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云旅游·卢森堡、丹麦

汉族屏障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卢森堡</b></p><p class="ql-block">卢森堡大公国(卢森堡语:Groussherzogtum Lëtzebuerg,德语:Großherzogtum Luxemburg,法语:Grand-Duché de Luxembourg),简称卢森堡,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邻德国,南毗法国,西部和北部与比利时接壤,国土面积2586.3平方公里。属海洋—大陆过渡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0.8℃,7月平均气温17.5℃,年平均气温9℃,年均降水量782.2毫米。全国划分为3个大区、12个省、102个市镇,首都为卢森堡市。卢森堡人口66万[17],其中卢森堡人占52.6%,外籍人占47.4%(主要为葡、法、意、比、德、英、荷侨民)。</p> <p class="ql-block">卢森堡于公元963年形成统一体。15—18世纪经历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的统治,1815年成为大公国。1867年成为中立国,1948年起放弃中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卢森堡大公国国旗</b></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卢森堡的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卢森堡</b></p><p class="ql-block">卢森堡市是一座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以堡垒闻名于世的古城,也是“千堡之国”卢森堡大公国(The 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中最大的一座,这里地处德、法之间,海拨408米,地势险要,历史上一度是西欧的重要军事要塞,曾有过三道护城墙、数十座坚固的城堡、二十三公里长的地道和暗堡,被誉为“北方的直布罗陀”。</p> <p class="ql-block">古城卢森堡位于大公国境内南部旁帕依地区的中心,海拨408米,著名的叙尔河支流阿尔泽特河穿城而过,将该市分为两个部分,中心的河谷地带由110条造型各异、大小不同的桥梁相连接,其中较长的桥有长355米、宽25米、高85米的女大公夏洛特桥,1861年兴建的长330米的帕塞雷尔桥和建于1930年的221米的阿道尔夫桥,在这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阿道尔夫桥的中央有一个长达84米的拱桥支架塔成的桥中桥,造型独特,大方美观,为游人必览之处。河的两岸是历史悠久的老城,城区里建筑古朴、街道狭窄,几处古迹为老城增色不少,其中著名的有比利时建筑特色、尖塔高耸的大公宫殿和建于17世纪前期的圣母院大教堂,此外还有大量德国童话式的老镇街道和不同国家风格的建筑。走出老城,在它的西北侧坐落着风光秀丽的卢森堡大公公园,公园里绿树红花,姹紫嫣红,喋舞蜂喧,流水潺潺。</p> <p class="ql-block"><b>卢森堡城</b></p><p class="ql-block">卢森堡城整个城市沿着河谷两侧的丘陵建成,古城在15世纪以后屡遭异族入侵,先后被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等国统治长达400多年,被毁过20多次。期间,勇敢的卢森堡市人民为抵御外敌入侵修建了许多牢固的城堡,这些城堡建筑一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1883年卢森堡被承认为中立国后,部分城堡得以拆除,以后大量古堡被改建为公园,只留下一些石墙作为永久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b>阿道夫大桥</b></p><p class="ql-block">阿道夫大桥(Pont Adolphe)是一座位于卢森堡车站西北方的石砌高架桥,该桥建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高46米、长84米,跨越峡谷连接新、旧两市区,而支撑桥梁的拱门左右对称,非常壮观,是欧洲地区杰出的建筑物之一,也是卢森堡的市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b>美国军人公墓</b></p><p class="ql-block">卢森堡美国军人公墓安葬着5000多名二战中在欧洲战场上阵亡的美军将士,卢森堡前女大公夏洛特不仅亲自参加了公墓落成仪式,而且还宣布将园区墓地的土地无偿提供给美国永久使用。</p> <p class="ql-block"><b>巴顿将军墓</b></p><p class="ql-block">在二战中威名远扬、号称“血胆老将”的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巴顿将军,于1945年12月9日遭遇车祸,12天后伤势加重不治身亡,按其生前要和他的士兵葬在一起的遗嘱,政府将其遗体移葬到卢森堡美国军人公墓。</p> <p class="ql-block"><b>卢森堡大公府</b></p><p class="ql-block">卢森堡大公府(Place de la Gare)位于圣母教堂北方的土姆广场上,建于1244年,最初被卢森堡的历任统治者作为到访时的行宫。1890年,卢森堡有了自己的大公阿道夫,这里才开始正式成为大公工作使用的大公府,府邸中的一部分还是卢森堡议会办公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大公府建筑风格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内部装饰十分的讲究且精致,特别是主会厅,国王的房间和宴会厅。</p> <p class="ql-block"><b>卢森堡市政厅</b></p><p class="ql-block">卢森堡市政厅(Hotel de Ville)大厦建于1830-1838年,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门前的两个大青铜雄狮是1931年加上去的,建筑一侧的狐狸雕塑给人一种无拘无束的休闲感觉。</p> <p class="ql-block"><b>纪尧姆广场</b></p><p class="ql-block">纪尧姆广场中央建有一尊纪尧姆二世骑马铜像,他雄赳赳气昂昂地骑在马上,右手拿着礼帽,两眼正视前方,威武无比。这座青铜塑像建在一个刻有人物图案的高大的大理石基座上,很是雄伟。</p><p class="ql-block">平日的纪尧姆广场庄严、肃穆,但到了周末则被作为集市,变成了一个充满鲜花、水果、蔬菜、日用品、衣物等摊位和熙熙攘攘的顾客的热闹场所。</p> <p class="ql-block"><b>贝克要塞</b></p><p class="ql-block">贝克要塞位于宪法广场一角,其建设过程可以追溯到1644年,最初是西班牙人为了加强城堡的防御力而建,后来到了1773年,要塞由一位瑞士工程师修建,内部通道长约24公尺,宛如迷宫般蜿蜒地下,并与城内暗堡、炮台相连。</p> <p class="ql-block"><b>卢森堡大峡谷</b></p><p class="ql-block">卢森堡大峡谷又名佩特罗斯大峡谷,这条宽100米、深60米的深沟,是卢森堡市新老市区的天然分界。历史上的卢森堡一直被视为军事重地,市民依借峡谷的天然岩石建造了壁垒、炮门和秘密通道的佩特罗斯要塞,是这里曾经硝烟四起的佐证。</p><p class="ql-block">如今硝烟退却,峡谷中潺潺流淌的溪水和错落有致、郁郁葱葱的树木,成为卢森堡市的天然森林氧吧,构成一幅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的奇景。</p> <p class="ql-block"><b>大峡谷</b></p> <p class="ql-block"><b>宪法广场</b></p><p class="ql-block">位于大峡谷边的宪法广场(Palace de la Constitution)是一处飘扬着欧盟旗帜和卢森堡国旗的绿地广场,这里是观赏卢森堡大峡谷的好地方,站在宪法广场最高点上,放眼眺望,身边不远就能望见两座最大桥梁,阿道夫桥和夏洛特桥悬于绝谷上,攀过峭壁,连接着新旧城区,气势如霓如虹。</p><p class="ql-block">宪法广场内绿树青草规整漂亮,广场中央是一座为纪念战争中牺牲而修建的英雄纪念碑,广场的两个角落分别为贝特留斯炮台及贝克炮台的地下入口处,而其对面则为圣母教堂。</p> <p class="ql-block"><b>英雄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  宪法广场的英雄纪念碑最初是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阵亡的3000名卢森堡士兵而建造于1923年,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损毁,以后进行了重建,并具有了双重的意义。 </p><p class="ql-block">  重建的纪念碑12米高,碑顶那尊手托着美丽的花环献给英雄们的胜利女神出自本地艺术家克劳斯之手,碑底的雕像记录着英雄们的光辉业绩。</p> <p class="ql-block"><b>圣母教堂</b></p><p class="ql-block">圣母教堂位于宪法广场侧面,教堂建于1613-1621年之间,最初作为教会学校使用,1935年的扩建工程为其增加了三个标志性的尖顶帽子,并成为供奉圣母玛利亚的圣母堂。</p> <p class="ql-block"><b>教堂</b></p><p class="ql-block">教堂北面门的结构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与巴洛克式风格相结合的产物,教堂内部是典型的彩色玻璃窗,金碧辉煌,内坛饰以名贵的雪花石膏雕像,墙柱上雕刻着阿拉式图像。</p> <p class="ql-block"><b>风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伯克要塞</b></p><p class="ql-block">伯克要塞也称卢森堡古堡(Bock Casemate)是是卢森堡市区内历史最悠久的遗址,是了解卢森堡军事历史的重要遗迹。伯克要塞建于1644年的西班牙统治时期,被称为“北方的直布罗陀”。40年后由法国军事工程师指导扩建其建筑网络,随后由奥地利人补建完工。历史上,要塞曾数次经历血与火的考验,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867年要塞拆除,但也留下了一部分遗址,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伯克要塞位于卢森堡旧城区东北部分的岬角,岩石峭壁塔被阿尔泽特河三面环绕,提供了天然的防御。要塞修建有23公里长的地道,17公里长的城墙及炮台仍保存良好,在内部除了可以欣赏当年的地下工事及炮台原貌外,还有关于要塞的详细介绍及一些历史文物展出。</p> <p class="ql-block"><b>岩石峭壁塔</b></p><p class="ql-block">卢森堡古堡又称伯克要塞,位于老城区大峡谷边,始建于1644年,40年后由法国军事工程师 Vauban指导扩建,之后在18世纪才最终由奥地利人补建完工,是一个依山开凿建造的军事要塞。</p> <p class="ql-block"><b>城墙</b></p><p class="ql-block">几个世纪以来,古堡一次又一次地在不停的加固、进攻和重建,勃艮第人、哈布斯堡人、西班牙人、普鲁士人和法国人都曾为竞争这个军事要塞而战斗过。直到1867年《伦敦协定》签订后,战争才停止。协定规定拆除防御措施,但17公里长的城墙内炮台仍保存良好。如今,古堡的遗迹以及其壮观的地下美术馆及走廊继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p> <p class="ql-block"><b>地道</b></p><p class="ql-block">古堡下面修建有20多公里长的地道、暗堡,是从坚硬的岩中开凿,工程颇为艰巨,其中地下防御通道是建立在几个不同的地理层面上,并同时向下延伸40米,工程可谓复杂。这些给人深刻印象的防御体系在卢森堡被称为“北部的直布罗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菲安登城堡</b></p><p class="ql-block">菲安登城堡(Vianden Castle,维安登城堡)被称为卢森堡最美的城堡,是卢森堡保留最完整的中世纪城堡之一。城堡始建于11世纪,不仅是一个军事要塞,更是被皇室作为皇宫来使用过。城堡宫殿带有霍亨斯陶芬特点,是罗马与哥特时期欧洲最大的最豪华的封建居所之一。直到15世纪初,该城堡一直作为维安登伯爵的家宅,后于1530年由法国奥兰治公国的王侯所继承。1820年城堡被出售给了当地的香料商,随之从家具到屋瓦被继续售卖一空。因此,城堡被拆分瓦解,到最后沦为废墟。直至1890年,城堡转变为拿骚继承人阿道夫大公之财产,并一直被大公家族占有直到1977年过渡为国有财产。经历煞费苦心的大规模重建工程后,菲安登城堡又重新找回了昔日的光彩夺目,并成为欧洲最重要的历史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菲安登城堡位于乌尔河谷旁的小山丘制高点上,城堡与众不同的房厅、小教堂与一大一小的宫殿都建造于12世纪末至13世纪上半期。如今城堡内部仍然保留着当年皇宫内的房间布置,同时也是个小型博物馆,详尽地介绍了城堡各个时期的历史,是各国要员来访卢森堡必到的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b>城堡</b></p><p class="ql-block">菲安登城堡位居世界十大古堡之列,是以公元四世纪罗马时代的一个要塞为基础,在11到14世纪扩建成中世纪时欧洲著名的城堡。</p> <p class="ql-block"><b>建筑</b></p><p class="ql-block">1820年城堡被出售给了当地的香料商,随之从家具到屋瓦被继续售卖一空。因此,城堡被拆分瓦解,到最后沦为废墟。直至1890年,城堡转变为拿骚继承人阿道夫大公之财产,并一直被大公家族占有直到1977年过渡为国有财产。经历煞费苦心的大规模重建工程后才重新找回了昔日的光彩夺目。</p> <p class="ql-block"><b>居所</b></p><p class="ql-block">城堡宫殿带有霍亨斯陶芬特点,是罗马与哥特时期欧洲最大的最豪华的封建居所之一。直到15世纪初,该城堡一直作为维安登伯爵的家宅,后于1530年由法国奥兰治公国的王侯所继承。</p> <p class="ql-block"><b>房间</b></p><p class="ql-block">城堡与众不同的房厅、小教堂与一大一小的宫殿都建造于12世纪末至13世纪上半期,如今城堡内部仍然保留着当年皇宫内的房间布置。</p> <p class="ql-block"><b>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城堡内也是个小型博物馆,详尽地介绍了城堡各个时期的历史,是各国要员来访卢森堡必到的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雨果故居</b></p><p class="ql-block">雨果故居(Victor Hugo Museum)是雨果离开法国流亡19年期间曾短暂居住三个月的地方。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曾在1863年、1865年和1870年三次被流放到菲安登,他非常喜欢菲安登及附近的景色。走进故居,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对面山上的菲安登古堡,试想雨果当年在这里生活的场景,也不失为一片佳地。</p> <p class="ql-block">故居博物馆位于菲安登古堡对面,小桥边,外观看上去很普通。故居里保持着雨果居住期间的原貌,讲述了雨果生平以及他与卢森堡之间联系的介绍,并且展示了大量的雨果的手稿,以及他使用的家具等。</p> <p class="ql-block"><b>故居</b></p><p class="ql-block">费安登古堡对面的雨果故居,是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曾在1863年、1865年、1870年三次流放到此的住处,他非常喜欢Vianden及附近的景色。门口对面的桥头还有法国雕塑家罗丹雕的雨果头像。</p> <p class="ql-block"><b>雨果</b></p><p class="ql-block">故居一楼主要卖一些纪念品,二楼的一个房间里有一尊雨果正在思考的雕像,在一个稍大的房间里摆放雨果所有被出版的书籍。从二楼的窗户可以看见河对岸的菲安登古堡。</p> <p class="ql-block"><b>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故居里现改作雨果博物馆作为纪念,展出雨果在菲安登居住时期的经历介绍、他使用过的一些家具以及他以卢森堡为风景的绘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新明斯特大教堂</b></p><p class="ql-block">卢森堡新明斯特大教堂(Neumünster Abbey)是一个公共集会场所和文化中心,也是卢森堡一处多灾多难的地标建筑。1542年,阿尔特明斯特高原的原始本笃会修道院被摧毁后,于1606年在格伦德建造了一个新的修道院或“Neumünster”。1684年,建筑被大火烧毁,但在1688年在同一地点重建,并于1720年扩展。如今的新明斯特大教堂是2004年5月后再次对公众开放的,成为卢森堡的文化活动热门地点。</p> <p class="ql-block">新明斯特大教堂位于卢森堡市内的Grund区,是典型的卢森堡城市风格建筑,黄墙灰顶,外表古朴典雅,内部装饰也十分简约。教堂现在作为文化中心使用,举行音乐会、展览和研讨会等活动。</p> <p class="ql-block"><b>建筑</b></p><p class="ql-block">新明斯特大教堂是一座很独特的建筑,法国人占领时期做过警察局,普鲁士占领时期做过兵营,纳粹占领时期做过监狱。现在是文化会展中心。</p> <p class="ql-block"><b>展览</b></p><p class="ql-block">新敏斯特大教堂曾多次被毁,在重建工程后于2004年5月再次对公众开放,主要举行音乐会、展览、研讨会等文化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申根小镇</b></p><p class="ql-block">申根(Schengen)是卢森堡一座宁静的小城,也是著名的《申根协定》签署地。1985年,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五国在这里共同签署了《关于逐步取消边界检查的条约》,即《申根协定》,这一协定所带来的便利就是今日对游客极为方便的申根签证。虽然是小镇,但这里却遍布酒庄和葡萄庄园,是卢森堡重要的葡萄酒出产地之一。游客到此不仅能参观协议签署相关的纪念景观,还可以享受惬意的小镇时光,远离喧嚣,是非常好的度假胜地。</p> <p class="ql-block">申根小镇位于卢森堡东南端,摩泽尔河畔,对面就是德国。在这里可以看到申根纪念碑、罗曼申根城堡酒店、申根博物馆等极具意义的景观。如果游客时间宽裕,不妨抽点时间去参观下酒庄,或是乘游船沿着摩泽尔河欣赏两岸风光,品一品这里的葡萄酒。</p> <p class="ql-block"><b>葡萄庄园</b></p><p class="ql-block">申根是位于卢森堡东南端的一座小镇,这里遍布酒庄和葡萄庄园,是卢森堡重要的葡萄酒出产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b>申根大桥</b></p><p class="ql-block">摩泽尔河上的申根大桥建于1959年,桥中心就是卢森堡和德国的交界。从大桥上看申根,景色很漂亮,还有三国的边界,河中心的小岛。另外,乘坐游船在河上观光也非常不错。</p> <p class="ql-block"><b>申根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在摩泽尔河畔屹立着的三块钢杯,这是纪念1985年及1990年《申根公约》签署的纪念景观。三座高3.5米的钢杯象征着ECSC下欧盟的最初形态,而碑上的三颗铜星则代表着法国、德国与荷比卢经济联盟三方接壤的三处边境。</p> <p class="ql-block"><b>申根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申根博物馆两百平米的展厅内,向来访者展示有关申根公约历史与意义。门口的柱子上遍布星星,代表所有申根国,其中有几个星星主要展示的是每个国家的特色文化景点。</p> <p class="ql-block"><b>申根协定</b></p><p class="ql-block">1985年,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五国代表在摩泽尔河上的玛丽·阿丝特里德公主号游轮签署《申根协定》。从此,欧盟国家居民开启了自由流动的序幕。时至今日,现共有成员国26个,游客前往欧洲旅行也更为方便。</p> <p class="ql-block"><b>罗曼申根城堡酒店</b></p><p class="ql-block">罗曼申根城堡酒店始建于1350年,除城堡建筑外还有一个巴洛克风格的花园及植物园,历史悠久。法国大作家雨果曾在此居住过并用咖啡渣创作了一副城堡画,目前被收藏在卢森堡国家历史艺术博物馆中。此城堡直到2010年才被作为酒店对外营业,游客们可免费进入花园游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卢森堡</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看看袖珍小国卢森堡的著名景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欧洲花园卢森堡</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悠久历史与现代艺术之都·卢森堡</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航拍卢森堡</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游菲安登城堡</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探访雨果故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卢森堡国歌:我们的祖国</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丹麦</b></p><p class="ql-block">丹麦王国(丹麦语:Kongeriget Danmark;英语:The Kingdom of Denmark),简称丹麦, 首都哥本哈根,位于欧洲北部。南同德国接壤,西濒北海,北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势低平,自然资源种类少,除石油和天然气外,其他矿藏很少。总面积43096平方千米(不包括格陵兰和法罗群岛),其中海岸线长7314公里,全国设有5个大区、98个市和格陵兰、法罗群岛两个自治领地。截至2023年12月,丹麦全国总人口为594.6万人,以丹麦人为主,大多信奉基督教。</p> <p class="ql-block">公元985年,丹麦形成统一王国。14世纪走向强盛,并于1397年成立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为盟主的卡尔马联盟,疆土包括现丹麦、挪威、瑞典、冰岛、格陵兰、法罗群岛以及芬兰的一部分。15世纪末,开始衰落。1523年,瑞典脱离联盟独立。1814年,将挪威割予瑞典。1849年,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918年,冰岛脱离丹麦独立。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宣布中立。1940年4月至1945年5月,被纳粹德国占领。1949年,加入北约,1973年,加入欧共体。拥有对格陵兰和法罗群岛的主权。[3]</p><p class="ql-block">丹麦是发达的西方工业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在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列第10位,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同其他国家的贸易。 丹麦是北约创始国和欧盟成员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丹麦王国国旗</b></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丹麦的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美人鱼铜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美人鱼”铜像(Little Mermaid)是一座世界闻名的铜像,她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市中心东北部的长堤公园(Langelinie),由丹麦雕刻家爱德华·埃利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铸塑,从1913年在长堤海滨落成,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被看作是哥本哈根的标志,每年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  “小美人鱼”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于1837年所写的一篇童话《海的女儿》中的主角。她是海王最小的女儿。她15岁时,一位王子所乘的船触礁沉没,她救了王子并倾心于他。但是王子已与另外的女子订有婚约,而离开了她。然而,痴情的“小美人鱼”仍然日复一日地坐在海边的岩石上,等待王子归来。   美人鱼铜像由新嘉士伯啤酒公司的创始人卡尔·雅可布森(Carl Jacobsen)出资,丹麦雕塑家爱德华·埃利克森创作,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铸塑而成。   铜像落成以来的近百年历史中,曾多次遭受厄运:1961年,有人用白颜料给“美人鱼”画上胸罩;1963年,美人鱼全身被涮了一层红颜色;1964年,铜像第一次被“割去”了头部;幸好雕刻家埃里克森保存着模具,又重铸了一个头像;1984年7月22日清晨,“美人鱼”右臂被人锯走一截,当晚两个年轻人向警察投案自首,警方以破坏公物罪对其提出起诉;1990年又有人试图盗头未果;1998年1月5日,“美人鱼”雕像头部又一次被人盗走,好在不久即被找回。 </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美人鱼已经成为了哥本哈根和丹麦的象征,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到丹麦旅游,一睹“小美人鱼”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b>长堤公园</b></p><p class="ql-block">长堤公园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是一座由海滨、长堤和码头组成的公园,也是著名雕塑小美人鱼的所在地,公园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哥本哈根游览观光的热门地,前往哥本哈根的邮轮船只也大都在此处停泊靠岸。</p> <p class="ql-block"><b>美人鱼铜像</b></p><p class="ql-block">“美人鱼”铜像(Little Mermaid)铜像高约1.5米,基石直径约1.8米,小美人鱼恬静娴雅地坐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神情忧郁,若有所思。 </p><p class="ql-block">美人鱼铜像由丹麦雕刻家爱德华·埃利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铸塑,从1913年在长堤海滨落成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p> <p class="ql-block"><b>吉菲昂喷泉</b></p><p class="ql-block">吉菲昂喷泉(Gefion Fountain)也叫神农喷泉,它是长堤公园内的另一组著名雕塑,它由吉菲昂女神和四条牛及套犁等一组铜塑组成,秀发飘逸的杰芬昂女神左手扶犁、右手执鞭,驾驭着四条神牛拼力耕耘,整组雕塑栩栩如生,带着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传说古时有几只神牛从瑞典的国土上挖走一块土地,形成了西兰岛,这个雕像就是根据这个传说雕塑而成的。 </p><p class="ql-block">据记载,吉菲昂喷泉是丹麦艺术雕塑家安德斯.詹森铸造的,原来设想是吉菲昂喷泉设于哥本哈根市政厅广场上,后因广场上已有铜龙雕塑,于是将地点改在现址长堤公园。整个铜塑费时约十年,于1908年竣工并揭幕。</p> <p class="ql-block"><b>圣阿尔班教堂</b></p><p class="ql-block">圣阿尔班教堂(St.Albans Kirke)紧邻吉菲昂喷泉,造型别致优美,与浓郁的绿树,寂静的海港,五颜六色的帆船,共同营造出一种童话般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哥本哈根步行街</b></p><p class="ql-block">哥本哈根步行街(Stroget)是一条横贯哥本哈根老城东西的商业街道,街区始建于17世纪,东起国王新广场,西至哥本哈根市政广场,由五条不同的街道组成,中间还有个大型露天广场——阿麦广场,横贯哥本哈根老城东西,总长大约1600米,全街约有200多家商店,既有百年老店、皇家商场,也有众多风格古朴的小店,店铺,各具特色,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购物街。</p> <p class="ql-block">哥本哈根步行街贯穿了哥本哈根最重要的建筑物和政治、商贸中心的“心脏地带”,在丹麦举足轻重。沿街漫步,看看那些中世纪的古老建筑,街头的雕塑,广场的喷泉,非常有艺术氛围。街道两侧店铺鳞次栉比,时装店、饰品店、高挡的手表店、咖啡馆和餐馆随处可见,为购物和美食爱好者提供了想要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b>东街</b></p><p class="ql-block">从国王新广场开始步入步行街的第一条街为东街(Ostergade),街道沿途有众多古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b>阿麦广场</b></p><p class="ql-block">阿麦广场(Amagertorv)位于步行街的中心地带,广场中心有一座建于荷兰文艺复时期的鹳鸟喷泉,喷泉周围经常有人在此举行集会;阿麦广场的六号是一座建于1606年的荷兰文艺复兴式建筑,闻名于世的哥本哈根皇家陶瓷厂、格犹吉森银器厂、候姆皋玻璃器皿等公司在其中设有销售总部,橱窗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丹麦工艺美术品,琳琅满目,任人观赏。阿麦广场的右侧是另一座古老的步行街商场,左侧靠近霍伊布罗广场(Hojbro Plads),从那里可以观看到带有克里斯钦堡的宫廷岛(Slotsholmen)全景。</p> <p class="ql-block"><b>新街</b></p><p class="ql-block">过了阿麦广场和“维莫尔斯卡夫特街”(Vimmelskaftet)便到了“新街”(Nygade),新街交叉处是一个长型广场,其右边的一半叫做“老广场”(Gammeltorv),左边的一半叫做“新广场”(Nytorv),步行街即从这两个广场的正中间穿过。 </p><p class="ql-block">老广场是哥本哈根最古老的市场,在中世纪时一度是城区的中心。这两个广场中间的地段是哥本哈根的老市政厅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b>圆塔</b></p><p class="ql-block">圆塔(Round Tower)位于krystatgade街道以北300米,最初建于1642年克里斯钦四世统治时期。克里斯钦四世国王当时致力于把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变成北欧地区最美丽和最举足轻重的一个大都市,圆塔的建立是为了三一大教堂以及图书馆和天文饮台构成一组综合建筑群,圆塔既为教堂的正门,又被用做天文观测台,同时还是建造在巨大的教堂顶楼的大学图书馆的入口,外形粗短的圆塔配以每隔一刻钟报时一次的红顶伏卧式教堂钟楼,互为衬托、交相辉映,充分体现了克里斯钦四世国王在建筑设计方面的高深造诣。 </p><p class="ql-block">圆塔高36米,直径15米,塔内有螺旋通道直抵塔顶,登上圆塔顶楼,可以俯视哥本哈根全城风光,1716年,俄国沙皇彼得大帝访问哥本哈根时曾与其皇后卡特林娜登上塔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哥本哈根市政厅</b></p><p class="ql-block">丹麦哥本哈根市政厅广场(The City Hall Square)是哥本哈根最古老的商业市场,也是丹麦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中心,广场上有哥本哈根城市0公里的起点,所有距哥本哈根的距离都从这里开始测量,广场上有器乐演奏、歌唱、舞蹈、杂技各类卖艺人的表演,傍晚时分许多商贩在广场摆上货物,向游客们兜售,每日人来人往川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广场(The City Hall Square)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广场上有哥本哈根城市0公里的起点,所有距哥本哈根的距离都从这里开始测量。市政厅广场周边有市政厅大楼、安徒生雕像、天文钟塔楼等多个建筑,广场上有器乐演奏、歌唱、舞蹈、杂技各类卖艺人的表演,傍晚时分许多商贩在广场摆上货物,向游客们兜售,每日人来人往川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b>市政厅</b></p><p class="ql-block">市政厅是市政厅广场的中心建筑,它由建筑师马丁•纽阿普设计建造于1892—1905年间,建筑结合了古代丹麦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市政厅占地7000平方米,外观为茶色,看起来很有北欧的古老风味,正门上方立着哥本哈根创建者阿布萨隆的塑像和盾形市徽,建筑物的内外都装饰着精细的雕刻与美丽的绘画,主要用于结婚典礼和官方接待。</p> <p class="ql-block"><b>安徒生的雕像</b></p><p class="ql-block">市政厅正门左侧是丹麦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雕像,到访的游客都要与童话大师合影握手,沾染一下大师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b>天文钟楼</b></p><p class="ql-block">天文钟楼由市政厅进入,耸立的尖塔高106米,乘电梯可至塔顶,是俯瞰市区的最佳场所。在钟楼门的上方,可以望见一座精心设计的“世界钟”(Astronomical Clock),该钟高约2米,宽3米,由1.5万个零件和445个齿轮组成,内部有13套机机械装置同时运行,显示全球各地时间以及各种天文时间。 </p><p class="ql-block">这座天文钟钟身装在能调节温度和湿度的密闭玻璃箱中,是世界上最准确的机械钟,每300年误差仅11.4秒。它有11个钟面,能告诉人们每天的名称、日期、公历的年月、星座的运行、太阳时、中欧时和恒星时等,故称为天文钟。此钟是丹麦自学成才的天文物理学家和机械工程师奥勒森花费20多年的心血制造的,前来参观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克隆堡宫</b></p><p class="ql-block">丹麦克隆堡宫(Kronborg Slot)是北欧地区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城堡宫殿,城堡坐落于丹麦西兰岛的尖端,莎士比亚著名戏剧《哈姆雷特》就是以克隆堡宫为背景创作而成。</p><p class="ql-block">克隆堡宫(Kronborg Slot)原址是一座名为克罗(意为“隅角”)的古堡,该堡建于1420年,对防止海盗肆虐,保护海上运输起过重要作用。后来丹麦国王菲德烈二世(1559~1588年)看中古堡周围的优美风光,利用所征收的船只过境税将它改建为一座用沙岩石砌成的王宫。 </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克隆堡宫已成为对公众开放的历史博物馆,其中主要收藏大量挂毯和一些名画瓷器等。为了纪念莎士比亚与克隆堡宫的戏剧渊源,人们在古堡外院的墙上塑造了一幅莎士比亚的浮雕像作为纪念。</p> <p class="ql-block"><b>克隆堡宫建筑</b></p><p class="ql-block">克隆堡宫殿用沙岩石砌成,四周红砖墙环抱,一色的铜屋顶,雄伟壮观,为当时北欧最精美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宫殿。从海峡上眺望克隆堡宫,会看到三座塔楼,中间的尖塔名为卡格堡塔,右侧的为王后塔,左侧最高的为号角塔。在“北欧七年战争”期间,克隆堡宫被瑞典占领了三年,宫殿遭到破坏,贵重的文物被洗劫一空。此后,国王菲德烈四世加强了克隆堡宫周围的防御工事,宫内也不断得到修葺。</p> <p class="ql-block"><b>地下工事</b></p><p class="ql-block">在克隆堡宫豪华的宫殿下面是一座庞大的地下工事,这里可以用来容纳数千名士兵,还建有贮藏咸肉腌鱼的大小泥池等食物储藏库。当丹麦处于战争时,城堡的地下通道被用作士兵们的掩蔽部,四周的箭垛可以用于射击地面上的敌人。在国王的卧室里有一条秘密通道,一旦发生事变,国王可由此直达地下工事,安全地撤离。 </p><p class="ql-block">工事内有一座身穿戎装、按箭坐睡的石雕像,名为“丹麦的霍尔格”。相传他是海盗时期抵御外敌的一名勇士,曾立下赫赫战功,在国土安宁时他虽然泰然入睡,但仍手扶宝剑,随时准备挥剑卫国。安徒生曾在他的童话中描写过这位传说中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b>莎士比亚纪念浮雕像</b></p><p class="ql-block">在克隆堡宫外院的墙上,有一块莎士比亚的纪念浮雕像。相传,当年莎士比亚就是以这个城堡为背景写下了著名的悲剧《哈姆莱特》。游人参观克隆堡宫时,必在莎翁像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b>挂毯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克隆堡宫已成为对公众开放的历史博物馆,馆内按照古时的情形重新进行了布置,恢复了克隆堡的本来面貌,收藏品主要包括大量挂毯和一些名画瓷器,其中有些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较为著名的有用羊毛和丝线织成的奥拉夫国王肖像挂毯,此毯是“百王像”系列挂毯中的一幅,王国委员会厅中的挂毯也精美绝伦,堪称国宝。</p> <p class="ql-block"><b>厄勒海峡</b></p><p class="ql-block">克隆堡宫地处厄勒海峡最狭窄的出口处,宽约4公里,最深处水深20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古堡在1785年到1922年曾被辟为军营,宫外还装备了火炮,丹麦规定,任何外国潜艇经过厄勒海峡时,都必须浮出水面。 </p><p class="ql-block">站在古堡前的海堤上东望,可以看到瑞典的赫尔辛堡市,长堤上的大炮已不再是战争武器,每当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的御船经过海峡时,它们被用来鸣放礼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哥本哈根国王新广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国王新广场(Kongens Nytorv)是哥本哈根著名的步行街的入口,这个古老的广场建于17世纪,广场中央克里斯钦五世国王的骑马塑像,周边座落着皇家剧院(the Royal Theatre)、皇家艺术学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等巴洛克建筑风格的著名建筑。</p> <p class="ql-block">从市政厅广场到国王新广场,依次是腓特烈斯贝街(Frederiksberggade),新街(Nygade),维美尔斯弗卡伏特街((Vimmelskaftet),和东街(stergade)四条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b>国王之马</b></p><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矗立的克里斯钦五世国王的骑马塑像建于1688年,是广场的标志,被称为“国王之马”。</p> <p class="ql-block"><b>安徒生故居</b></p><p class="ql-block">童话大师安徒生与与国王新广场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年轻时曾经在广场的酒窖街6号住过,后来又在位于酒窖街上的“北方旅馆”长期租用了几个房间,再后来,安徒生又与一个摄影师一起在17号租了两个房间。所以,这个广场中周边有多处安徒生的故居,他就是在这里创作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p> <p class="ql-block"><b>皇家剧院</b></p><p class="ql-block">皇家剧院最初于1870年左右建成,它是一座在那个年代颇为流行的歌剧院式建筑。1930年,皇家剧院得到扩展,新增加了其塔式结构,剧院正门入口处有两座雕塑,左侧是浪漫派诗人亚当•欧兰施拉尔(Adam Oehlenschlager,1779-1850),他以民族主义诗作著称,也创作浪漫派悲剧作品;右侧则为剧作家路维•郝尔拜(Ludvig Holberg,1684-1754),其喜剧和讽刺剧演出今天依然深受观众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b>皇家艺术学院</b></p><p class="ql-block">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的前身是克里斯钦五世国王的王后夏洛特•爱玫丽所居住过的夏洛特堡宫(Charlottenborg Slot),这是一座17世纪70年代的荷兰巴罗克式建筑物。今天,在这座广场最古老的建筑物内,正培育着众多未来的舞蹈家、雕塑家和建筑师。建筑后面的那座新式建筑通常被用做艺术展览。</p> <p class="ql-block"><b>玛格森商场</b></p><p class="ql-block">广场中有着一座巴黎风格的建筑物,这是一家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大商场,即著名的玛格森商场(Magasin)。</p> <p class="ql-block"><b>酒窖街</b></p><p class="ql-block">商场南边的街道就是“酒窖街”(Vingardsstrade)。这条街上的6号是一座很有趣的房子。房子的主体是中世纪建成的“汉斯国王的酒窖”,这是丹麦皇家的财产。这座房子的地下室,是丹麦最好的饭店之一的“汉斯国王饭店”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阿玛莲堡王宫</b></p><p class="ql-block">阿玛莲堡王宫(Amalienborg Slot,或译阿马林堡宫)是当今丹麦王室的主要宫殿,宫殿位于哥本哈根市区东部欧尔松海峡之滨,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物城堡,现任国王玛格丽特女王二世就居住在这里,哥本哈根也因为有女皇的居住,而被称之为“女皇之城”。</p><p class="ql-block">阿玛莲堡王宫宫殿由著名的建筑师尼古拉•伊格维设计,在1754年至1760年期间相继建成,包括克里斯蒂安七世宫、克里斯蒂安八世宫、克里斯蒂安九世宫和腓特烈八世宫四座规模相同的宏伟建筑,四座宫殿互相围绕,形成了一个八边形广场的格局,形成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物城堡。城堡中心的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由法国雕塑家萨利创作的菲特烈五世国王的骑马铜像。 </p><p class="ql-block">阿马林堡最初为四位贵族建设,当克里斯蒂安堡城堡在1794年2月26日被烧毀后,皇室买下并搬入了这座宮殿,使其成为丹麦王室的住所,如今,如果女王殿下未出使他国,而是在王宫料理国事时,宫殿上方便会升起丹麦国旗。 </p> <p class="ql-block">宫殿向公众开放的场所包括宫中数间保留室内装潢的私人房间,以及展示多件属于丹麦皇室的珍藏品的克里斯钦三世府邸。游客参观王宫时,可与站岗的卫兵照相,但须与卫兵保持一米距离,卫兵走时,游客可走。</p> <p class="ql-block"><b>广场雕塑</b></p><p class="ql-block">广场位于四个宫殿的环绕之中,中央矗立着一尊由法国雕塑家萨利于1768年为菲特烈五世国王制作的骑马铜像。</p> <p class="ql-block"><b>克里斯蒂安七世宫</b></p><p class="ql-block">克里斯蒂安七世宫(Christian VII’s Palace)七世宫原先叫莫尔特克宫(Moltke’s Palace),宫殿位于城堡西南,从1885年起被王室用于欢迎和接待贵宾等礼仪方面的用途。 </p><p class="ql-block">这座宫殿由当时最好的工匠和艺术家建造于1750年至1754年间,是四座宫殿中装饰最为豪华奢侈的一座。宫殿大厅以极具特色的木雕艺术品和华丽的壁画作装饰,被认为丹麦王宫中洛可可风格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b>克里斯蒂安八世宫</b></p><p class="ql-block">克里斯蒂安八世宫(Christian VIII’s Palace)位于城堡西北,建于1750年至1760年,并在1794年被王室购得。 </p><p class="ql-block">宫殿内部最初以法国皇室风格进行装饰,如今虽然少数房间内可以看到洛可可的痕迹,但大多数房间的装饰已随着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宫殿主要作为女王的图书馆和皇宫收藏的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弗雷德里克八世宫</p><p class="ql-block"><b>弗雷德里克八世宫(Frederick VIII’s Palace)位于城堡西北,英格丽皇太后直到2000年去世以前一直居住于此。如今的宫殿经过翻修后,成为是弗雷德里克王子和玛丽王妃的家。</b></p> <p class="ql-block"><b>克里斯蒂安九世宫</b></p><p class="ql-block">克里斯蒂安九世宫(Christian IX’s Palace)位于城堡东南,自1967年以来一直是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和亨利克亲王的家。</p> <p class="ql-block"><b>大理石教堂</b></p><p class="ql-block">在阿美琳堡王宫广场东西轴线的西端是“大理石教堂”,建造这座大教堂的初衷是为了纪念奥尔登堡皇族统治丹麦300周年(1479-1749),然而,这项工程1749年奠基后,因资金不足,拖至一百多年后的1894年才得以竣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安徒生故居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安徒生故居博物馆(H.C Andersens Hus)最早建于1905年安徒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陈列室原建在安徒生的故居内,故居位于欧登塞市区,素有“乞丐城”之称的贫民区的一条小街道上,随着安徒生的声誉和著作影响的扩大,世界各国安徒生著作版本的增加以及博物馆参观者人数的增多,两度扩建:一次在1930年,为安徒生诞辰125周年;另一次在1975年,为安徒生逝世100周年。</p> <p class="ql-block">安徒生(1805-1875)是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他的作品被翻译成160多种语言,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安徒生于1805年出生在欧登塞的平民家庭,父亲是补鞋匠,母亲是洗衣妇;十四岁时只身赴首都哥本哈根,拿着仅有的10块钱住在小客栈,开始寻找他的梦想,10年后终于正式进入大学;二十岁后遍游欧洲大陆,广交文友;三十岁时发表第一篇童话作品;四十二岁至六十二岁全力投入童话创作,一生写了108个童话及游记诗歌、自传等其它文学作品,其中以“海的女儿”、“丑小鸭”、“皇帝的新衣”、“夜莺”等最广为人知。</p> <p class="ql-block"><b>童年故居</b></p><p class="ql-block">安徒生童年故居(HC Andersens Barndomshjem)位于蒙基莫莱街3号。这是一条僻静而狭窄的街道,街口北侧是一排破旧的红色小平房。 </p><p class="ql-block">故居共有两间屋子,过去住两家:西间住的是制帽匠一家;东间面积约15平方米,住着安徒生父母及6个孩子,同时还用作安徒生父亲的制鞋作坊,安徒生从2岁到14岁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 </p><p class="ql-block">在汉斯·詹森街同班斯·博达街的相交处,有几座半木制的低矮房子,其中角落里的一栋标着:“安徒生1805年诞生于此”。</p> <p class="ql-block"><b>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安徒生博物馆共有陈列室18间:前12间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介绍安徒生的生平及其各时代的作品,其中第11间的圆柱形大厅中展示以安徒生自传童话《我的一生》为主题的八幅大型壁画;博物馆的第13间至第18间为图书馆、录像和录音播放室及安徒生著作国内外版本陈列室等。</p> <p class="ql-block"><b>生平展</b></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前12间按时间顺序介绍安徒生生平及其各时期作品,展出大量安徒生作品的手稿、来往信件、画稿以及丹麦一些名画家、艺术家创作的有关安徒生生活的油画和雕塑。</p> <p class="ql-block"><b>作品展</b></p><p class="ql-block">博物馆第13至18间包括有图书馆和录像录音播放室等,在这里人们拿起听筒就能听到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这几个陈列室,收集了68个国家出版的96种文字的安徒生著作,收藏的中国出版的安徒生童话及著作共有27种,其中最早的是1926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安徒生作品的中文译文。</p> <p class="ql-block"><b>新港故居陈列</b></p><p class="ql-block">安徒生生前的用具仍按原样摆放着,古朴的家具、两只有补丁的仅皮箱、一顶礼帽、一个提包、一把雨伞、一根手杖,这些曾经长期伴随他的简陋的旅行行装,体现他朴实的生活和情趣。</p> <p class="ql-block"><b>圆柱形大厅</b></p><p class="ql-block">第11间的圆柱形大厅建于1930年,厅内几米高的环墙展出丹麦近代著名艺术家斯坦恩斯根据安徒生的自传体著作《我的一生的童话》而作的8幅壁画,内容有安徒生童年、离开故乡、国外游历、与世界著名艺术家的交往,最后到1867年,人们欢呼安徒生被授予奥登塞市荣誉市民等安徒生生前各阶段的生活与写作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趣伏里公园</b></p><p class="ql-block">趣伏里公园(Tivoli Gardens)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游乐园之一,它不仅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Scandinavia)最受欢迎的主题公园,同时也是欧洲访问量第三高的公园。</p><p class="ql-block">趣伏里公园(Tivoli Gardens)于1843年8月15日开业,当时公园的创立者乔治·卡斯滕森通过告诉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八世“当人民自娱自乐时,他们不会考虑政治。”而获得了创建趣伏里的五年特许状,那时哥本哈根市民的娱乐活动少得可怜,所以卡斯滕森的计划立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可以到这里游玩,给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带来了一种民主的气息,所以游乐园似乎具有了社会政治意义。 </p> <p class="ql-block">趣伏里公园的英文名字倒过来念是“I Lov(e) It”,非常具有浪漫色彩;园内建有哑剧院、中国塔、趣伏里音乐厅等特色园景,以及趣伏里仪仗队、露天舞台、餐馆及许多娱乐设施,沿着游乐园内20多条惊险程度各异的历险路线,可以浏览安徒生童话故事里一幕幕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夜幕降临后,游乐园在各色精彩绝伦的彩灯映衬下,展现着一种天真淳朴的传统魅力。公园在冬季关闭,但在圣诞节期间,却会成为热闹的圣诞节应节市场,出售各种节日用品。</p> <p class="ql-block"><b>哑剧院</b></p><p class="ql-block">哑剧院(Pantomime Theatre)建于1847年,1945年后重建,它是一处户外式的中国式戏台,在外形、大小、色泽、布局上均仿照北京故宫戏台规格,台前屋檐下面,还横悬一块木匾,上书“与民同乐”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b>中国塔</b></p><p class="ql-block">中国塔(The Chinese Tower)建于1909年,塔分四层,飞檐凌空,楹槛通灵,一面倚山,三面临水,晚间灯光与水光相映,景色独擅。 </p><p class="ql-block">宝塔内层层设有餐厅,游客可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饱览湖光山色。</p> <p class="ql-block"><b>趣伏里音乐厅</b></p><p class="ql-block">趣伏里音乐厅(Tivoli Concert Hall)最早建于1901-1902年,后来于1956年,由建筑师Hans Hansen和Frits Schlegel重新设计建造,它是北欧地区最大最先进的音乐厅,通常用于演奏那些大名鼎鼎的古典音乐。 </p><p class="ql-block">关于这座音乐厅最值得一提的是,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想要毁掉趣伏里乐园,却因为它是完全中立的找不到借口,于是他们炸毁了原来的音乐厅,并企图借此打击丹麦人,战争过后,音乐厅得以迅速重建。</p> <p class="ql-block"><b>趣伏里仪仗队</b></p><p class="ql-block">趣伏里仪仗队成立于1844年,队员由89个9~16岁的男孩组成,年龄限制十分严格,加入仪仗队之前,他们必须经过仪仗队音乐学校的考试,并利用课余时间在该校接受一流的训练。仪仗队员上穿红色制服,下穿白色裤子,头戴高顶黑色皮帽,服饰和丹麦皇家卫队的服装十分相似,据说这是根据安徒生的童话《坚定的锡兵》中锡兵的形象设计的。 </p><p class="ql-block">每天,趣伏里仪仗队都要在游客面前展示自己的英姿,他们的出现总是在鼓号齐鸣和一大群孩子们的簇拥中把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b>安徒生城堡</b></p><p class="ql-block">安徒生城堡(Hans Christian Andersen Castle)游乐园内的一座三层楼建筑。据说,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来到趣伏里后,受到这里夜晚绚烂灯火的感染,构思出著名童话《夜莺》的雏形,他笔下对灯火、中国皇帝及宫殿的描述,灵感正是来自趣伏里。 </p><p class="ql-block">在城堡第三层开设了趣伏里博物馆,其中以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介绍了乐园15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b>水族馆</b></p><p class="ql-block">水族馆(Tivoli Theatre Aquarium)位于音乐厅地下,其中可以观赏到巨大的珊瑚丛和1600只美丽的海洋鱼类。</p> <p class="ql-block"><b>死亡之落</b></p><p class="ql-block">趣伏里公园有一个类似蹦极的名叫“死亡之落(Dead drop)”的金塔,金塔高达63米,急速升降的感觉非常刺激。</p> <p class="ql-block"><b>过山车</b></p><p class="ql-block">早期的趣伏里只有几种娱乐设施,其中最有名的是1914年建于瑞典马尔默的木质过山车,它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过山车。这是一部经过ACE评定的经典过山车,保持着每年120万以上游客的纪录。2003年,古老的过山车谢世,取而代之的是现在时速80公里、名为“恶魔(Demon)”的翻滚式过山车。</p> <p class="ql-block"><b>高空铁塔飞椅</b></p><p class="ql-block">高空铁塔飞椅于2006年设立,是趣伏里公园的顶级刺激项目之一,该项目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人们坐在用铁链连接的椅子上,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上下翻旋升腾到80米高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丹麦旅游</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北欧之旅·丹麦</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丹麦皇家芭蕾:天鹅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丹麦美人鱼铜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哥本哈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安徒生简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丹麦国歌:有一处好地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歌曲:丰收之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丹麦流行歌曲</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乐曲:丹麦王子进行曲</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电影短片:如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电影介绍:信仰的阴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