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旅程10泉州

江力军

<p class="ql-block">泉州市,别称“温陵、刺桐城、鲤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地级市。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与中国台湾地区隔海相望,毗邻厦门、莆田、福州等市,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市陆地面积11015平方千米(含金门县),海域面积1136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度541千米,海岸线长度居福建省第四位。泉州是世界闽南文化的发祥地、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形成南音、南戏、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艺等独具特色的“五南”文化。泉州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唯一的摩尼光佛像石刻、中国最大的老君石刻造像、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犹太教、基督教等世界多种宗教在泉州广泛传播,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市的南音、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送王船、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6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泉州是中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泉州南少林寺是南少林武术的发源地之一。泉州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城市。泉州市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有开元寺、惠安崇武古城、安溪清水岩、德化九仙山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4处。</p> <p class="ql-block">泉州西街是一条千年古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1]泉州西街保存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其中泉州开元寺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此外还有东西塔、城心塔、名人宅第、近现代洋楼、风姿独特的古大厝以及古色古香的木楼群泉州西街自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4年~741年)列屋成街,彼时从双门前(今钟楼下)东起,西至西门素景门(今孝感巷口)。到了唐朝末年(公元905年),泉州西街因拓城延伸至今日的甘棠巷口。五代南唐保大年间,西城门(当时称“义成门”)迁移至如今的西街西端与城西环路交叉路口,西街总长得以延伸,至此西街路线基本定型。现今的泉州西街,东起钟楼,西抵城西路,成为泉州市区保存完整的的古街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除了建筑,西街还有很多美食。你可以品尝到许多当地的小吃和特色美食,比如泉州牛排、醋肉、姜母鸭、面线糊等等。这些美食都有着独特的口味和制作方法,非常值得一尝。</p> <p class="ql-block">品尝姜母鸭好吃!</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经历代修复扩建,于宋朝初期形成基本格局,[4]迄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开元寺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坐北朝南,由中轴沿线上的天王殿、大雄宝殿、甘露戒坛和藏经阁等主要建筑群,东西两侧石塔及附属群组成,建筑规模宏大,呈现出官式建筑、“皇宫起”建筑和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开元寺位于中国闽南地区,自西晋开始,中原人不断进入闽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中原传统建筑及工艺手法,与闽南地区当地的建筑风格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建筑风格和形式,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将海外的建设技术和特点传入闽南,与本土风格相融合,在多方地区和人文的相互结合下,形成了多元化的地域建筑特色。开元寺经历了多次的重建改建,在这一过程中,有朝廷官员对开元寺重建工程进行资助,所以重建后的建筑受到个人审美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官式主义建筑风格。开元寺内的建筑大部分以中厅为主轴,左右带有对称的护厝,内部设有天井和回廊,外部由红墙和白石组成,屋脊向下凹陷,两侧屋檐呈向上姿势,呈现出大气豪放的风格,带有明显的“皇宫起”建筑特点。闽南地区靠近海边,气候多雨高温潮湿,民国时期大量海外华侨回到中国,带来了西方建筑技术和材料,开元寺在后来的改建过程中将西方元素应用其中,带有中西合璧的建筑特点。如寺内的藏经阁,整体材料使用水泥,修建为上下两层的仿木质结构,外墙采用红、白、黑三种颜色,上下两层均带有外廊,既可以遮阳挡雨又可以做到通风的效果,具有复合功能性和多样性。</p> <p class="ql-block">塔上雕刻的唐僧</p> <p class="ql-block">塔上雕刻的孙悟空</p> <p class="ql-block">半城烟火半城仙</p> <p class="ql-block">来去匆匆许多景区没去遗憾!下次来一定多住几天体验一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感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