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237:逛大栅栏

笑看人生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三,逛逛大栅栏,出家门48路公交直达鲜鱼口,穿过鲜鱼口就是大栅栏,带你认识一下北京的老字号。</p> <p class="ql-block">鲜鱼口胡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最初这里有一个小鱼市,明代时期附近的渔民在前门东南的泄水河,即三里河区域捕鱼,并在两岸建房形成街道。这些早期的活动促成了鲜鱼巷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清朝末年,由于河道干涸,原本的水道两侧逐渐建起了民房和商铺,最终将鲜鱼巷更名为鲜鱼口。</p> <p class="ql-block">便宜坊,是北京著名的“中华老字号”饭庄,创业于明朝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已有607年的历史(截至2023年)。2001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现为国家特级酒家。</p><p class="ql-block">“便宜坊” 字号蕴涵了“便利人民,宜室宜家”的经营理念,形成了以焖炉烤鸭为龙头,鲁菜为基础的菜品特色。烤鸭外酥里嫩,口味鲜美,享有盛誉。因焖炉烤鸭在烤制过程中不见明火,所以被现代人称为“绿色烤鸭”。</p> <p class="ql-block">天乐园大戏楼座楼在正阳门外大街路东,鲜鱼口内路南。天乐园有文字记载始于1785年,距今有227年以上的历史。 天乐园大戏楼,曾经的天乐园、华乐园、大众剧场。</p> <p class="ql-block">关公庙</p> <p class="ql-block">金糕张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金糕张的历史起源于清朝初年,并在慈禧年间得到了兴盛。金糕原名山楂糕,因其独特的金黄色泽和爽滑细腻的口感,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喜爱。据说,慈禧太后非常喜欢吃山楂糕,曾专门派遣宫人到京城的一家张姓人家购买这种糕点,品尝后,慈禧太后赞不绝口,并赐名为“金糕”。此后,金糕因其皇家专用的金黄色泽和美味口感,迅速在京城流行起来,使得制作金糕的张姓人家生意兴隆,并因此得名“金糕张”。</p> <p class="ql-block">峨嵋酒家是北京川菜老字号,创建于1950年,主理厨政的伍钰盛毕生精于川菜,来北京之前,辗转上海、香港、澳门,专侍名人政要,声誉显著。在峨嵋酒家主厨40余年,创立了自成一家的“峨嵋派川菜”,使峨嵋酒家成为独具特色的川菜名店。峨嵋酒家作为北京第一家川菜老字号,已经走过了70多个年头。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人们饮食观念的不断变化,峨嵋酒家保持传统菜肴的同时,加快了菜式更新换代的速度。时尚、新品纷彩迭出。其独树一帜的“峨嵋派川菜”依然没走板儿。</p> <p class="ql-block">天兴居主打炒肝,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正宗的工艺,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p class="ql-block">北京炒肝历史悠久,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清朝同治年间,会仙居以不勾芡方法制售,当时京城曾流传“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后语。吃炒肝时应就着小包子沿碗四周抿食。</p><p class="ql-block">天兴居炒肝</p><p class="ql-block">清代炒肝的制售者有展面和肩挑两种。展面者首推前门外的会仙居。</p><p class="ql-block">北京天兴居制作的炒肝,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p> <p class="ql-block">力力餐厅始建于1954年,1958年由廊坊二条迁至现址。六十年代初郭沫若同志经常到餐厅品尝四川风味菜肴。经郭老的介绍陈毅和罗瑞卿等四川籍中央首长也经常光临餐厅。1964年秋,郭沫若为力力餐厅亲自题写了匾额,并赠诗一首“盘中粒粒皆辛苦,席上盘盘出火炉,食罢常思来不易,鼓足劲头莫踌躇”。</p> <p class="ql-block">锦芳是一家专营小吃的老字号</p> <p class="ql-block">老北京炸酱面</p> <p class="ql-block">吹糖人的艺人</p> <p class="ql-block">混沌侯的来历</p><p class="ql-block">2 0世纪5 0年代,王府井老东安市场附近有七八家馄饨摊.他们各做各的买卖,相互问井水不犯河水。1956年,公私合营是商业的大趋势。于是七家馄饨摊儿凑在一块儿,成立了一个合作组。他们便是“馄饨侯”的合伙创始人:侯庭杰,北京人;梁寿山,山东人。王俊孝,京东三河人;闻光新,北京人;张子元.京东三河人,陈清安.北京人,张世兰,河北人。因为当时候庭杰是合作组的组长。于是大伙儿便把店铺的字号称作“馄饨侯”。</p> <p class="ql-block">吃涮羊肉的老地方,羊的九种部位的食材依次刷着吃,吃了还想来。</p> <p class="ql-block">熙熙攘攘的人流</p> <p class="ql-block">尝鲜的小朋友</p> <p class="ql-block">大串的烤羊肉串</p> <p class="ql-block">这叫啥?</p> <p class="ql-block">地道的方砖厂炸酱面</p> <p class="ql-block">穿过鲜鱼口对面就是大栅栏</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人更多</p> <p class="ql-block">开心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六必居酱园店设在北京,相传创自明朝中叶。挂在六必居店内的金字大匾,相传是明朝大学士严嵩题写。六必居原是山西临汾西杜村人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开办的小店铺,专卖柴米油盐。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赵氏兄弟的小店铺,因为不卖茶,就起名六必居。</p> <p class="ql-block">“谢馥春”是中国第一家化妆品企业,其历史可追溯到清道光10年(1830),曾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名列“全国 300家重点保护品牌”,并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博会大奖。谢馥春脂粉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曾是一家经营绒线的商铺</p> <p class="ql-block">亨利老表店</p> <p class="ql-block">珍珠坊曾经是专营化妆品的老店</p> <p class="ql-block">银器制作工匠</p> <p class="ql-block">“祥义号绸缎店”创始于清光绪二十二年 (公元1896年),由当时浙江杭州著名丝绸商贾世家冯氏家族传人冯保义联合慈禧太后手下太监总管“小德张”(本名张祥斋)共同创办,迄今逾百年历史。“祥义”二字,取自创办人张祥斋的“祥”字与冯保义的“义”字,寓意“天降祥瑞”、“恪守信义”。</p><p class="ql-block">祥义号以丝绸制衣起家,因创办人身份显赫,制衣业务深入清朝内宫。慈禧太后的寿服、宫内自用的宫服和戏服、大臣们的朝服皆经此而做,因做工精美,质量上乘,口口相传,继而京城的达官显贵都汇聚到此定做服装。</p> <p class="ql-block">在为内宫制衣过程中,因“小德张”从中牵线说项,慈禧遂同意由宫内绸缎贡品折合银两当作加工宫服的费用。由此,祥义号开始对外经营宫内的贡品绸缎,把皇室的丝绸用品引入民间,广受欢迎。清末民初,祥义号一跃成为北京绸布业“八大祥”之一。</p> <p class="ql-block">正兴德始创于1898年,在北京回民聚集区—牛街的菜市口开办了第一家正兴德茶庄。2009年,正兴德清真茉莉花茶制作技艺被纳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步瀛斋鞋店地处北京古老的大栅栏商业街,相传始创清咸丰八年,即一八五八年,由在朝任 官的李姓人士所建。前店后厂,以制做布鞋为主,服务对象主要是当朝官员和上流社会的达 官显贵族。由于年代久远,现在已无法考试“步瀛斋”这一字号的来历,但单从字面上即可发现其创始人希望“生意兴隆通四海”的气魄和浓厚的书香气息。</p> <p class="ql-block">马聚源,坐落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商业街上。是一家久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它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已有199年的历史,在清末民初时北京城曾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头戴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用以向别人炫富,可见马聚源的帽子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了。它生产的帽子,因用料讲究,做工精细、货真价实、品种齐全、花色繁多而著称于世。</p> <p class="ql-block">瑞蚨祥创始人是孟传珊(字鸿升),是孟子的后裔,济南府章丘县旧军镇(今济南市章丘区刁镇)人。他以经营土布开始,字号为瑞蚨祥。曾在上海、青岛、天津等地设立连锁店,经营规模逐渐扩大,经营品种也日益增多,增加了绫罗绸缎、皮货等高档商品。</p><p class="ql-block">1876年当时年仅25岁的瑞蚨祥掌门人孟雒川把目光投向了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大栅栏,在清光绪初年,由孟觐侯在前门外鲜鱼口内抄手胡同租房设庄,批发大捻布。</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九年(1893)以后,洋布大量涌入中国,孟觐侯向孟洛川建议,开设布店,孟洛川出资八万两银在大栅栏买到铺面房,成立北京瑞蚨祥绸布店。</p><p class="ql-block">到清末民国初年,瑞蚨祥已成为北京最大的绸布店。拥有五个字号,即东鸿记茶庄,瑞蚨祥总店(也称东号),鸿记皮货店,西鸿记茶庄,西鸿记绸布庙(也称西号),均位于大栅栏街内。</p><p class="ql-block">1900年,瑞蚨祥毁于义和团的洗劫,不久重建开业。恢复以后的瑞蚨祥仍然以货品纯正、花色新颖著称。现瑞蚨祥仍自行设计花样,派专人选厂家“定产品”,并绣明“瑞蚨祥鸿记”字样。其优良的布匹、绸缎仍为海内外游客所称道。其开办的“传统服装服饰展”也是文商结合的典范。</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面料就是周恩来总理指定瑞蚨祥提供的。1954年,瑞蚨祥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五个字号合并为一,改成以经营绸缎、呢绒、皮货为主的布店。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基本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貌,天井式的房屋结构,门面上的石雕、罩棚等仍保存完好。营业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王麻子品牌始创于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是中华老字号。其传统锻制技艺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稻香村始创于1895年(清光绪21年),位于前门外观音寺,是京城生产经营南味食品的第一家,生产糕点、肉食、速冻食品、月饼、元宵、粽子等特色食品,共16大类600多个品种。北京稻香村是北京第一家生产经营南味食品的厂家。</p> <p class="ql-block">北京同升和鞋店始建于1902年,以生产鞋类产品和帽子而闻名。现悬挂在店堂里的玻璃牌是由当时的名人杜宝桢题写的。为祝贺同升和开业铁良亲笔题写了“同心偕力功成和,升功冠戴财源多”巧妙的把同升和三字融于对联之中。</p> <p class="ql-block">著名茶庄品牌,奉行“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创始人张昌翼,安徽省歙县定潭村人。1900年在花市开办了第一家店,取名“张玉元”,“玉”在古汉语里也有“茶”的意思,“元”在汉语里是第一的意思。1906年在前门大栅栏观音寺开设了第二家店,取名“张一元”,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1908年在前门大栅栏街开设了第三家店,同样取名“张一元”,为区别前一个店,该店亦称“张一元文记”茶庄。</p> <p class="ql-block">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 1669年),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自雍正元年(1721年)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造就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我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个胡同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满京城到处都是门框卤煮店,原来正宗老店在这里,胡同不宽门面不大,但不是吃饭点人们还是在排队尝鲜。</p> <p class="ql-block">百年老店生意兴隆。</p> <p class="ql-block">褡裢火烧是老北京常见的传统名点,相传,褡裢火烧由顺义人氏姚春宣夫妻在1876年创制。制作时,用面片装入馅,两面折上,另两面封口,放入平锅中油煎至金黄色后,起锅上桌,趁热食用。其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因其长条型,有时对折,类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裢,故名褡裢火烧。其口味类似锅贴,但形状不同。</p> <p class="ql-block">“内联升”始建于公元 1853年(清咸丰三年),创始人赵廷--武清县人。他早年在京城一家制鞋作坊学做鞋,由于悟性极高,很快便学得一身好手艺。在积累了丰富的客户人脉和一定的管理经验后,赵廷决定自立门户。很快,在京城一位人称“丁大将军”的贵人的万两白银入股资助下,资助赵廷创办内联升靴鞋店。</p><p class="ql-block">慧眼独具的赵廷分析了当时京城制鞋业的状况,认为京城缺少专业制作朝靴的鞋店,于是决定办一家朝靴店。打坐轿人的主意,利用人脉关系,为皇亲国戚、朝廷文武百官制作朝靴。</p> <p class="ql-block">张小泉品牌成名于1628年明朝崇祯元年,是中华老字号,也是刀剪行业中的中国驰名商标。2002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年还获得原产地注册保护。产品包括家庭用剪系列、工农业园林剪系列、服装剪系列、美容美发剪系列、旅游礼品剪系列、刀具系列等共100多个品种,400多个规格。</p> <p class="ql-block">大观楼影城,始建于清末时期,1905年,原“大亨轩茶楼”改名为“大观楼影戏园”,是南城最早的固定放映电影场所之一。2005年1月22日,“中国电影诞生地百年纪念活动’大观楼影院论证会’”召开,中国广电总局、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文化局、宣武区政府领导到会并发言,会上的级领导对大观楼作为中国电影诞生地表示祝贺,并提出建立“中国电影第一厅”。</p><p class="ql-block">我小的时候曾经在这里看过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陈强主演。</p> <p class="ql-block">新秀德云社</p> <p class="ql-block">景泰蓝,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金属器为“景泰蓝”。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三的前面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