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汉中盛产稻麦草、毛竹、构树皮、龙须草等造纸原料,民间土法造纸渊远流长。东汉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封地即在洋县龙亭,促进了汉中造纸业的发展。清代,境内大部分县均有造纸作坊。清嘉庆《汉南续修郡志》载:南郑“南山深处遍地生长苦竹,实为造纸最佳原料,经营此业者颇多。”同治年间(1862~1874),由镇巴县提供胎纸,汉中复制纸加工色纸业者达30多户,共年产24万余刀。清嘉庆《三省边防备览》中记载:汉中纸厂“大者匠作佣工必须数百数十人,小者亦得四五十人”。陕西巡抚卢坤在道光初年记载各县纸厂分布情况说:“西乡县有纸厂三十八座,……每厂匠工不下数十人”,洋县华阳“亦有纸厂二十余座”。光绪《定远厅志》记载定远(今镇巴县)“有纸厂四十五处”。民国时,城固、洋县等县手工捞纸作坊较多,生产草纸、二元纸、黄板纸等。一般规模小,品种单一,质量参差不齐。</p> <p class="ql-block"> 1995年,汉中造纸企业最大的是汉中地区造纸厂 位于汉中市东南郊万仙桥,现在的万仙桥社区因万仙桥而得名。万仙桥位于汉中市城东南2.5公里处,始建无考,原为木桥。清乾隆六年(1741)改建为砖拱桥,据汉中地方志记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建陕南军区军政学校,设于万仙桥。1956年建汉中地区造纸厂时重修万仙桥,并取工农联盟之意,改名为工农桥,工农桥村因此而得名。2013年撤工农桥村设立万仙桥社区。</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万仙桥社区位于汉台区城区东南,北邻陕西理工大学。东邻七里街道办事处烈火村,南临汉江,西连汉台区中山街道办事处过街楼社区。万仙桥地处平原地带,平均海拔高度510米。辖区内主要交通道路有益州路、滨江路、梁州路、风景路,总面积约2.1平方公里。现在的万仙桥社区,三个自然村组成:丁家营、万仙桥、肖家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汉中地区造纸厂,1958年4月筹建,1960年10月投产,以麦草为主要原料,产量很小。1965年,产纸1820吨,产值198万元,利润3.73万元。1978年生产4303吨。1985年5000多吨,实现利税113万元。同年,15吨/日(1760)长网纸机技改项目启动,1987年6月试车投产,生产出60克书刊纸和80克双胶纸,成为全省五大造纸企业之一。1990年,扩建短网车间打浆楼,开发生产17克拷贝纸,主要产品有凹板纸、胶印书刊纸、打字纸、有光纸、书写纸等。1960~1995年,累计生产各种用纸105000吨,总产值17383万元,利税1350万元。1993年更名为地区秦汉造纸厂。1995年末,职工887人,累计投资3368万元,形成固定资产原值2111万元,净值1168万元。主要设备141台(套),动力机械总能力6471千瓦。具有机制纸浆6000吨和机制纸10000吨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1983年签发的”职工初中文化”证</p> <p class="ql-block">1993年前后原料公司的出入证</p> <p class="ql-block">生活区门口的商店,2023年还经营着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