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上的“龙”—中国货币简史(特1)

华叙币史

<p class="ql-block">  清·吉林省造当十光绪元宝铜币</p><p class="ql-block"> (中国钱币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传说7000年前,伏羲氏(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集人们喜爱的几种动物是马的头、蛇的身、鸡的爪等,创造出大自然中根本不存在的动物形象一一龙。由此,龙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国人的生活。现在,作为龙的传人,无论是身在中国还是异国他乡,都以此为荣。龙不仅代表了中国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龙图腾在华夏远古先人中就已经开始,成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龙的概念与精神融化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对龙的信仰推崇至圣,龙的刚毅坚强而雍雅自如的形象深入人心。自古以来,龙文化题材的物品承载了丰富的驱灾避邪、吉祥如意传统文化内涵和美好愿望,也是富有和高贵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中国纸币最早有龙图的是元代中统元宝交钞,清代纸币票面用龙图的较多。如户部官票、大清宝钞、大清银行兑换券及各省的地方银行纸币与官钱票等。</p> <p class="ql-block"> 元·中统元宝交钞壹贯文省</p><p class="ql-block">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清·户部官票“咸丰叁年”一两—飞龙</p><p class="ql-block"> (中国钱币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清·大清宝钞“咸丰柒年制”百千文—飞龙</p><p class="ql-block"> (中国钱币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清·大清银行兑换券10元—巨龙飞腾</p><p class="ql-block"> 《中国近代纸币史》</p><p class="ql-block"> 俗称大清龙钞,宣统三年(1911年)设计试色样票,未发行清朝覆灭。我国货币史上首次采用雕刻钢凹版技术印制的钞票,重金聘请美国著名钢凹印雕版技师海趣来华雕刻制版。</p><p class="ql-block"> 龙图寓意“飞龙在天”。龙头较大,前额饱满、宽阔,龙口形略长圆,獠牙外露。虾米眼高凸圆睁,炯炯有神,傲视前方。鼻两侧有长曲须下垂,眉毛呈锯齿。表情狞厉、恐怖,神秘感强烈,苍龙韵明显。额下长满胡须,双角粗壮如松枝。五爪足,距离较大,清代“鸡爪”状。</p> <p class="ql-block"> 清·北洋天津银号一两银两券一飞龙</p><p class="ql-block"> 《中国近代纸币史》</p> <p class="ql-block">  清·湖南官钱局一两银两券一飞龙</p><p class="ql-block"> 《中国近代纸币史》</p> <p class="ql-block">  清· 湖北官钱局壹串文制钱票一飞龙</p><p class="ql-block"> 《中国近代纸币史》</p> <p class="ql-block">  清·江西官钱局壹千文制钱票一飞龙</p><p class="ql-block"> 《中国近代纸币史》</p> <p class="ql-block">  清·裕宁官银钱局拾元银元票一飞龙</p><p class="ql-block"> 《中国近代纸币史》</p> <p class="ql-block">  淸代的机制银币最早铸行的是广东省,光绪十三年(1887年)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上奏朝廷,在广东设钱局用机器铸币,制造银币库平七钱三分光绪元宝,这是中国最早的机制金属货币。银币名光绪元宝,用清汉英文标名币名、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三分,背铸蟠龙图,又名龙洋。这是中国首次金属铸币使用龙图,设计者选择了一个所有中国人都接受并欢迎的图案。此后,天津、江南、吉林、奉天等多省先后铸龙洋。</p> <p class="ql-block"> 清·大清银币一长须龙</p> <p class="ql-block"> 最早铸铜圆的是还是广东省,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时任两广总督李鸿章组织开铸光绪元宝十文铜圆,每枚当制钱十文,背铸蟠龙图。此后,多省竞铸铜圆,导致全国铜圆泛滥。</p> <p class="ql-block"> 清·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一飞龙</p> <p class="ql-block"> 清代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到宣统三年(1909年)的短短12年时间里,先后发行了千余个版别的光绪元宝、光绪通宝、宣统元宝铜圆,都使用龙图。由于当时的清朝货币管理不统一,各省各自为阵,虽然都用龙图为币面图案,而具体的每个省、每一批的龙图不尽相同。十分敬佩清代钱币设计人,硬是将一个自然界并不存在的动物,弄成千姿百态,想象力非常强大,绘画艺术十分高超。</p> <p class="ql-block"> 清·新疆省造宣统元宝一坐龙</p> <p class="ql-block"> 清·四川省造光绪元宝—水龙</p> <p class="ql-block"> 清代铜圆的千余种龙图很难分类,大致上看,以姿势分:坐龙、蟠龙、立龙、飞龙。以性质分:水龙、鸡爪龙、扫帚龙、反尾蛟龙。以形状分:淸龙、小胖龙、方龙。以口型分:张口龙、闭口龙。以尾巴分:单尾龙、多尾龙。以龙须分:长须龙、短须龙。以朝代分:光绪龙、宣统龙。以……分……</p> <p class="ql-block"> 清·湖北省造光绪元宝—特大龙</p> <p class="ql-block">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造币总厂试制“大清金币”,也是清代唯一的一次铸造金币。因清政府藏金不足及金本位制未立而未发行,存世仅见丙午、丁未年号样币,背面蟠龙图案。存世极少,清代机制币的名珍。</p> <p class="ql-block"> 清·大清金币—蟠龙</p> <p class="ql-block"> 1988年戊辰龙生肖金银币</p><p class="ql-block"> 这是新中国现代金银币首次选择龙图,而且是飞扬神采的传统图腾龙、皇权龙。三条转龙构成“三龙抢珠”,两条飞龙构成“双龙戏珠”,单条行龙构成“飞龙戏珠”。龙的威武、尊贵、飞扬跃然币面。</p> <p class="ql-block"> 1990年版龙凤呈祥金银币 </p><p class="ql-block"> 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普遍的崇拜就是龙、凤,汉孔鲋巜孔从子.记问》言:“天之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成语“龙凤呈祥”典出于此,内涵即为吉祥、喜庆、幸福、美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龙的尊贵与百鸟之王—凤,完全可以带来美好的生活与期盼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1992年龙马金银纪念币</p><p class="ql-block"> 相传马为龙种,祖先认为,龙马是善良的生灵,黄河的精灵,炎黄子孙的化身,龙首即来源于马。龙马结合,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龙马精神”。龙马又称骏马,表明精神旺盛,精力充沛。</p> <p class="ql-block"> 1994版龙凤呈祥金币银圈币</p> <p class="ql-block"> 1998年龙的文化金银纪念币</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银行为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传承灿烂的龙文化,1998年发行的贵金属纪念币共2枚,金币1枚、银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p><p class="ql-block"> 纪念币正面图案均为商代龙形玉玦及建筑,并刊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年号“1998”;1/10盎司圆形金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驭龙图》,并刊“10元”面额,1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背面图案由玉龙、五龙玉璧和龙纹瓦当组成,并刊“10元”面额。</p> <p class="ql-block"> 迎接新世纪纪念钞</p><p class="ql-block"> 为迎接新世纪、新千年的到来,中国人民银行于2000年11月28日发行一套纪念钞,共1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正面主景北京九龙壁升“龙”,“龙”的左侧为“火珠”吉祥图案,票面左侧透明视窗为“天坛”图案,右侧为动态全息标志;背面主景为迎接新世纪的代表性建筑──中华世纪坛,上方为中国传统“飞天”图案和“中国人民银行”汉语拼音,右上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右下方为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面额。这是中国第一次发行塑料材质的钞票。</p> <p class="ql-block"> 2012年龙年贺岁普通纪念币</p><p class="ql-block"> 2012年8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发行。正面刊“中国人民银行”、“1元”和汉语拼音字母“YIYUAN”及“2012”年号;背面主景图案为一个着中国传统服饰的小男孩在舞龙。内缘右下方刊“壬辰”字样。面额1元,直径25毫米,材质黄铜合金,发行数量为8000万枚,与现行流通人民币职能相同,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p> <p class="ql-block">  2012中国壬辰(龙)年金银纪念币</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10月31日发行。正面图案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衬以连年有余吉祥纹饰,并刊国名、年号;其中,11枚背面图案均为“青龙”造型衬以装饰龙头为背景,并刊面额及“壬辰”字样,4枚金银纪念币背面图案均为中国民间传统装饰龙造型衬以吉祥纹饰(局部彩色),并刊面额及“壬辰”字样。</p> <p class="ql-block"> 2024年龙年贺岁普通纪念币</p><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15日开始发行,通过指定商业银行网络预约网点兑换。正面图案为“中国人民银行”、“10元”字样,汉语拼音字母“SHIYUAN”及年号“2024”,底纹衬以团花图案。双色铜合金纪念币背面图案为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与装饰年画元素相结合的龙形象,衬以花灯和灵芝,币面左侧刊“甲辰”字样。材质为双色铜合金。</p> <p class="ql-block"> 2024年龙年贺岁纪念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3年12月15日起陆续发行</span>。纪念钞与现行流通人民币职能相同,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正面主景为龙的造型图案,上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国人民银行”、篆书“龙”字印章,下方依次为光彩光变面额数字“20”与汉字“贰拾圆”、动感全息图案、透明视窗、盲文面额标记和冠字号码。背面主景为儿童舞龙灯图案,辅以北京四合院民居装饰图案,上方为面额数字“20”、汉语拼音字母“YUAN”,下方为花卉与动感全息图案、年号“2024年”、行长章、面额数字“20”、“中国人民银行”汉语拼音和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 贰拾圆”字样。</p> <p class="ql-block"> 自1260年的元代开始,中国龙与中国钱结合至今的764年中,产生了诸多的龙币龙钞。尽管在古代,中国的货币发展历经坎坷并不顺利。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近十年,人民币的发展:流通龙腾虎跃、范围龙行天下、币值龙蟠虎踞。从中国走向世界,正朝着强大的货币前进。对此,龙的传人充满信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值此2024年春节,祝各位读者:</p><p class="ql-block"> 新年龙凤呈祥</p><p class="ql-block"> 身体龙马精神</p><p class="ql-block"> 事业龙拏虎跳</p><p class="ql-block"> 生活龙飞凤舞</p><p class="ql-block"> 新添龙子龙女</p><p class="ql-block">下篇:汉武帝六次改币创五铢钱</p><p class="ql-block"> —中国货币简史(10)</p><p class="ql-block">(每月六期,逢5、10日上午9时发) </p><p class="ql-block"> 敬请指导,欢迎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