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网红街——西街

曹曾鲁鲁

<p class="ql-block"><b>青石小衢花映腮,西街古韵入眸来。</b></p><p class="ql-block"><b>开元寺钟声韵远,双塔倒影水中裁。</b></p><p class="ql-block"><b>游客如梭人潮涌,贩商叫卖阵如催。</b></p><p class="ql-block"><b>此间风貌敢情好,无尽流连不想回。</b></p> <p class="ql-block">泉州西街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天雍说:“<b>我们走过许多次西街,第一次品读了泉州如此斑斓多样的建筑样式,真的,我觉得这里真的是实至名归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城市。</b>”</p> <p class="ql-block">一千多年来,这条古街区犹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链,将泉州唐宋以来众多绚丽多彩的文物胜迹和古街古民居以及附于其间的名贤逸事、民间传说一一贯穿起来。</p> <p class="ql-block">除了开元寺、东西塔、城心塔,名人宅第、近现代洋楼外,还保留着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楼群,简直是一个活的建筑博物馆,既蕴含着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诉说着古城革故鼎新的百年沧桑巨变。</p> <p class="ql-block">西街曾是唐宋早期泉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泉州古城内现有保留最为真实、完整的历史街区。</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西街的美在于与时间顽抗后留下来的那些古朴的、天然的、鲜活的碎片——唐朝的祠堂粉雕,元朝印度教的花纹……可不是,在时光洪流中,这条古街区犹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链,把唐宋以来泉州众多绚丽多姿的文物胜迹和古厝古塔等一一贯穿起来。</p> <p class="ql-block">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可以细说的宝贝和故事就有一箩筐,无怪乎1960年董必武来泉留下“东西双古塔,南北一条街”的盛誉。</p> <p class="ql-block">“半城烟火半城仙,一半神佛一半人,”这是古人对泉州宗教场所众多的一种概括。在西街也有很多寺庙,这是随街走过的一个藏传佛寺——妙因寺。</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的礼拜堂也在这儿占有一席之地,足见中国对宗教信仰的维护是很多地方不能望其项背的,不说别的,一些国家的宗教冲突和战争在咱们国家是听也沒听说过的。</p> <p class="ql-block">没说错吧,半城烟火半城仙,是泉州的写照,作为泉州特色在向人们宣示。</p> <p class="ql-block">萨克斯,圆号,吉他……杂七杂八的乐器,呈现出音乐街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升文小学也座落在这条街道,2018年还获得全国校园少年足球特色学校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道经济也非常繁荣,各种小店星罗棋布,各种特色商品,小吃应有尽有。在商业街上看双塔,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双塔已成为泉州的标志,很多地方都把它当成自己的幸运符。</p> <p class="ql-block">在不算宽阔的西街漫步,泉州那古朴的形象历千年而不衰,尽管建筑沒有新型城市那么高大上,但能保留文化传承也是幸事一桩。</p> <p class="ql-block">但西街也不完全是古朴,延长段也建了很多新的建筑,新旧,古朴和现代在这儿交相辉映,让人们流连。</p> <p class="ql-block">位于泉州中山路与东、西街交叉口的钟楼,<span style="font-size: 18px;">始建于民国23年(1934年),</span>钟楼高13.8米,由留英设计师设计,本体以西洋风格建造又融合闽南风格,是福建省首屈一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