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双减”如火如茶地进行着,“新课改”接踵而至。新课标的正式出台,如一缕春风扑面而至,给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们带来了新鲜的空气。2022版语文新课标,这也是“双减”后的第一个语文课程标准,意义重大,能够帮助我们语文教师指明教学方向。</p><p class="ql-block"> 因此,新课标发布后,我认真、反复、自主研读,积极聆听专家讲座,持续探究学习,努力提高科学育人实践的素质和能力。</p> <p class="ql-block"> 有幸聆听了课标修订组组长郑国民教授解读语文新课标,感触颇深,“生活即语文”这组关系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间。通过聆听解读,不仅让我坚定了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必须性,更让我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它在众多学科中的铺垫性和融通性。从两个小时的解读中不难感受到国家对于语文教学“母语学科”的重视,它已不仅仅是停留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单一学科,更是能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继承革命先贤精神,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目标,展示人文生活百态的集大成学科。</p><p class="ql-block"> 尤其在培训中着重强调的几点变化,更把一线教学的视线紧密地聚焦在了“实践应用和生活情境”的范畴。郑教授在解读中强调: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关注“实践性和情境性”,这就更突出了“语文即生活”的理念。让语文变得更加鲜活,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真实。多读,多思,多用,多积累,多实践是新时代“大语文”的集中方向。</p> <p class="ql-block">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定会秉承这种“有血有肉”的教育理念和目标,从生活出发,用真实实践,让学生在“大语文”中受益,在生活中不断成长!下面是我在寒假期间再次深入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之后的深刻体会:</p><p class="ql-block"> 一、新课程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1.走进教材。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p><p class="ql-block">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p><p class="ql-block"> 3.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二、注重学生自悟探究,贯彻生本教学理念</p><p class="ql-block"> 教师应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能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使学生学会真正的学。</p><p class="ql-block"> 三、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p><p class="ql-block">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p><p class="ql-block"> 其次,指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p><p class="ql-block"> 再次,语文生活化要倡导深度学习。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的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 深度学习是促进学生五育并举的重要途径,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质及方向。深度学习应该是有思维高度参与的学习,那么优秀的思维应该有哪些呢?反思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教学就应该指向培养思维,让学生的认知过程发生改变。如何实现深度学习,首先得有我们的“深度教学”。深度教学要直击课程本质,语文课程是:知识+文化+思维方法+价值观的课程。知识的本质属性是:本质的规定性,内容的联系性,思维的逻辑性,方法的程序性。学生要掌握、理解、运用、迁移所学的知识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教学的科学性”。</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学习只有在参与、实践中才会真正发生。能够把学到的东西加以运用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这也就是深度学习的意义所在。深度学习的提出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更新教育观念,革新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指导学生通过深度学习触发学生的兴趣、情感、思维,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实践应用中学习,真正引领学生走向主动学习。通达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出爱学习、会学习的智慧学生。</p> <p class="ql-block"> 四、发展学生思维,落实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我们远东二小一直在着力研究并实践思维发展型课堂,培养学生勤学善思的学习品质。思维发展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学生智力的提高依赖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恩格斯曾经说过,思维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教师作为一名园丁,有责任时时浇灌这最美丽的花朵。小学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基础的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本阶段必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心理学也表明,小学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这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在学习中,如果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那么学习犹如在水面写字,不留痕迹。因此在教学中,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防止思维惰性的形成,提升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深度学习,培养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供稿:王晓芬</p><p class="ql-block"> 供图:王晓芬</p><p class="ql-block"> 审核:张永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