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视频</b></p> <p class="ql-block"><b> 隰县(xíxian)小西天,又名千佛庵,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城西凤凰山巅,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由明代东明禅师创建于明崇祯二年。初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像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入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b></p><p class="ql-block"><b> 隰县小西天全寺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建有大雄宝殿、文殊殿、普贤殿、无梁殿、天王殿、韦驮殿、地藏殿、钟楼、鼓楼等许多殿舍,并洞为门,把上院、中院、前院分割开来。实际上寺院三分之二殿堂均为双层建筑结构。隰县小西天内悬塑彩画对研究明清悬塑级彩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隰xí县千佛庵,又称小西天,明崇祯年间由东明禅师创建,这里以大雄宝殿的满堂明末清初悬塑最为出名,被誉为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悬塑绝唱”。小西天建在一船形的黄土梁上,暗合“慈航普渡”之意。庵内各建筑依山借势,打破了传统的中轴对称布局,在黄土梁上的方寸之地内宛转错落,“随宜合用,因境而成”。</b></p><p class="ql-block"><b> 悬塑,又称之为壁塑,是中国古时候彩塑造型艺术之一,是指悬插在壁面上的泥塑。小西天的悬塑完成于明末清初,是国内稀有的满堂贴金悬塑精品。想要把土壤悬塑于上空,匠人自身就必须有极强的技法。在没有机械设备的古代,全靠匠人在高处以精力手工制作进行。悬塑因为加工工艺复杂,难度大且不容易储存而难能可贵。隰县小西天的明朝悬塑,经历三百余年仍完整如新,其范围之大、加工工艺技法之高、创造力之丰富多彩,无愧雕刻艺术里的国粹。</b></p><p class="ql-block"><b> 在不到170平方米的大雄宝殿中,有近2000尊彩塑,高大至3米,微小如拇指。这些彩塑不仅布满了大殿的正面和山墙,还以梁柱为依托,或悬挂、或盘绕,凌空蹈虚、层层叠叠,构成一方佛国世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大殿正面从左到右分别是药师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和弥勒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各执不同手印。五尊佛两侧各有两位胁侍菩萨。摩诃迦叶等佛的十大弟子分立于左右山墙,在他们身后,六名神态姿势各异的沙弥从半掩的门中探出身子,惟妙惟肖。</b></p><p class="ql-block"><b> 在正壁和山墙的上方,塑满了佛传故事和佛本生故事,白鹤、大鹏、孔雀、鹦鹉飞翔于亭台楼阁之间,四大天王、八大金刚、十二乐伎菩萨惟妙惟肖、呼之欲出。檩枋、柱梁之间,诸佛、诸菩萨、罗汉护法、金刚力士、乐伎飞天驻立于缭绕缥缈的云头之上,栩栩如生。俨然一派西方极乐世界的景象。整堂彩塑吸收了中国古代传统画中工笔画重彩画的敷色技巧,以塑绘相结合的方式,在作品上施以浓烈的色彩,在细部衣纹堆银描金,让整个大雄宝殿色彩浓郁却不流于艳俗,金碧辉煌却不空洞土气。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称其为:“东土西方微尘不隔,人间天上万象庄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视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视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