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道河子掠影——东正教圣母进堂教堂

坦克

<p class="ql-block"><b>  横道河子东正教圣母进堂教堂,据称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木结构教堂。建于1902年,1955年俄国人迁走,才停止宗教活动。当时有主教1人,神父2人,教徒500多人,设有唱诗班、看经班。该教堂全部使用木材,嵌、镶、雕工艺建成,是典型的俄罗斯宗教建筑,其规模仅次于哈尔滨尼古拉大教堂(俗称喇嘛台 文革中遭拆毁)。</b></p><p class="ql-block"><b> 当时,东正教圣母进堂教堂曾经是沙俄驻横道河子铁路护路队官兵祈祷,当地东正教教民婚丧典礼,俄侨子女上课等活动的场所。保护范围:院内为特别保护区,围墙向外延伸40米为重点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10623平方米;围墙四周60米为建筑控制地带。</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 ****** ******</i></p><p class="ql-block"><i>👆以上图片摄于2015年</i></p> <p class="ql-block"><b>  七年后再度到临老教堂,发现它又增添了新的内涵:“中东铁路记忆博物馆“和“侵华日军在海林受降地遗址”。“中东铁路记忆博物馆”在圣母进堂教堂开展,使它成为中国首家百年老教堂里的铁路博物馆。馆藏陈列了600余件遗存,其中镇馆之宝:3本1910年前出版的《中东铁路大画册》,是目前国内唯一全套收藏;1913年出版的《中东铁路车站与会让站铁路与建筑分布平面图集》和1914年出版的《中东铁路客运站舍平面图集》,是研究中东铁路各车站及站舍最原始、最珍贵的史料。总长17余米的《中东铁路哈尔滨至绥芬河纵面图册》,是中东铁路官方出版的最长图册之一。近5米的《中东铁路哈尔滨至绥芬河地亩图》,是研究中东铁路附属地最原始、最珍贵的史料。近2米的俄文版《中国内陆地图》和《北满地图》,是中东铁路官方出版的最大幅地图。珍贵器物有:大清东省铁路工徽、中东铁路餐车餐具、中东铁路家具、中东铁路25周年吸墨展等。(转引自中东铁路博物馆《前言》)</b></p> <p class="ql-block"><b>  在中国人民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东北义勇军、红军、游击队等各种力量的联合组织),在东北地区开展了殊死惨烈的武装斗争。据党史资料记载,面对全民全面抗战节节胜利的新形势,中共东北党委,会和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最大限度地动员东北抗日联军主力部队及分散活动的小部队,做好参加全国抗战总反攻的战斗准备。</b></p><p class="ql-block"><b> 1945年7月,在得知苏军不久将进入中国东北同日本关东军作战后,周保中等抗联将领制订了配合苏军进攻东北的作战计划。派出340人组成的特别先遣部队,突破日伪军的严密布防,把日军要塞和防线构成、工事结构、位置、坚固程度、火力配备、住所、弹药房、发电站、飞机场、大小桥梁,以及敌军数目、番号、编制和变动等情况一一查明,绘成图纸,提供给苏军,为苏军对牡丹江、哈尔滨方向的日军作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b></p><p class="ql-block"><b>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8月19日开始,苏军第二十六军军长斯克沃尔佐夫将军,在横道河子接受日军第五军的大规模投降,受降仪式就在东正教圣母进堂教堂前举行。截至22日,投降的日本官兵达到26000人,其中有第五军司令官清水规矩中将、参谋长河越重贞中将等数名将领。</b></p> <p class="ql-block"><i>****** ****** ****** ******</i></p><p class="ql-block"><i>👆以上图片摄于2022年</i></p> <p class="ql-block"><b>END</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