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夜读

苏长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央妈春晚,记不清有多久没有正经看过了,以前还听听,这几年完全就歇菜了,刷刷手机看看新闻,吃吃喝喝洗洗睡睡,该干嘛干嘛,最多事后看看评论,了解一个总体情况,听点儿八卦,当然,这种情况仅代表个人观点。</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无关乎这台节目办得好不好,但收视率在下降是有数据的,这个情况与导演演员和技术等无关。为了每年的春节,央视在全国人民关注下,动用了最好的资源,前后准备了很长时间,呈现出来的每一届作品都尽力了,都有闪光点,确系不易。</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但一想到播出前能大体猜得到类型、主持人和演职人员,那种神秘感,意外的燃爆点,平时想看看不到的国色天香的期待都湮灭或消减了,可以说审美疲劳是其一;更要命的在于创意没有大的突破。</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在特定短短几小时内,要同时照顾或满足大多数或一定比例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不同喜好、各个年龄段十几亿人的欲望和价值取向,开全世界最大的party还要叫响叫好,神仙也难办到。</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也许换个思路,暂停或缓办这台不讨巧的春晚,花力气去加强国家文旅部每年春节搞的那台综合文艺节目,充实央视各频道的春节专题节目,主打国家队精品高质,满足精神需求正能量;留出空间给各“土八路”地方台,美食美景戏剧曲艺接地气,愉悦当地百姓和异乡族群为主。</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若如是,没准儿局面还真能打开搞活,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让“文化人”和普罗大众们都皆大欢喜,也让那些上不了央视的本土“著名艺人”们更好地服务家乡父老,地方的各种特色绝活也能扬名立万,一举四得哉。</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初五于泮麓</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