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佤乡摄影行

小娃

1、昆明翠湖公园打卡,抓拍红嘴鸥。<div>2、褚橙庄园随想,土司府与石门峡。</div><div>3、拍摄哀牢山日出云海,那柯里茶马古道。</div><div>4、拍摄勐梭龙潭与千年古寨。</div><div>5、拍摄翁基云海和老达保村。</div><div>6、佤山云海和原始部落翁丁村、</div><div>7、滇缅铁路遗址园和鲁史古镇。</div><div>8、走马观花石墨村。</div><div>9、大理石门关。</div> 20240113 自1985年红嘴鸥来到昆明越冬,多少年来昆明人与这群白色精灵相遇、相识、相守,红嘴鸥已成为这座西南名城一张靓丽的名片,而春城也成为红嘴鸥最温馨、最眷念的家园。 红嘴鸥也被称为黑头灰鸥,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的海鸥。它是昆明地区最常见的鸟类之一,经常出现在海滩、河岸、湖泊和河流,喜欢在有人群活动的地方玩耍。 红嘴鸥吃什么?当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昆明市民后,答案几乎全部是“面包”。市民们的回答其实只对了一半--因为红嘴鸥多年前到昆明,确实是一直靠着市民们的面包、馒头填饱肚子。但是鸟类专家给出的答案恐怕要令人们失望了:红嘴鸥作为一种野生鸟类,食物主要以肉食为主,其中鱼虾要占食物总比例的95%以上。 昆明的红嘴鸥已练就了飞翔时、在空中衔接面包屑的本领。 20240114 途经“戛洒小镇”,午饭的间隙,用近期新换的手机试拍摄影小品。 在“南恩瀑布”近旁的“褚橙庄园”石碑,浸透了传奇大佬“褚时健”跌宕起伏、人生际遇种种的悲欢离合,不禁令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哀牢山土司府”,位于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的半山腰上,占地4.2亩,由大院、花园、马厩三大建筑群组成,共有房间65间,布局新颖,造型独特,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更为奇特的是大门的设计为中西结合的样式,为防火灾,建于宋代的土司府还在院中建了消防水池,为取暖而建了取暖通道等。<br> 土司府凝聚了中西文化的建筑风格,被风雨侵蚀过的白色围墙、灰色的尖顶、蓝色的墙面,高耸峭立的青瓦屋檐,中国风的石柱和飞檐,门口破旧却宽大的石阶,门顶上大气的"陇西世族"四个大字,无不在讲述着它曾经的辉煌。 “石门峡”:哀牢山顶启天门,万里千秋滚滚云。涧水冰清似明镜,人心自然黑红分。 20240115 早起拍摄哀牢山蒸腾的云海日出。 下午,来到了“那柯里茶马古道”景区,那柯里小镇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古普洱府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小镇依山傍水,生态环境良好,保存有较为完好的古道遗址、百年荣发老店等古道文化痕迹,古韵盎然。 那柯里茶马古道小镇被命名为“云南特色小镇”以来,那柯里就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开启整体提升改造的“疯狂模式”,按照“产业聚集、文化多元、乡愁浓郁、生态优美、特色彰显”、宜居、宜业、宜游的建设目标,一路高歌向前冲。 20240116 “勐梭龙潭”景区。 勐梭龙潭波诡云谲,光影崇崇,平静中不凡奇幻。 中午,来到大山深处一个傣族的村庄,一个古老而无名的村寨,这个千年的村寨就是“糯干古寨”。 云南普洱景迈山的糯干古寨。 转场途中有一段迷人的樱花大道,故驻车拍摄。 澜沧县惠民镇芒景村翁基的布朗古寨,历史久远,布朗族生态文化保留和传承完整,原始风貌浓郁,自然风光秀丽,民族特色突出,被誉为"千年布朗古寨"。 景迈山腰上的翁基古寨透露着一份远离城市喧嚣的淳朴。 该图片的题字应该为“翁基晚霞”,我有点张冠李戴了,呵呵。 20240117 昨晚住宿的景迈山民宿。 网红村“老达保--拉祜音乐小镇”。走进村楼画布一样的蓝天下,连片的青瓦木板房,葫芦和吉他元素,更显清雅脱俗的展示了拉祜族的民族文化,也有人称之为“隐士的后花园” 老达保村随处可见的光叶子花,别名三角花、宝巾,俗名三角梅、紫亚兰等。 老达保景区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良好,建筑大多保留了拉祜族传统杆栏式风貌,民族特色浓郁。 老达保村盛开“炮仗花”。炮仗花,别名“火焰藤”“金珊瑚”等,因红橙色的花朵累累成串,状如鞭炮,故有“炮仗花”之称(来自小程序“识花君”)。 青翠欲滴的“三角梅”。 20240118 早餐后乘车赶赴佤山,欣赏如期而遇、宛如仙境的“佤山云海”。 在佤山,一年四季你都可以观赏到这般如梦如幻的云海。在秋冬两季,佤山云海尤为舒心、养眼、壮观。 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翁丁村。 翁丁原始村落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 翁丁村地属亚热带气候,山多林密,四周群山环绕,紧邻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宜人,水肥地美,是阿佤人民美好的家园之一。 据说,前几年的一场大火,将翁丁村夷为平地,这些都是重新翻建的大“博物馆”。 水牛头的骨骸为佤族的“图腾”。 荒蛮、愚昧的习俗,用来祭拜鬼神的“牛头桩”随处可见。 除了“牛头桩”外,还有血淋淋、承载青壮年村民的“人头桩”供放点,不禁叫人倒抽了一口冷气。 现在的翁丁村只是一个供旅游观光“唱新歌”的“大舞台”,村民们华丽转身,俨然成了“群众演员”。 装扮成猎户。 “村模”。 取水的小美美。 做女红的大婶。 淘米。 织布。 转场间隙,用手机来张自拍,嗨! 20240119 “滇缅铁路遗址园”,讲述了一段当年二战时期、鲜为人知、尘封的历史故事。 遗址园的雕塑群像扣人心弦,令人动容。 下午来到“鲁史古镇”,此地没有惊艳的景色,甚至已是残破老旧,但凹陷的马蹄窝中,光滑的碎块石上,将要倒塌的民居里,无不蕴藏着厚重的历史和秘密。鲁史古镇是云南西部茶马古道第一镇,也是中国最神秘的三大古镇之一。 数百年来,不知多少马帮来来往往在此打尖住宿、交易流连,由北到南运进丝绸、百货,运进中原文化,又从南到北运出茶叶、药材,运出山风野俗。坚硬如鲁史路石,被如过江之卿般的马匹硬生生踩踏出脚窝的镜头场景不难想见。 偶遇温馨好客的老者。 斗转星移,随着茶马古道的没落,鲁史古镇昔日如繁花般凋零了。古镇日日没落着,即使茶马古道鲁史段贵为国家文物保护地段,即使抗战时期茶马古道从鲁史通过是国际救援中国的一条重要生命线,名气、丰功中的鲁史还在继续萎靡着。 今日古镇寂寥,老农孩童闲坐奔跑,却极少有青壮年出现,偶然与我擦肩而过的年轻女子,背包写着“精准扶贫”的字样,想来是政府工作人员。现在的鲁史是贫困地区,早已不复明清时的优裕,由于鲁史人的坚持,镇子仍然还是保留着原始般的古朴陈香。 古色古香的手工艺品。 20240120 “古墨村”,为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诗礼乡下辖的自然村,中国传统村落。 古墨村先民多有诗书大家,村内仍存有清乾隆年间进士牌匾,因古有文墨,后世便将此地命名为“古墨”。 古朴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当日傍晚,抵达大理“石门关”景区宾馆。 20240121 大理苍山石门关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苍山龙泉峰与玉局峰西麓,漾江东岸,为大理州著名游览风光地之一。两座高数百米的断崖峡谷座落在苍山背后的江边,形如两扇巨大的石门,清流飞瀑、奔泻而出,好一处神奇的景观。 石门关景区的民宿、小卖部。 结束了计划中的行程,下午驱车前往大理机场返家。大理“凤仪机场”规模不大,候机厅内竟还保留有“吸烟室”,有趣!过完一支烟瘾后,立马在隔壁的烟铺里刷微信买了一条中高档的“云烟”,啧啧,就算是对当地的支柱产业做点贡献罢了。 登机时恰遇晚霞万丈,还伴有“耶稣光影”,即用手机拍下了这幅可遇不可求的“收官之作”,为九天的奔波旅行烙下了完美的句号。 <p class="ql-block">摄影:鲁宇宁</p><p class="ql-block">编辑:鲁宇宁</p><p class="ql-block">(文字大多来自互联网)</p><p class="ql-block">2024农历新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