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0年代中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特征:中国人民经历了解放后的喜悦,生活的苦难——饥饿,生活必需品的极度匮乏,“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当“左”倾错误占据上风,当日常生活异化为政治生活,“文化大革命”终于爆发,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整个民族都为此付出了代价。</p><p class="ql-block">“三面红旗”、“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是刻在那一代人心中的永远记忆。这些老照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给我们记录下一幕幕画面…</p> <p class="ql-block">1960年,北京,街道工厂副厂长</p> <p class="ql-block">1960年代,中国私家车和它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1960年代,香港,双层大巴电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960年代,三位女士所穿的服饰。</p> <h3>1960年代,甘肃省,春耕中的保安族社员在田间休息。</h3></br><h3> <h3>1960年代,刘少奇、王光美和孩子们在北戴河度假。</h3></br><h3> <h3>1960年5月,我国登山队员王富洲(右一)、贡布(中,藏族人)、屈银华成为人类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之巅的人。</h3></br><h3> <h3>1960年,某单位财贸部门反贪污,从贪污犯手中追回的部分赃物——锅碗瓢盆与其它日常用品。</h3></br><h3> <h3>1960年5月28日,毛泽东参观了上海新技术展览会,观看了中国首次发射成功的试验型探空火箭。</h3></br><h3> <h3>1961年,刘少奇、王光美在湖南同农民座谈。这次刘少奇回到了阔别40年的故乡湖南宁乡,为母亲扫墓,看望自己的亲姐姐刘绍德。</h3></br><h3> <h3>1961年4月3日,胡耀邦欢送古巴青年代表团的客人。</h3></br><h3> <h3>1961年,云南省大理市喜洲人民公社社员去赶“三月街”。许信尧/摄。</h3></br><h3> <h3>1961年,大别山新县(河南省)八里畈公社春耕。魏德忠/摄。</h3></br><h3> <p class="ql-block">1961年,刘少奇与贺龙交谈。</p> <p class="ql-block">1962年,云南西双版纳的傣家风情。茹遂初/摄。</p> <p class="ql-block">王光美在河北桃园大队蹲点参加摇水车浇地。</p> <h3>1963年5月,刘少奇、王光美抵达越南河内,受到越南人民的欢迎。</h3></br><h3> <h3>1964年,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社员踊跃交公粮。扎西尼玛/摄。</h3></br><h3> <h3>1964年,广西省,在听广播的壮族姑娘。杨玉铭/摄。</h3></br><h3> <p class="ql-block">1964年,医院医生免费为社员治疗。魏德忠/摄。</p> <p class="ql-block">1964年,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民兵。</p> <p class="ql-block">1964年,毛泽东唯一拿枪的照片。</p> <h3>1965年,北京天安门,示威者抗议美国入侵越南。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65年,北大宿舍里织毛衣的学生。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65年,北京,琉璃厂古玩商店的橱窗。马克•吕布/摄。</h3></br><h3>窗户巧妙地把画面分割成几个部分,就像各自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拼起来又是一个整体历史印记。</h3></br><h3> <h3>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h3></br><h3> <p class="ql-block">1965年,中国西部,这位老人在写信。</p> <p class="ql-block">1965年,上海的中国工业机械建造展览会上。</p> <p class="ql-block">1965年,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在播种</p> <p class="ql-block">1965年,拉萨大桥通车典礼。茹遂初/摄。</p> <h3>1965年5月,100万人在北京体育场集会,声讨美国的侵略行径。</h3></br><h3> <h3>1966年,辽宁省,朝鲜族人为60岁花甲老人举行的生日宴席。</h3></br><h3> <p class="ql-block">1966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p> <p class="ql-block">1966年,天安门城楼</p> <p class="ql-block">1966年,毛泽东思想宣传队</p> <p class="ql-block">1966年群众学习</p> <p class="ql-block">1966年,女邮递员。</p> <h3>1966年,哈军工在江西农村水利工程工地上为农民工做宣传演出。翁乃强/摄。</h3></br><h3> <p class="ql-block">1966年,铁路巡逻队</p> <p class="ql-block">1966年两个红卫兵在合影</p> <h3>1966年,太仓县沙溪公社洪泾大队社员顾阿桃是全国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标兵,这是她正在宣讲学习体会。晓庄/摄。</h3></br><h3> <h3>1966年10月1日,南京市40万人在鼓楼广场庆祝建国17周年,这是国庆节游行队伍。晓庄/摄。</h3></br><h3> <p class="ql-block">1966年,毛主席林彪和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一起</p> <p class="ql-block">1967年,南京医疗器械厂民兵练武</p> <p class="ql-block">1967年,绣对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h3>1967年,吉林,下乡知识青年做了赶马车的车老板。朱宪民/摄</h3></br><h3> <p class="ql-block">1966年,西藏牧区牧民载歌载舞</p> <p class="ql-block">1968年,西安火车站,主席像落成。刘一/摄。</p> <p class="ql-block">1968年,幼儿佩戴毛主席像章。晓庄/摄。</p> <p class="ql-block">1968年,南京大桥建成举办庆祝活动,由毛主席塑像和国旗组成的庆典彩车车队浩浩荡荡地通过长江大桥。晓庄/摄。</p> <p class="ql-block">1968年,印制毛泽东画像,南京新华印刷厂赶印《毛主席去安源》油画。晓庄/摄。</p> <p class="ql-block">1968年,知青们刚刚乘船来到北大荒新建的知青点。翁乃强/摄</p> <p class="ql-block">1966年群众抬着毛主席巨幅画像游行</p> <p class="ql-block">1969年4月, 一位解放军战士守卫在新疆边境。</p> <p class="ql-block">1969年,吉林,下乡知识青年在入党宣誓大会上</p> <p class="ql-block">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感谢中国早期的纪实摄影师们,为我们留下了时代的印记!所以,拿起手中的相机,不要有负担,更无需犹豫,随时随地都可以按下快门,为了记录,也为了保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