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峰的美篇

文 峰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祠堂</b></p><p class="ql-block">坐落在文家村南门前街两院房子,虽然破旧,但历史悠久。我的太爷爷就曾在这里居住,是这所房子的主人。据我爷爷说,他后来只在东院添加了一座厦房,也不知道其他房子是什么年代修建的。</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这所房子的东院,对这两院房子也有一些印象。</p><p class="ql-block"> 这两处房子紧挨着,一个西院一个东院。</p><p class="ql-block"> 西院的房子很漂亮,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砖木结构,门房是大三间加一个过道门厅,中间是两对面的厦房(外面是高墙,房檐靠里面),上房是很有建筑风格全开放式大厅,中厅是四明柱(四根木柱和柱顶石暴露在外面),屋顶是古建筑中最常见的,由梁、檩、椽与其他雕琢木条的镶套结构,坚固、美观、实用。大殿四周和四明柱上都挂着烫金字、镶金边的牌匾,庄严肃穆,富丽堂皇,酷似明清时期的皇家古建筑。这就是早先宅里家的祠堂,只可惜那个祠堂自解放后就没有得到修缮和保护,1967年雨季,大厅的侧墙下陷,也正值文革内乱,破四旧成风,这座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古建筑连同附着在上面的文物在文革时期全部被毁。只留下三栋民居房。父亲在祠堂被毁时还私藏了几块牌匾,但随着文革深入,红卫兵越来越疯狂,怕被抄家惹出更多麻烦,父亲把珍藏的牌匾不得不处理掉。</p><p class="ql-block"> 东院是普通民房,过去叫马房。</p><p class="ql-block"> 据村里长辈们说,祠堂是宅里族用做庆典、祭祖、族人议事等活动场所。太爷爷早年去世,由太奶奶掌管家族事务。民国末年,我的爷爷和他哥哥(家谱里我的二爷爷)两家分别居住在东院(马房)和西院,太奶奶也随之住进了东院。</p><p class="ql-block"> 从太爷爷太奶奶算起,一共有五辈人在这处房子里居住,直到二十世纪后才陆续迁出。但是旧房子依然存在,成为了我们回忆往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