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联合国官网】哥特式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历经几个阶段的修建,直到1880才建成。在修建科隆大教堂的七个世纪中,一代代建筑师们秉承着相同的信念,做到了绝对忠实于最初的设计方案。除了其自身的重要价值和教堂内的艺术珍品以外,科隆大教堂还表现了欧洲基督教经久不衰的力量。1996年被列为联合国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科隆大教堂里的彩色玻璃窗建造和修缮跨越数百年,最早的建于14世纪,大部分为19世纪,最新的到2007年才完工,风格各异,目不暇给。</p> <p class="ql-block">唱诗班的15扇窗户,中轴窗户上有圣母玛利亚、圣婴和崇拜的三圣人,还有诸多年轻和年老的国王。大约建于1300年。</p> <p class="ql-block">教堂北耳堂的大窗户。旧约人物:摩西、约书亚、大卫、麦基洗德、亚伦、撒母耳。1865年,添加人物,1968年,添加窗饰,1890年,添加装饰玻璃。</p> <p class="ql-block">教堂西墙上的大窗。</p> <p class="ql-block">“圣经故事”之窗。耶稣一生的场景,从向约阿希姆报喜到五旬节事件。建于1884年,二战期间毁坏,2005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人民历史”之窗。以色列人的历史,从发现摩西到重建圣殿,建于1884年,1993-2010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顿悟”之窗。示巴(Sheba)女王拜访所罗门王(左半)和东方三博士的朝拜(右半)。下半部是创始人黑森大主教赫尔曼的赞助人:圣彼得、玛丽、图林根的圣伊丽莎白、和圣克里斯托弗鲁斯。 作于1508年。</p> <p class="ql-block">“顿悟”之窗。</p> <p class="ql-block">“耶稣降生”之窗。上方是摩西和燃烧的荆棘(左半),以及基督的诞生(右半)。中间是科隆历史上的圣人:圣乔治、圣毛里求斯、圣格里高利乌斯、圣格里翁。底部:阿格里帕(城市的创始人)和马西利乌斯。作于1507年。</p> <p class="ql-block">“耶稣降生”之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圣彼得和杰西树”之窗。</span>这扇窗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509 年。圣彼得是大教堂的守护神,杰西树显示了基督的皇室血统。</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和杰西树”之窗。</p> <p class="ql-block">“朝拜”之窗,<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另一扇向三王致敬的窗户,展示了东方三博士和牧羊人的朝拜以及天使报喜,作于1846年。</span></p> <p class="ql-block">“朝拜”之窗。</p> <p class="ql-block">“朝拜”之窗。</p> <p class="ql-block">“哀叹”之窗。描绘基督从十字架上下来和哀歌。图上方是“最后的晚餐”的描绘,中间描绘了基督和玛丽亚,下方是四位福音传教士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作于1847年。</p> <p class="ql-block">“哀叹”之窗。</p> <p class="ql-block">“哀叹”之窗。</p> <p class="ql-block">“五旬节”之窗。显示了圣灵降临。图上方是钥匙交给彼得,下方是教会四位拉丁博士:米兰的安布罗斯、格列高利、杰罗姆和奥古斯丁。作于1848年。</p> <p class="ql-block">“五旬节”之窗。</p> <p class="ql-block">“五旬节”之窗。</p> <p class="ql-block">“圣保罗”之窗,<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全窗描绘了保罗的皈依(大马士革的经历)。</span>1864年始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完全摧毁,1992至1994年间重建。与一些较旧的窗户相比,这扇窗的颜色特别鲜艳。</p> <p class="ql-block">“圣保罗”之窗。</p> <p class="ql-block">“庇护”(Pius)之窗,位于教堂南侧圣母小教堂。<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纪念教皇庇护十二世而捐赠,图案是</span>教皇庇护九世、庇护十世、庇护十一世和庇护十二世。作于1956年。</p> <p class="ql-block">“耶稣西拉赫”之窗。侧窗,19 世纪窗户连环画的一部分。1856 年装饰板制作,1866年添加连环人物,2014-201 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里希特”窗,为南耳堂中央窗户,11,263个72种色调的彩色方块拼凑而成,颜色随机分布。 图案宛如极度放大的数码照片像素,有人喜欢有人恨。作于2007年。</p> <p class="ql-block">三王陵后墙。原先教堂中轴线上有神灵圣殿(Epiphany Shrine)和主教的墓葬,后来圣殿转移到珍宝库,陵墓拆除,空地上建造三王祭坛。<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4年,为纪念圣物抵达科隆850周年,后墙归还给大教堂。后墙位于大教堂的中世纪入口大厅内,该入口大厅从19世纪到2000年一直是珍宝库。</span></p><p class="ql-block">陵墓后墙上的浮雕展示了1164年神灵圣殿被转移到科隆的情景。参与者的巴洛克式服装和哥特式大教堂未完成的西立面的场面,这一事件被穿越的17世纪。神灵宝殿和大主教雷纳德·冯·达塞尔跟随在手持燃烧的火把的祭坛孩童之后。</p> <p class="ql-block">科隆大主教的墓地。</p><p class="ql-block">1821年重新设立的大主教辖区的大主教们被安葬在大教堂内部唱诗班下方的一个普通主教墓穴中,该墓穴与轴心礼拜堂下方较旧的维特尔斯巴赫墓穴一样,不向公众开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考古发掘的结果才产生了将大教堂下的发掘与为大主教建造新墓地结合起来的愿望。 1959年至1968年间,大教堂唱诗班下方的地下室和毗邻的大主教墓地是根据大教堂建筑师威利·韦尔斯 (Willy Weyres) 的计划建造的。地穴东面与地穴中央中殿毗邻,形成一条狭窄的走廊。从这里可以看到它,但它被锻铁格子门封闭。甬道两侧嵌有两排四龛坟墓。由于新坟墓修建时,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大主教的遗骨被搬迁到了新的墓穴,因此16个墓地中的11个现在已于2017年安葬了约阿希姆红衣主教迈斯纳。这些用凝灰岩围起来的小室按照统一的方案刻有大主教的徽章、姓名、任期和任期。它们是由大教堂建筑工程的石匠在现场雕刻的。红衣主教迈斯纳的坟墓位于南侧下层墓室,与约瑟夫红衣主教弗林斯的坟墓相对。在东面,墓穴被从地板到天花板的窗帘封闭,遮住了后面挖掘区域的视野,但也为象征性解释提供了空间,作为向另一个墓穴的过渡。</p> <p class="ql-block">珠宝麦当娜(Schmuckmadonna)。因信徒的祈祷得到回报,该恩典的形象受到高度尊崇。雕像上悬挂着无数19世纪和20世纪的贡品和珠宝,可见信徒们的感激之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克莱尔祭坛(Klarenaltar)</span>建于1350/60年左右,最初位于科隆圣克拉拉方济会教堂,在世俗化和拆除后被移至大教堂。祭坛圣幕(Tabernacle)两侧犹如门面,可以打开或关闭。</p><p class="ql-block">关闭时,门扇反面是六名男性和六名女性圣人雕像,站在金色装饰的红色背景前的两排彩绘拱廊中,都面向中央。被盖住的中央,<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底下的图像是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上边的图像是基督站在半开的石棺中,周围环绕着他的受苦工具。</span></p> <p class="ql-block">祭坛圣幕打开时的展示之一。(图片来自科隆大教堂官网)</p> <p class="ql-block">祭坛圣幕打开时的展示之二。(图片来自科隆大教堂官网)</p> <p class="ql-block">圣诞节的装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