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走亲戚

星星点灯

<p class="ql-block">过年期间走亲戚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也是人们相互交流、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走亲访友,拜年祝福,送上红包或物品,而主人会杀猪宰羊,盛情款待客人,共度佳节。</p><p class="ql-block">云南人过年走亲戚很有趣,从初二就开始了走亲访友的程序。50多年前,我们只要是在外公外婆家过年,都会跟着大人走亲戚。外婆家有六个兄弟姐妹。除了大姐嫁到越南了,其它都在附近的村庄居住。春节走亲戚是免不了的。当地民风淳朴,待客非常热情,热情到让当时的我即感动又烦恼,对走亲戚是“又爱又怕”。</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次去五姨婆家,当天早上,妈妈和外婆穿的干净整齐,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背上还背着腊肉、糍粑。孩子们都穿上新衣服,嬉笑玩闹着跟在后头。想到一会儿就能见到几年未见的孃孃和小舅(外婆是六姐弟的二姐,五姨婆是最小的。她的小儿子还比我小,但是他辈分高,无奈只好叫他小舅)。他们这几年在做什么,上学吗?种地吗?会跳皮筋吗?会放鞭炮吗?小舅和二孃早早到村口等我们。一见到我们就拉住我妈妈的手说:“表姐几年没来了,你快忘记我们了吧?”又怕冷落了我们,招呼着我们往家走。到得家里,大家互相拜年,互问这几年的情况,孩子们还有压岁钱,自是温馨、热闹、快乐不必提,只说那两件使我“又爱又怕”的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是吃饭。都说小孩都认为别人家的饭香,我们也不例外,五姨婆做的菜比我外婆做得还要好吃,一桌菜香味扑鼻,早就垂涎欲滴。上得饭桌自是埋头苦干,只顾吃。主人们从头到尾一直在热情地劝客人多吃点。这种“劝”可不是出于礼节的说:“别客气,多吃点菜啊”。而是一边说一边不断地往你碗里夹你喜欢的菜,直夹到你的碗里饭菜堆成小山,我一边说“谢谢姨婆”一边努力的吃;刚吃到一半,一碗饭突然从我的背后扣到我的碗里,顿时我的饭碗又变成一座小山。我又笑又急说“吃饱了不能再吃了”,姨婆、小舅、孃孃们看着我哭笑不得的样子,幸灾乐祸七嘴八舌地说:“你太瘦了,多吃点才能长胖”;“饭菜已经在你的碗里,不吃就浪费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再看外婆和妈妈也是同样的遭遇,她们用手捂着碗左躲右闪,防止再发生同样的事。看上去不像吃饭到像做游戏,一方攻一方守,我捂着碗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正在此时只听小弟弟大声说:“肥肥的肉夹两块来”。大家忍不住笑得把饭都喷出来了,原来慢待了小不点。</p> <p class="ql-block">第二件事就是留客。大人们的话永远说不完。但是看着太阳慢慢偏西,外婆说:“该回去了”,五姨婆急忙说:“许多话想说还没说,在这住一晚吧”。妈妈说:“我也舍不得您呢,但明天还有事”。五姨婆拉住妈妈的手不放说“我不信,大过年的能有什么事”。妈妈只好又解释了一番,五姨婆还是不放手。这时小舅进来朝五姨婆点点头,五姨婆放了妈妈的手说:“你想走就走吧,反正也留不住你”。外婆和妈妈松了一口气,招呼我们带齐东西准备回家。可是奇怪的是妈妈的手提包找不到,我的外套等东西都找不到。外婆知道是五姨婆的孩子们藏起来了,便叫我们去找,同时再做五姨婆的工作。东西自然是找不到的,在别人家我们也不便乱翻,妈妈灵机一动说“五孃,我的手提包送给你了,其它东西也不要了,咱们走吧”。刚走到大门口就被她的表妹表弟拉住往回拉,眼看妈妈被拉回去,我们姐弟也冲上去抱住妈妈往门外拉,又是一阵嘻嘻哈哈的折腾,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们在拔河比赛呢。眼看太阳西下,外婆急了说还有许多路要走。五姨婆看看外婆的三寸金莲,只好令儿女们放了她们的表姐,并把东西都拿来。</p> <p class="ql-block">出了五姨婆家的大门,急忙往家赶路,弟弟说“不得了,以后再也不敢来了”,外婆说“不许这样说,人家是喜欢你”。我心里想这样的民俗倒是很好玩,但是我也“怕”了这热情。</p><p class="ql-block">有耐心看完这个故事的朋友们,你们怎么看这样的民俗。而今的我认为这样的民俗难能可贵,它让你快乐,让你感动,让你久久不能忘怀,这就是亲情。久别重逢的亲人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让你感到家的温暖。这样的民俗难能可贵,应该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星星点灯</p><p class="ql-block">图:致谢剪映背景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