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拍摄地点:成都永陵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拍摄时间:2024.2.9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永陵坐落于成都市金牛区,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俗称王建墓,也是我国目前所知的唯一建筑于地面之上和第一个经过正式发掘的帝王陵墓。是五代时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史书上称“永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中国唯一建在地上的皇陵,具有盛唐风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永陵地宫为纵列式券拱顶砖石结构平面布局分前、中、后三室,全长23.4米,三室之间以木门作间隔,中室设棺床,上置棺椁,后室安放王建石刻真容像。墓门前、中、后三室原均有木门作间隔,早已腐朽。门上铺首、饰片、泡钉等尚存。诸铜器制作精细,表明鎏金。彩画墓室券顶涂有天青色,直墙部分涂朱色,在第三道券的券额上,残存一段彩画,为红、绿二色绘宝相花。棺床棺床为须弥座式,上铺珉玉版,有三层木台阶。木台阶上置棺椁,早已腐朽不存。发掘时,发现残破的棺内有大量水银和各类随葬品。棺床四周浮雕伎乐、花鸟、云龙图像,纹饰精美,原均着彩或鎏金。棺床两侧置半身石雕“十二力士”,或谓“十二神”,作扶抬棺床状。在墓中起“辟邪压胜”之作用。二十四伎乐永陵最珍贵的文物,当属雕刻在棺床壶门之内的“二十四伎乐”。在我国同时代的各类文物种,其乐舞场面之大和乐器种类之多皆可称最,且极为写实,颇具神韵。乐器编制属龟兹乐系统。石刻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晚唐五代宫廷宴享乐的乐舞场面,在雕刻技法上表现出很深的造诣,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有极高的价值。油缸缸内盛油置灯,此即“长明灯”,又称“万年灯”。照常规,此缸应置于墓主脚下,即棺床南端。此似为特例。石床石床象征帝王生前的御床,石床前端浮雕龙及狮形兽等神兽形象,正中安放王建像。前置双重宝*,两侧分列谥册匣与哀册匣。谥宝、谥册、哀册等皆为谥法礼仪中之重器国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唐朝末年,王建生,又名王行革,年轻时杀牛、偷驴、卖私盐。被村民称为贼龟,名声不好。后来,王建加入了钟吾军,成为钟吾八都将军之一。由于营救唐僖宗有功,他成了神策军的将军。后来,王建被任命为西川司令,成为西南最大的割据势力。唐朝灭亡后,王建在成都自立为帝,国号大蜀,我们历史上称之为前蜀。王建称他为弟弟后,励精图治,重视农桑,兴修水利,使本来就比较富足的巴蜀成为真正的天府之国。从907年称帝到918年去世,王建在位十二年。他死后,寺庙的伟大祖先,神武皇帝肖文德明惠,谥号,葬在永陵,现在的王剑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地宫后室有一幅王建的石像。石像面部深目、浓眉、长而准,神情肃穆安详,与历史文献中所描述的王建形象基本相似。这座雕像也是中国历代墓葬中发现的唯一一座皇帝肖像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除了王建墓,永陵公园内还有着丰富的文化景观和设施。公园内有着宽阔的草坪、幽静的林荫道等,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的氛围。此外,公园内还有着博物馆、亭台楼榭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文化体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各执不同乐器的乐伎二十四人,为一组较完整的[唐代]宫廷乐队。中国音乐在宋代以后发生较大变化的历史现实下,这组[唐代]乐伎石刻的发现,填补了文献研究的不足,因之,它是中国音乐发展史的化石标本,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永陵公园内漫步,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还可以了解到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蜀的历史和文化。游客可以通过文字介绍、文物展示、历史遗迹等方式,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