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古木督上村,绿水青山环抱下映忖着熠熠生辉的具有二百多年历史的老楼,她历经风雨沧桑,她目睹了古木督人民辛勤创业,艰苦奋斗,山乡变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谭震林、张鼎丞、邓子恢等及本村数百位志士仁人为了人民翻身解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见证了古木督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和牺牲。她就是永不褪色的馀庆楼——将军楼。</p> <p class="ql-block"> 馀庆楼是我们的老楼也就是祖屋,在古木督,人们习惯称她为新楼下。她建于清朝嘉庆十三年,听祖辈们说是我们的十八世公太范掌题和范芳题两兄弟建的。</p><p class="ql-block"> 因为不是在祖屋出生和长大,小时候的我,经常回老楼玩,特别是过年,每每到了大年初一,爷爷经常带着我们兄妹几个给老楼里的长辈们拜年。老楼很大,主楼有三层加一层燕子楼,两旁还有附属楼,有一个官厅(小时候,听长辈们说官厅,有点好奇,但不知所以然,只是看到官厅里挂着“司马”牌匾和一些对联,后来,慢慢听祖辈们说起了这栋楼的一些历史,在燕子楼存放的有“布政司”、“迴僻”字样的官方牌匾,才渐渐懂得了官厅的由来),整栋楼显得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馀庆楼,她是一座有故事的老楼。</p><p class="ql-block"> 这座气势恢宏的“馀庆楼”是我们的十八世公太范掌题和范方题两兄弟建的,他们的父亲叫范钟岑,号叠峰,讳仰高,清朝嘉庆四岁已未岁恩授儒林郎,诠选直隶州司马。年轻时,他在本村创办冶炼厂,开采锰铁矿。由于他经营有方,很快成为永定境内有名的大富豪之一,被誉为“万金家门”。他去世后,冶炼厂由他大儿子范掌题和二儿子范芳题继承。由于他俩个儿子的精心经营,事业有了更大的发展,赚了不少钱。因此,兄弟俩就选择背头窠下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的“馀庆楼”,同时还在楼旁的不远处建立了旧时学堂和崇德楼,用于传诵人文地理家风等,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才。涌现出了范芳题(布政司)、范先绪(州司马)、开国将军范阳春、红军优秀的指挥员绝命后卫师红三十四师一零零团政委兼师收容总队队长范世英,我的爷爷德高望重的老校长范茂春等。</p><p class="ql-block"> 在革命战争年代,馀庆楼里有一段佳话令人称赞,那就是叔侄五人参加红军的佳话,他们就是范世英、范世豪、范新宏、范阳春、范寅春。范世英作为叔叔是最早参加革命、参加红军的,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堂弟和两个侄儿也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参加了红军。范世英从投身革命历经磨难、身经百战、成为了红军优秀的指挥员,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范阳春后来也成为了开国将军,只是范阳春的哥哥后来留在了老家,范世豪、范新宏成为了烈士。还有红色交通线上的红色挑夫我的曾祖母赖育才、经常冒着生命危险给游击队送情报、送米菜的接头户我的奶奶廖富英(范元辉的妹妹)。馀庆楼因为与永昌楼相距不到五十米,也成为了当年交通大站接待点,接送了很多人员,到大站的人都在这歇过脚,因为这里比较安全。</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国民党胡琏兵团的一个团的兵逃到古木督,他们把馀庆楼占为己有,当时古木督大多数人都躲到深山里去了,只有少数人还在。胡琏兵毕竟是国民党的兵,作风散漫、到处扰民、抢挘东西等,这些都给古木督人造成了伤害。然而,有一天,馀庆楼里一个妇女(这个妇女就是我的曾祖母赖育才,一个勤劳勇敢,有智慧、有魄力的红色交通线上红色挑夫,她经历许多生与死的考验。)看不下去了,她对胡琏兵说,我找你们的头去,然后就直奔馀庆楼三楼,找到了胡琏兵的团长。胡琏兵的团长一看是个妇女找他,心里一惊,心想还没有人敢来找我的,这妇女好大胆,看来不简单。然后问我的曾祖母找他什么事,我的曾祖母就把胡琏兵为非作歹的事如实跟他说,而后跟他说你的兵不能这样,还跟他讲了一些道理,胡琏兵团长觉得言之有理,就下令手下的兵不能为非作歹。</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馀庆楼人继承和发扬前辈的优良传统,艰苦创业、勤俭持家、为家园建设添砖加瓦。</p><p class="ql-block"> 如今,老楼里的人已经在各个地方买房、建房。已是人去楼空,但这座具有二百多年历史的老楼和老楼的后人依然为传承优良传统美德和红色革命精神作孜孜不倦的努力。</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永不褪色的馀庆楼——将军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