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1470年-1559年),名璧,字徵明,自号衡山居士,人称“文待诏”(曾官至翰林院待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衡山。明代官宦、画家、书法家。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擅长行书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清代朱和羹甚至言:“明楷以文衡山为第一”。楷书代表作有《琴赋》、《落花诗卷》和《离骚经》。<br><br>文徵明七十四岁时作小楷《琴赋》,字大1.5厘米左右,结构精准,笔力不衰,自题:“余老眼昏矇,无足观者”,虽然如此,实乃千古小楷名篇。《琴赋》是文征明最具个人风格的书法作品,也代表了他毕生小楷书法的最高峰,这幅作品可以说奠定了其在大明书法第一的巅峰地位。此作由著名收藏家吴大瀓、吴湖帆鉴藏(图1,文徵明 琴赋 墨迹本局部)。<br><br>《琴赋》是魏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作品,1900余字,内容主要描述了梧桐生长环境的不平凡,集天地之灵气,沐日月之光,任凭风吹雨打依然茁长成长;同时描述了七弦琴(即古琴,主要材料是梧桐木)制作的讲究程度和琴曲的复杂程度。<br> 图1 <div><br></div><div>---------------------------<br>声明:原创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