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说龙:龙的传人之基因!

六茎直播FSTEAMⅤIE

<p class="ql-block">“甲辰”将至、万象更新,在龙年即将到来的时候,《知识分子》恭祝各位读者龙行天下、龙马精神、龙腾虎跃、龙凤呈祥、龙章凤姿、龙腾四海。“龙”这个词出现得非常早,也长期作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精神图腾而存在。然而,“究竟什么是龙”,却又像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各个时代的想象上天入地、形态各异。《说文解字》有言,“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肉,飞之形,童省声。凡龙之属皆从龙”。数千年来,龙的形象愈发复杂化,并且产生了许许多多变种。南朝任昉在《述异记》中记载,“水虺五百年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又五百年为应龙”。到了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对龙进行了分类,并且给出了一些关键的“分类学特征”:“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也”。但这些描述都非常模糊,或者仅仅给出了各个“变种”之间的差异,并没有直接指出龙与其他动物之间本质的区别。我国长江、黄河、辽河流域都发现了一些中华民族史前龙崇拜的遗迹。古代先民常用石块、贝壳、鹅卵石等堆积成巨龙的形象,用于宗教崇拜和祭祀活动[5]。早在距今8000年前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中,就发现了猪首蛇身龙形象的摆塑[6]。而同属于兴隆洼文化的查海遗址发现有巨大的龙形石堆遗迹,这条龙形堆石全长19.7米,龙身宽1.8-2米,头部宽达5米,整体呈条状,已经具备了龙头、龙体的基本特征,整体样式上像蛇,但隐约可见腿部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类龙纹的陶片。这些陶片描绘了卷曲龙尾和龙身,具有鳞片纹饰[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