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莱顿</b></p><p class="ql-block">荷兰莱顿市(Leiden)是靠近海岸的一座古典气息与现代感兼容的西部城市,也是荷兰最著名的大学城。莱顿古老的大学,温婉流淌的运河,红砖铺成的小路,历史悠久的建筑,都将这座城市最优美的风光展现开来,令每一位前来的游客在不知不觉中便可以感受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并为之倾倒、沉醉。</p> <p class="ql-block">莱顿(Leiden)位于荷兰西部,海牙东北16公里。城市内最引以为傲的便是荷兰最古老的大学—莱顿大学(Universiteit Leiden),校内遍布着许多风格独特的建筑和庞大的植物园,是不可不看的一处胜地。德•法尔克风车(DE VALK)和回廊式跨河桥、吊桥是城市内第二大必看景观,除此之外,莱顿还拥有五座颇具价值的博物馆,即国立民族学博物馆(Museum Volkenkunde)、国立古文明博物馆(Rijksmuseum van Oudheden)、莱顿布料厅市立博物馆(Museum De Lakenhal)、布尔哈夫博物馆(Museum Boerhaave)和莱顿美国清教徒前辈移民博物馆(Leiden American Pilgrim Museum),以及彼得教堂(Pieterskerk Leiden)和高地教堂(Hooglandse Kerk)两座主要的大教堂。天气晴好时,在河边的餐厅享受悠闲的午后时光,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b>莱顿</b></p><p class="ql-block">莱顿(Leiden)于1266年建市,靠近海边,其交通和设施十分现代化,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等城市到这里只需不到40分钟的车程,从海牙坐车仅需10分种。</p> <p class="ql-block"><b>拱桥</b></p> <p class="ql-block"><b>公园</b></p><p class="ql-block">在火车站和民族学博物馆不远处,有一座风景优雅的小公园。公园离河边也很近,是人们散步休闲,感受阳光温暖的选择之一。</p> <p class="ql-block"><b>喷泉广场</b></p><p class="ql-block">在德•法尔克风车和运河交汇处,有一个面积很大的喷泉广场。桥边有运河旅游船的码头,沿大运河步行几分钟就可进入莱顿最大的商业街——哈勒姆街。</p> <p class="ql-block"><b>回廊式跨河桥</b></p><p class="ql-block">莱顿的运河上有诸多吊桥,但最特别的还属市政厅旁边的一座回廊式跨河桥。此桥是当地的一座保护性建筑,其样式在荷兰颇为少见。在桥旁的爱因斯坦咖啡馆边用餐边欣赏风景,是许多市民和游客喜爱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b>运河</b></p><p class="ql-block">沿着古建筑夹岸而立的运河散步是体验莱顿的最好方式,特别是从国立古文明博物馆门前流过的运河气氛极佳。河边的WEDDESTEEG小巷里就是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的出生地,再往北就是白色吊桥和风车,堪称是最正宗的荷兰风景。</p> <p class="ql-block"><b>餐厅、教堂</b></p><p class="ql-block">如荷兰的许多国家一样,莱顿的运河边也设有非常多的露天餐厅。在这里静静地坐下,看来往的人群,细细品味这座历史古城的风韵。</p> <p class="ql-block"><b>吊桥、</b><b style="font-size: 18px;">德•法尔克风车</b></p><p class="ql-block">莱顿的吊桥式样各异,有类似于大吊车的弯勾形状的,有四方木架形状的,也有的特别简单、没有架子的,由电动的绞车直接升降桥面。这些吊桥的支架都漆有不同的颜色和图案,和周围的建筑风格协调统一。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吊桥装点着弯曲的运河,景深因此变得更丰满。</p><p class="ql-block">莱顿人引以为豪的景物之一,便是保护完好的风车。德•法尔克风车(DE VALK)是目前莱顿仅存三、四座风车中最著名的也是资格最老的一座。它最初建于1611年,高29米,为柱基风车(standerdmolen),1667年被木制罩袍风车(stellingmolen)替代。现在的风车修建于1743年,是一座石制风车。</p> <p class="ql-block"><b>一层陈列、生活场景真的</b></p><p class="ql-block">德•法尔克风车(DE VALK)现已经被改建成一个风车博物馆,里面陈设着石磨等物品,也是参观旧时工作和生活场景的最佳地点。</p><p class="ql-block">一层内保留了几乎与原来一模一样的布置,厨房、客厅等一下带人们回到了1900年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b>内部景观、齿轮</b></p><p class="ql-block">风车内共有四层,分为生活区、起重阁楼、石阁楼、研磨阁楼等。每一个阁楼内都保存了旧时的磨盘及各种工具,让人非常直观地了解到前人的工作情景。</p> <p class="ql-block"><b>露台、</b><b style="font-size: 18px;">高地教堂</b></p><p class="ql-block">登上风车顶部,眺望远处城市的风光,看着仍在磨面粉的石磨,听着风车转动不时发出的吱扭声,似乎在看在听它诉说一部记载着荷兰风车的兴衰史。</p><p class="ql-block">高地教堂(Hooglandse Kerk)是一座哥特式教堂。教堂最初是一座木制小教堂,由天主教的乌得勒支主教下令于1314年12月20日建造。后来,随着莱顿人口增长和经济繁荣,于1391年修建成更大的建筑,回廊部分于1415年完成。</p> <p class="ql-block"><b>大堂、立柱</b></p><p class="ql-block">这座砖砌教堂最初是献给圣庞加爵(St. Pancras)的,如今它为荷兰新教教会的教区居民服务。</p> <p class="ql-block"><b>国立古文明博物馆、展品</b></p><p class="ql-block">国立古文明博物馆(Rijksmuseum van Oudheden)位于运河东岸,馆内多数展品源自莱顿大学的收藏,现如今博物馆依然与该大学的考古学系(Faculty of Archaeology)紧密合作。</p><p class="ql-block">馆内收藏了一些各个时期不同文明的珍贵文物和其他展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古代象形文字和94具木乃伊。</p> <p class="ql-block"><b>埃及展区、</b><b style="font-size: 18px;">国立民族学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中心厅内立有一埃及神庙——塔法神庙(Temple of Taffeh),是从埃及运来并重新搭建于此的。</p><p class="ql-block">国立民族学博物馆(Museum Volkenkunde)离莱顿火车站非常近,是欧洲第一座民族史博物馆。馆内藏品包括众多来自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城市规划展、<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彼得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外的荷兰城市规划展。</p><p class="ql-block">彼得教堂(Pieterskerk Leiden)始建于1390年,是一座宏伟的晚期哥特式建筑,历时180年完工。荷兰历史上的许多杰出人士均安葬在这里,包括“清教徒前辈移民”的牧师、神学家、科学家和画家。</p> <p class="ql-block"><b>通道、穹顶</b></p><p class="ql-block">该教堂从1975年之后不再属于教会,由一个基金会进行管理,以供各种活动租用。</p> <p class="ql-block"><b>莱顿大学、建筑</b></p><p class="ql-block">莱顿大学(Universiteit Leiden)建立于1575年,是目前荷兰持续运作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莱顿城内最不可错过的建筑群,自创立之初就与荷兰王室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大学共分为9大学院,50多个系所,150多个专业,11个核心研究领域,有超过40个国家级或国际级研究机构在本校设立。</p><p class="ql-block">和许多欧洲大学一样,莱顿大学没有围墙,也没有校门。130多座建筑、设施分布在莱顿市的各个角落。其中,法学院、图书馆、学生中心等许多建筑风格独特,这些古老的建筑和老城区一带的哥特式教堂和市政厅一样,古朴、精致;在结构和装饰上并不以华丽取胜,显得朴实无华,与街巷的鹅卵石路面相得益彰,给人一种安静详和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b>环境、植物园</b></p><p class="ql-block">1592年,植物学家科鲁西斯亲自为学校建立起荷兰第一座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b>园内风景、植物</b></p><p class="ql-block">园中收集的植物在当时就达到1700多种,后来又发展到3000多种,并全部用于教学。</p><p class="ql-block">如今人们到这里来主要是观赏和休闲,园中几千种依然茂盛的植物不仅向人们展示着自然之美,也展示着几个世纪以前的学术景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立体方块屋</b></p><p class="ql-block">荷兰立体方块屋(Cube houses)是鹿特丹(Rotterdam)街头一组著名、前卫、独具特色的建筑群,也是最吸引游客好奇心的旅游景点。宛如“魔方”般的方块屋所有的立方体合在一起,就如同一片森林,给人以奇妙的幻境。而在方块屋里体验一次居住的感觉,也是每一位游客最向往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立体方块屋(Cube houses)位于Overblaak70号,地处新马斯河(荷兰语Nieuwe Maas)边,由38个尺寸、形状和功能都相等的黄色倾斜立方体组成。这些方块屋全部作为私人住宅使用,底层多用于商业和工作室,其中有一间作为“示范屋”供游客参观。在屋内可以俯瞰由旅馆和店铺组成的商业街,视野颇为开阔。</p> <p class="ql-block"><b>立体方块屋</b></p><p class="ql-block">立体方块屋(Cube houses)建于1984年,由建筑师皮埃特·布洛姆(Piet Blom)设计。他将自己的设计看作一棵树,将整个建筑群看作一片森林,因此也有“树屋”之称。设计者的意图是在鹿特丹(Rotterdam)不免缺乏活力和生活气息的工业城市内,创造一个趣味性很强的建筑,为城市增添一点生机。</p> <p class="ql-block"><b>方块屋</b></p><p class="ql-block">每一个立方体都是一幢单独的房屋,有三个面朝向地面,另外三个面上朝天空。目前,已建成使用的共有51座立体方块屋,38座为私人住宅,其他的则成为办公场所、服装店、小吃店和咖啡馆乃至学校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b>立方体</b></p><p class="ql-block">每个立方体呈45度角倾斜,仅靠一个角像单臂倒立似的站立在一个六角形的柱子上。立方体全部首尾相接,圆柱底部为开放的公共空间,比如商业网点和小型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b>示范屋</b></p><p class="ql-block">在众多的方块屋内,仅有唯一一间房屋可供游客参观,作为示范屋(Show Cube)对外开放。示范屋的主人名为Ed de Graaf,此房间目前放置的家具只是为了说明房间的用途,已经不作为住宅使用了。</p> <p class="ql-block"><b>阁楼</b></p><p class="ql-block">每个立方体共有三层,在六角柱的一侧有一个入口,进入后沿着楼梯上行,就到了一层。楼板是与地面平行的,而墙面则向外倾斜,不与楼板成直角。家具都是量身定做的,沿着墙壁铺设。</p> <p class="ql-block"><b>卧室</b></p><p class="ql-block">二层是面积最大的,为卧室、浴室和书房所用。三层是三角锥形的阁楼,三面天窗构成的尖角直指天空。</p> <p class="ql-block"><b>写字台</b></p><p class="ql-block">书桌贴着墙角,向外倾斜的玻璃窗提供了比一般房屋更宽广的视角。</p> <p class="ql-block"><b>新马斯河</b></p><p class="ql-block">方块屋的旁边就是著名的新马斯河(荷兰语Nieuwe Maas),从屋内看着河流上驶过的轮船及对岸的建筑,别有一番悠闲滋味。</p> <p class="ql-block"><b>商业街</b></p><p class="ql-block">在新马斯河岸边的露天餐位享受一顿美味佳肴或是沐浴阳光、品味下午茶,都是非常惬意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马斯特里赫特</b></p><p class="ql-block">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市(Maastricht)因曾签订了作为欧盟确立基础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而闻名于世,是一座著名的历史古城。在整座城市里,尤其以六世纪的教堂和悠闲的生活最为引人,无论是穿行于旧城区的古建筑群中,还是坐在河畔静观风景,都能使游客深深地感受到马斯特里赫特独特的韵味及浓重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位于荷兰、德国、比利时三国的交界处,属于荷兰的南部城市。城内以弗莱特霍夫广场(Vrijthof Square)上的圣瑟法斯大教堂(Basilica of St. Servatius)最为主要,不仅教堂的建筑规模宏伟,还有诸多雕塑珍宝陈列其中。除此之外,还有马斯特里赫特地下城(Maastricht Underground)内的圣彼得堡洞窟(Fort St. Pieter)、北洞窟(North Caves)、马斯特里赫特石窟(Zonneberg Caves)、隧道(Casemates),老城门之一—地狱之门等古迹;而博尼范登博物馆(Bonnefanten Museum)则以绝世的艺术珍品和令人惊叹的现代作品吸引着人们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b>马斯特里赫特</b></p><p class="ql-block">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于公元四世纪始建,城中央有一条马斯河(Maas River)贯穿南北,把整座城市分成东西两部分。河上的圣塞尔法斯大桥据说是荷兰最为古老的大桥,也是连接东西两岸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b>弗莱特霍夫广场</b></p><p class="ql-block">弗莱特霍夫广场(Vrijthof Square)是马斯特里赫特的中心广场,周边聚集了教堂、博物馆等重要的城市建筑、文化场所和咖啡馆,是开始城市之旅的首选之地。</p> <p class="ql-block"><b>古城墙</b></p><p class="ql-block">古城墙位于城南河岸边,残留的部分建于13至16世纪,周边是水闸和要塞。</p> <p class="ql-block"><b>市政厅</b></p><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市政厅建于17世纪,最为奇特的是大门前两段并列的台阶,据说是因建造时本市两大对立的政治势力使然。塔楼上有43个钟组成钟群,定时鸣响,悠扬悦耳。</p> <p class="ql-block"><b>地狱之门、</b><b style="font-size:18px;">法尔斯</b></p><p class="ql-block">旧时马斯特里赫特有多道城墙,其中地狱之门(Helpoort)便是1229年建成的第一道护城墙的一部分。它的尖塔和棕黑色的墙体颇为引人瞩目,城门对面的一座白色小屋(Pesthuis)为当时收留黑死病人的医院,而由于感染的病人通常无药可救、有去无返,城门仿佛一座分隔城内的活人与城外将死之人的地狱门。地狱之门是马斯特里赫特现今唯一仅存的城门,同时也是荷兰境内最古老的碉堡式城门。</p><p class="ql-block">法尔斯(Vaals)位于法鲁士山(Drielandenpunt),海拔322.5公尺,是荷兰最高峰。此地是三国的国界交点,经考古发现为最古老的人类住区。如果游客喜欢漫步于森林、田园间,那么法尔斯便是最佳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b>田园风光、马驹</b></p> <p class="ql-block"><b>运河、艺术博览会</b></p><p class="ql-block">欧洲艺术博览会TEFAF(The European Fine Art Fair)自创立至今已有20多年,从一个地域性的小型展会,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级艺术展会。其涉及面之广、在艺术品质量和多样性上都有着非凡的口碑,与出售现当代艺术的巴塞尔博览会齐名。因其出售作品的精良,一直有“不是美术馆的美术馆”、“待售的美术馆”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b>马斯特里赫特狂欢节、</b><b style="font-size:18px;">小礼拜堂</b></p><p class="ql-block">马斯特里赫特狂欢节从复活节前6周的周六开始,正式活动为三天。狂欢节穿奇装异服的传统来自于以前“吓鬼怪”的风俗,每个荷兰城市都有一个专门负责组织狂欢节的团体,被称作“十一议会(the Council of Eleven)”,“狂欢节王子” 就是由十一议会负责挑选的。</p><p class="ql-block">地狱之门不远处的小礼拜堂内奉15世纪的圣母像,门拱上那个红色的纹章是庇护九世的教宗牧徽,用以明证这位教宗授予了这座圣母教堂“宗座圣殿”的封号。</p> <p class="ql-block"><b>风景、博尼范登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博尼范登博物馆(Bonnefanten Museum)座落在马斯河岸边,与老城隔河相望。此馆始建于1884年,28米高的塔楼是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b>展览、</b><b style="font-size:18px;">圣瑟法斯大教堂</b></p><p class="ql-block">馆内一层收藏了16-17世纪佛兰德的杰作以及中世纪雕塑等,另一层则以一些备受争议的现代作品为主。此外,还会举办临时展览。</p><p class="ql-block">圣瑟法斯大教堂(Basilica of St. Servatius)位于弗莱特霍夫广场旁,是一座混合了多种建筑风格的罗马教堂。作为荷兰最为古老的教堂,此建筑于公元6世纪就开始建造。</p> <p class="ql-block"><b>塔楼、教堂</b></p><p class="ql-block">教堂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高达70米的红色塔楼,据说当年需用牛血染成的。同时,它也是整座马斯特里赫特的标志景观。</p><p class="ql-block">教堂经过多次修缮后,现在的主体部分陆续建成于11至15世纪之间。堂内陈列着许多珍宝,其中圣瑟法斯的胸像和圣遗箱是必看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b>穹顶、内部</b></p><p class="ql-block">作为哥特式建筑,其内部天井很高,屋顶的重量全部集中在柱子上,使得墙壁不必过多承重,窗户便可开得很大。公元384年,马斯特里赫特第一代大祭司圣瑟法斯(Saint Servatius)长眠于此,守护着教堂,现今教堂中还留有很多他本人的遗物。</p> <p class="ql-block"><b>教堂书店、书店</b></p><p class="ql-block">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教堂书店——Selexyz Dominicanen Bookstore被誉为世界上十大最美书店之一。2001年,荷兰最大的连锁书店集团Selexyz向马斯特里赫特的市议会提出申请方案,于是这座800年历史的教堂便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且最具特色的书店。</p><p class="ql-block">古老的建筑,高大的穹顶,艳丽的壁画与上千种精美书籍齐聚这里,而前来的读者或游客都不知是要欣赏教堂建筑还是阅读书籍,真可谓眼花缭乱。</p> <p class="ql-block"><b>马斯特里赫特地下城、</b><b style="font-size:18px;">圣彼得堡洞窟</b></p><p class="ql-block">马斯特里赫特地下城(Maastricht Underground)源于约700万年前的白垩纪,洞中曾发掘出珍贵的沧龙化石倾齿龙化石。各个洞内通道复杂,最多的约2万多条。为了防止洞顶倒塌,在打隧道时留下了很多大柱子作支撑。</p><p class="ql-block">圣彼得堡洞窟(Fort St. Pieter)是中世纪时为防止外敌围攻而修建的堡垒,呈不规则的五角形状,坐落在默兹河(Meuse river)上。</p> <p class="ql-block"><b>炮台、</b><b style="font-size:18px;">马斯特里赫特石窟</b></p><p class="ql-block">堡内地上地相通,分为多个层次,并配备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大炮和迫击炮。</p><p class="ql-block">马斯特里赫特石窟(Zonneberg Caves)约有两万条通道,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居民的避难所。伦勃朗的《夜巡》、维米尔的《小街》等都曾被保存在这里直到二战结束。</p> <p class="ql-block"><b>壁画、</b><b style="font-size:18px;">北洞窟</b></p><p class="ql-block">洞内约有10米高,墙上留有大面积的人造壁画,一笔一画都非常细腻。</p><p class="ql-block">与马斯特里赫特石窟相比,北洞窟(North Caves)面积较小,但也拥有迷宫般的走廊,墙上同样留有精美的绘画。</p> <p class="ql-block"><b>遗迹、</b><b style="font-size:18px;">隧道</b></p><p class="ql-block">为躲避二战而建的疏散区与电力照明,公共广播系统,面包店,厕所,小教堂,小医院,水泵等设施都建造在地下,至今仍然可以看到它们的遗迹。</p><p class="ql-block">14公里长的隧道(Casemates)建于18世纪,二战期间,许多人为了躲避轰炸便一起挤在这里。游客可以在导游的带领下,体验当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b>白村、</b><b style="font-size:18px;">修道院</b></p><p class="ql-block">白村(Thorn)内整个城镇的房子都是白色,原是为了对一所十世纪建造的修道院表示敬意,修道院在以前也是一所贵族的新娘学校,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在此学习各种社交礼仪,培养淑女的风范;也有说是为了掩饰从教堂偷来的砖瓦。无论哪个版本,都无意间塑造了这里迷人的浪漫风景。纯白的屋墙搭配着窗台的白色窗帘与红红粉粉的小花盆,更是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白村修道院是10世纪末来自马斯大区的公爵Ansfried修建,他的妻子也安葬在这里。12世纪的修道院是一座坚固的罗马式建筑,而13世纪末,教堂被改建成哥特风格,唯一保留下了的是西侧半边带楼梯的塔楼和地下室。15世纪,在哥特式建筑的基础上又扩建了正厅旁的附属小教堂。</p> <p class="ql-block"><b>贵族服饰、</b><b style="font-size:18px;">市集</b></p><p class="ql-block">修道院里还有一间小展示厅,陈列旧时白村贵族少女们的女红刺绣和日常用品等。</p><p class="ql-block">每周末,广场上都会举办传统的市集。市集上不仅出售的东西多种多样,在夜晚灯火的照耀下,这里更是流光异彩,十分美丽。</p> <p class="ql-block"><b>马斯特里赫特美食节、露天音乐演出</b></p><p class="ql-block">马斯特里赫特堪称是荷兰的美食之都,各式各样的美食总能让游客大朵快颐一番。更何况是包含了世界各地美食与美酒的盛大节日,全球的美食爱好者们都不会错过这个圣地。</p><p class="ql-block">游人们不仅可以在此驻足品尝佳肴美酒,还可以享受乐队在露天舞台上的现场表演。人们无需买票,只需在广场附近的几个摊位买品尝币(preuvene-lappe)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阿克马乳酪市场</b></p><p class="ql-block">荷兰阿克马乳酪市场(Kaasmarkt Alkmaar)是16至17世纪以来,荷兰最著名并且受到官方权威认可的传统奶酪交易市场。乳酪市场遵循几百年来的传统交易方式,不仅乳酪的品质极高,而且诚信、货真价值等经营信誉更为可贵。如今的市场已经不仅仅作为商品交易的地点,更是成为游客观光的重要一站,古老的礼仪和壮观的场面都令人们称道。市场周围还会有头戴白色蕾丝尖顶帽、身穿传统服饰的少女拿着奶酪让游客品尝,可谓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阿克马乳酪市场(Kaasmarkt Alkmaar)位于阿姆斯特丹北的阿克马市中心,靠近河岸。广场上整齐叠落着一块块重达40公斤的像轮胎一样的奶酪,身着白衬衫、白长裤传统服饰的乳酪搬运工负责搬运、称重,并戴着不同颜色的草帽以表示分属不同的搬运队;身着白袍的老督察员则一边闻乳酪的香味、拍拍软硬度,一边品尝味道是否够香浓。制造商与买主击掌交易的古老方式也成为市场上的一道风景线。在市场的周围还聚集着各种荷兰传统摊位,如奶酪摊、小吃摊,还有现场手工木鞋摊和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摊。</p> <p class="ql-block"><b>阿克马乳酪市场</b></p><p class="ql-block">阿克马乳酪市场(Kaasmarkt Alkmaar)位于Waagplein 2,1181 JP, Alkmaar。是最为外界所周知的、最吸引旅客的著名交易集市。</p> <p class="ql-block"><b>市场</b></p><p class="ql-block">广场地上,一块块奶酪延伸着排列开来,等待着奶酪商们检测。</p> <p class="ql-block"><b>乳酪搬运工</b></p><p class="ql-block">乳酪搬运工分4队,每队7人,他们身着白衬衫、白长裤,配戴不同颜色的草帽区分不同的搬运队,草帽颜色共分为红、黄、绿和蓝色四种,两人一组,合力将木架装满乳酪,并搬到磅秤房中过磅。</p> <p class="ql-block"><b>老督察员</b></p><p class="ql-block">老督察员则负责鉴定乳酪的香味、软硬度等。经过这些反复的手续,不同工厂制造出来的乳酪就像有身份证一样,被盖上标明制造厂、重量、日期的章。</p> <p class="ql-block"><b>广场</b></p> <p class="ql-block"><b>搬运</b></p><p class="ql-block">搬运工们配合无间,面带笑容,健步如飞,成为磅秤广场上最受游客青睐的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b>乳酪</b></p><p class="ql-block">一块块金黄的乳酪是市场的最大明星之一,荷兰也是全球著名的乳酪产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b>传统服饰</b></p><p class="ql-block">头戴白色蕾丝尖顶帽,身穿民族服装的少女既负责奶酪的品尝,又是每个卖家有利的宣传方式。而游客则彷佛来到了古老的中世纪小镇。</p> <p class="ql-block"><b>击掌交易</b></p><p class="ql-block">买方用一支钻管插入奶酪后,用旋转的方式把奶酪扭转出来,或尝或闻或用手捏拍来检视分析奶酪的品质,然后定下价格。交易方式则以古老的击掌方式出价,双方不断地拍击对方的手掌,出加还价。交易完成的话就击掌一言为定,不需再签订契约。</p> <p class="ql-block"><b>游客</b></p><p class="ql-block">虽然现在每年的乳酪交易量不过是本世纪初的10%,但是不断涌入的观光人潮却已达每年近三十万人次。</p> <p class="ql-block"><b>工厂</b></p> <p class="ql-block"><b>奶酪摊</b></p><p class="ql-block">在市场旁边,还专门开设了奶酪摊、手工艺品摊等,方便游客选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水坝广场</b></p><p class="ql-block">水坝广场(Dam Square)也叫达姆广场,是阿姆斯特丹的心脏、阿姆斯特丹历史的发源地,也是荷兰最具盛名的广场。这里曾经是阿姆斯特丹唯一的市中心广场,阿姆斯特河曾经流经广场,河上的第一个水坝就建在这里,河汊直到1858年后才被填平。如今,这里到处充斥着咖啡的香味、搞怪的街头艺人和人来人往的各国观光客,广场及周边不仅有阿姆斯特丹主要的旅游景点,而且也遍布购物街区。每年5月5日的解放纪念日,还会在此举行追思活动。</p> <p class="ql-block">水坝广场位于位于阿姆斯特丹市中心,距离中央火车站非常近。广场大致呈长方形,东西长200米,南北约100米。广场的西面是新古典主义的王宫,王宫北侧是新教堂。广场南侧是杜莎夫人蜡像馆;东侧是国家纪念碑(National Monument)。此外,以广场为中心的附近区域有Damrak、Nieuwendijk、Kalverstraat等购物街,是阿姆斯特丹主要的购物区。</p> <p class="ql-block"><b>广场</b></p><p class="ql-block">水坝广场原本是建筑于12世纪末,阿姆斯托河(Amstel)上的一个水坝。广场几世纪以来一直就是整个城市的政治中心与商业中心,以前的市政厅、计量所和于市场都曾驻扎于此。如今,这里可以说是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起点,也是整个城市最有活力的地方。广场上有很多鸽子、街头艺术家,游客们也都在此留影或休憩。</p> <p class="ql-block"><b>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国家纪念碑建于1956年,高22米,是为纪念二站中牺牲者而建,每年5月5日女王会来此参加二战停战纪念仪式。5月4日晚八点,全国举行献给二战死难者的两分钟默哀,活动场地即在这里,并通过电视向全国播出。</p> <p class="ql-block"><b>王宫</b></p><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新的市政厅是在1648年开始兴建,由于地质的关系,整个建筑物用了1万3千多根木桩将其支撑起来的,而新市政厅古典而宏伟的建筑风格,至今仍然是水坝广场上最显眼的目标。1808年当法国占领荷兰时,路易拿破仑(Louis Bonaparte)选择了新市政厅作为他的住所,新市政厅就此改名为王宫(Koninklijk Paleis)。</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阿姆斯特丹王宫</b></p><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王宫(Koninklijk Paleis Amsterdam)是荷兰王国的四座王宫之一,也是阿姆斯特丹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这座王宫在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兴建时是阿姆斯特丹的市政厅,1655年7月20日揭幕,由亚寇·望·康朋设计而成,后来成为路易·波拿巴的荷兰王宫。由于王宫的石砌地基由木桩支撑,因此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建筑奇观“木桩上的宫殿”。如今,王宫有时作为国家首脑的接待场所,夏天对外开放参观。</p> <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王宫位于市中心水坝广场的西侧,正面构造给人一种严整方正的印象。五楼窗顶上的三角眉型雕刻,是安威沙出身的雕刻家阿·克莱能的作品,雕刻的内容是阿姆斯特丹受海神和海精包围的繁荣景象,与外观相配合的是屋上圆顶八角型塔建筑。内部装饰都出自于名家之手,如伦勃朗(Rembrandt)或是费迪南德·波尔(Ferdinand Bol);最引人注目的是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风格的家具,为荷兰第一个国王路易·波拿巴的遗物</p> <p class="ql-block">建筑简介</p><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王宫建成于1648年,设计师是雅克布·范·坎彭(Jacob van Campen),最初是用来作为阿姆斯特丹的市政厅使用。在1807年,法国皇帝的弟弟路易斯·拿破仑迁居于阿姆斯特丹。他命令,将皇宫内的市政厅完全改成他最中意的风格。1813年,国王威廉一世将王宫归还于阿姆斯特丹,从此成为荷兰国王的居所。由于王宫的石砌地基由埋于地下14-16米的13659根木桩支撑,在木桩上用石块砌成地基,然后在地基上建造楼房,因此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建筑奇观“木桩上的宫殿”。</p> <p class="ql-block"><b>市民大厅</b></p><p class="ql-block">市民大厅长120英尺、宽60英尺、高90英尺,装饰豪华,气派非凡,地面有东西半球的地图和天象图,好像整个世界都被置于阿姆斯特丹人的脚下。所有地方都铺上了大理石,并悬挂着具有讽寓意义的绘画,这些绘画多为伦勃朗的弟子费尔蒂南德·伯尔及哥维特·弗林克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b>雕刻</b></p><p class="ql-block">宫殿的内部装饰都出自于名家之手,如伦勃朗(Rembrandt)或是费迪南德·波尔(Ferdinand Bol)。而这些华丽装饰的主题大都是关于伟大的阿姆斯特丹和荷兰共和国的。</p> <p class="ql-block"><b>王座厅</b></p><p class="ql-block">市民大厅向西正对的房间叫王座厅。从空中垂下的豪华吊灯是威廉三世(William III,1817-1890)专门订制的,其中一个的上方还装饰着王冠。北墙上是伦勃朗(Rembrandt,1606-1669)的学生尤尔根•欧文(Jürgen Ovens,1623-1678)绘制的《和平与谨慎的正义》。南墙上挂着伦勃朗的另一位学生费迪南德•波尔(Ferdinand Bol,1616-1680)绘制的《摩西从西奈山带回诫碑》。侧墙上挂着从沉默者威廉(William the Silent,1533-1584)起的几任荷兰共和国执政。</p> <p class="ql-block"><b>房间</b></p><p class="ql-block">王宫的二楼有非常多的房间,包括英国客房(English quarter)、路易·波拿巴的餐厅、路易·波拿巴的妻子奥坦丝(Hortense de Beauharnais,1783-1837)的餐厅、小接待室、王室公寓等等,如今一部分房间供来访的外国元首居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伦勃朗故居</b></p><p class="ql-block">伦勃朗故居(Museum Het Rembrandthuis)是17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的绘画大师伦勃朗的住所,也是阿姆斯特丹唯一一座与伦勃朗有关的遗迹。伦勃朗(Rembrandt 1606-1669年)是欧洲巴洛克艺术的代表画家之一,也是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人物,被称为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故居始建于1606年,几经风雨,正是在这个含蓄低调、依水而居的房屋内,诞生了那些影响整个欧洲绘画史的巨作,也见证了这位大师的辉煌与衰落。如今,故居按照原貌对公众开放,使得世人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是艺术爱好者的朝圣地。</p> <p class="ql-block">故居位于乔登布里街4号的临街民房内,上下四层,面积约有500平方米。一层为售票和售书及卖艺术衍生品的地方,二层是伦勃朗的起居室等,三层是伦勃朗的工作室,四层则作为临时展览举办场馆。除了油画,故居内收藏着伦勃朗大部分蚀刻版画,即已知290幅中的260幅,以及4个伦勃朗的铜蚀刻板。每天,工作人员还会向参观者演示伦勃朗的蚀刻板技术。</p> <p class="ql-block"><b>起居室</b></p><p class="ql-block">伦勃朗(Rembrandt1606-1669年)是欧洲巴洛克艺术的代表画家之一,也是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人物,被称为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从莱顿搬出来之后(1631年),伦勃朗就与艺术品商人亨德里克·维伦布霍一起住在安东尼布雷大街。他在这里认识了他的妻子萨斯基维,他经常为她画像。1635年,伦勃朗夫妇搬到当时的富人区新多伦大街。1639年,伦勃朗的绘画成就达到顶峰,并在犹太人区购买了这幢豪华的房舍,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在这里度过。但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变得一贫如洗。1658年,他不得不把这幢房子卖掉。然后,他又搬回了罗泽恩运河畔,其债主拍卖了他的财产,所以伦勃朗的故居里的陈设都不是原件。不过,这里的家具仍根据当时拍卖的财产目录一一还原。</p> <p class="ql-block"><b>工作室</b></p><p class="ql-block">故居中最大的房间就是伦勃朗日常创作的画室,也是整个故居的必看之处。进入房间可以发现,自然光透过窗户以独特的角度射入房间。在其完成的一幅幅久负盛名的油画,蚀刻版画,素描中,伦勃朗着重捕捉光线和光影效果的应运一大特点有所了解。</p> <p class="ql-block"><b>藏品</b></p><p class="ql-block">伦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版画和2000多幅素描,几乎画了100多幅自画像。现在这里展出大部分伦勃朗的画作以及200多件伦勃朗的蚀刻画,甚至还有在石坑中发现的蚀刻画时所使用的器械和家具。</p> <p class="ql-block"><b>互动演示</b></p><p class="ql-block">每天,工作人员还会向参观者演示伦勃朗的蚀刻板技术,以及颜料的制作过程,是非常有意思的互动环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阿姆斯特丹新教堂</b></p><p class="ql-block">新教堂(De Nieuwe Kerk)是阿姆斯特丹市中心一座地标性建筑,也被称为王位加冕堂。1815年以来,荷兰的历代国王和女王都在此举行加冕仪式,新教堂也因此而闻名,荷兰现任国王威廉·亚历山大的婚礼和加冕大典均在此举行。如今,这里与王宫一同成为水坝广场上最引人瞩目的建筑,是游客竞相拍照的胜地。</p> <p class="ql-block">新教堂位于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水坝广场,毗邻阿姆斯特丹王宫。现在的建筑是19世纪重建而成,加入了不少新哥特式元素。这座教堂现已不再举行礼拜,而是作为一个展览场地,用以举办各类展览活动,也举办风琴演奏会。</p> <p class="ql-block"><b>建筑</b></p><p class="ql-block">1408年,由于城市人口增加,原有的老教堂不敷使用,乌德勒支主教批准阿姆斯特丹成立第二个本堂区。1421年和1452年,新教堂两次遭遇大火,在1645年几乎完全烧毁。此后重建为哥特式建筑,19世纪重建时加入不少新哥特式元素。</p> <p class="ql-block"><b>教堂</b></p><p class="ql-block">1815年以来,荷兰的历代国王和女王都在此举行加冕仪式,荷兰现任国王威廉·亚历山大的婚礼和加冕大典均在此举行,所以这座教堂也被称为王位加冕堂。</p> <p class="ql-block"><b>展览</b></p><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现已不再举行礼拜,而是作为一个展览场地对公众开放,用以举办各类展览活动,也举办风琴演奏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阿姆斯特丹蓝桥</b></p><p class="ql-block">蓝桥(Blauwbrug)是颇具历史的一座桥梁,也是阿姆斯特丹运河上的主要景观之一。蓝桥得名于1600年在此最初建造的桥梁,当时桥涂成了荷兰国旗的蓝色。桥梁仿造巴黎亚历山大三世桥修建的,横跨在阿姆斯特丹唯一一条自然河阿姆斯托河流入古城中心的交汇口。1883年,新桥代替了最初的木制蓝桥,但是名字依然保存了下来。今天,游客坐船游览阿姆斯特丹时都会途径这座桥梁,即便是在岸边游走,也多会在此停留拍照。</p> <p class="ql-block">蓝桥位于市中心,连接了滑铁卢广场和伦勃朗广场,如今是一座石制桥梁。桥身有三个拱,方便船只从桥下通过。桥上有三三两两的路灯,路灯为王冠型,路灯的顶部也是矗立的王冠,显示出了蓝桥的气派和雄伟。河边有不少餐厅、酒吧、咖啡馆,非常适合坐下来小憩赏景。</p> <p class="ql-block"><b>路灯</b></p><p class="ql-block">蓝桥得名于1600年初建时的颜色,1883年翻新为今日的石桥。桥身有三个拱,方便船只从桥下通过。桥上有三三两两的路灯,路灯为王冠型,路灯的顶部也是矗立的王冠,显示出了蓝桥的气派和雄伟。</p> <p class="ql-block"><b>运河</b></p><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运河带上有无数的桥梁,而蓝桥称得上是最精致的桥梁之一。无论是坐船途径,还是在岸边观景,蓝桥都是非常美的,从这里也可以通往阿姆斯特丹众多著名景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Markthal拱廊市场(Markthal)堪称是世界最美的市场之一,也是鹿特丹的新地标。市场由本地公司MVRDV设计完成,荷兰艺术家Arno Coenen和Iris Roskam同另外一组设计师和动画艺术家共同完成了美丽的壁画装饰,是目前荷兰最大的艺术作品。这个市场荷兰国内首个室内市场,涵盖了人们日常所需的一切,对于游客来说,这里不仅可以购买到特色纪念品,也是品尝美食的好地方。到了晚上,市场又呈现出另一番迷人的美景,灯光绚烂,点亮鹿特丹市区的夜空。</p> <p class="ql-block">拱廊市场位于鹿特丹老港口附近,内部呈马蹄状,布满生鱼摊、面包师、屠夫和生产站以及餐厅、零售商,228户住宅和1200个停车位。11,000平米的凹面穹顶被装饰称为一座巨大的艺术品,穹顶表面由独置的屏幕构成,这些屏幕不停地呈现各种颜色的水果、谷物和蔬菜的图像。此外,这里还有几家中国超市,可以买到一些国人爱吃的亚洲食物。</p> <p class="ql-block"><b>穹顶</b></p><p class="ql-block">市场内部11,000平米的凹面穹顶被装饰称为一座巨大的艺术品。荷兰艺术家Arno Coenen和Iris Roskam同另外一组设计师和动画艺术家在鹿特丹市的Markthal大型拱廊市场一同完成了名为“丰饶之角(Horn of Plenty)”的数字壁画。穹顶表面由独置的屏幕构成,这些屏幕不停地呈现各种颜色的水果、谷物和蔬菜的图像。</p> <p class="ql-block"><b>市场</b></p><p class="ql-block">内部是开放式集市,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美食,有餐厅也有小摊贩。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几家中超,可以买到一些国人爱吃的亚洲食物。</p> <p class="ql-block"><b>餐厅</b></p><p class="ql-block">市场内布满生鱼摊、面包师、屠夫和生产站以及餐厅、零售商,人们不仅可以采购食材,还可以在这里享受地道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b></p><p class="ql-block">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Mauritshuis Royal Pictures Gallery)因自荷兰黄金时代以来的杰作而闻名,是荷兰著名的艺术场所之一。美术馆建筑原本是荷兰担任巴西总督约翰·莫里茨(Maurits)伯爵(1604年–1679年)退休后所居住的房子,属于荷兰古典式的建筑,但是建筑风格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影响,后来演化成美术馆。馆内藏品精致,包括维米尔、伦勃朗、史堤(Jan Steen)、哈尔斯(Frans Hals)、鲍特(Potter)以及无数大师的绘画作品都珍藏在这里。世界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就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p> <p class="ql-block">莫里茨皇家美术馆位于海牙市中心,毗邻国会议事堂。美术馆的收藏有许多15-18世纪佛兰德(Flemish)派和荷兰派的画作,很多的作品式来自于前荷兰王子威廉五世的收藏(William V of Orange)。著名的画作包括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的《戴珍珠耳环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Pearl Earring)、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的《杜尔博士的解剖课》(Anatomy Lesson of Dr Tulp)等等。</p> <p class="ql-block"><b>展厅</b></p><p class="ql-block">莫里茨皇家美术馆曾是荷兰驻巴西总督、荷兰王子约翰·莫里茨于1636-1641年间为自己而建的宫殿,是一座文艺复兴时期的豪宅,后来演化成美术馆对外开放,馆藏中很多是前荷兰王子威廉五世的收藏(William V of Orange)。</p> <p class="ql-block"><b>藏品</b></p><p class="ql-block">馆内藏品精致,主要为自荷兰黄金时代以来的杰作,包括维米尔、伦勃朗、史堤(Jan Steen)、哈尔斯(Frans Hals)、鲍特(Potter)以及无数大师的绘画作品,全面展示荷兰黄金时代的人物、风景、风俗和生活。</p> <p class="ql-block"><b>《戴珍珠耳环的女孩》</b></p><p class="ql-block">美术馆的镇馆之宝是17世纪与伦勃朗齐名的荷兰画家维米尔于1665年创作的油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许多现代艺术家认为,少女的回眸一笑足以与蒙娜丽莎的微笑相媲美。</p> <p class="ql-block"><b>《杜尔博士的解剖课》</b></p><p class="ql-block">重要馆藏之一——《尼古拉斯·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The Anatomy Lesson of Dr. Nicolaes Tulp),是荷兰画家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完成于1632年的油画作品,堪称他的成名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席凡宁根海滩</b></p><p class="ql-block">席凡宁根(Scheveningen)是荷兰最著名的海滨度假胜地,也是夏日最具人气的户外活动举办地。席凡宁根海岸的旅游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世纪以前。19世纪末开始,人们到这里是为了享受健康的水疗设施,当时的健康中心—Kurhaus如今已经改为豪华的大饭店,宫廷式的建筑外观也成为当地的观光景点之一。这里的海水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很凉爽,所以大部分人都赤身裸体地享受日光浴。此外,不同于一般繁忙的海滩,席凡宁根海滩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随意放松舒适,让人可以彻底放松下来。</p> <p class="ql-block">席凡宁根紧临海牙,从海牙市中心到席凡宁根海岸只要10分钟车程。人们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阳光、海水、沙滩,从事各式各样的海滩活动外,还可以到赌场、大型购物中心、数字影音电影院等逛逛,或着找家美味的海鲜餐厅大快朵颐一番。夏季时分,不但会举办许多的露天音乐会、沙滩排球比赛,而且晚上的烟花活动更是不能错过。</p> <p class="ql-block"><b><i>海滩</i></b></p><p class="ql-block">席凡宁根是荷兰最著名的海滨度假胜地,从海牙市中心到席凡宁根海岸,只要10分钟的电车车程就可抵达席凡宁根海滩,便能尽情享受阳光、海水、沙滩。很多市民周末都会来这里休闲。</p> <p class="ql-block"><b>娱乐设施</b></p><p class="ql-block">除了海上活动外,游客还可以去赌场、大型购物中心、数字影音电影院等逛逛,或着找家美味的海鲜餐厅大快朵颐一番。傍海而建的宫殿式大饭店,自古代即是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所。四周有娱乐场和剧院,名牌商品完备的购物街等,可充分享受到舒适的休闲生活。</p> <p class="ql-block"><b>烟花</b></p><p class="ql-block">夏季时分,席凡宁根除了举办许多的露天音乐会、沙滩排球比赛外,晚上的烟花更是不能错过,这里的国际烟花节在全球范围内也非常有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荷兰水坝广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阿姆斯特丹水域风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伦勃朗的一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船游阿姆斯特丹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阿姆斯特丹街景欣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席凡宁根海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荷兰国家芭蕾舞团:芭蕾精品荟萃</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荷兰国家芭蕾舞团:灰姑娘</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注:至此,欧洲云旅游荷兰篇已介绍完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