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离别四十多年的部队驻地——杨村

寒冬的白雪

<p class="ql-block">  北空航修厂搬离杨村已有四十七年了,可我们的老战友至今还在思恋着曾经战斗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飞机车间的七十多岁老战士闻长城同志七月中旬,冒着盛夏的酷暑,带着留恋部队的情怀、带着几十年未见部队驻地的情感与回味、满腔热情地来到了阔别已久的杨村机场故地重游。下面用第一人称叙述我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  一清早,我从北京乘坐去杨村的火车,大约20分钟就到了。杨村机场是保卫祖国首都北京的南大门。当年我们 车间就在机场内,既然来了就总想进去看看,也来一次故地重游。进入机场,虽费了点周折,我还是如愿以尝地走进了机场营区内,只见首长的题词写在墙上“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 作风优良”。我特意在这十二个字的标语墙前留了个影。也算是故地重游的见证。而后,我专心致志地去寻找着当年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区域与足迹。只见那机库依然保留着,它是我们工作、修理飞机的战斗阵地,机库门关着。遗憾的是机场内的生活设施早已面目全非。我们住的那二层楼高的营房没有了、经受地震考验的锅炉房那几十米高的烟囱也已移为平地、一起就餐的食堂也已无痕迹、就连当年我们飞机车间搞得红红火火副业生产的几十亩水稻田也重新盖起了平房、当年经常比赛的篮球场也没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就在此时,触景生情,我突然想起了当年摸爬滚打在一起的战友和老师傅,寿永达、章巨法、陈昭英、赵占立、刘于羊、赵铭功。。。。还有一起入伍的李廷奎、吴连生、曹振举、蔡成元等。想起了在一起学习,工作的日日夜夜,尤其是几名老职工离开部队后一直没见过他们,现在想起来真有些后悔莫及啊!</p> <p class="ql-block"> 再有变化最大的属当年的杨村镇。现在再来看:整个杨村漂亮、整洁,马路很宽敞,绿化也很好。一排排整齐的居住房抜地而起,高楼林立,那座百年铁路大桥侧面又建造两座水泥结构的铁路大桥。我还特意去了佛罗伦薩小镇转转,一座座意大利风情的建筑,气派现代。附近及远处,高楼林立,车流往来,一派生机。整个杨村游人如织,商铺林立,热闹非凡。沿途见到的一切,感到杨村变化之大。杨村和祖国一样在发展、在前进。站在运河的大桥上,看着通往北京的高速公路,头脑中不断地浮现出阵阵遐想。</p> <p class="ql-block">  杨村是我部队——北空航修厂的所在地,我在此整整生活了五年时间,虽然时间不长,但哪段平凡岁月很值得回味与留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战士 闻长城</p><p class="ql-block">                                           2018.8.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