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话“年俗”

老顽童

“东北”的“年俗” <p class="ql-block">——、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生活习惯不尽相同,风俗多样。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同地域也形成了不同的民间“年俗”。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九,俗称小除夕,明天我们就将送走卯兔迎来辰龙之年了。在这即将到来的辞旧迎新时刻,我要和大家说一说,我的家乡黑龙江都有哪些过年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全国各地过年的习俗非常多,大体相同的“年俗”有;买年货,祭灶、扫尘、贴春联、年夜饭、守岁、燃放烟凯爆竹、压岁钱、狂庙会、北方赶大集,拜年,上坟祭祖,舞龙,舞狮等。在以上这些年俗之中,我认为;最能体现年味习俗,最有仪式感的却是,贴春联,寸,挂灯笼,年夜饭,燃放烟花爆竹和大拜年。</p> <p class="ql-block">——、以上说的是全国各地大体相同的过年习俗,下面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家乡黑龙江的“年俗”。黑龙江处于我国最北部省份,气候塞冷,数百年来形成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年俗”。</p> <p class="ql-block">——、“杀年猪”是整个东北地区的“年俗”,“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完腊八就是年。”这首童谣在东北地区已经传唱了数百年,所以说,“杀年猪”是过去东北人,腊月里最大一件事。特别是在黑龙江的农村地区,家家户户都养猪,就连过年贴春联时,都不会忘记养猪之事,写上一幅“肥猪满圈”春联,贴到猪圈门上,这就足以看出对“杀年猪”的重视程度了。据记载,“杀年猪”已经是黑龙江数百年来形成的“年俗”了。在过去物资匮乏年代,腊月天气寒冷,只要有了猪肉,家里还有冬储秋菜和酸菜,过年包饺子做菜的食材就算充足了。</p> <p class="ql-block">——、赶大集是东北地区一大特色习俗,时至今日,黑龙江乡下农村,在腊月里的各地大集,还是非常火爆。在农村居住的人们,不用进城,就可以买到“春节”所有年货。特别是每到过年之前,在置办各类年货时;筷子和锅碗瓢盆是畅销货。因为在东北民间有一种说法是;购置碗筷是为了家中人丁兴旺,给孩子们购买新衣服,以图喜庆,换然一新。准备正月串门礼物,也在购置年货范围之内。 由于现在乡下农民富裕了,购置对联和年画,还有家家户户悬挂在庭院内的大红灯笼,都要年年更新,在大集市上都买的到。</p> <p class="ql-block">——、原来过年贴对联,“福”字必须贴的端端正正的才行,现在过年“福”字倒着贴才是标准的,这是近些年兴起的“新年俗”。每当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在房屋内外,粘贴大大小小的“福”字,人们认为“福”字代表着幸福、福气、和、福运。现代的人们为了充分表达向往和祝愿,很多家庭都按照现在的说法,将“福”字倒过来贴了,以示“福”气到了。</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的传统家庭,至今还讲究请财神“年俗”,意为财源广进,日子红火。也有专门送财神的人,走在街面的门市房有买卖的人家,打着竹板,嘴里念着吉祥话,挨家挨户的送财神。在清财神时,绝不能说买,只能说“请”,将财神请回家后;要贴在屋内的显著位置上,祈求财神爷保佑,财源广进,家业兴旺。</p> <p class="ql-block">——、贴窗花,是东北人特有的“年俗”,每到过年时;人们都喜欢在自家窗户上粘贴窗花,不仅烘托了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特别在黑龙江寒冷地区;还有一种特别的冰窗花。现在住楼房很少见了, 过去住平房时;当人们早晨起床拉开窗帘时;有很多冰花挂满玻璃窗,千姿百态的冰花,能让人产生想象与无限的联想。这种自然形成的图形,即神奇又富有诗意,纯洁而高雅,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在黑龙江,年夜饭是整个春节期间的重头戏。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家家户户一年365天最为重要的一顿饭,因为这是一顿团圆饭,全家人此时此刻欢聚一堂,同时也是全家人最开心的时刻。所以说;历年来龙江人非常重视年夜饭的质量。在过去物资匮乏年代,老年夜饭四大硬菜是;鸡、鱼、排骨和猪肘子。现在的新四大硬菜是;猪前蹄,酱牛肉、大鱼、海鲜,仿佛只有这样,年夜饭才算达标。现在国人的生活水平逐年在提高,过年时各类干果,替代了糖果,人们也逐渐开始讲究健康饮食了。但是,传统的冷冻果品不能丢,冻梨、冻柿子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在热火朝天的除夕夜,吃上几口解冻后的水果,顿感凉爽许多,既解酒,又解油腻,那真是惬意无比啊!</p> <p class="ql-block">——、在黑龙江大年三十除夕夜,各家各户的灯是不能关闭的,据说,这一“年俗”已经延续了数百年了。过去人们一直认为;除夕夜点长命灯,预示着延年益寿,人丁兴旺。年三十昼夜不扫地,“破五”之前不往大门外扔垃圾,是怕把福气扫没了,是为留住好运、财气和福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月里来踩高跷和扭大秧歌,也是东北人的“年俗”之一。在每年的正月里,东北城乡各地,一直传承着扭大秧歌的习俗。生长在东北的人们,热辣豪爽的性格,全部在热情洋溢的东北大秧歌中挥洒出来,让人们体验到的不只是过年的喜庆,更多的还是祈盼新一年的兆头。</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寒冷的气候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年俗”,正月十五看冰灯,这是过去人们正月里的一项主要娱乐活动。做冰灯,看冰灯这一习俗,近些年来是越做越大了,今年哈尔滨的冰雪节,火遍了全中国甚至全世界。记得小时候,很多家庭都会制作简单的冰灯。用一只水桶,里面装大半桶水,放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室外,隔一段时间用棍子搅一下水,往返搅水十几次,再把水桶拎到屋内放到炉盖上预热一会,把桶里的冰倒出来,冰灯就制作完成了。等到晚上,把冰灯扣过来,里面通上电灯即可。在黑龙江很多地方,还有滚冰习俗,每年到了正月十五晚上,人们纷纷到冰面上“滚冰”,以此驱除邪气,消除百病。还有一种满族人扔冰的习俗,到了正月十五这天,人们争先恐后地往水井里扔冰块,祈盼一年无病无灾。</p> <p class="ql-block">——、年,其实带有一些神秘色彩,这是全国共性。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各民族接受过年习俗的时候,也同时接受了“年”文化中的迷信成份色彩。中原地区汉族的财神,门神,灶王爷,喜神,天地神等神灵,以及通过天气,自然,动植物进行占卜等迷信活动都接收了过来,成为各民族共有的春节习俗。</p> <p class="ql-block">——、但是在宗教迷信色彩方面,黑龙江各民族也具有自已的特色,也都具有浓厚的愿始崇拜习俗;如祖先崇拜,动物崇拜,植物崇拜等观念浓厚。其不同民族有不同崇拜形式和祭拜形式。汉族人们供奉着家谱或三代宗亲;鄂伦春族供奉阴娇如博如砍;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祭拜三年以内失去父母的被褥;另外各民族也有很多家庭供奉保家仙等。</p> <p class="ql-block">——、在黑龙江,过去有很多少数民族,没有过年这种习俗,可如今他们也开始过年了。如回族作为穆斯林,过去是不过汉族农历新年的,现在许多回族家庭也开始过农历新年了;如柯尔克孜族从西北迁入黑龙江后,也开始过起了农历新年,他们最初过年不吃饺子,而吃稷子米饭,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过年也开始吃饺子了。这是民族之间文化互相影响的结果,尤其是民族间的通婚,对文化习俗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在具体习俗方面,各民族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如回族,至今也没有年三十晚上守岁习俗,他们年前要请阿訇给做祈福,初一拜年,初二全家人团聚吃饺子。</p> <p class="ql-block">——、过年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东北人俗名“熬年夜”,在东北民间,除夕夜守岁“年俗”其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家中的所有房子都要点灯,俗称(点燃岁火);阖家欢聚,并要守着岁火,不能熄灭,等着辞旧迎新时刻,己迎接新年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压岁钱,又名“压祟钱”,一般在新年即将到来之时,也就是过完小年以后;由长辈将钱装进红包内送给晚辈。压岁钱有很好寓意,通常认为,以辟邪驱鬼,保佑平安。据传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p> <p class="ql-block">——、“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等内容。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过年好”。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拜年形式既快捷又方便,先是电话“拜年”后又短信“拜年”网络,手机微信、视频“拜年”,层出不穷啊!万变不离其宗,“拜年”形式一直在变,但“拜年”内容始终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因为这是对传统“年俗”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大千世界变化多,时光荏苒,又一年啊!我们大家又长一岁;今天是腊月二十九,俗称小除夕,也是在整个忙年过程中;最繁忙的一天。</p><p class="ql-block">——、提前预祝大家;年年健康,岁岁平安!龙年吉祥,阖家欢;鸿运当头,万亊兴!</p><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8日发表</p> <p class="ql-block">东北的年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