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之五

咖啡伴侣

<p class="ql-block">在大理旅游,不仅可以欣赏自然风光,还能领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大理在唐宋时期,相继建立过南诏、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现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是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内文物古迹众多,城池格局基本保存。</p> <p class="ql-block">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p><p class="ql-block">文献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楼额悬挂云南提督偏图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所题的“文献名邦”匾额,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五华楼最早是南诏王的国宾馆,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时,曾经驻兵楼前。明朝初年,五华楼在战乱中被烧毁。明洪武年间,重修大理古城时,在五华楼旧址上修了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大理古城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傣族和白族的特点,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房屋一般都是以石头和木材为主要材料,采用了传统的斗拱结构和石板砌筑技术。漫步在大理古城,你会有一种身在老电影里的特别感觉,古老的石板路、沧桑的古墙,都诉说着古城的过去,每个角落都是有故事的。</p> <p class="ql-block">大理是个花木繁盛的地方,其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非常适合花木的生长。你看这街道的台阶上满是蓬勃生长的多肉植物,令人喜爱。</p> <p class="ql-block">野生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来到云南不吃山珍,就像去到海南不吃海味一样,那岂不白来一趟😉我们在街上随意走着,随意的选择了这家名叫“傣家姑娘”的餐厅,灯光柔和,环境不错,人气也很旺。</p> <p class="ql-block">点餐以后,服务员送来了菜品,色彩缤纷的各种菌菇和蔬菜让人很有食欲😍服务员礼貌周到的介绍了品尝菌汤锅需注意事项,火锅也慢慢滚开了,我们就大快朵颐啦😀😀</p><p class="ql-block">野生菌火锅的魅力在于将不同的野生菌类汇于一锅,配上当地土鸡炖煮的鲜汤,通过熬煮将野生菌特有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达到妙不可言的品尝效果。亲们不妨来一场舌尖上的旅行,品尝一下云南的美味佳肴,让味蕾沉浸在大自然的馈赠中。</p> <p class="ql-block">大理三塔,也称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东对洱海。三塔成鼎足形,雄伟壮观。大塔名千寻塔,始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23年~859年),共有16级,是我国少有的偶数层塔。两座小塔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公元1108~1172年)。1977年在维修过程中,于千寻塔塔顶和塔基内清理出南诏、大理时期的佛像、写本佛经等文物600余件。这是南诏、大理国时期文物中最丰富、最重要的一批。</p> <p class="ql-block">崇圣寺,建于南诏时期,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历史上大理国二十二代皇帝中,有9位大理皇帝在崇圣寺出家,在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称为“天龙寺”。</p> <p class="ql-block">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当时,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盛行。雨铜观音殿始建于公元899年,相传里面供奉的铜观音在铸造时,铜已用尽还未完成。忽然,天降铜雨珠,人们即用铜珠铸完观音像,故名雨铜观音像。</p><p class="ql-block">现 雨铜观音殿是1999年在旧址上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南诏建极大钟铸于公元871年,南诏建极十二年,故名南诏建极大钟。徐霞客曾在《滇游日记》中写道:“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曾是大理十六景之一,均毁于清代。现在的殿和钟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重圣寺景区的蛙鸣石,这块石头既没有青蛙的形态也没有青蛙的颜色,但是用小石头敲击时会发出“呱呱”的叫声。不过,据说这是敲击石头的声波传到塔身上后,又在三个塔之间相互反射而形成的,类似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当然,蛙鸣石所处的位置是非常关键的。</p> <p class="ql-block">双廊镇,地处大理市洱海东北岸,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唐宋时南诏大理国的重要军事要塞和水军基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绚丽多彩的民族、丰富的民俗文化,独特的滇西少数民族风情和高原自然风光,是古镇靓丽的名片。有云南著名的“苍洱风光第一镇”的美誉。也曾是《五朵金花》,《五朵金花的儿女们》等影片拍摄的外观景点。</p> <p class="ql-block">洱海是一个景色宜人的地方,其水面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站在远处看,洱海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镶嵌在大理的土地上。湖水的颜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七彩的光芒。之所以最终以“洱”为名,要么说它“形若人耳”,要么说它“如月抱珥”,而“海”的叫法,则源于云南的习俗。在云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为“湖泊称作海”。这就是说,湖泊在云南多被叫做“海”</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洱海水色碧绿,波光粼粼,与西岸苍山积雪相辉映,故有“银苍玉洱”的美称。不仅景色非常优美,海风迎面吹来,一波又一波的海浪腾跃出水面,拍打礁石时所发出的声音,是美妙悦耳的,给人一种激荡的感觉,就像是大海在激情澎湃地舞动着。</p><p class="ql-block">岩石上偶尔会看到在石缝里顽强生长的老树,还有美丽的花朵。</p> <p class="ql-block">秋季的红叶也很漂亮哦</p> <p class="ql-block">南诏风情岛,原名玉矶岛,是洱海三岛之一,静卧在蓝天下。岛上曾有古代南诏国国王的避暑行宫,岛上那座白色的楼房就是近年新建的仿古建筑,现在一楼有博物馆,珍藏了数千件南诏历史文物,介绍了南诏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是双廊古镇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南诏行宫是仿古皇宫而建,由于当时的南诏王朝深受吐蕃文化和唐文化的影响,所以这个行宫采用的是“唐朝的屋顶、吐蕃的墙和窗、大理的民房建筑的基础和外形色彩。</p> <p class="ql-block">传说南诏的祖先是一个名叫“沙壹”的女子。在滇西哀牢山中,有一位叫沙壹的妇女,捕鱼时触木头感而怀孕,生下10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名叫 九隆,9个哥哥一起推他为王。后来,十兄弟就成了各民族的始祖。九隆神话在滇西一带很有名气,几乎成了创世神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场上有“沙壹母”铜雕,背后是10根石柱,它们代表沙壹母的10个儿子,象征人类的10种原始的劳作方式。</span></p> <p class="ql-block">近岛礁石上有一组“洱海的女儿”铸铜雕塑,这是一立一卧的两个渔女沐浴的形象,矫健而飘逸。</p> <p class="ql-block">舞蹈家杨丽萍的月亮宫是她居住的私宅,被誉为现实版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它是青石拱形建筑,三面环洱海,外观犹如海面升起的半轮明月。</p><p class="ql-block">相传,月宫里的七公主,思慕人间美景来到洱海,爱上青年渔民 段岸黑 结成连理。公主把从月宫带来的宝镜沉入洱海,照见水中的鱼群。从此,鱼打的多了,渔民过上了好日子。后来宝镜变成了月亮,永远在洱海中放射着光芒。我想,月亮宫的命名也许与这个故事的美好含义有缘吧。</p> <p class="ql-block">蝴蝶泉,位于大理古城北的苍山云弄峰下。</p><p class="ql-block">相传很久以前,苍山云弄峰下的羊角村中,住着美丽的白族姑娘雯姑,云弄峰上住着勇敢善良的白族年轻猎人霞朗,他俩是一对幸福的恋人。王宫中的王子看上了雯姑,派人将雯姑抢入王宫。一个夜晚,霞郎潜入宫内,救出了雯姑。他俩逃到无底潭边,被追兵围困,霞朗奋起厮杀,终因寡不敌众,只得与雯姑牵着手,双双跳入潭中。官兵退走,鸡鸣天亮,风停雨住,霞光满天,这时,无底潭中飞出一对彩蝶,互相追逐,形影不离。无数彩蝶从四面八方飞来,竞相翩翩起舞。白族先民为了纪念霞朗和雯姑,将无底潭改名为蝴蝶泉。</p> <p class="ql-block">蝴蝶泉西壁的大理石上,镌刻郭沫若题写的“蝴蝶泉”三个大字。池边的大树,像一条青龙横卧于泉池上。泉水从沙石中夺罅(xià)而出,聚集在一个20多平方米的水塘内,碧绿清澈。泉水倒映着苍山的峰巅,每年农历四月,蝴蝶泉周围蝴蝶群集,翩跹飞舞,形成了蝶泉奇观。</p> <p class="ql-block">五龙池是位于蝴蝶泉下方的五个小水潭,每个水潭都由一条龙形的出水口喷涌出的泉水所组成。在大理白族地区,龙不仅是吉祥物,还是他们崇拜的图腾之一。因此,五龙池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也蕴含着吉祥如意的意义。因此,当游客访问蝴蝶泉时,导游通常会带领游客到五龙池洗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带来好运。</p> <p class="ql-block">在大理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叫做喜洲。这座古镇是白族的聚集地,早在南诏之前,这里就是白族先民“河蛮”的聚居地。因此也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汇聚于此。也是“五朵金花”的故乡。</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喜洲镇是南诏的军事重镇,文化比较发达,曾为国家输出了许多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过去喜洲的工商业也比较发达,曾是云南的商贸中心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喜洲古镇我们重点参观了严家大院,这是一座有多院套连起来的深宅大院。始建于公元1907年,属现存完好的白族民居经典建筑群,是白族商帮领军人物严子珍老先生的庄园。</p><p class="ql-block">严子珍生于1871年,卒于1941年。原为喜洲书生杨基的遗腹子,自幼与母相依为命,曾以卖水为生,受尽世态炎凉,尝遍人间艰幸。后随生母改嫁入严家。13岁随继父学习经商,因聪颖勤奋、吃苦耐劳、经商有道,后创造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商业传奇,成为喜洲著名的四大望族之首。</p><p class="ql-block">严子珍是云南白族地区爱国民族资本家。</p><p class="ql-block">严家大院是四重院落,大院内大小房间百零八间,因其是典型的白族民居古建筑和名人故居而具有双重历史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1987年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开办严家大院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严家大院的大门“大夫第'是典型的殿阁式造型。</p> <p class="ql-block">二门”司马第“却采用了法式建筑的三角形和巴洛克建筑的弧形门拱。</p> <p class="ql-block">喜洲古镇街上令人瞩目的转角楼,原是喜洲商帮杨家支系子弟杨如轩的宅院。这是个外圆内方的民居,外围临街修建了一圈商铺,在喜洲建筑中是非常另类的地标。</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充公成为军产,先后做为解放军某医院和教导队使用,这也是使其得到完好保留的原因。改革开放后划归地方。</p> <p class="ql-block">拍了这张照片,却不认识招牌上的“雮”字,查了字典才知道读mù。</p> <p class="ql-block">喜洲古镇的商品大部分都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有很多当地小吃,也有蜡染,银饰品,手工艺品等。来到大理我也购买了一些蜡染制品,不过我比较心急,在来到喜洲古镇之前就买了😄😜</p> <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