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 我请缨进入地堡

李树梓

<p class="ql-block">  爆竹声声辞旧岁,瑞雪纷纷迎新年。当全国人民阖家团圆、欢天喜地过大年时,我总会想起军旅生涯中,枕弋待旦,坚守战位,为祖国守岁那些日日夜夜,尤其是1985年除夕之夜,我进入地堡通宵达旦,操纵特殊武器,紧张战斗的情景,时至今日记忆犹新,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任海军超长波发信台一大队一分队分队长。</p> <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那天午后,我带领近二十名官兵走出坑道,进入营区,远远看到二分队战士张利坐在宿舍楼门外台阶上。小张见队伍走来,立即起立和我打招呼。我问“不睡觉,待这干什么?”“睡不着!”小张很干脆地答道。对他的回答,我心知肚明。</p><p class="ql-block"> 进入楼道,看到大队部门开着,我三两步到了大队部门口“报告!”“进来”杨化益大队长与周美良教导员停止交谈喊道。走到两位大队领导面前“大队长、教导员,我请求替张利上小夜班,让他留下看春晚、 过除夕 ”。“想他人所想,精神可嘉”周教导员当即肯定。“这是件好事,既圆了他这个电视迷看春晚的梦想,又加强了他们班组的技术力量”杨大队长话锋一转“不过,你值了上午班,再小夜班、大夜班连着上,身体吃不消。”</p><p class="ql-block"> “请首长放心,我身体棒棒的,值个通宵没问题!”两位首长看我态度肯切又坚决,对视着点了点头,“好吧,同意你的请求!你先去叫他的领班周昌高来一下”杨大队长说。“是!”我两脚跟一靠,来了个立正,行了军礼,转身走出大队部。</p> <p class="ql-block"> 吃过饭,刚躺床上,小张跑进我分队宿舍,来到我床前“谢谢李分队长……”没等他说完,我做了打住的手势“能睡着了吧,快回去休息。”</p><p class="ql-block"> 当时,已经躺下的战士全抬起头,朝我这边看来,接着你看我,我看你,个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立刻严肃起来“全躺下,把精气神用在值班上!”大家立即齐刷刷的躺好。</p> <p class="ql-block">  越想好好睡一觉,越是无法入眠,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涌现出刚入伍时台长程国初对全体新兵“讲台史,话使命”专题演讲:</p><p class="ql-block"> 我台是当今世界上功率最大的超长波发信台,比电影中可放入手提箱里的那种大千倍,它分布在占地万亩的地下深处、用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数个地堡里,它的一只线圈一个普通房间才能放下,一个炮弹开关,要用吨来计量。电台仅装有这种炮弹开关和线圈,都在三位数以上。</p><p class="ql-block"> 这种特殊武器,电波能穿透数十米乃至上百米的海水,主要用于对水下潜艇通信。</p> <p class="ql-block">  潜艇又有多大威力呢?</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以战役的突然性,击沉作战舰艇和运输船达6000多艘;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使用超长波通信,指挥潜艇的“狼群战术”在太平洋上,给盟军舰船惨重打击,击沉舰船3500多艘。其中,苏联军舰40%死于德国潜艇。</p><p class="ql-block"> 所以,当年毛主席亲自与老大哥国首脑谈判拍板,彭德怀元帅签字,周总理调兵遣将,邓小平(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亲临现场视察,倾国家之力建成这座大功率超长波发信台,这可是一镇国之宝啊……</p><p class="ql-block"> 程台长时而趾高气昂,时而手舞足蹈,时而语重心长,首长精彩演讲,听得我热血沸腾,立志刻苦训练,精通业务,当好潜艇部队的“千里眼”“顺风耳”。</p><p class="ql-block"> 半睡半醒中,我被小闹钟的嘀嘀声唤醒。</p><p class="ql-block"> 下午5时20分,近二十名官兵,提前进行了小规模会餐,并以水代酒庆贺了一番。不到二十分钟,人人身背夸包,在宿舍楼前等候。</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宿舍楼大门口悬挂的大红灯笼早已点亮,“欢度春节”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周边村庄,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领班老周抬起手腕看了一眼,接着清点人数,整理队伍,带领大家走向“01地堡”。</p><p class="ql-block"> 放眼远眺,五彩斑斓的焰火此起彼伏,照亮一排排整齐的铁塔,座座铁塔犹如一个个巍然屹立的哨兵,守护着万家灯火。</p><p class="ql-block"> 到达“01地堡”坑道口,哨兵手握钢枪,向我们行了持枪礼。</p><p class="ql-block">进入坑道,通过一道道台阶,左拐右弯,过了数道30公分厚的蜜封大铁门,便听到清脆的“嘀嘀哒哒”发报声。</p><p class="ql-block"> 大家迅速进入更衣室,脱帽,换鞋。老周对我说“李分队长,咱俩到控制台”“行!”我回道。</p> <p class="ql-block">  进入机房,我和老周直奔控制台,与上班次战友进行交接。老周先行一步,坐在右座,将具有协调指挥的左座让给了我,这出乎我的预料。</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我的班次,我就坐这个岗位。但我是替战士小张值班,老周是一名比我多着七年军龄的老志愿兵,技术娴熟,经验丰富,又是领班,他坐左座工作更得心应手。</p><p class="ql-block"> 当时,几十只信号灯闪烁,仪表摆动,电报声声催人心弦,我没有推辞谦让,立马坐下。</p><p class="ql-block"> 老周负责超大功率调谐,他右手扶握控制旋钮,眼睛盯着数百千瓦功率表。</p><p class="ql-block"> 心装使命,肩担责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我双眼来回扫视着控制台及周边面板上的仪表和信号灯,耳朵辨识着机房里的点滴动静。</p> <p class="ql-block">  突然,左前方一道闪光,“咔嚓”一声巨响,声如炸雷,震耳欲聋,让人胆战心惊,那情景我从未遇过,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p><p class="ql-block"> 我和老周同时朝向发光处看了一眼,又迅速转回到各自的观察区域。</p><p class="ql-block"> 仪表参数正常,信号灯没有变化,故障灯无一亮起,嘀嘀哒哒响声依旧。我断定,电闪雷鸣一定来自高压系统保护装置的一对放电球。虽如此作想,但我悬着的心,始终没有放下,每条神经都绷得紧紧的。</p><p class="ql-block"> 一刻钟后,我从“嘀嘀哒”的发报声中听出电报的结束语,随之发报声停止,电话铃响起,控制台上“报务室”指示灯内亮,我迅速接通,“发报完毕”音箱传来报务员报告,“明白”我话音刚落。老周迅速而平稳的将数百千瓦功率表调为0。</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手提电话、麦克风话筒并用,右手按下一个个按钮“去高压”、“关机”、“炮弹开关接地”……随着我一连串的口令,战友们一阵忙碌,空气断路开关“咔,咔,咔”作响,一扇扇屏蔽门被打开,控制台面板高压、保护、控制等工作指示灯熄灭,断开指示灯亮起。</p> <p class="ql-block">  “你留在控制台,我去看看”我指向雷电发出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别!你还没结婚,我老婆孩子都有了,我去!”老周话音刚落,向另一战友做了“跟我来”的手势,便朝高压区走去。“先放电,当心!”我边喊边站起来,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我清楚,高压设备区,一个个超大元件,就是一头头凶残的电老虎,稍不留神,就有触电危险,轻则击掉手指脚指,重则夺去生命。</p><p class="ql-block"> 老周曾经吃过苦头,在早些年一项试验中,设备发生故障,他冒生命危险进行抢修,强大的电弧将他击倒并昏厥过去,致身上大面积皮肤烧伤。领导和战友到医院看他,周昌高风趣地说,我没事,毛主席亲自谈判建成的设备,不干上二十年,老人家不会让我去的。老周就是这么个人,危急关头,总是挺身而出。</p> <p class="ql-block">  两人到达高压设备区那扇屏蔽门时,只听老周“你留在这里,我进去”。那一刻,我既担心,又敬佩。我双手紧紧地攥着拳头扺在控制台上,眼睛盯着老周进去的那个方向。</p><p class="ql-block"> 一道道亮光伴着“咔,咔”的响声传了出来,片刻后,又是一阵更亮更响的声音,我心急如焚,刚要喊“老周∽”,却欲言又止,不能分散他的注意力。</p><p class="ql-block">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我提心吊胆的等待老周早些出现。不知过了多久,老周终于神情自若地走了出来,立即向我招呼:“一切正常!”</p><p class="ql-block"> “快坐下休息”催老周的同时,我也坐了下来。我俩屁股刚一落座,“钉铃铃”控制台上电话铃响起,我立即接通,“加报”“明白!”我依次拨通知各岗位,口令报告此起彼伏,电话铃响不绝于耳,信号灯随即变换,战友们各就各位,密切协同,精准操作,用最快速度,在最短时间做好一切准备。</p> <p class="ql-block">  接着,“嘀嘀哒,嘀嘀哒…”的发报声又响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电报声声悦耳。参谋长刘宪武走进机房,看望值班官兵。当时,由于岗位的特殊性,我没有起立,更没有报告。刘参谋长稍做停顿向我们微笑着点了点头。首长可能担心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或怕遮挡身后的仪表和信号灯,便迅速向其它岗位战友走去。那暂短一面,是首长的关怀,是节日最美好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  地堡里,没有刀光剑影,却充满紧张的战斗气氛。时间过的飞快,不知不觉,时钟指向午夜。</p><p class="ql-block"> 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本应由我带领一分队的战友来到机房,接替了二分队战友的岗位。此刻,即是我上一个班次的结束,又是下一个班次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后半夜,我和自己分队的战友,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战斗姿态,密切协同,上令下达,开机关机,一派繁忙,做到准时开机,精确操作,正点发信,畅通无阻,将一道道指令传向深蓝中的潜艇部队,传向大洋上的舰艇指挥员。</p><p class="ql-block"> 强大的电波也在“警告”着一切来犯之敌:人民海军潜艇部队在大洋深处,四处游戈;舰艇编队劈波斩浪,驰骋万里海疆,看谁敢轻举妄动!</p><p class="ql-block"> 那个除夕之夜,虽然没有看上春晚,它却是我一生中最特别的春晚,没有听到喜欢的“难忘今宵”,它却成了我最难忘的今宵。</p><p class="ql-block"> 天亮时分,我和战友们被换下岗位,走出坑道,战友们格外兴奋。大个子张庆国扯开嗓子“过~年~好~”顺手将跨包抛向高空,战士王建平操着浓重的河北口音高喊“新~年~快~乐~”我深吸一口新鲜空气也送上新年祝福“祖~国~万~岁!”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