要仔仔细细地检查,一个人被检查的时间要超过20分钟,五、六个人检查完,就用去了近二个小时😇……其实,塔利班的恐袭行为,现在已经很少了,只剩下基地组织和ISIS一伙人还在搞事情(只有把局面搞乱,他们才好生存)……外界普通人很容易把他们混为一谈,其实他们三者完全不是一个宿求,塔利班对那两拨人很反感,对他们的提防甚至还在提防美国人之上🤒……</p> <p class="ql-block">入住的这家洲际酒店曾发生过重大恐袭事件……但现在反而安全了,一圈重兵、重武器,层层设防,工作人员基本上是由便衣特警来充任的……整栋酒店仅我们五、六位访客入住,但运营人员当班的就有几十名,而且是一天三班轮岗……运营成本应该是不低的,这让只付了几千块房费我们,也还真是有点心生不忍🌹🙏……</p> <p class="ql-block">酒店大堂还是几十年前落成时的装修状况……房间的门都改成了厚厚(贴着仿木表皮)的铁门,同时还加装了牢固的大铁栓,这让一般的轻武器,也就奈何不了了💪……下图为酒店内的餐厅……</p> <p class="ql-block">阿富汗地区的历史悠久,中国《汉书》中的“商附”一地,指的就是喀布尔这一带。在几百年之前,这里还是有过繁华时光的,喀布尔也曾被称为“千阳之地”……这个名字来自于17世纪一位阿富汗著名诗人的诗句 :</p> <p class="ql-block">“喀布尔的每条街道,都令人目不转晴……从埃及来的商队,缓缓穿过集市中央……人们数不清屋顶有多少轮明月划过,更说不完城墙上灿烂过的那上千个太阳……”(此为本人拙译😜,英文原文为:“Every street of Kabul is enthralling to the eye; Through the bazaars , caravans of Egypt pass; One could not count the moons that shimmer on the roofs; And the thousand splendid suns that hide behind the walls." )</p> <p class="ql-block">这首诗所描写的意境,后来被一位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写成了一部名为《灿烂千阳》的小说,细腻地描绘了两名女性追求个人自由的心历路程🌹……上图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的海报。本图为酒店大堂中附设的一间美容美发室,它是政府人员的女眷们前来做美容美发的地方。处在经济、文化层级偏高的阿富汗女性,已经基本上享有了现代世界上的男女平等等权利,着装自由、吸烟喝酒😄……而在大街上的大多数普通阿富汗女性,却还都身着“布卡”(全身罩袍)、生活在传统的文化习惯之中🧐……</p> <p class="ql-block">喀布尔是一条山谷中的线状城市,上图及本图分别为在宾馆的两侧所远眺到的山景。靠近山脚的河谷一带算是城区吧,山上的也可以说是民居,也可以说是难民区,因为几十年的内战,造成了各地的难民都往喀布尔集中,每年这种机械性的人口增长,已使得喀布尔成为了全球人口增长最快的前五个城市之一,全国有超过1/4的人口,都集中在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接待的朋友建议这次就不要去参观城东部的老城区了😭,而且在非核心城区也要以车游为主……在路上看到的一些小摊小贩,生意都显得较平淡,虽然各种基础民生用品也算充足,但购买的人不多,感觉多数人的生活还是有困难的🙏……这片曾经灿烂过的千阳之地,如何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可以从回顾历史中找到一些原因:这片东伊朗高原,历史上是多民族的交往之地,谁强大谁就是管理这里的老大,而古老的阿富汗土著们,只是一些小部落,都居住在山中,自由自在且自安……阿富汗真正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是自1747年开始的,到今天也不过才三百多年……在成为近代共和制国家之前,阿富汗在两大家族的交替统治下,一直是一个半牧半农的、部落传统浓重的王国……</p> <p class="ql-block">虽然部落山民们的世界很简单,但外部世界的复杂,让这里也不可能长期成为“世外桃源”……十八世纪时,英国人是南亚的统治者,天天喝着红茶晒太阳,坐收管理费,日子过得是很滋润的……但在欧洲,英国人和法国人却打的不可开交……拿破仑为了给英国找麻烦,便怂恿沙皇俄国南下印度……英国人听说后很紧张,立即派出探子,想摸摸阿富汗王国的情况并与之交好,以阻止俄国人靠近南亚🤫……本图中为采购完货物的二位市民正在装车,而另一位山地农民,则身着千年未变的服装,从他们的车旁走过🧐……</p> <p class="ql-block">……1810年,两名英军下级军官化装成马贩子,来到了喀布尔(其中一个后来还一路做到了香港的首任总督)……而另一方沙俄,别看它在欧洲的仗打得很烂,但在亚洲却是频频得手,先是打败了伊朗,然后又占领了中亚,还从中国的清王朝手里夺得了不少地盘……本图为一处二手建材市场的看门人,各种破砖烂瓦等,在这里都可以再度出售,以资利用……下图是靠近市区的几座高层建筑物的框架,但已经没有了施工的迹象……</p> <p class="ql-block">……阿富汗在自己成为了一个独立王国后,一直是由杜兰尼家族(简称“杜氏”)和巴拉克宰家族(简称“巴氏”)两家轮流执政,当英俄双方都在拉拢它的时候,正是“巴氏”一家在当政……</p> <p class="ql-block">……英国想拉拢“巴氏”,但“巴氏”政权提出,要以收回白沙瓦作为合作条件……就在英国人磨磨唧唧的时候,俄国人不失时机地伸出了橄榄枝,声称支持“巴氏”的统一大业……利益所在,“巴氏”政权就选择了与沙俄合作😎……本图为站在山上看到的喀布尔市区的一角,图中左下方是著名的阿里圣地(下图为其全貌),据说什叶派之祖、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曾在那里住过🙏……</p> <p class="ql-block">……英国人一看势头不妙,遂想通过帮助在野的“杜氏”家族上台来改变自己的被动局面……为此,英国人派出了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军人1.5万,加上后勤人员及家属,共计4.5万人左右)。这些英国人很不把阿富汗人放在眼里,一路敲着小鼓唱着歌,浩浩荡荡地从白沙瓦沿着开伯尔山谷,护送“杜氏”家族的前国王去(复辟)上任了……本图为喀布尔河边的一座有点欧式风格的清真寺,“双剑王清真寺”……下图为生活在贫民窟的一位小男孩……</p> <p class="ql-block">……听到消息的“巴氏”政权赶紧向俄国人求助,怎料这老毛子也真是无耻,竟推说天气冷,自己2万大军的伏特加带的不足,所以不方便行动,直接放了阿富汗国王的鸽子😇……由于手里没有多少部队,这位国王很快就被俘了……阿富汗普什图人、塔吉克人等山地部落,他们虽然没有为国而战的传统,但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部落之地,还是十分骁勇的……他们随即遁入山间,化作无数支小股力量,开始了各自为战……</p> <p class="ql-block">……英国人这边,看到新国王一帆风顺地上了台,还很是得意了一番,但殊不知,它的麻烦才刚刚开始……随着山地民族的慓悍与不屈逐渐展现,多地的暴乱愈演愈烈……直到一天,在英军的支持下,这位新国王想出一招,将众多不服的阿富汗部落首领骗了过来,说商议停火条件,结果不讲武德,出其不易的将他们全部都给杀了😰……这些被坑杀了头人的部落当然是怒不可遏了,英军遂被七倍于己的阿富汗各路民团,合围在了兵营之中……</p> <p class="ql-block">……英国人看到情况不妙,遂开出优厚条件试图妥协……但这次该轮到对方“黑”英国人了,对方佯装可以商谈,但等英国驻阿富汗总督等人到来后,立即悉数被斩😳……在悬尸于大巴扎 数天后,还将英国人的尸体剁成碎块,按照部落的传统侮辱方式,遗撒在了城里的多个地方😱(这也是普什图人最重要的生存法则之一“以血还血”的具体体现方式)……英国人为了不吃眼前亏,只能屈辱认栽,以交出全部重武器为条件,换得了全员可以撤回到白沙瓦去的许诺🧐……本图为一位居民正在和泥,以修补自己的土坯房的屋顶……下图为几间日杂店和一个修鞋的小摊位。</p> <p class="ql-block">……双方的战争文化观是不同的……阿富汗普什图人的血债血偿、同态复仇,是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和什么仇人之间还要践行“契约”一说的😳。结果是三万多名阿富汗人在英军撤退的路上处处设伏,交替攻击……在喀布尔到白沙瓦50多公里长的开伯尔山间谷道上,英军人马每天都有几千人被杀……就这样,一路狙杀到了最后一段山路时,阿富汗人集中力量开始了最后的屠杀……这时,英军从撤退时的2万多人,只剩不到2千人了,英军指挥官挑选出身体最为强健的15个人,其余人员全力掩护他们杀出重围、冲向白沙瓦的大本营去求救……</p> <p class="ql-block">本图是喀布尔大学旁一家出售出租学士、硕士、博士毕业服的商店。许多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门类,如各类学校等,在喀布尔依然有序地在运作着👍……下图为市区中的某一路段,车辆拥挤、人声鼎沸……</p> <p class="ql-block">……一日清晨,在白沙瓦边关城堡上值勤的英国哨兵,发现从远处慢慢地过来了一匹马,一名浑身是血、满头刀伤的中尉军医,正气息奄奄地伏在马背上🤕……三十年后,一幅英国人的油画,永远定格了那个时刻……</p> <p class="ql-block">就是这一幅,著名的纪实油画《大军残部》。当时,英军总督急切地追问这名军医,“我们的部队呢……”(“Where is our army……”)而这位军医则艰难地只挤出了几个字,“我就是部队……”(“I am the army……”)还真是有英国贵族的范儿(当时一般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条件学医),面对死亡时,才会展现出一个人的真正气概(比如,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前,船上的那些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为了引导生还者找到方向,英军在白沙瓦的城堡外,燃起熊熊篝火,升起狼烟,日日不熄……同时还在城堡上高悬数十盏风灯,彻夜长明……而英军的全体司号员,则轮流吹响集结号,不停地在召唤……本图为现在的开伯尔山谷中的一段,当时的山路还要艰难,通过性是很差的,带着大量妇女儿童的几万人马,每天只能行进不到十公里😰……</p> <p class="ql-block">……后来知道了,剩下的所有英军及随员、家属,都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当时仅剩下约二十名军官和四十多名士兵了,枪也没有子弹了……他们将伤员妇幼等近千人围在中央,自己围在了最外层,摘下头盔、拔出佩剑,(除四人因重伤昏迷被俘外)全部血溅方圆……虽然这一事件是由政治家们所导致的,但单就英军军人视死如归的个体气概而言,也是很值得(如果是职业军人)的对手,向他们施军礼以致敬的🙏……本图为另一幅再现了当时情景的一幅油画。</p> <p class="ql-block">回到参观。第二天来到了此行的重点之一,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虽然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雪带来了一些不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独特的景感😄……这座博物馆是1919年在法国人的建议下,由当时的国王捐赠了大批藏品后设立的,1924年对外开放后,最好时期曾藏有十万件以上的各类文物💪……本图为在院子内看到的博物馆主楼的后侧。</p> <p class="ql-block">馆内立有一尊巴米扬大佛未被炸毁前的模型,看到它前后对比的照片(本图),到访者无不心情沉痛😭……巴比扬大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东西方主要文明体之间在历史上的第一次重要融合,诞生了犍陀罗文化,而在这一文化的形象代表中,最高大的就是那两尊巴比扬大佛了🙏。上图为巴米扬大佛所在谷地的一张全景照片……下图为该大佛和喀布尔在这一犍陀罗文化圈中的位置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关于捣毁人像雕塑这件事,从伊斯兰教的本源上看,原是为了更快地实现它所提倡一神崇拜……伊斯兰教在其立教一开始,就先把天房内本部族的360个神位给砸了🤔……伊斯兰文化的帝国在扩展中,一开始对辖区内的历史文化、人形造像等也不是都破坏的,而且只要纳税,信仰其他宗教、崇拜偶像也都是可以的……是经过上千年因地而异的发展后,才形成了现在的、各地也不太一样的一些做法与规矩……</p> <p class="ql-block">阿富汗塔利班上台初期(除了笃信)也希望能以自己的极端行为来求得某些援助……结果用炸毁大佛作为投名状,也还真换来了不少沙特等的援助资金……本图为馆藏中的一座波斯萨珊王朝时期的石制蓄水缸,它放在了博物馆的正门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在当时几乎遭到全世界反对的情况下,还是炸毁了巴比扬大佛的这帮人,其领头的在听说全世界都在反对,还感到很奇怪,竟说,“真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难过,不就是几块石头吗?”……由于持极端政治文化观点的人不具有与世界共情的能力,所以现在世界上的政治文明之间,有些冲突也是很难完全避免的🤔……</p> <p class="ql-block">本图为巴克特里亚王国(也就是中国史书上的“大夏”国)时期的一尊当地佛教供养人雕像的残部……由于本人在之前介绍巴基斯坦犍陀罗佛教的文章中己有过详细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p> <p class="ql-block">犍陀罗艺术中这种衣褶的处理手法,使人物的质感、韵律等都十分生动👍。此技法在传入中国、被中国传统美术吸收后,成为了著名的“曹衣出水”之技法🌹……</p> <p class="ql-block">本图为馆藏中的一块古波斯文字石板,这些文字与人类最古老的楔形文字,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p> <p class="ql-block">本图为巴克特里亚王国时期,一座神殿中的宙斯像的左脚残部……下图为公元一世纪的一个石制水壶,造型是印度教中的歌唱女神紧那罗……</p> <p class="ql-block">这间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原来是很丰富的,战乱期间但由于博物馆的人员有担心,就把最珍贵的二千多件文物,早早分藏在了多处(包括地下金库和博物馆的天花板里),从而避免了部分战乱损失🙏……本图为当地出土的属于原始婆罗门教文化的石刻,下图为公元一世纪左右的一件印度教文化的象牙雕……</p> <p class="ql-block">当塔利班政权被从国家掌控位置上赶走后,这些藏在各处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但阿富汗现政府还是觉得时局不稳,过多的贵重藏品放在喀布尔依然风险较大,就由国际文物界策划,将这批宝贵文物在全球开始巡展……在世界各地巡展了十几年之后,近年来已经巡展到了中国……据悉,可能半年后将在北京集中展出一次👏。故也就不再花更多的时间端详这些照片了(以下多图均为照片)🤭……</p> <p class="ql-block">……还是接着讲完第一次英阿战争……英国大败后当然不甘,马上集结了大批人马,杀向喀布尔。一路上(包括有大量印度裔士兵的)英军杀人无数、刧掠也无数,攻入了喀布尔后,英军还炸毁了大巴札、并放火将全城里的房子烧光……这也算是完成了一次同态复仇吧😱。上下图中的文物,很多都是由前苏联在阿富汗共和国时期的考古中发掘出来的,说到前苏联,那也是有着考古传统的一个国家,当年入侵阿富汗的时候,世界文物界还担心他们洗劫博物馆,没想到不但没有洗劫,而且还出钱重修了现在的这座博物馆主楼,在苏军撤走之后一清点,一件文物都没少🙏……本图是一件牙雕,这种鹰与狮子的连体造型也叫“格里芬”(狮鹫),是出希腊和伊朗文化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下图中是这一对有着羊头造型的镶了宝石的金手镯,这是公元前游牧文化的一件代表性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拿下了喀布尔的英国人发现,他们曾扶持的“杜氏”家族的国王,已经被阿富汗人给杀掉了😳……这一来,英国在阿富汗就没有了合适的代理人,也就不得不退出了阿富汗……第一次英阿战争就这样结束了。从军事上看,双方都搞过一次大屠杀,算个扯平了,但从政治上看,国际社会(包括英国人自己)都认为,英国是失败的一方😎……</p> <p class="ql-block">……之后的阿富汗,虽然还是在“巴氏”家族的统治之下,但在内部,国王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一直互殴不断……当其中一个儿子胜出上台后,英俄双方都要求继任者表态站队,这位登上大座的继任者认为,当时沙皇俄国的势头正猛,而英国上次还是自己的手下败将,所以就又选择了沙俄……上图是一对搭扣,上面雕刻有貌似古罗马军人事的造型,能用上这种搭扣的人,也只有帝王级的人物了……本图中说是一对靴子上的纽扣,但没有参照物不容易,但从图片上不好感觉出它的大小🤭……</p> <p class="ql-block">……这一下又踩了英国人的鸡眼🤭。于是英国人又派出几万人马,再一次杀向喀布尔……俄国人还是按兵不动,希望再次成为一位渔翁……阿富汗的王室自知不敌,也就投降了……本图为一尊巴克特里亚王国时期的一尊维纳斯(爱情女神)金像,但其双眉之间明显有了南亚审美特征的一颗美人痣🌹……</p> <p class="ql-block">……英国人又一次轻松得手,便又是一通开趴庆功🥂🍻,并在只留下部分人驻守后,大军便集体凯旋了……不想,当时“巴氏”家族的一个未上台的儿子不认可国王的降服,双方一言不和打了起来……这场阿富汗内部的打斗导致了喀布尔一带的局势大乱,从而引来了很多趁火打劫的江湖“零元购”人员😎……抢谁呢?当然是谁有钱抢谁了,由于这帮远道而来的英国人天天喝着威士忌,露富明显,于是这些有着刧掠传统的山民,就先把喀布尔的英国人全给干翻了😎……本图为一件艺术品中的莫卧尔帝国的开创者巴布尔的肖像画。</p> <p class="ql-block">……英国人遭此无妄之灾后,再次怒从心头起,马上大军返回,又是一通大砍大杀😱……怎料,由于阿富汗的各地山民部落,信息都很不灵通,只听说国家已归顺英国人了,割了地又赔了款,这英国人怎么还回来大肆杀人呢?结果,冲冠一怒为传统,十几万阿富汗人揭竿而起,又一次围住了英军,上一次的好戏似乎又要重演了🧐……</p> <p class="ql-block">……这时多亏了“巴氏”家族诸王子中有一位名叫“拉赫曼”的,他还真有点“龙种”的味道,他审时度势后制止了大规模的冲突,并运用各种手段,逐渐稳定了局面和他自己在阿富汗的统治地位……当1901年他的儿子接任后,阿富汗开始引进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建立现代的西式医院、学校等,呈现出了蒸蒸日上的景象……上图为在院中左侧看到的大雪中的博物馆主楼……本图是应该一件佛陀讲经的石雕藏品……</p> <p class="ql-block">收藏在博物馆院子里的大型文物中,还有阿富汗引进的第一台火车车头(由德国所赠送)……</p> <p class="ql-block">……时间再往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英俄是敌对国,双方准备以阿富汗为战场,开练一把……这时,这位有着国际头脑的阿富汗国王显示出了极高的战略判断力,他以割地给沙俄、出让外交权给英国的方式,换来了双方的各得其所而退兵,从而避免了阿富汗大地上的生灵再度涂炭🙏……第二次英阿战争,就这样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结束了👏。对于阿富汗而言,国不亡就是胜利……对于俄国人而言,没有动手就捞了一大片土地……而对于英国人而言,也避免了军人流血,同时在全身而退的英军中,还有一名(文学作品中的)军医,名叫“华生”,他后来成为了福尔摩斯的铁搭档,为侦探推理小说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英俄言和后,阿富汗有过一段较好的时光。但由于部分主权交给了英国,阿富汗人一直心存不甘,当十年后另一位新皇帝上台后,他开始了争取独立的种种尝试……英国人当然还是不甘心了,于是又是派几万大军沿老路杀来,第三次英阿战争又打响了(这些英国人,也不会玩点新鲜的,也太老派了,这就难怪日不落帝国会土崩瓦解呢🙄)……本图为博物馆的一间展厅,这里的实物年代都不是太古老的……但上图中的玻璃花瓶,年代很远,是古罗马时期的作品,有着早期美杜莎的造型特点……下图为一座造型精美的铜香炉。</p> <p class="ql-block">……但那时已到了1919年,英国人的身子骨已经开始虚了,已经不想真的打了……当年6月,英国与阿富汗缔结了停战协议,承认了阿富汗的完全独立🇦🇫!故也可以说,第三次英阿之战是一场未打之战,而英国则是未败而败的一方🤭……</p> <p class="ql-block">跳过阿富汗曾经有过的一段和平时期,还是集中说完它的军事战争史吧……在国际政治进入了(前)苏与美国对抗的时代后,苏联发现当时的阿富汗国王明显开始亲美之后,就策动政变推翻了他,换上了一位跟自己走的近的人……但后来又发现这位也只是口头上亲苏,就迅速把他又搞下去了,换上了一位名叫“阿明”的人……阿明,名义上很亲苏,但很可能在美留学期间就已经成为了美国中情局的眼线,做了高级卧底……且他残暴、好色,表面上紧跟前苏联,但实际上干了很多坏事,故意败坏前苏的“名声”……</p> <p class="ql-block">……前苏当局发现后,想再换人,但沒有合适的了,索性就亲自上阵了,(1979年)出兵一举拿下了喀布尔等大城市😳。当时的埸面非常电影化,阿明正在总统府内与一众美女饮酒作乐,苏军空降兵突然现身时,阿明身边的卫队却莫名地消失了……他仗着酒劲,也装模作样提着枪咋呼了一阵,但很快就被身边的美女纤手了断了😳(当然,所有的在场美女、与阿明的几个老婆和24个子女,都在苏军迅速地灭了口)……本图就是已被战火摧毁的原总统府(老王宫),上图是其内部的一张现状照片,当年金碧辉煌的宫内长廊,已经成了一副考古现场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这座已被损毁的老王宫,是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所以现在的架构中有很多钢筋还能看出来。它的地基尚好,但到现在也还没有修复的计划……两位身着标准罩袍的阿富汗妇女正从废墟前走过……下图为一位正在拍打我们车门的妇女,她是位乞讨者,但其着装同样是很严格的……</p> <p class="ql-block">关于阿富汗普什图族女性身着“布卡”(罩袍)的历史,这里给一个文化上的简介……普什图男人根据传统,其人生中最很重的价值是个人的“尊严”,为了尊严人可以死、失去尊严则无法活……如家庭(族)中的女性有外遇或者她被外人侵犯,这都是相关男人们的最大耻辱,如不将对方严惩(包括严惩己方的女性),自己将失去“尊严”(这也就是今天所能看到的,有女性被本家族亲人用石头砸死的情况之根源)……而把女性身体全部遮挡起来,就可以避免女性遭到家庭以外的男人的觊觎了……同时再要求女性出门,必须有本家男人陪同,也就更大程度上控制了己方女性可能出现的违规……时间一长,虽然有一些追求平等的女性反抗这种习俗,但大多数女性已将此视为了一种生活习惯🤔……所以在喀布尔这里,除了少数有文化、有社会地位的女性外,多数妇女,即使让她脱下罩袍,短期内她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上面介绍过的那位夺回外交权、实现了阿富汗完全独立的国王,也曾大力废除过罩袍,有一次他看见街上有人穿,还一把将人家的罩袍给扯了下来,但这位妇女里面没有穿任何内衣,这导致了这位妇女的后果很严重,并引发大规模抗议,被迫放缓了取消罩袍的做法😳……下图是他的王后苏菲亚当年的着装🌹。</p> <p class="ql-block">在那次激进的改革后,虽然有所反复,但阿富汗始终还是在与国际社会同向而行的。本图是一张1979年的一张老照片,在村镇感还很明显的街上,年轻人也曾经是那样地风气勃发👍。当时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青年男女的服饰还远达不到人家的这种程度呢😎……</p> <p class="ql-block">喀布尔还有一家收藏历史文献的地方,国家档案馆。这里是不对外开放的,但得益于接待方的关系,允许简略地参观一下,但不允许拍具体文献的特写……上图为国家档案馆的门前左侧即景。</p> <p class="ql-block">馆内的档案、文物等还是非常珍贵的,包括有莫卧尔帝国的创立者帖木尔留存于世的一幅手迹、英国与阿富汗签立的独立条约等……文献档案馆所在的建筑物原是阿富汗王储的宫邸,不但建筑装修精美,而且许多家具还是原王室使用的👍……</p> <p class="ql-block">有着波斯风格的天花板,反射着吊灯的灯光,显得十分华丽……</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国家档案馆后,就来到了著名的巴布尔公园,本图是在接待室内看到的正在下雪中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这处园林整体上叫巴布尔花园,其中有巴布尔的陵墓,那是一处珍贵的古迹。公园梯田式的造园手法,巧妙地利用了山势,即幽远,又富于变化……下图中隐约能看到在大雪遮挡下的作为贵霜王国都城时的古城墙(即“喀布尔长城”)。</p> <p class="ql-block">还遇到了几位正在玩雪或拍照的年轻人,真是自由自在的好年华呀✌……</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有一座很别致的清真寺,是莫卧儿帝国时期的沙贾汗所建,后来被毁坏了,现在修复成的这个样子,已被简化得太多了……这位酷爱白色大理石建筑物的沙贾汗,也是著名的(位于巴基斯坦的)拉赫尔城堡和(位于印度的)泰姬陵的建造者👍……</p> <p class="ql-block">莫卧尔帝国的创建者巴布尔的陵墓在靠近山项的地方。据说他占领喀布尔后,在这座花园般的城市里流连忘返,当时就留下了嘱托,说他死后要把葬在这个郁金香盛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巴布尔的墓碑上,用阿文刻着“阿富汗和印度莫卧尔王朝创立者巴布尔之墓”……(本图为墓碑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如今,郁金香是阿富汗国花,春天时节将会怒放于山野🌹……但眼下是冬季,也只能寄情于白色的雪花了😄……</p> <p class="ql-block">紫荆和紫丁香环绕着他的墓室……紫色是一种高贵的帝王色……莫卧尔帝国的创建者巴布尔,有着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血统……由于打下广袤世界的蒙古族人口数量太少,所以与所占土地上的其他民族混血后,自身的民族特征消失得很快,仅几代就会看不大出来了🧐,除非有一个较大规模的族群群体实行族内婚,才有可能在较大程度上保持自己原民族的种族特性……说到这里,阿富汗还真有一个民族,哈扎拉族,它相对还算是较纯正的一支蒙古族后裔(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派了一个千户驻扎在这里,“哈扎拉”是波斯语一千户的意思),目前为阿富汗的第三大民族。由于信仰上属于伊斯兰教的什叶派,故与属于逊尼派的第一大民族普什图人,很不对付😎……</p> <p class="ql-block">夏有夏的风情,冬有冬的妖娆……</p> <p class="ql-block">只是这处瀑布式的水景在冬日里是看不到了,若是夏天,淙淙泉水沿石阶逐级流下,花园的韵味会更加迷人的……</p> <p class="ql-block">……关于阿富汗的战争史,越说也就越来到了当下……为抵御前苏的入侵,在美国等的国际社会的资助下,阿富汗的众多派系一致对外,在历经十年持久战之后,前苏的戈尔巴乔夫断然选择了放手,引军归去……</p> <p class="ql-block">而国际社会在没有了公共对手前苏之后,对阿富汗就弃之不管了,只剩下了国内的各路武装在彼此争夺中……后来,一支由宗教学校学生组成的队伍“塔利班”,开始收拾局面,用了几年的功夫,在美国的支持下统一了全境……再后来,由于收留了本·拉登,塔利班又与美国反目了(相关分析在上一篇介绍白沙瓦的文章中已经有了,这里就不赘述了)……把塔利班赶到乡下后组成的现政权,在美国支持下还在运转,但从目前的势头看,它可能未必是塔利班的对手🤔……因为在大多数普通的阿富汗人眼中,美国是入侵者,得先把美国人赶出去,然后内部的事自己关上门后再说……也正如一位塔利班的领导人说的,在阿富汗,“只要岩石还在、男人还在、谁也就不可能征服我们……”</p> <p class="ql-block">从巴布尔花园出来又踏雪去访问了一座王后宫及其花园。这座宫殿在战火中也被摧毁了,现在也还没有完全修复,但特别地为我们打开了大门🙏……本图中是大门还没有打开时的情景……下图为进入大门后看到的门外……</p> <p class="ql-block">从照片中,可看到原貌(中间)、被毁时的状况(上)和现在略加修复后的状况(下)。框架是修复了,但是没有了历史的痕迹和当年的华丽装饰,还真是挺遗憾的……</p> <p class="ql-block">大雪天,城内车辆拥挤,经济生活看来还是挺活跃的……</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乌拉姆清真寺,是什叶派的一座主寺。两年这里曾发生过一起自杀式爆炸,包括伊玛目在内死了几十位,而且无人声称负责……就远观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目前在阿富汗谋求利益的相关者有八个,国内三个:塔利班,现政府,(前政府)在野派;国际上有五方:美、俄、巴基斯坦、中、伊朗……比较冷静的分析家认为,其国内(是国际上不太喜欢的)塔利班占上风的可能性大,而国际上未来的最大获益方可能是中国,论据是:两国地缘相接,历史上无恩怨,战后的基建只有中国能干,而阿富汗的国家资源就是矿产,也只有中国才能开采且需要……有道理👍!</p> <p class="ql-block">几天的访问很快就过去了,还有很多地方沒有到访就该离开了……但说好了是来认个门的,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坐着高铁再来吧😄……此时又想起了写出那本《灿烂千阳》的作者,他还有一本更火的著作《追风筝的人》,它也被拍出一部同名的电影(本图是电影海报),而且取景地还是在中国新疆的喀什……原作品是以阿富汗传统文化中的“追风筝”为切入点,描绘了一个特定时代中的某些人的经历……现提示一下“追风筝”的文化背景:“追风筝”,在阿富汗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十分复杂,表面上看,是人们有放风筝的这种愛好,而放的人多了,风筝线在空中就会发生缠绕,而由于放风筝的人之间的距离,不可能各自收回自己的风筝,结果是必然要有一方的风筝线断了,让剩下的一方继续飞翔……为了能够在缠绕中生存下来,所以风筝线不但要十分结实,而且上面还要塗抹上石英砂,以使风筝线在缠绕时具有切割、划断对方风筝线的功能……而将对方的风筝线割断,是一件很荣耀的事,只是如果别人看不到,也不见得承认你取得了这样的荣耀,所以必须把对方已被割断了的、自由飘落的风筝捡回来,才能证明自己;而被隔断的一方,也需要努力把自己的风筝找回来,以防止落到对手手里而再度受到屈辱……这些(尤其是有钱的)放风筝的人,不愿意跑那么多路(因为都在山坡上放,断线的风筝有可能飘得很远),所以就会雇请别人去干这件事……这一民俗活动的逻辑线条很长(尤其是后来还演变成为了一种冬季比赛活动,比谁能把别人的风筝线割断),也就只能就说到这里了🤗……这些放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都是遵循着什么样的生存审美与法则,而受到这种行为影响而形成的社会,又会有什么样的一种集体意识,相信会令跨文化的人,所思很多的(本人之前面有一篇介绍白沙瓦的文章,已涉及过了这一问题,就不在此重复了)……上图为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内的阿富汗文物名胜按省区的分布图(妥妥的一个历史文化旅游大国👍)。</p> <p class="ql-block">与简陋的喀布尔民航机场为邻的是庞大的美军军用机场,来的时候没敢乱拍,临走时想拍一张,又赶上雾气很大,也就看不太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如果是一位没有那么多的政治情怀的旅行者,在冬天访问过喀布尔后,可能最会想的就是乔伊斯在《死者》里写的那句话了“……看着雪花微微地在飘落,微微地飘落在所有的生者和死者身上”……但在赶往喀布尔机场的路上,看到融化后的雪水中晨曦灿烂(本图),谁人心中不会升起对千阳再度到来的期待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