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老街

耕读斋

<p class="ql-block">  滚滚辽河水,由北向南,奔流不息孕育了广袤无垠的辽河两岸。它经过高山、草原、城市、无数个乡村、肥沃的农田,汇聚千百个溪流,最终奔向大海。而即将到终点的时候,一道彩虹横跨两岸,宛如马拉松终点的一条彩带,漂浮在空中,这就是著名的辽河大桥。如果把它比做一条彩虹,它就是跨越银河上的鹊桥,夜晚两岸的灯光就是那星罗棋布的星斗。游轮在桥下交错航行,似海市蜃楼,灯光璀璨,桥上更是车水马龙,似流动的灯河绵延不断。再加上吊桥钢索装饰的霓虹闪烁,这一刻恰似一道没有声音的音符在跳跃。远远的注视着它的美,它的巍峨,如果把它比做一幅画卷,那它远超越了清明上河图,美丽繁华。辽河大桥是镶嵌在辽河平原上的一个永不褪色的彩虹。</p> <p class="ql-block">  辽河大桥是由中铁大桥局和中交二航局共同承建,2008年8月11日开工建设,经过26个月的艰苦作业,长江以北最大桥——辽河大桥,于2010年9月28日全线贯通。长达3326米的特大桥,位于大辽河入海口附近,跨接辽宁省盘锦、营口两市,成为飞河跨海的一道彩虹桥。大桥设计为主跨436米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采用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时速80公里,总投资达12.68亿元。 连接辽宁沿海六座城市,全长1443公里,没有一个收费站,全线实行免费通行,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这条中国最长的滨海公路,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陆路交通的主动脉,辐射和带动海岸线100公里范围内地区,串连起25个港口、228个工业园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借力这条大通道,呈现出多点珍珠串成一线的良好发展格局。辽河大桥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创造了多项第一,桥跨度436米,是长江以北地区跨度最大的桥梁,被誉为“东北第一桥”;辽河大桥是东北地区第一个钢箱梁斜拉桥;也是中国第一座积雪冰冻地区的大跨径钢箱梁桥。此外,大桥上还有“健康监控系统”,可监控桥面交通状态,采集桥面气象信息,通过电子情报板,发布交通信息及气象信息。大桥可抵御烈度为7度的地震,能抗12级大风,可以抵御300年一遇的潮水,桥下还可通过万吨级海轮货船。<span style="font-size: 18px;">辽河⼤桥造型独具特⾊,两个主塔呈钻⽯型架在⼤辽河上,在烟波浩渺中熠熠⽣辉,为妩媚多姿的⼤辽河⼝增添了磅礴壮丽的⽓势。</span></p> <p class="ql-block">  过了辽河大桥,往东直走大约30分钟就是营口辽河老街。 老街不同于新城,它总是一年四季弥漫着市井和人文的味道。它总是寄托着人们的乡愁和怀念。一些过去的老旧时光,只有在这样的老街才能找回。翻开营口的历史,它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城市。营口于1858年开埠,距今已有160年时间,在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东北地区唯一 一个通商口岸。营口老街,承载着营口百年盛世与繁华,这里曾经被誉为“北方小上海”,客商云集、店铺林立。这条老街,经历过风花雪月,见证过繁华苍凉。</p> <p class="ql-block">  营口老街又叫辽河老街,它位于辽宁省营口市辽河大街西段,东起平安路,西至得胜路,全長1.3公里,整个街区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据营口市政协港澳台外事委员会钟主任介绍,清雍正(1726年)营口修建天后行宫时,辽河老街就是一个人口密集,商号鳞次栉比的繁华街市。到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营口正式开港,國内富商咸集于此,西方各国商人也纷至沓来,老街上华洋同处,中外并陈,商铺林立,贸易聚兴,成为近代东北最繁华的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p> <p class="ql-block">  踏上老街,立刻被这里的建筑深深吸引。据了解,这里有31处近代建筑,12处仿古建筑,古朴气息与现代时尚元素相互交融。那矗立的每家商号,像一部历史的书籍,让后人耐心的去品读。瑞昌成、东记银号、兴茂福、裕兴盛、、永和祥油坊、、义顺魁、永泰昌绸缎庄、公益银号、东北染厂等等,这些老建筑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它们是营口历史文化的缩影,在这里,你能触摸到这座城市曾经的繁华和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条街,有160余年历史的街。或许不算很老吧,但人们却叫它老街,因为在这里,你可以看见160年前的这座城市,城市里的房子和街道,街道两边门店的招牌和小酒馆的旗风。你不知道身边或是脚下的哪一块青砖灰瓦,到底渗透了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它们斑驳却又坚硬。走在街上,有时候你会分不清,到底是你在看那160年前的她,还是160年前的她在看你。</p> <p class="ql-block">  辽河,老街,营口,东北,中国近代城市的商业史,这是一个断续的图画,也是一个紧密的连环。</p><p class="ql-block"> 如果没有这条河,百余年前的东北大门或许不会被敲开。那个叫作托马斯·泰勒·密迪乐的英国领事,看好了这片九曲回环的河口滩涂,便把西方工业的大船泊在这里,从此西方的工业货物上了岸,东北大地的丰饶物产上了船,于是便有了这条街,有了街上熙熙攘攘的苦力劳工、商贾小贩,有了这些人生活创业的城,有了那样一个在风雨交加中攫取财富的时代。正像吴晓松在《近代东北城市建设史》中毫不客气地说: “营口城市的形成不但影响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地区城市在职能及形制上向近代城市过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根据西大街石碑记载,早在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修建天后行宫(即西大庙)时,营口便已成为粮食转运码头。1861年,营口正式开港,作为东北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国内富商咸集于此,国外商人也纷至沓来,这里成为北方粮油、药材的集散地,同时也有来自南方的染料、布匹、茶叶等,营口的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先后出现了多家知名油坊、老字号药堂、银号等等。在电视剧《大宅门》里,主人公白景琦到营口买药的情景,再现的就是老街当年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  时光流转,穿梭百年。现在的辽河老街,两侧林立着31处近百年的近代建筑,还辅建了多处仿古新建筑,一砖一瓦将百年的故事娓娓道来。这些建筑形式多样、用途各异,将中西合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新老建筑相得益彰,景观造型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  “月上柳梢头,人约老街口”。在这条古香古色、别具韵味的街道,可以坐在戏院的竹凳上欣赏婉转唱腔,在中式茶馆品茗听曲儿,在咖啡店暖黄色的灯光下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在具有市井烟火气的小吃摊位上咂摸百味人生。</p> <p class="ql-block">  傍晚,来到泰顺祥茶庄,在长条木登上落座,泡一壶清茶,在忽隐忽现的茶香中,品味老街厚重的文化。环顾四周,几十位听众或品茶,或嗑瓜子,或和台上演员一起打节拍,不时能听到观众的叫 “好”声,好不惬意。不由感叹,这场景怕是在别处不多见了。遥想100多年前,南北商贾纷纷向这里聚集,辽河入海口就成了大宗粮食、杂货集散地、货栈、店铺、马车......一派繁华景象。商人们忙碌之余,来到泰顺祥,品一杯香茶,听一段大鼓,洗去一路风尘。</p> <p class="ql-block">  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所有的大城市、新城区给人的印象总是没有悬念的雷同,高楼林立,小车满地,宾馆、围墙、栏杆把人情世故尘封在钢筋混凝土的牢笼里。霓虹闪乱人眼,商场由于近年来的经济下滑购物人稀少,人情冷漠又构成了新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  而我却是一个怀旧的人,无论到哪个城市,首选的目标便是老城老街。辉煌就像花朵,这一枝绽放得越是绚丽,谢去的时候也一定安然。于是你便可以这样一步一步地走在这里,看那一家又一家的老字号,各具风格的特色建筑,在这片苍茫廖阔的河海天地间紧密而又规整地矗立着,此时即便没有人,你仍然能看到那些年这条街上摩肩接踵的热闹,因为连同脚下的青石板路,都透出了沧桑的古朴,而原本就堆在那里的青砖灰瓦,甚至是半圆山的老屋子,更是从里到外地散发着城市的风尘,那味道,是北方的,是北方的冬天和夏天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据营口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刘颖介绍,这条被历史冲刷了160余年的老街,是在营口市政协的积极建议下,31处现存百余年的近代建筑才得以保存至今。可以说,营口市政协做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它对研究营口厚重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  这31处近代建筑,它们不仅形式、用途多样,更有中西合壁之美,更反映出中西文化的逐步融合。在一个区域内有这么多近代建筑能保留下来,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辽河老街也因此受到國家、省、市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视,享有“近代建筑博物馆”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现在,营口借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圈的建设东风,辽河老街承前启后,必将延续百年商贾繁荣,凭借其独特的文化,不可复制的历史老街,必将打造出一条反映营口历史、凝聚营口文化,突出营口特色的历史文化名街。我感怀老街,其实也是感怀易逝的人生。我留恋辽河老街,其实是想把中国文化的根基和血脉留住。</p> <p class="ql-block">  入夜的老街,已经不再寂寞,汇集天下各方的小吃热闹红火,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悄然兴起。守望历史,发展老街的一代创业者,已经翻开了老街辉煌的新一页,正在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续写着老街明天的历史。然而此刻,我却宁愿就这样,拿着相机,悠闲地在这里走,咀嚼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间屋,听风卷潮生的磅礴诗篇,看云起霞飞的壮丽山河,过有身有心而不疲惫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这里只能慢慢地走,就像身后那一湾大河,千百年这样慢慢地流,平静而优雅,一步一回头,一湾一驻足。</p> <p class="ql-block">  辽河老街如一幅历史长卷,在这里漫步,或聆听、或凝望、或抚摸、或遐想……久久不愿离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13日于耕读斋)</p> <p class="ql-block">  总编:张振举</p><p class="ql-block"> 副总编:曲德家、刘明忱、</p><p class="ql-block"> 总监: 孙冶</p><p class="ql-block"> 主编: 孙飞</p><p class="ql-block"> 编审:聂金萍</p><p class="ql-block"> 执行编辑:孟文英</p><p class="ql-block"> 责任编辑:聂金萍</p><p class="ql-block"> 美术编辑:丹青</p><p class="ql-block"> 摄影:陈红梅、李素宏、聂金萍、何玉敏、郭亚芬</p><p class="ql-block"> 校对:金萍</p><p class="ql-block"> 音乐:云飞</p><p class="ql-block"> 撰文:耕读斋</p><p class="ql-block"> 版式设计: 慎思</p><p class="ql-block"> 后期制作:辽河</p><p class="ql-block"> 地点:营口市辽河大桥、辽河老街</p><p class="ql-block"> 时间:2024年2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