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司马衷没有料到,他的一句“何不食肉糜”会载入煌煌史册;他更不会想到,千百年来,这句话已成为耳熟能详的典故,常用来代指那些暗于世事的荒诞言论。 据《资治通鉴·晋纪五》记载,晋惠帝君临天下期间,“时天下荒馑,百姓饿死,帝闻之,曰:‘何不食肉糜?’”“肉糜”者,“肉粥”也。“何不食肉糜”,翻译成白话文:“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司马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嫡次子。因为其长兄司马轨二岁时夭折,他依序被册立为东宫太子,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天子储君。 然而,司马衷天生愚钝,“朝廷咸知不堪政事。”中书令和峤曾委婉地劝说晋武帝:“恐怕太子担任不了陛下的家事。”一天,太保卫瓘假装酒后酩酊,手抚晋武帝的御座讽谏:“这个座位太可惜了!”一度,晋武帝对太子的能力也有所疑虑,但基于皇位世袭“立长不立贤”的陈规旧矩,最终还是择定司马衷作为自己的法定继承人。 太熙元年(290),晋武帝驾崩,太子司马衷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皇帝的御座,成为西晋王朝的第二任皇帝。 在中国两千多年帝制社会里,从秦始皇嬴政到清末的溥仪,共有494位天子。其中,司马衷以“厥体斯昩,其情则昏”,被公认为千古第一“白痴皇帝”。 据《晋书·惠帝纪》记载,一次,司马衷带领一众随从到华林园游玩,忽然听到水塘中蛙声阵阵。他突发奇思:“这些小家伙不停地呱呱叫唤,是为了官家还是为了私人呢?”一太监郑重其事地回答:“在官地里是为官家,在私地里是为私人。” <p class="ql-block">因为脑残愚憨,司马衷登基之后,皇权实际上旁落于皇后贾南风之手,朝政紊乱不堪。史书说,那个时期:“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p> <p class="ql-block">贾南风不但“丑而短黑”,而且“妒忌多权诈”。她先是矫诏夷灭外戚杨氏三族,并饿死皇太后杨芷;接着矫诏诛杀司马亮、卫瓘两位辅政大臣;转而又捕杀了为她所蛊惑利用的楚王司马玮。元康九年(299),她以谋反之名废除了太子司马遹,并于次年派人用药杵将其杀害。目睹朝野群情喧扰,赵王司马伦伙同梁王司马肜乘机发动政变,矫诏废杀了擅权乱政的贾南风。</p> 从这之后,晋惠帝如同泥偶木雕,任人摆布,受尽凌辱。永宁元年(301)正月,司马伦篡位,他被改为太上皇,幽禁于洛阳的金墉城。三月,禁军将领王舆起兵赶走了司马伦,迎他复位。其后,司马衷先后被裹挟至邺城(今临漳)、洛阳、长安。直到光熙元年(306),他才被东海王司马越的联军挟持回洛阳。十一月庚午,司马衷食饼中毒而亡,终年48岁。 前后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导致中原大地兵连祸结,哀鸿遍野。乘此时机,塞外游牧民族大肆入侵中原,“五胡乱华”,狼奔豕突,西晋王朝51年的国祚戛然而止。 <p class="ql-block">唐代周昙写过一首题为《晋门惠帝》的七言绝句,诗曰:“蛙鸣堪笑问官私,更劝饥人食肉糜。蒙昧万机犹妇女,寇戎安得不纷披。”诗中意旨,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当下,互联网、自媒体,时而出现诸如“何不食肉糜”之类的荒诞台词。不知那些摇唇鼓舌者,是否记得历史上有个司马衷。</p> <h5> (图片均来自网络)</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