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岳父在汪北農場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懷念就從黃石說起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黄石市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在武汉与九江之间。这是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有著名的大治铁矿,大治钢厂,源华煤矿,和大治有色金属公司。我国最早的京汉铁路的第一站就是大治铁矿。黄石于一九五八年建市,取黄石港和石灰窑的前一字为名。分为五区一县。即铁山、下陆、黄石港、黄思湾、石灰窑区和大治县。大治钢厂在黄思湾。江边有一名叫西塞山的地方。据说历史上有名的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的就是这里的风景。黄石港的对岸是散花洲,属湖北省浠水县。散花州历史悠久,旧名散花营。相传三国名将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之后,归经此地“犒赏三军,祝酒散花”而得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散花洲位于长江中游北岸,与黄石市隔江相望,目前一桥相连,浠散公路、江北公路与黄黄高速及规划中的阿深高速公路在长江大桥北岸交汇,区优势明显,水陆交通便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九五一年七月国家在此修建了“国营江北农场”。它隶属黄石市。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黄石工作,机缘巧合经同事介绍认识了我的妻子。從此走进了岳父的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岳父是记者,解放后先后在新华社,长江日报社,湖北日报社工作。一九六二年受家庭历史问题牵连下放黄石江北农场。当时的江北农场其实就是一所“牛棚”。省属文化系统的“走资派”,“学术权威”,“臭老九”在此学习劳动进行思想改造,受到不公正待遇。我曾看到一些受改造的人,穿的破衣服拉着粪车从黄石过江去农场。黄石市一医院的一个医学教授在农场放牛。他年老牵不住牛,牛跑了他就给钱别人去找。一旦有领导病了,马上传去开刀治疗。手术后又押回牛棚。我记得与岳父同在农场的就有徐xx,王xx,张XX,应xx等人。一九七五年夏天我与岳父第一次见面。当时他在农场供应站负责。穿一件蓝色长衣,看见我们后立即把我们带到商场后面的一间平房里谈话。他问了我一些家里的基本情况。当时物资溃乏,结婚要用的糖,香烟等都很难搞。他知道后立马说你们要买付么尽管说。随后就在食堂端了几个莱,三个人围坐一起吃饭。这是我们第一次見面。結婚後我每次去農场都是在岳父那裡吃飯。接触多交流也多,他汫了很多他的故事。岳父的叔父是國民政府的高官。曾任國民黨中央社副社長。抗戰初安排岳父到軍隊當戰地记者。他曾參加石排大戰,冲鋒陷阵在槍林戰雨中。直到宜昌沦陷前一小時才撤離。後來隨部隊駐防恩施。1945年七月隨解四炎為主任的武漢授降先譴隊回漢做準備,並參加了授降儀式。这段历史在武汉市档案上有记载。1949年武漢解放前夕,岳父的叔叔安排他去台湾。但岳父放棄去台灣,毅然留在大陆。国民党中央社被共产党接管後先後,岳父在新华社、長江日報社、湖北日報社工作。一九六二年下放直到1982年七月才平反回湖北日報社。83年退休。住在東湖。1991年妻子调到岳父岳母身边,在交行工作,住在东亭。一九九九年乔迁新居,搬到南湖宝安花園。这年是一个吉祥之年。我家喜迁新居,女儿考上大学,儿子参加工作,全家安居乐业。那年春节岳父岳母来新居过年,全家老少三代二三十人大团聚,热闹非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岳父对孙辈很疼爱,每逢年节都给他们发红包。放假了岳母就把孙子们接到武汉或带到宜昌、黄石去玩。孩子们高兴,我们也放心。有一次,儿子与老表们在楼下捉迷藏时迷了路。正在洗脚的岳父一听说,立马站起,来鞋都顾不上穿就冲下楼去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岳父岳母心态特好。岳父是抗日老兵。青年时投笔从戍当青年军前线记者。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曾参加石排大战至最后撤退。抗曰胜利后从恩施赴汉接受日本投降。但因历史原因这段经历未被认可。武汉解放前夕,岳父本可随军带家庭迁往台湾,但他毅然决然留在武汉。先后在新华社,长江日报社,湖北日报社工作。当时与他一起的人大都享受较高待遇。对此他虽有想法但不攀比,不妒忌,不生气。他常对我们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怕拿得少,只怕走得早”。保持平常心态正常生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岳母心态特好。岳父是抗日老兵。青年时投笔从戍当青年军前线记者。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曾参加石排大战至最后撤退。抗曰胜利后从恩施赴汉接受日本投降。但因历史原因这段经历未被认可。武汉解放前夕,岳父本可随军带家庭迁往台湾,但他毅然决然留在武汉。先后在新华社,长江日报社,湖北日报社工作。当时与他一起的人大都享受较高待遇。对此他虽有想法但不攀比,不妒忌,不生气。他常对我们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怕拿得少,只怕走得早”。保持平常心态正常生活。他喜欢下中国象棋,几乎是每天必下一盘。我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副棋,他来了就陪着下。无论输赢他都很高兴。这样的情景很多很多,经常在脑海中浮现</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喜欢下中国象棋,几乎是每天必下一盘。我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副棋,他来了就陪着下。无论输赢他都很高兴。这样的情景很多很多,经常在脑海中浮现</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岳父岳母身患癌症先后去逝,享年九十岁。他们虽然走了几年了,但他们的养育之恩和音容笑貌永存儿孙心里!亲兄妹,血肉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断骨头连着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兄妹,心连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互帮互助向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俗云:父母在家就在。岳父岳母在时全家和睦多愉快!他们很辛苦,养活我们这一代。还帮助抚育下一代。沒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多么怀念那时的时光!希望我们这一代多走动,常联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亲兄妹血肉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打断骨头连着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五兄妹,心连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互帮互助向前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俗云:父母在家就在。岳父岳母在时全家和睦多愉快!他们很辛苦,养活我们这一代。还帮助抚育下一代。沒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