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母走了以后,就再不盼着过年了,我把所有的节日都过成了寻常。一个被岁月吞噬了大半人生的升斗小民,已经少有悲喜,最后萃取出来的人生只剩下了吃饭。这让我想起了母亲,虽然她走了好多年了,可是最让我享受的还是过去那些年的春节里母亲准备的年夜饭,想起了她做的鱼。</p><p class="ql-block"> 多少个春节,几乎都是我在年三十的下午驱车回到父母家的,每每这个时候,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父亲和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他们身上系着围裙,笑脸迎接我的一家,母亲当即就会提示我大概的开饭的时间,让我先休息。丰盛的饭桌上,有很多是我喜欢的菜,可是母亲总会把那盘鱼靠近我,后来我年长了以后,心生敬畏,就不会第一个夹起鱼,会让父亲先吃,父亲会笑着象征性的先吃一口。母亲很会做饭,是我成年了以后才认识到的。我与母亲不住在一个城市,也是工作的关系,应酬和出差是我的工作常态,因此我对南北风味大餐或多或少的是有了一些体验的,母亲会做各种菜品,无论是荤素,都做的有滋有味,甚合口味,尤其是鱼,母亲做的非常独到,在外面从未尝到过。从记事时起,我就喜欢吃母亲做的黄花鱼,母亲时常带我去市场买,回来先用盐腌制一下,然后再放锅里煎,大约20余公分的长度,差不多半斤左右的重量,被母亲两面翻着煎,滋滋作响,待鱼身渐次出现了金黄色,不待吃上,锅里散发出来的扑鼻的香味,味蕾一下就被勾住了,那种香味,沁入肺腑不可描述。随着改革开放,黄花鱼就变了,味道变得寡淡,没有原来的浓郁,肉质也懈懈的,远不及过去的紧致,入口像棉花一样,外表上看鱼头似乎大了,鱼身比以前的黄色更重了。这些年我陆陆续续的买了几次黄花鱼,每次都很失望,后来就彻底放弃了,知道了黄花鱼是人工养殖的。据说,野生的黄花鱼在沿海地区已经到了1000元一斤,已经脱离了老百姓的餐桌。这一对比,让我更念及彼时母亲在时的好。</p><p class="ql-block"> 母亲擅长做的另外一道鱼是干烧鲫鱼。父亲总是去早市挑选鱼,眼睛凸出,眼球黑白分明,体态均匀、鱼鳞完整鳞带有光泽,4两以内,当然要活的,如此便是好鱼。母亲做的鲫鱼,是要打了刀花的,喷上醋,但上桌时整条鱼是完整的,肉质细嫩,入口醇香鲜美,她看到我不雅的吃相,都会告诉我小心刺。而母亲只会伸出筷子尝尝,现在我明白了,是她在以此来体验我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母亲出生在30年代,毕业于辽宁银行学校,她勤劳聪慧,会做很多事情,做衣服、做鞋、织毛衣这些无所不能,我问过她,在哪里学的做饭?她说看书,剪裁报纸,照着做就会了。她是一个合格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记不得母亲在我的一生中给我做过了多少次的鱼,不清楚这些鱼提供给我的优质的蛋白质在我的生命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也不清楚母亲是不是也喜欢吃鱼?但是,我清楚的记得这些美味带给了我难以忘怀的幸福的感受,我清楚的记得母亲看我吃鱼时幸福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知道了,母亲不一定喜欢吃鱼,她的喜欢来自于我的喜欢,也可能是因为母亲喜欢吃鱼,才把她最好的给了我。</p><p class="ql-block"> 此刻,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怆向我阵阵袭来。</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来,常常看到“妈妈的味道”这样的话,有的甚至做了饭店的名字,其实,妈妈的味道并没有一个量化或者是固定的味觉偏向的标准,这个味道代表的只是一种深深的怀念,是对母亲的怀念,是人类社会里一个最原始、最真挚的情感。</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2024. 2.14 初五 随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