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茶 赐“ 五 福”</span></p><p class="ql-block">                           邓万能</p><p class="ql-block">      偶尔回望已走过的近一甲子的旅程,人事代谢,五味杂陈。时光匆匆流水恒逝,诸人诸事如白驹过隙,多数人事不过聊存一瞥耳。然则,人生中有自己受益甚多的良师益友、长辈亲朋,这些都融入血液和灵魂深处,固为今天生命之一部分。从物的角度而言,让我受益无穷的首推是茶,茶之赐予我的,不可谓不大,林林总总,谓之“五福”。</p><p class="ql-block">    一福:养壮了身体。茶曾两次对我的身体带来较大帮助。第一次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十来岁,屁股上长了一个“四星捧月”的多发性疔群,作浓发炎疼痛难忍,坐卧不宁,连续打了三天“西林油”仍不见效。外祖父偷偷请来了乡间治疗无名疱毒的土法师,法师在外祖父家菜园子里摘了一把茶叶,和着山路边扯的几株野草放在嘴里嚼碎,吐出来绿粘粘的一坨敷在疔处,当即凉浸浸止了疼痛。自此,小小年纪的我就奉茶若神。第二次是本世纪初,因长期作息无规律,饮食不正常,患上了糜烂性胃炎、结肠炎和咽喉炎,到处求医问药不得根治。一次在安化朋友家玩时,其父推荐用陈年老茶治疗炎症,一泡文革时期的老黑茶服下,当即见效。不久三种炎症全部消失,自此,安化黑茶这诱人的陈香让我痴迷不已不能自拔,收茶、藏茶、喝茶,向亲友赠送黑茶逐成常态。十五六年过去了,身体从未有过毛病,体能愈发强壮,心态日趋平和,身心俱得康泰安宁。</p><p class="ql-block">      二福:干好了工作。我曾有二十余年在基层行政执法部门任职。期间还在几个单位担任主要负责人,但我却不沾酒戒了烟,在人际交往显得格外重要的当时,不会烟酒就是真正的短板,很多时候真是很难为情,讲不起话,做不起人。但茶却使我一俊遮百丑,不但使我能冷静思考清醒工作,而且在我不停的用自寻的好茶招待领导、同僚、朋友时,无形中成为了中心,大家工余时间都乐意找我品茗聊天,很少有人再提喝酒抽烟。各方关系该协调的协调好了,思想理念该表达的也表达清楚了,工作也就得心应手了,在我工作的每个单位该解决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都得到了圆满解决,单位工作也顺利地进位争先。   </p><p class="ql-block">       三福:和美了家庭。一个家庭要和谐美好,最重要的是思想认识相对接近,爱好兴趣大致相同,这些年在茶的引导下,我们全家从八旬父辈到孙儿孙女四代人都钟爱茶叶,喜欢品饮,形成了一家老小齐品茶的家庭氛围。家庭也和美融洽,三十余年来没有争吵,大家都互相支持互相敬重,即使有时候有点不同认识,一杯茶下肚就能和美如初。同时,家里有小茶庄也培养出一些茶艺人才和营销人才,让年轻一辈通过茶的研习获得爱情、家庭、事业的成功。此外,早年收藏的老茶已升值惊人,近几年的营销也好过预期。于是乎,一不小心家庭经济状况已大为改观,脱贫奔小康已成为事实。诚然,我家这几个钱比起那些大款和老板而言只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但对于我们这样全年收入不足十万的大家庭来说,已是“丰年留客足鸡豚”了。</p><p class="ql-block">       四福:拓展了舞台。在工作岗位时,感到自己一个从大山深处来到了城市的穷孩子,当上了芝麻官,上面认识几个领导,下面有人办事,工作得心应手,人际交往也融洽和谐,感恩命运厚待了我,人生舞台已够精彩。退休四年来全心事茶,发现茶界平台巨大,首先是交友的平台得到了拓展,可以说上至达官显贵名流雅士,下至贩夫走卒山野村夫皆为茶友。一些平时仰慕的业内大咖、业外高人都能在一壶茶的品鉴中成为知交。一些深山老林的茶农竟也能相谈甚欢,甚是投机,所历茶友故事不可胜数。其次是拓展了学习的平台, 《 茶经》《大观茶论》《续茶经》……茶叶种植与加工,生产与销售,品鉴与文化……浩如烟海,是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陈宗懋、施兆鹏、刘仲华、王庆等国内茶界的巨擘,平时只能景仰,现在则 可近聆听他们的教导,各地优秀茶企的老板、制茶大师、营销大师也可一席请益我能像海绵吸水般尽情学习提升。省、市、县各级政府关心关注茶产业的领导礼贤下士,常从国家政策层面指导关怀……所有这些让人如饮甘露如品百年老茶!再次是拓展了创业平台,茶业是小产业,但可大作为,就本地茶企而言,即有大而强的又有小而美的,即有百年老字号又有后发赶超新秀,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益阳茶业产值已逾200亿大关,十年增长上百倍,能不能尽我所学所能和业界支持,让山水秀美、民风淳朴的老家甘泉山的父老乡亲在这波盛世兴茶的浪涛中受益?上世纪八十年代甘泉山公社的栗子山符家湾等大队是队队有茶园村村有茶厂呀。1983年我在供销社负责多种经营业务时,茶叶生产是大头,和当时的栗子山村茶厂厂长罗远清多有交道。时隔30多年,我专程找上门去,却被告知罗厂长已然仙逝,他的儿子罗强创业激情澎湃,誓言继承父志,又找到一位在珠海有很好发展的年轻茶友吴斌,再加上我大学毕业的儿子待业在家,三位新式农民就组建了甘泉山茶业合作社。在山上取土取水做化验、量山量地做规划,开荒整梯种茶种果树。    三年过去了,茶果都快成林成园,茶旅文、茶养老、农业产业扶贫相结合的生态农业综合体正在构建,部分青壮年开始回山乡发展,年轻人做着茶的创业梦,创一份造福父老乡亲的事业。今年3月21日闭幕的第十三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省市也相继出台扶持农业尤其是茶产业发展的政策。三位新农民正好顺应了时代发展大势,创业激情高涨,我也倍感欣慰。</p><p class="ql-block">     五福:自在了晚年。“从自己酷爱了三十几年的工作岗位上提前退下来,一定会有更惬意的梦想召唤我回归初心。”这是我四年前向组织申请,得以批准退休的那天日记里的一句话。退休四年来,我的时间分配大概是三个三分之一,第一个三分之一是在益阳市区泡茶、习茶、传茶;第二个三分之一是在市区以外的好山好水好茶企中寻茶购茶制茶;第三个三分之一是到市外茶山、茶企、茶校、茶博会、茶论坛等观摩学习,开阔眼界,求得新知。这样的方式,生命的活力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广泛的自由,晚年的生活自在圆润。茶本身是可以兼容的,“柴火油盐酱醋茶”茶可俗,“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可雅。可俗可雅的茶不需要你殚精竭力去伺弄,也可尽享其美好。只要你把得稳壶,喝得下水,即使年逾百岁也可尽享茶的高雅与祥和。     </p><p class="ql-block">        对茶的探索与修炼浅尝辄止可,深研细究亦可,拜师学艺可,传经布道亦可;纵情山水可,静处一室亦可。爱茶的人,可以把茶当作事业来作,实现成功的梦想,更无妨以寻茶问茶、求茶中真味为心之归依,悦愉此身此生。 壶里乾坤大,茶中日月长。作为一个茶客,最想说的是:人生得茶这一知己可云幸矣!</p><p class="ql-block">                            2018年9月27日于益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