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雾都重庆, 自己以前曾两次来过,来的时候时间紧,就勿勿街区一逛,再就是到红色教育基地—渣滓洞、白公馆等地方参观后打道回府。重庆这几年新增景点都没有去过,这次我们全家人趁着春节假期来到重庆,狂游四天,新老景点一网打尽。先后游览了磁器口、洪崖洞、解放纪念牌、十八梯、朝阳门、两江夜景。最后去了武陵三桥、天坑、地缝。这次游玩真是美不胜言,既饱了眼福,又满足了心愿,过了一个快乐、有意义、难忘的春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重庆市,简称“渝”,别称山城、江城,是国家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辖38个区县。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2022年末常住人口3213.34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重庆市地处中国西南部,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全国唯一兼具五种类型的国家物流枢纽、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及内陆开放高地;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景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重庆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巴渝文化发祥地,有3000余年建城史,自古被称为“天生重庆”。宋光宗先封恭王再即帝位,升恭州为重庆府,由此得名。夏商巴国在此建都,元末大夏在此建国。清末重庆开埠及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使重庆成为近代中国大后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红岩精神起源地。新中国初为西南大区驻地及直辖市,1997年又恢复为直辖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重庆市是中国山地城市典范、世界温泉之都、中国火锅之都。为成渝金融法院驻地,中欧班列首发城市,截至2022年,集聚各类研发平台964家;驻渝高校70所,[2有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项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非遗古镇—重庆磁器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南街1号,沙坪坝区东北部嘉陵江畔。北距沙坪坝中心5千米,重庆市中心14千米,南距石井坡3千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6年11月,磁器口古镇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0年11月18日,磁器口古镇当选“成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2022年8月23日,磁器口古镇景区入选重庆市智慧旅游景区典型案例。2022年9月,磁器口古镇入选全国“非遗旅游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重庆旅新地标—洪崖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洪崖洞,原名洪崖门,是古重庆城门之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嘉陵江滨江路88号,2003年总投资3.85亿元对洪崖洞片区进行旧城拆迁改造,于2006年9月竣工开业,是兼具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的旅游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洪崖洞是重庆市重点景观工程,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主要景点由吊脚楼、仿古商业街等景观组成。洪崖洞一共有11层,夜晚灯光从晚上6点开灯,10点熄灯。可望吊脚群楼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烫山城火锅看两江汇流,品天下美食。形成了“一态、三绝、四街、八景”的经营形态,体现了巴渝文化休闲业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7年11月,重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0年11月18日,洪崖洞被列入“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2021年12月,洪崖洞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解放碑—重庆标志性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解放碑,是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位于渝中区商业区中心部位,由民族路、民权路、邹容路交汇的十字路口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最初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建立的“精神堡垒”。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在原“精神堡垒”旧址上,建立了宏伟的“抗战胜利纪功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解放碑高27.5米,由台基、碑座、碑身及钟楼组成,碑内连地下共八层,设有旋梯达于碑顶。碑顶向街口的四面装有自鸣钟,碑台周围为花圃,总占地面积62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642平方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10月1日是新中国第一个国庆节,纪念碑改名“人民解放纪念碑表明它不仅是纪念重庆和西南的解放,更是纪念全中国人民的解放。解放碑是重庆城最繁华的商业地段,是重庆人民心目中的地标建筑,也是重庆人的精神家园,重庆城的形象标识,是重庆市民的集体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外,解放碑还曾被选为“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并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传统风貌区—十八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十八梯传统风貌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兴路1号,南临解放西路,北临中兴路,坐落于长江江畔。于2017年5月开工建设,于2021年9月30日建成开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占地面积约88亩,建筑面积约16.1万平方米,区划分为A、B、C、D、E五个地块,共设传统文化体验区、国潮文创体验区、国际交流中心、生活方式中心四大功能区域。分为南北风貌景观带和东西旅游拓展带,两带中打造“十八景”,含有“花街鸟语”、“黄葛挂月”自然风貌景观2个,“古井春风”、“较场揽胜”等艺术景观7个,“于公挥毫”、大轰炸遗址等历史展陈3个,以及“响水香”、“巴渝人家”等特色运营景观6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1年3月31日,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入选“城市更新城市街区类优秀案例”。2021年6月,十八梯传统风貌区荣获RICS中国奖2021年度城市更新项目优秀奖。2022年8月,“十八梯·山城巷”传统风貌区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神奇的重庆两江夜景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览夜景,未到重庆”。重庆两江游是指乘坐观光游船,夜游长江和嘉陵江。从朝天门码头出发至黄花园大桥,调头至两江交汇处,再到喜来登酒店附近后返回朝天门码头。航程约20公里,游览时间约60分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城夜景,早在清乾隆时期就已有名气,被时任巴县知县王尔鉴,列为巴渝十二景之一。“两江游”是将重庆的山水与重庆夜景相结合而成为城市名片,是一个让外界直观、立体、动态、全方位、近距离、了解认识重庆、展示魅力重庆的最佳窗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重庆武隆天生三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武隆天坑,又名天生三桥,位于重庆市武隆区东南20公里处,是一处集山、水、雾、泉、峡、峰、溪、瀑于一体的生态型旅游区。该景区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三座气势磅礴的石拱桥——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而闻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龙桥:作为三桥中的第一座,天龙桥以其高大厚重和雄壮的气势著称。桥高235米,桥厚150米,平均拱桥高度为96米。桥下有两个穿洞,左(南)侧的穿洞称为迷魂洞,洞底高出右(北)侧穿洞120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龙桥:位于三桥中的第二位,因雨后飞瀑自桥面倾泻成雾,日照成彩虹,似青龙扶摇直上而得名。桥面高度为281米,平均拱孔高度为103米,桥面厚度为168米,拱孔跨度为13-58米,平均31米,桥面宽为124米。青龙桥以高大著称,是世界喀斯特天生桥高度之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黑龙桥:位于三桥中的最后,桥色深暗,正如一条黑龙横卧于此。黑龙桥还暗含各式清泉,如“三迭泉”、“一线泉”、“珍珠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整个景区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融合了山、水、雾、泉、峡、峰、溪、瀑等多种自然景观,形成了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画卷。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也曾在此取景。武隆天坑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中外探险专家和地质学家誉为“地球遗产,世界奇观”,并在2007年成功申遗为5A级景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