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故乡元宵节“打树花”

燕山月33094829

<p class="ql-block">  我故乡张家口蔚县古称蔚州,又名萝川。殷商时期,商汤封代,秦统一六国后,置代郡。至北周宣武帝时(公元580年)始置蔚州,民国年间改州为县。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造就了蔚州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孕育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树花”。</p> 元宵节,蔚县当地称呼为“灯节”,从正月十四开始,连续三天,到正月十六结束。在这三天里,男女老少都走上街头,或在本村看热闹,或慕名到外村去观瞧。在这个日子里,村村堡堡举行灯展,灯笼式样别致新颖,做工精细,鱼龙鸟兽各式俱全,有的乡村用灯摆成阵势。村村都是鼓声雷动,锣镲连响,铙钹助威。不论是何种形式的社火队,都是在锣鼓声中踩着鼓点,且走且舞;扮演丑角的,更是滑稽百态,舞姿奇出,亮相叫绝,调动着观者的欢乐情绪。<div>  <br></div> 元宵节蔚县村村都是人山人海,观者如潮,把节日喧闹得轰轰烈烈,把娱乐鼓张得溢满了宽街窄巷,可以说这就是当地的“狂欢日” <p class="ql-block">  旧时,各村的社火队在社火头的带领下,要给村中的大户人家拜年,拜年自然就是要讨要礼物,或补助社火经费,或讨得酒喝。</p><p class="ql-block">  蔚縣城镇、乡村白天举办秧歌、旱船、龙灯、高跷、舞狮、背阁、戏剧等社火活动,晚上还摆灯碗城、灯笼城、打树花、响杆、放烟火,欢腾热闹的形式应有尽有,喜欢看啥就看啥。 </p> 元宵节“打树花”是蔚县暖泉镇最具特色,最为精彩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这个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 蔚县暖泉古镇 “打树花”绚丽场景 “打树花”绚丽场景 <p class="ql-block">  据说当年暖泉镇有好多铁匠作坊,每逢年节,富人们燃放烟花庆祝,铁匠们也同样渴望着热闹喜庆,但铁匠买不起烟花,他们从打铁时四溅的火花中得到灵感,把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堡城门上方的砖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其壮观程度不亚于燃放烟花。</p> “打树花”绚丽场景 <p class="ql-block">  “打树花”时夜空中金光四溢,飞彩流霞,观者雀跃。这种特别的"烟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其热闹喜庆的氛围绝不输给拥有烟花的富人们,因此便有了每逢过年"富人放烟花,穷人打树花"的民俗。</p> “打树花”绚丽场景 <p class="ql-block">  “打树花”这种技艺,世界上惟有中国有,中国惟有在河北蔚县暖泉镇北官堡才能见到。</p><p class="ql-block">  民俗的形成总是经过漫长岁月的酿造。比如最初打树花用的只是铁水一种,后来发现铁水的“花”是红色的,铜水的“花”是绿色的,铝水的“花”是白色的,渐渐就在炉中放些铜,又放些铝,打起的树花便五彩缤纷,愈来愈美丽;再比如他们使用的勺子是柳木的。民间说柳木生在河边,属阴,天性避火。但硬拿柳木去舀铁水也不行,这铁水温度高达1300摄氏度呢。人们便把柳木勺子泡在水桶里,通常要泡上一天一夜,而且打树花时每个汉子拿它用上七八下,就得赶紧再放在木桶里浸泡。多用几下就会烧着。湿柳木勺子的最大好处是,铁水在里边滑溜溜,不像铁水,好像是油,不单省力气,而且得劲,可以泼得又高又远。</p><p class="ql-block">  “打树花”的铁水落下来,闪过光亮,很快冷却。打树花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块两块小铁粒落在人群里,轻轻砸在人们的肩上,甚至脸上,人们总是报之以笑,好像沾到福气,</p> <p class="ql-block">  后来,暖泉镇每逢元宵佳节期间"打树花"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打树花也作为一项古老技艺,成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勺泼苍穹,</p><p class="ql-block"> 缤纷耀眼明。</p><p class="ql-block"> 流光飞瀑布,</p><p class="ql-block"> 星雨落天庭。</p><p class="ql-block"> 孤胆立花丛,</p><p class="ql-block"> 奇葩今更荣。</p><p class="ql-block"> 达人凭绝技,</p><p class="ql-block"> 淬火铸金龙。</p><p class="ql-block"> 声撼暖泉城,</p><p class="ql-block"> 怡神万目凝。</p><p class="ql-block"> 邀星辉盛世,</p><p class="ql-block"> 潇洒舞人生。</p><p class="ql-block"> ——春节观“打树花” </p><p class="ql-block"> (2024.2.11)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