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开国十大元帅简介:</b></p><p class="ql-block"> 1、元帅——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49年11月至1955年5月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9年4月起任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p> <p class="ql-block"> 2、元帅——彭德怀(1898-1974)湖南省湘潭县人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50年10月,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2年回国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54年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p> <p class="ql-block"> 3、元帅——林彪(1906-1971)湖北黄岗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4、元帅——刘伯承(1892-1986)四川开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战略家。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4月起任第二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5、元帅——贺龙(1896-1969)湖南桑植县人。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p> <p class="ql-block"> 6、元帅——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县人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建国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58年兼任外交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是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7、元帅——罗荣桓(1902-1963)湖南衡山县人。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8、元帅——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县人。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是中共第七、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9、元帅——聂荣臻(1899-1992)四川江津县人。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1966年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77年、1982年当选为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年、1978年任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0、元帅——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之一,是长期担任党和国家、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2年获哥伦比亚众议院授予的特级大十字民主勋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将简历:</b></p><p class="ql-block"> 一、粟裕,1907年8月10日生于湖南会同坪村乡枫木树脚村。1927年投笔从戎,入叶挺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4师教导队。同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0年12月起任红64师师长、红4军参谋长、红11军参谋长、红7军团参谋长等职,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1938年4月任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首战韦岗告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1师师长、1942年9月任中共苏中区委书记等职。1945年12月指挥高邮战役,歼灭拒降的日伪军,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为迎击国民党军进攻创造了条件。1951年后历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常委。1980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1984年2月5日在北京病逝。</p> <p class="ql-block"> 二、黄克诚(1902—1986),1902年10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永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党和军队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曾在白色恐怖的地下斗争和战火硝烟的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义无反顾;新中国成立前后,他因过硬的政治品质与优秀的领导才能得到毛泽东三次“钦点”作为建设现代化军队的主将;他敢做敢言,为坚持真理一生中曾七次唱“反调”,抓起党风来“不怕撕破脸皮”;他生活简朴严于律己,从来不搞特殊化。1986年,黄克诚逝世。</p> <p class="ql-block"> 三、谭政(1906年6月14日-1988年11月6日),原名谭世铭,号举安。湖南湘乡人。他是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早年参加秋收起义。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务。后被诬陷、监禁,文化大革命后担任中央军委顾问等。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于北京逝世。</p> <p class="ql-block"> 四、萧劲光(1903.01.04——1989.03.29),也作肖劲光,湖南长沙人。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家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人民海军的主要创建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开国大将之一。</p><p class="ql-block"> 1933年,萧劲光兼任红十一军政委,率部参加黄陂、东陂战役,参与中共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同年4月,任闽赣省军区司令员,率部配合东方军入闽作战;8月,奉命回闽赣省军区。1936年3月,到达陕北后的萧劲光兼任红二十九军军长、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部长;1937年2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79年5月5日,中共中央对其进行政治平反,并于次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1980年1月,萧劲光请退海军领导岗位;两年后担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萧劲光还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89年3月29日萧劲光在北京逝世。</p> <p class="ql-block"> 五、王树声(1905—1974),原名王宏信,湖北麻城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与领导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1928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师分队长、大队党代表,红一军第一师支队长、团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兼三十三团团长,第十一师师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第三十一军军长,西路军副总指挥,红九军军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兼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1944年10月任河南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鄂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鄂豫军区司令员等职。建国后,任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二政治委员等职,为加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特别是武器装备建设和军事科研事业做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1974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p><p class="ql-block"> 六、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县人。出生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此后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征程中战功卓著,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陈赓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是新中国国防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1961年3月16日陈赓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p> <p class="ql-block"> 七、罗瑞卿(1906年-1978年),大将军衔,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四川南充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生涯中,历任支队党代表、纵队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等职,参加乐安宜黄、建黎泰、金资等战役,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战斗,参加强渡乌江战斗,率部六渡赤水,参加回师遵义歼灭国民党军吴奇伟师的战斗,参加直罗镇战役,参与指挥百团大战和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瑞卿先后担任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78年8月3日病逝,终年72岁。</p> <p class="ql-block"> 八、许光达(1908—1969),湖南长沙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5期学员,曾参加南昌起义。先后任红六军参谋长兼红二纵队政委、红十七师师长、红八师师长、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晋西北地区独立第二旅旅长兼晋西北军区二分区司令员、晋绥野战军代参谋长、第三纵队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三军军长、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兼甘肃军区司令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9年6月3日逝世。</p> <p class="ql-block"> 九、徐海东(1900年-1970年),大悟县人,著名军事家。曾参与黄麻起义,历任红四方面军独立第四师师长、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十五军团军团长等职务,成功保卫了陕北根据地。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晋察冀边区反“八路围攻”、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指挥了温塘、张店、町店等战斗。特别是町店一战,取得全歼日军一个联队的重大胜利。1939年9月,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12月指挥周家岗等战役,取得反“扫荡”的胜利。他骁勇善战,不怕牺牲,被誉为“虎将军”。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毛泽东赞扬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p> <p class="ql-block"> 十、张云逸(1892-1974),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2月,参与领导百色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军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红军总司令部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抗日军政大学第8分校校长。</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一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中共华东后方工作委员会书记等职。为华东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74年11月19日病逝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十大元帅</b></p><p class="ql-block"> 1955年,有10位将领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他们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此10位将领被称之为“十大元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十大大将</b></p><p class="ql-block"> 1955年,有10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他们分别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此10位将领被称之为“十大大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开国上将</b></p><p class="ql-block"> 1955年,有55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综上,共57位将领在首次实行军衔制时期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们被称之为“开国上将”。他们是:</p><p class="ql-block"> 萧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傅钟、萧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洪学智、周士第、郭天民、周纯全、杨至成、陈再道、陈奇涵、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刘震、陈锡联、韦国清、陈士榘、陈伯钧、钟期光、宋时轮、朱良才、董其武、唐亮、叶飞、杨得志、王新亭、黄永胜、李天佑、陈明仁、贺炳炎、阎红彦、谢富治、陶峙岳、乌兰夫、周桓、杨勇、李志民、赵尔陆、王建安、李聚奎</p><p class="ql-block"> 备注:王建安为1956年1月授衔,李聚奎为1958年授衔,其他均为1955年9月授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开国中将</b></p><p class="ql-block"> 中国20世纪50年代授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以姓氏笔划为序,共177名):</p><p class="ql-block"> 丁秋生、万毅、王诤、王必成、王近山、王尚荣、王秉璋、王宗槐、王恩茂、王紫峰、王辉球、王道邦、韦杰、文年生、方强、方正平、邓逸凡、孔从周、孔石泉、孔庆德、甘渭汉、卢胜、田维扬、邝任农、皮定均、成钧、毕占云、匡裕民、朱明、朱辉照、向仲华、刘飞、刘忠、刘少文、刘西元、刘先胜、刘兴元、刘志坚、刘转连、刘昌毅、刘金轩、刘浩天、刘培善、刘道生、庄田、汤平、孙毅、孙继先、朵噶·彭措饶杰、杜平、杜义德、杨秀山、杨国夫、杨梅生、苏静、李耀、李天焕、李成芳、李寿轩、李作鹏、李雪三、旷伏兆、吴先恩、吴克华、吴法宪、吴信泉、吴富善、吴瑞林、何德全、邱创成、邱会作、余立金、余秋里、张震、张藩、张才千、张天云、张仁初、张令彬、张达志、张池明、张贤约、张国华、张经武、张南生、张祖谅、张翼翔、阿沛·阿旺晋美、陈康、陈仁麒、陈正湘、陈先瑞、陈庆先、林维先、范朝利、欧阳文、欧阳毅、罗元发、罗舜初、周彪、周仁杰、周玉成、周志坚、周赤萍、周希汉、周贯五、冼恒汉、郑维山、胡奇才、赵熔、赵启民、钟汉华、钟赤兵、饶子健、饶正锡、饶守坤、姚喆、贺诚、秦基伟、袁子钦、袁升平、莫文骅、聂风智、聂鹤亭、顿星云、晏福生、钱钧、倪志亮、徐立清、徐深吉、徐斌州、郭鹏、郭化若、唐天际、唐延杰、陶勇、萧向荣、萧望东、萧新槐、黄火星、黄志勇、黄新廷、曹里怀、常乾坤、崔田民、康志强、阎揆要、梁从学、梁必业、梁兴初、韩伟、韩练成、韩振纪、彭林、彭明治、彭嘉庆、覃健、程世才、傅连暲、温玉成、曾国华、曾泽生、曾绍山、曾思玉、谢有法、赖毅、鲍先志、詹才芳、蔡顺礼、廖汉生、廖容标、赛福鼎·艾则孜、谭甫仁、谭希林、谭冠三、谭家述、滕海清</p><p class="ql-block"> 备注:聂鹤亭为1956年1月25日授衔,贺诚为1958年7月授衔,其他均为1955年9月授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开国少将</b></p><p class="ql-block"> 1955年,有798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此后至1958年相继授予8位将领少将军衔。1961年~1963年之间,共晋升233名大校军官为少将军衔。1964年及1965年共有321位大校军官晋升为少将军衔。综上,共1360位将军在首次实行军衔制时期被授予少将军衔,他们被称之为“开国少将”。</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