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城后的“知青”一白纬的“BUG”(父亲的指导)

白纬

<p class="ql-block">      白纬父亲是他专业上的“BUG”</p><p class="ql-block">                折服医药局设计所的建筑设计人</p><p class="ql-block"> 1983年11月,上海某塑料厂食堂、浴室的建筑设计人毛某在设计完主要建筑方案时病倒,由辛某(文革前中专生)接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白纬看了建筑方案的平、立、剖面图后,发现食堂、浴室中的小冷库是放在中间的,记得与自己父亲他们设计的冷库似乎不一样,于是回家请教父亲。</p><p class="ql-block"> 白纬父亲听后立即说:“冷库放在建筑物中间是错误的,因为那样的话,冷库基底架空层由于四面无法通风而不起作用,时间一长将导致地下水冻结,产生‘冻胀’现象,使得冷库出毛病!南京一座冷库就因为‘冻胀’,把桩也拔上来了!因此,必须将冷库移到靠边的地方,以便单边通风,否则冷库架空层下应有加热措施。至于冷库不能开窗,影响建筑立面的问题,可以在冷库外墙外面加一道半砖墙,墙面开设假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白纬将自己父亲的意见转告给组长曾工,于是,曾工干脆指定白纬设计该项目的结构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84年1月,白纬陪辛某去自己父亲处,请教上海某塑料厂食堂冷库建筑设计问题。辛某带着笔记本准备记录,白纬说不必带了,他不解何意。</p><p class="ql-block"> 到商业局,全由白纬父亲一个人讲,辛某根本连插嘴的空也没有。</p><p class="ql-block"> 回来后看着白纬父亲画的草图,辛某凭记忆记下一点东西。</p><p class="ql-block"> 他对白纬父亲对冷库建筑设计的精通,感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关于上海医药公司仓库设计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1984年5月,白纬父亲对某医药公司成品库与原料库的升板结构与月台设计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1、平板式无梁楼盖结构中活载与平板厚度的关系,由柱帽的宽度与提升环决定。例如6×6米的柱网、柱帽宽1.6米、板厚0.2米,则活载最高1.7吨/平方米左右。活载再大则柱帽周边冲切强度不够了。</p><p class="ql-block"> 2、使用叉车的多层仓库,由于走行叉车需留出十字形车道,靠墙边应留出人行通道,因此计算基础时的活载折减系数可取0.8。根据上海商业局冷库的测算,折减系数取0.8稍有余量,取0.7则不够。</p><p class="ql-block"> 3、关于月台的设计,若挡土墙内填土,则必须验算挡土墙的抗倾覆(向工设计的某仪器公司仓库月台设计就漏掉这一项)。但是挡土墙内填土由于施工有困难,施工单位常不愿干,宁愿填砂。若抗倾覆验算不满足,可采取靠挡土墙45度角堆小石子,然后填土或纱,这样可以分散部分侧压力。</p><p class="ql-block"> 但是,由于主体部分的沉降一般均较大,因此月台极可能产生大量裂缝,甲方很有意见。因此白纬对某医药公司成品库月台采用简支梁上放置架空板的设计,解决沉降差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4、关于平板式升板的厚度,2吨/平方米活载的板厚应为23厘米,1.5吨/平方米活载的板厚应为21厘米.因为施工单位喜欢使用型钢提升环(这种提升环可以另外收费,而无型钢提升环的升板就不能另外收费)。型钢一般为【14,加上焊上去的三层钢筋和混凝土保护层2厘米,可得14+2+3×1.6 = 20.8厘米或14+2+3×2.2 = 22.6厘米。因此若有可能,应尽量采用【12。另外一种解决办法,即提升环一边用【14,另一边用【12,以此来降低板得厚度。   </p><p class="ql-block">                  为白纬出主意打脸向工等</p><p class="ql-block"> 1984年10月,某仪器公司仓库、某医药公司成品库与原料库同时进行施工图交底,施工单位是市建筑施工公司。</p><p class="ql-block"> 对向工、华某设计的某仪器公司仓库与某医药公司原料库,施工单位提出三条修改意见,要求他们将原设计的预制柱改为劲性柱,插入基础,因此基础梁要加宽到45厘米;提升环改为型钢提升环;底层小箱形基础的预制板改为槽形板。</p><p class="ql-block"> 而白纬设计的某医药公司成品库,都不存在施工单位提出的三条意见。</p><p class="ql-block"> 参加交底会的设计室副主任等都赞叹白纬的设计正好合用。</p><p class="ql-block"> 华某叹息说,又一次上了向工的当!</p><p class="ql-block"> 感想:殊不知白纬是问过他父亲的,知道施工单位为了多挣钱,希望用型钢提升环,因为没有型钢提升环就不能另外收费。这就可以看出白纬的事前准备工作之充分和深度。</p><p class="ql-block"> 传授观察施工单位的经验</p><p class="ql-block"> 1985年1月,上海浦东某工业小区工程施工招标时,邀请曾工和白纬去参观几家施工单位施工的工程,但是实际上在工地只是看看完工建筑物的外表而已。</p><p class="ql-block"> 白纬父亲说:“如果认真的话,应该要求看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表、隐蔽工程验收报告、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施工日记等。如果这些资料都齐全的话,至少说明这家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时齐全的,而且从这些资料中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p><p class="ql-block">             机床固定在槽形板楼面的方法    </p><p class="ql-block"> 1985年,设计室接到上海某工厂三层厂房的项目,楼面活载1吨/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建设单位为市建筑施工公司,他们提出希望采用现浇框架,楼面采用30厘米高的槽形板。甲方表示同意。</p><p class="ql-block"> 但是,机床需放置在楼面上。于是甲方要求设计室提供固定机床的简便方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组长曾工等都认为,只能在槽形板面上浇筑厚混凝土面层,以便埋设螺栓固定机床;或者改为现浇楼板,直接预埋固定机床的螺栓。</p><p class="ql-block"> 甲方认为这两种方法都不够理想,因为一旦固定好机床,就难以再改变机床的位置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白纬将这个问题咨询自己父亲,他父亲提出四条建议:</p><p class="ql-block"> 1、在30厘米高的槽形板上浇筑6厘米厚的混凝土面层,再在安放机床的位置浇筑10厘米厚的混凝土面层,预埋螺栓,用来固定机床。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简便;缺点是浇筑混凝土时很难保证螺栓不移位,因此难以保证机床就位的精度。</p><p class="ql-block"> 2、在上述局部浇筑的10厘米厚混凝土面层上钻孔,放置膨胀螺栓,用来固定机床。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保证机床就位的精度,而且今后改变机床位置也比较方便;缺点是对于较重的机床,可能在机床投入运行后发生螺栓松动等事故。</p><p class="ql-block"> 3、对于较重的机床,可以在槽形板上打孔,再在槽形板的上下均放置槽钢,用螺栓固定,上面放置机床。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靠性强,机床位置的微调也很方便;缺点是不太美观。</p><p class="ql-block"> 4、注意:使用以上三种方法时,都需加设减震垫;机床应尽量纵向布置,使得机床横跨在两块或更多的槽形板上,以便更好地保证楼板的安全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白纬将上述四条建议转告曾工,曾工听后感觉很好,于是直接指定白纬设计该项目的结构,并转告甲方。</p><p class="ql-block"> 甲方看了这四条意见,表示满意,并认为第三种固定机床的方法最方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给白纬单位的设计人员“上课”</p><p class="ql-block"> 1986年2月,耿工接来上海商业局某冷库项目,给排水专业由郭某设计。</p><p class="ql-block"> 当时冷库机房的冷却塔有“百叶式淋水塔”与“定制式冷却塔”(俗称“牛奶壶”)两种。郭某想采用“牛奶壶”,因为可以不动脑筋地直接选用。</p><p class="ql-block"> 但是,这个冷库的设计方案需要经过上海商业局基建处的审核,于是耿工请白纬陪郭某去商业局基建处,找他父亲(时任副处长)请教。</p><p class="ql-block"> 郭某提出想用“定制式冷却塔”,他认为“定制式冷却塔”比“百叶式淋水塔”价格低些,施工单位欢迎,设计也省力。</p><p class="ql-block"> 白纬父亲说:“你想用‘牛奶壶’,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作为审核人,我要请你计算一下夏天与冬天的用电量。因为现在的‘牛奶壶’存在着不能调节淋水量的问题,而‘百叶式淋水塔’就可以很方便地调节淋水量。关键在于冷却塔的选型对冷库运行费用的影响是数十年的,因此‘牛奶壶’造价低这点优势,对于冷库来说根本就不在话下!至于施工单位于设计单位的想法,则是另一回事。只要能够拿出合理的数据来,我们不会反对的。”</p><p class="ql-block"> 郭某听得晕头了,只得答应老老实实地选用“百叶式淋水塔”。</p><p class="ql-block"> 他回来后对项目负责人耿工说:“白纬的父亲太厉害了,冷库专业的水平很高,我们根本就比不上,还是老老实实地想办法借全套冷库图纸来作为设计参考吧,否则根本就通不过他们的审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关于高、低层建筑天然地基设计问题的探讨</p><p class="ql-block"> 1986年4月,曾工(解放前大学生,室主任工程师)设计的上海某服装厂工程,施工单位是市建八公司。工程评定为全优工程,因此施工方面没有问题。</p><p class="ql-block"> 地质勘察报告提示,该工程的地下土层不均匀。</p><p class="ql-block"> 曾工设计的紧靠着七层主厂房的锅炉房基础,除与主体基础相交处为悬挑梁外,其余均为一般的墙下条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该工程建成后,锅炉房发生严重的倾斜,并出现有的墙体、圈梁裂开,有的墙体鼓出的现象,职工都不敢进锅炉房了。</p><p class="ql-block"> 曾工已经要求施工单位对锅炉房加固过两次,但是,现在墙体裂缝仍在继续发展,裂缝可插入手指。</p><p class="ql-block"> 甲方准备将锅炉房拆了重建,但是要求设计方对事故原因拿出书面意见。</p><p class="ql-block"> 甲方曾多次来找曾工,但是他一直拖着不办。</p><p class="ql-block"> 最后,甲方告到局基建处去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设计所技术委员会经过讨论,对这座锅炉房事故的意见是:七层主厂房与锅炉房之间的沉降缝太小(3厘米,按规范规定应为12厘米),锅炉房的建筑布置不大合理,上部恒载不均匀,使得整个锅炉房向主厂房倾倒,靠在主厂房上,因此导致墙体、圈梁裂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白纬父亲认为锅炉房屋盖应简支在主体上,锅炉房墙体尽量采用钢丝网墙之类,并考虑主体的沉降量。   </p><p class="ql-block">    对上海杨浦区某公司金属仓库桩基的建议 </p><p class="ql-block"> 1986年3月,关于上海杨浦区某公司仓库二期工程的要求,甲方要求二层活载2吨/平方米,底层活载至少8吨/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某公司仓库一期工程已建成使用,是单层露天仓库。</p><p class="ql-block"> 因为地质勘察报告尚未出来,白纬暂时取25米方桩,桩尖进入暗绿色硬土层0.5米,按单桩承载力60吨计算。</p><p class="ql-block"> 白纬父亲说,以前上海地区方桩桩尖进入暗绿色硬土层为0.5米;他设计的几座冷库。25~30米长方桩桩尖进入暗绿色硬土层1.5米,单桩承载力约为80吨;桩尖进入暗绿色硬土层2米,单桩承载力约为90吨。</p><p class="ql-block"> 1986年4月,白纬在初步设计讨论会议上汇报上海杨浦区某公司仓库二期工程设计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薛某(文革前大学生)见白纬对25米长预制方桩的单桩承载力,仅按60吨一根估算时(该工程尚未提供勘察报告),就大叫说:“我以前设计的工程算下来有80吨一根,所以你的估算肯定不对!”</p><p class="ql-block"> 白纬告诉她说:“华东工业设计院算单桩承载力时,桩侧摩阻力一般都按《上海地基规范》提供的平均值再乘以0.9。”</p><p class="ql-block"> 薛某说:“这肯定是不对的!”</p><p class="ql-block"> 白纬又说:“上海商业局设计室设计的冷库,打了那么多长桩,最高只用到70吨左右。”</p><p class="ql-block"> 薛某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干?”</p><p class="ql-block"> 白纬对她的胡搅蛮缠生气了,大叫道:“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干,只知道他们设计的工程得过全国优秀设计金牌、银牌!要知道人家华东院是做过单桩极限承载力试验,然后取安全系数为2,才得出桩侧摩阻力的!据我所知,他们还曾经考虑过取安全系数为1.8 的!最后为什么取为2的资料,我就没有看到了。我想你们总师室应该比我们知道的多,因此这个问题还是总师室来回答,更有权威性!可能那些取单桩承载力80吨的工程,都做过静载试验的,有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数据吧?可惜我们看不到,没办法,只好引用人家的资料,保守一点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86年7月, 地质勘察报告出来,暗绿色硬土层缺失,至35米处为粉砂层,20米处有砂质粉土层。施工单位建议采用20米长方桩,单桩承载力45吨。 </p><p class="ql-block"> 1986年7月,在桩基施工交底会前,白纬向他父亲请教有关要求,因此他在那个交底会上应付自如:</p><p class="ql-block"> 打桩单位(深圳)问:勘察报告建议采用45×45厘米方桩,设计人员为何改用40×40厘米方桩?</p><p class="ql-block"> 白纬回答:根据工程的单桩承载力要求。</p><p class="ql-block"> 打桩单位(深圳)问:打桩最后几击的贯入度要求是多少?</p><p class="ql-block"> 白纬回答:最后十击每击不超过2毫米。</p><p class="ql-block"> 打桩单位(深圳)问:是否需要备用桩?</p><p class="ql-block"> 白纬回答:备用桩为总桩数的1%。可以采取扎好方桩钢筋笼,需要时用C60混凝土浇捣。</p><p class="ql-block"> 打桩单位(深圳)问:打桩时遇到极差的土层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白纬回答:到时候与勘察单位一起来处理。</p><p class="ql-block"> 打桩单位(深圳)问:打桩时对周围建筑物的避震措施有哪些?</p><p class="ql-block"> 白纬回答:有几种办法。在周边挖1米宽、2.5米深的防震沟,但是效果不确;在周边打4米长的钢板桩,效果不错,但是造价较高;先钻6、7米深的小孔后再打桩,但是这需要调整工程桩的承载力,且受到设备的限制;控制每天的打桩数,一般情况是每天8根;靠近周边建筑物的桩先打;先打几根桩观察情况如何,必要时可以将周边住户临时迁走。</p><p class="ql-block"> 离二层仓库一端有一幢三层办公楼,两幢建筑物的间距仅3米多。</p><p class="ql-block"> 白纬与打桩单位商量下来,采取先打靠近办公楼的桩,打桩流水为背向办公楼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结果相当理想,打桩对办公楼没有产生任何影响。</p> <p class="ql-block">     提供上海老建筑复合桩基的资料 </p><p class="ql-block"> 1987年6月,上海浦东某工业小区竣工,白纬与苏某分别设计采用八米小方桩加筏基的两幢六层厂房,某五金厂实测沉降10厘米左右,某塑料厂实测沉降9厘米左右。</p><p class="ql-block"> 白纬与他父亲聊起这两个复合桩基沉降明显小于预期的问题,白纬父亲提供了东海大楼(原名大陆商场大楼,慈淑大楼,八层,1932年12月竣工。)的基础情况:条形基础,20 英尺长木桩(6.096米)。</p><p class="ql-block"> 白纬父亲还提供了沪南冷库一库(原名“茂昌”,建于1932年)与沪南冷库二库的基础蓝图,以及距离沪南冷库一库约20米的枫泾路住宅地质报告。但是没有沉降监测数据。</p><p class="ql-block">      对上海某公司罐头仓库工程设计的指导</p><p class="ql-block"> 时间:1987~1988年,上海某公司罐头仓库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施工阶段。</p><p class="ql-block"> 1987年11月,室里安排白纬设计上海吴淞地区某公司罐头仓库的结构。</p><p class="ql-block"> 白纬对这个仓库的结构形式,进行了三种桩长的桩基、三种上部结构的设计,并特意向预算人员请教,借来的预算资料,进行经济分析。</p><p class="ql-block"> 白纬还就甲方提出有关仓库建筑设计的要求,建筑设计的仓库平面布置,向自己的父亲请教,得出了一些结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所里的初步设计会审会议上,白纬给出罐头仓库的结构经济分析表:</p><p class="ql-block"> 一、工程经济分析表(单位:毫米,万元)</p><p class="ql-block"> 25米长方桩   单桩承载力60吨    桩数884根     直接费130</p><p class="ql-block"> 30米长方桩   单桩承载力85吨    桩数585根     直接费110</p><p class="ql-block"> 37米长方桩   单桩承载力115吨    桩数445根     直接费105</p><p class="ql-block"> 注:间接费约为直接费乘以1.6~1.7</p><p class="ql-block"> 升板(屋面板厚180,楼面板厚200,C30 混凝土)     直接费70</p><p class="ql-block"> 现浇板(屋面板厚170,楼面板厚200,C30 混凝土)     直接费61.66</p><p class="ql-block"> 现浇板(屋面板厚180,楼面板厚220,C30 混凝土)     直接费65</p><p class="ql-block">密肋板(屋面板厚50,楼面板厚80,肋高280,加气砼块填充,C30 混凝土) 直接费64</p><p class="ql-block">密肋板(屋面板厚40,楼面板厚60,肋高260,加气砼块填充,C30 混凝土) 直接费58.5</p><p class="ql-block"> 注:采用37米长桩,有的柱下只需两根桩,较难处理;对于密肋板楼面板厚60,《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规定,“车道下板”的最小厚度为80毫米,因此对需走行叉车的仓库采用板厚60毫米的密肋板,没有把握;密肋板若改用模壳,则只要模壳租费低于每平方米8元左右,还是比较经济的。</p><p class="ql-block"> 白纬还指出:“因为除了库房无保温设计、无冷冻机与管道外,这个罐头仓库实际上就是“准冷库”。因此,我将罐头仓库甲方提出的所有要求,向我父亲咨询。现在可以依据我父亲的意见,回复大家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向工问:“甲方要求将罐头仓库室内的温度控制在摄氏28度以下,还要求控制湿度。我们计划在库门设置风幕,并安装除湿机。”</p><p class="ql-block"> 白纬回答:“我父亲的建议是:参照冷库的经验,屋面不做女儿墙,采用架空隔热板,且做成阶梯型,以便中间形成一个‘气楼’,据我父亲实测,屋面设架空折板可降低辐射温度5~7度。‘气楼’做法的效果强于架空折板;还可以每层上下均做气窗,通过开启形成空气对流,化工仓库有这种做法;库体开大窗对防潮、隔热不利,而且日晒对货物不利,有的仓库如书库,就将窗子贴没了;风幕只能起到隔热作用,不能隔潮。除湿机效果不错,但是长期的运行费用应青甲方考虑。”</p><p class="ql-block"> 向工问:“甲方要求底层地面隔潮。我们计划采用在面层的水泥砂浆中掺树脂类添加剂。”</p><p class="ql-block"> 白纬回答:“我父亲的建议是:可采用沥青砂浆层上加细石混凝土,粮食仓库有这种做法,应该能够满足要求。”</p><p class="ql-block"> 向工问:“甲方希望楼面不容易起灰。面层的水泥砂浆中掺树脂类添加剂应该能够满足要求。只是造价比较高。”</p><p class="ql-block"> 白纬回答:“我父亲的建议是:他们设计室设计冷库的成熟经验是,地面不刷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随捣随平。冷库也是常念走行叉车的。”</p><p class="ql-block"> 白纬说:“我父亲看了罐头仓库建筑、结构初步设计的平面布置,他根据自己设计冷库的经验,提出一些参考建议,大致有以下这些:</p><p class="ql-block"> 1. 电梯间与仓库间的车道宽度4.1米不够,一般要6米才够两辆叉车交会。</p><p class="ql-block"> 2. 3吨电梯只能放两板货物,因为一板货物重1吨,放第二板货物时,如果叉车进电梯轿厢,总重就超过3吨了。使用专用的小车才可以装三板货物。</p><p class="ql-block"> 3. 仓库每层厕所的利用率极低,因此一层设男厕、一层设女厕就可以。小房间的利用率也不高。</p><p class="ql-block"> 4. 仓库内的叉车道宽度约2米,最小的约1.7米。</p><p class="ql-block"> 5. 柱网尺寸应根据货物垫板尺寸来确定。如对于1.1×1.1米垫板,6米柱距只能放四板,不经济。</p><p class="ql-block"> 6. 库体如果采取现浇无梁楼盖结构,外墙圈梁和构造柱应加大,以便构成一个‘柔性框架’。</p><p class="ql-block"> 7. 柱帽尺寸取大些比较好,以便减少等代框架的计算跨度,减小板的厚度。</p><p class="ql-block"> 8. 基础应尽量浅埋,电梯间部分的基础可落低些。</p><p class="ql-block"> 9. 屋面设加气砼块保温层,施工时如果遇到下雨,加气砼块淋湿后就无法再弄干了。这一点可以在设计说明中提醒施工单位</p><p class="ql-block"> 10. 如果采用八台电梯,则库体分成四间较合适,每间设一条车道。但是应计算一下分三间与四间的方案,哪一种多载货。我估算了一下,垫板为1.1×1.1米时,四间库体方案比三间方案少载货约360吨;垫板为1.2×1.2米时,四间库体方案比三间方案少载货约720吨,因此建议考虑采用三间方案,这样的话,电梯也可以少两台。</p><p class="ql-block"> 11. 如果建筑专业觉得门厅无法改动、车道宽度仅为4.1米的话,可以采用每一间库开一扇门,门两侧各装一台电梯,电梯门朝外的方案。这样的话,叉车进电梯装货退出后,就可以直接驶入仓库。日本的仓库有这种做法,可以参考。</p><p class="ql-block"> 12. 每间库体的无梁楼盖悬挑1.5米太小,无法利用来堆货,因为叉车往柱后卸货不易,一般要悬挑2米多才有用。</p><p class="ql-block"> 13. 如果建筑设计一定要将雨水管埋入柱子内。则建议每层柱子应设检修孔,雨水管应另用钢筋固定在柱子主筋上。</p><p class="ql-block"> 14. 关于穿堂部分的荷载取值问题:穿堂中有两大块19.86×8×2米面积的空地,甲方提出,可能会临时堆放货物过夜,而且四层穿堂中需按两层同时堆放。估算下来,按垫板尺寸1.0×1.2米,周围留下0.6~0.7米走道,可堆放180吨,因此对于基础设计,穿堂活载取值为0.6吨/平方米;穿堂其他部分的活载取值,按上海商业局设计室的成熟经验,取0.25吨/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15. 按我父亲设计冷库的经验,考虑罐头仓库边、角部位堆载少,墙体为恒载,因此边柱、角柱的独立桩承台宜与围护墙的承台梁相连。</p><p class="ql-block"> 16. 我父亲设计的吴淞地区的某五层冷库,活载共5000吨,采用25米长预制桩,实测沉降近20厘米。因此,建议罐头仓库不宜采用25米长桩,因为沉降可能偏大,库体与穿堂之间的沉降差没法控制,墙体可能出现裂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设计所主任、总工程师均表态:白纬父亲的建议非常好,向工可以参考这些建议修改整个工程的建筑设计,考虑取消去湿机、风幕门。白纬对这项工程的准备工作非常充分。</p><p class="ql-block"> 向工表态:准备依据白纬父亲的意见,向甲方提出建筑平面修改意见,主要有采用三间方案、改用六台电梯、车道改为6米宽,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罐头仓库施工交底前,白纬父亲告诉他说:“每天打十五根锤击桩太快,因孔隙水来不及排走,可能导致锤击数大幅度下降,建筑物沉降量加大;每天打十根尚可。打完桩后应停置1至1个半月,待桩稳定后再做基础,否则可能加大沉降量。也可以打砂井排水。吴泾冷库二期工程就因为打桩太快,桩侧出水,建成使用后的沉降比一期工程大。仓库建成后应分批进货,严密观测沉降情况。”</p><p class="ql-block">     咨询肉类加工车间做法</p><p class="ql-block"> 1988年2月,章某通过他的朋友接来某肉类加工厂综合车间项目,3500平方米、六层框架结构。连初步设计加施工图设计,设计周期为四个月,估计建筑、结构专业共有四十来张图纸。</p><p class="ql-block"> 于是,总工程师闵工通知章某,让老工程师薛某参加结构设计,说是怕他来不及。实际上是认为他的水平不够。</p><p class="ql-block"> 章某不同意:“我来到这个单位以后,没有做过一个像样子的工程。这次评职称会很吃亏的!因此这个项目我一定要建筑、结构一手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首先,章某在填写地质勘察表时,注明对六层搂采用筏基。</p><p class="ql-block"> 白纬看了告诉他说:“六层楼采用筏基多半不行,沉降可能太大,这是上海的设计单位已经多次遇到的问题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曾工要他考虑筏基加架空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其次,章某在进行肉类加工厂综合车间的初步设计时,采用建筑立面开大窗、室内地面铺设红缸砖等。</p><p class="ql-block"> 白纬与自己父亲聊起肉类加工厂的建筑设计要求,白纬父亲说:“据我所知,肉类加工厂车间的地面不能用缸砖、马赛克等,因为遇水后太滑,常用劈离砖;外墙开大窗应该考虑加纱窗,而且即使现在不装空调,今后也要装的;有的部位墙的内立面应该装2.4米高的瓷砖;所有的内墙角、地角等阴角都应该是圆角,以便清洗;进门应该有防蝇设施;顶棚做成要可以冲洗的,等等。食品加工车间有很多特殊的建筑设计要求。”</p><p class="ql-block"> 当时组长祁某患甲肝,白纬将这个情况转告给组长助理辛某,他问:“我们能否去向你父亲请教一下这个项目的设计要求?”</p><p class="ql-block"> 白纬回答说:“我父亲对食品加工车间的建筑设计也不是很熟悉,只是在这些车间现场看到过一些,具体详情需要问别人;何况这个工程又不是我做的,跟我‘浑身不搭界’,现在平白无故去请教他人,还要让我父亲欠下这个人情,恐怕不合适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老房子增设电梯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1988年,章某设计上海某地毯厂一个小工程,就是要在老厂房旁附建一个电梯井道。</p><p class="ql-block"> 但是,由于他设计的电梯基础并未考虑与老房子基础的关系,而且电梯基础偏心过大,因此建成后发生倾斜,最大的倾斜达到17厘米,为了不影响电梯的运行,只能将电梯井道圈梁、外墙凿去一半多了。</p><p class="ql-block"> 白纬看了设计图后,对章某道:“这只是个最基本的基础偏心计算问题,你难道在学校里没有学过?”</p><p class="ql-block"> 组长祁某问:“碰到这种情况,电梯井的基础碰到老房子的基础,好像也没有什么解决办法啊?”</p><p class="ql-block"> 白纬回答说:“我问过我父亲,他说,他曾采用钢框架加铁皮外墙减轻自重设计电梯井,效果很好。另外在设计电梯井基础时,稍微动一下脑筋,采用梯形的筏板基础,计算一下上部结构的重心,和基础的形心,那么至少我们自己的设计就没有大问题了!”</p><p class="ql-block"> 祁某叹息说:“我们这里就是缺少真正有水平的老工程师把关!”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成功完成冷库装配式保温层设计的设想</p><p class="ql-block"> 1990年,白纬父亲拉来苏州师范学院一个400吨冷库,放在医药局设计所。</p><p class="ql-block"> 白纬做结构,他做建筑、暖通、给排水,对保温材料采用高密度泡沫板装配式做法,并设计了悬吊设备的构造(避免产生“冷桥”)。</p><p class="ql-block"> 感想:除了软土天然地基与复合桩基这两方面,主要靠自己与大学同学的思考外,白纬在土建设计的各方面都得到他父亲的大力指导与教诲。</p><p class="ql-block"> 就因为靠着这个“bug”,白纬在设计室的年轻一代设计人员中,能够占住一个第一的身位,没有被设计室这个“技术泥潭”同化。</p><p class="ql-block">       白纬父亲的余荫</p><p class="ql-block"> 甚至到白纬离开上海后,原先的那些技术积累还在起作用外,并且还直接获得他父亲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1998年9月,白纬的同事(通风专业)说:“我们单位里设计的上海汽车东站候车大厅内部装潢,通风专业工程师设计出来的制冷量,被院里的审核人要求几乎加大了一倍,现在还是不行,而《浙江制冷》1997年第2期载杭州汽车东站钱文华的文章,指出汽车东站候车大厅的暖通设计效果始终达不到设计要求,送风口高8米,回风口高3米,制冷制热效率极差。在高大多尘环境下用风冷式热泵机组损耗十分严重,5年已经报废了一台机组,烧毁压缩机五台。”</p><p class="ql-block"> 白纬说:“记得我父亲曾说过,上海万人体育馆的暖通专业由上海华东设计院郭沫若儿子郭博设计,制冷制热效果也不好。冬天时下面开始有点热了,上面已经热得没法呆;夏天上面凉快了,下面冷得要穿长袖衣服。唯一的解决方法是上下多处设置排风、进风口,这就牵涉到整个建筑设计的布局了。因此我们单位的设计出问题是必然的!就是现在的杭州火车东站候车厅,夏天制冷效果也不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07年,杭州某冷库的工程师方工(黑龙江商校毕业,他说听过白纬父亲的讲课。当年白纬父亲是黑龙江商校特聘专家。)自己找到白纬,推荐白纬的单位设计这个工程,他负责通风专业的设计。</p><p class="ql-block"> 2013年,方工继金华冷库后,又为白纬拉来萧山机场附近浙江某物流仓储工程(二层冷库)。该工程最后再由冷库改为仓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