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老舍,中国现代杰出的语言大师,是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墓碑上刻写着自己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h3> <h3>1936年,偶然间,老舍的朋友向他谈起了一位北平车夫的经历——老舍当时深觉这可以写一篇小说,于是《骆驼祥子》就此诞生。本书中,老舍先生大量使用北京方言,描写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让人读起来亲切自然、富有韵味,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骆驼祥子》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旧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辛酸故事:过山车似的命运,让祥子自暴自弃,彻底向命运低下了头,他开始游戏生活,变成了一具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祥子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为一个地道的流氓无产者,他的命运,是旧中国广大群众的缩影;他的堕落,是对腐朽的旧社会的有力控诉。小说通过这个悲惨的艺术形象,加深了人们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了解,抨击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引发读者对民族精神和民族命运的思考。</h3> <h3>祥子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军阀混战时的士兵、反动政府的侦探、强取豪夺的车行老板,都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而生存权利的最终被剥夺,则是底层劳动者无法逃脱的历史命运。祥子的悲剧又是一个精神悲剧。首先,祥子起始的生活理想及其为实现这一理想的行为方式,是积极的,充满希望的。但他对个人微薄的力量及独属于劳动人民的自信,使他无法凭借个人的奋斗与强大的社会黑暗势力抗衡,而导致只能成为"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其次,祥子善良软弱的性格与现实的压迫使他无法摆脱与虎妞的婚姻锁链,也决定了他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整部作品没有过多的铺排渲染,作者或议论,或描写,或记叙,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人物的喜怒哀乐娓娓道来。生动的人物描写,刻画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使作品主题更加明确、集中,显示了作者纳繁复于单纯的艺术功力。</h3> <h3>相信多年以后,当我们经历了命运的不公时,再回想起这本书带给我们的震撼,它一定会温暖你的内心,激励你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追求。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革命先烈用鲜血回应了这病态的社会,新时代的我们,应用汗水去书写不同于祥子的人生道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