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挑夫(散文)洪 琛

洪琛

<p class="ql-block">作 者:洪 琛</p><p class="ql-block">朗 读:冯 乔</p><p class="ql-block">摄 影:周 冰、洪 琛等</p> 黄山风景区的景观世界闻名、誉满全球,我曾无数次登临黄山,每次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之外,还被黄山挑夫的精神所感动。黄山挑夫有宽广的肩膀、挺直的腰板;古铜色的皮肤、黑曲曲的脸庞,是中华民族气质的体现,吃苦耐劳精神的象征,他们虽然穿戴得非常简单,甚至还有点邋遢,但却是黄山风景区一道亮丽风景线,是景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次我遇到黄山挑夫时都主动避让,给他们让出一条道来,尽可能方便他们通过,尽量不要给他们添堵。 <p class="ql-block">  黄山挑夫每天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把黄山酒店所需的低值易耗品运上山,把酒店产生的生活垃圾运下山。黄山挑夫是一项繁重的体力活,工作虽然很简单,但属于管理的一个环节。每天从海拔890米左右的云谷寺中转站,用自己的肩膀挑100公斤左右的物质,步行约10公里的山路,送到海拔1600米左右的酒店。</p> 普通游客步行这段山路都需要3小时以上,黄山挑夫负重每天保持一趟,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如果遇到刮风下雨、恶劣的气候,道路情况就更加糟糕,他们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他们每天付出的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现在已经没有年轻人从事这项工作,挑夫基本都是周边农村地区上了年纪的中年人。 黄山挑夫的工具也很科学,和其它地区的运输工具不一样,是徽州劳动人民从生活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西南地区山区基本上都是用背篓运输,手上有一个特制的木撑杆,休息的时候背篓是不离肩的,用木杆撑着背篓底部站立着休息。徽州的扁担是毛竹制成的,富有弹性韧度、经久耐用;还有一根“柱棒”很科学,负重时可以两个肩膀受力;休息的时候“柱棒”把扁担撑着,挑夫们也是站立着休息,扁担是不离肩膀的,重新起动时不需要再次把物品抬起,节省了不少再次“做功”的体力。 应该承认黄山风景区的管理还是很科学的,多年来酒店的洗涤用品和生活垃圾都是运下山来处理,减少了对风景区的环境污染,保护和开发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黄山挑夫为此付出了很多。我们呼吁入住山上酒店的客人,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尽量减少遗弃的生活垃圾,吃饭要实行光盘行动,每个人都要做环境保护的践行者,绿水青山的保护神。通过我们每个人的自身努力,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蓝天、美丽家园。 <p class="ql-block">朗读者简介:冯 乔 著名节目主持人、歌手。成都电台、四川卫视节目主持人。四川省朗诵演讲艺术促进会会长。</p><p class="ql-block">文字创作于2023年9月8日,感谢作品朗读者冯乔的精彩诵读。感谢摄影者周冰等提供的部分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