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小课堂】雨水至,万物生

初夏~

<p class="ql-block">  立春已过,天渐渐趋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潇潇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这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p>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 <p class="ql-block">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渐增多。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奏太阳到达黄经330。时交“雨水”节气。雨水小时节,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p> 雨水知三候 <p class="ql-block">  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气温回暖,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上生长,因而要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以实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p><p class="ql-block"> 古代将雨水 。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p><p class="ql-block"> 雨水正处在数九的“七九”中,河水破冰,大雁北归。雨水相关民俗主要有“补天穿”、“拉保保”、“撞拜寄”等。🌈</p> 雨水抒情感 <p class="ql-block">  一起欣赏我们的宝贝带来的关于雨水节气的作品吧!</p> 雨水古诗 <p class="ql-block">  还有可爱的孩子们带来的关于雨水💦的古诗哦,棒棒哒👏👏👏</p> 雨水小贴士 <p class="ql-block">💧 春寒料峭,正确春捂</p><p class="ql-block"> 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老人小孩要“春捂”,预防“倒春寒”。</p><p class="ql-block"> 具体的春捂原则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上半身觉得热了可以脱掉外套,但是下半身不着急减。</p> <p class="ql-block">💧 适量运动,唤醒身体</p><p class="ql-block"> 缓解春困仅靠睡是不行的,会出现越睡越困的现象。锻炼可以大大加快脑处理信息的反应速度,有效防止春困。</p><p class="ql-block"> 春天最好多在阳光充足、绿化好的地方活动,多做些深呼吸并适度运动,给大脑提供新鲜充足的氧气,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消除困倦。</p> <p class="ql-block">少酸多甘,以护肝脾</p><p class="ql-block"> 《千金方》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雨水时节,养生在于调肝,调肝重在补脾。五行中肝属木,喜条达,在味为酸;脾属土,性敦厚,在味为甘。</p><p class="ql-block"> 饮食应少酸多甘,以养脾脏之气,同时宜少量食用辛温,以应春木升发之气。喝粥,既便于吸收,又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雨水节气最应该养脾,少吃酸多吃甜,如山药、芋头、蜂蜜、红枣、板栗粥、花生粥、薏仁粥等。</p> <p class="ql-block">  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以自然体验为纬,用感受自然万物的方式去体验感知,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习俗,带孩子们回到春暖和煦、惠风和畅的体验现场,在生生不息中获得亲历自然的生命体验,去发现美,感受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