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那些事

秦风

<p class="ql-block">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p><p class="ql-block"> 人生中有许多个大年初一,有时会在家乡过,有时会在外地过,有的人会在旅行途中过,有时会和不同的人一起过年,总是会留下深刻的印迹,回留下许多难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大年初一,童年时的大年初一,印象中总是在大雪纷飞的气氛中度过,总是和清晨在雪地里放鞭炮,然后跟在父母后面扫雪堆雪人。</p><p class="ql-block"> 家乡人,非常讲究,大年初一清晨的那顿家乡特色的“长面”,也叫“汤汤面”,香喷喷的大肉哨子,雪白的葱花伴着鲜亮的黄色三角形的鸡蛋饼飘在汤的表面,雪白劲道的韭叶面,那是家乡的味道,那是父母的味道,那是家乡最纯正的年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家家户户,不管日子过得咋样,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早晨四五点就有勤快的人家开始吃长面,然后再被窝里就听见邻居家的鞭炮声了,随即也听到了村里的狗叫声连城一片,美丽的北莽原也就来了一年一度最热闹也最具仪式感的大年初一模式。</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汤汤面,也就长面,最讲究的是汤的制作,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说,起源于西周时期,与姜子牙或周武王斩杀大蛇(一说为黑龙)有关。据说,由于大蛇肉质鲜美,将其剁成肉块煮汤分给士兵食用。后来,军队行军至乾州境内,食物吃完,但汤的味道仍然鲜美,因此人们将汤用来浇面食用,这种吃法就在乾州地面得以保留。</p><p class="ql-block"> 关中地区传统小吃,汤汤面,俗称“长面”又叫一口香。该面起源周朝,是陕西宝鸡、扶风一带及陕西咸阳、武功、乾县过年款待客人及红白喜事的招牌面食。和陕西的臊子面相近,只是没有底菜,用熬制的高汤,放入一筷头面,撒上葱花、鸡蛋些,一碗哈水面就好了。陕西地方讲究一顿饭谁能吃上二、三十碗,说明主人家饭做的好。</p>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早上,第一项任务是放鞭炮,大人放鞭炮,小孩则是挨家挨户去检鞭炮,因为鞭炮燃放的过程中总有少量没有响的小鞭炮,小孩子捡了鞭炮以后,把鞭炮拆开,取出里面的一点点红色或者黑色的火药,然后几个小朋友聚在一起,捡一些小瓦片,把火药放在小瓦片中间,然后用脚猛然一踩,只听“啪”的一声,清脆而响亮的声音在烟雨朦胧的北莽原上此起被伏,显得神秘而又清新,不知谁家的大公鸡头一个“喔喔喔”的响起,引得全村的鸡也开始叫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捡了鞭炮,吃了汤汤面,父母们又要开始准备中午的饭了,而孩子们也就早早来到了秋千下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待着大人们忙完了,由大人带着孩子一起荡秋千。</p><p class="ql-block"> 村里的过年的秋千,可不同于普通的秋千,它是由四根足有十多米的檩条在两边分别交叉埋在地下,中间一根横梁架在四根檩条上面,长长的小孩子胳膊粗的麻绳从高耸的横梁上垂掉下来,一个八十厘米左右的木板绑在麻绳的下面用来供人坐在上面或者踩在脚下。</p><p class="ql-block"> 荡秋千是村里大年初一最具仪式感的活动,一般是由大人带着孩子一起荡秋千,也有年轻小伙子单人荡秋千,高高的秋千在空中飞舞,仿佛蓝天白云就在脚下,风中在耳边回响,欢呼声呐喊声此起被伏,好不热闹的大年初一。</p>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除了荡秋千,孩子们最热闹的活动,还有“打四角”,“跳方格”,“斗鸡”,大人们最有意思的活动是“丟方”,其实和围棋有相似的地方,在地上用粉笔画成纵横交错的方格,丢方双方分别使用树枝或者小土块作为工具,比赛谁最后赢得多,村里会有许多和高手比赛,村里的大人小孩都会围在周围观看。</p> <p class="ql-block"> 到了中午,孩子们手里有了压岁钱,也就开始不安分了,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商量着去镇上玩具和鞭炮花炮,有的还去买玩具枪炮,然后就在村子里的麦场里或者空地里打仗了,实在是无忧无虑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中午的饭菜也就各自安排,显得各有各家的风格了,包饺子的,打米饭的,有的家里喜欢吃面食的中午还是继续吃长面。</p><p class="ql-block"> 在家乡度过了许许多多的大年初一,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记忆,每到大年初一,总是能让我感到温馨而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