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乡情】 龙潭瀑布流淌着悠悠的乡情

石来运转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瑞兔辞旧去,祥龙迎春来”。在龙年春节即将来临之时,写一篇有关龙的文章,彰显中华民族的东方巨龙精神。龙是中华民族所崇敬的图腾、是吉祥昌盛的象征,龙年必将为我们带来祥瑞和幸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龙凤呈祥迎新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龙腾华夏庆康宁,</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万里乾坤气象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斗转星移入盛世,</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神州大地享太平。</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4年为甲辰年,是青龙守财库之年。这得翻开古代的历法,古代是以干支纪年的,甲所代表的五行是木,且甲木为栋樑之材,乙木则为花卉之木。辰代表的五行是土,是湿土,木生于春,方位是东方,甲乙木对应的地支是寅卯木。木主青色,金主白色,水主黑色,火主红色,土主黄色。而寅卯后边就是辰龙,所以才叫青龙守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十二地支的四个财库,分别是辰,丑,戌,未,他们分别对应的是,辰未水库,丑为金库,戌为火库,未为木库。甲辰年的辰,就是四大财库之一,因为今年是青龙年,所以,才叫青龙守财库,必将收获丰盈,金玉满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4年至2043年为三元九运之九紫火运,祥龙遇烟火而欢腾起舞,大放光彩,灿烂夺目。中国位于地球之东方,属青龙方,木火通明,必将从此再次走向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按四大神兽的位置分布:青龙在左方,也就是东方;白虎在右方,也就是西方;朱雀在前方,也就是南方;玄武在后方,也就是北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龙年追忆,时逢新春,参与其中,趣乐无穷。让我们踏着新春的脚步,沐浴龙年新春的阳光,与美友一起追溯分享原龙坪县龙坪公社龙潭村龙潭瀑布这些与龙有关的奥秘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古为百越地,因地处岭南,亦称南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郡,县地属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汉初90余年,县地属南越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平定南越,置苍梧郡,辖临贺、猛陵等县,县地大部属临贺县,今马江、木格属猛陵县。东汉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以下年限均为公元),县地仍属临贺、猛陵2县,隶苍梧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国吴国黄武五年(226年),县地仍临贺、猛陵2县,临贺县属临贺郡,猛陵县属苍梧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两晋和南朝宋,因汉制,县地仍属临贺、猛陵2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南朝梁普通元年(520年),武帝分临贺县地在今昭平县地上部置静州,并先后置梁寿、静慰2郡,龙平、安乐、宁新、博劳、荡山5县。静州统梁寿、静慰2郡。梁寿郡辖龙平、宁新2县;静慰郡辖安乐、博劳2县;荡山县隶乐梁郡(治今钟山县),属东静州(治开建,即今广东封开县南丰镇)。又分猛陵县在今昭平县地下部置武城、开江2郡及豪静、开江、猛陵3县。武城郡统豪静县,开江郡统开江县,均属东静州;猛陵县隶阴石郡,属石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年),武帝于诸郡外又立逍遥郡,辖猛陵县,并把梁寿、静慰、武城、开江、逍遥5郡统归静州管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隋开皇十年(590年),撤销梁寿、静慰、开江、武城、逍遥5郡,改宁新为归化县(县址有可能是今文竹镇桂花村),与龙平、安乐、博劳同属静州;豪静、开江、猛陵属梧州;荡山县属富州(今钟山县),皆受桂州总管府监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 废静州,并用皇帝平乱之意置龙平县。因为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如龙颜,龙袍。“龙,又同垄(垅)”。所谓“垄”,是指田间之田垅,地面高起之山(垅)。这就是可以说明昭平这地方是山峦重叠的地方。(昭平县地名委员会关于地名普查资料中亦述:“昭平县境内山峦重叠起伏万状,河溪纵横交错”)。正因昭平是“山峦重叠”之地,是古时代封建割据,部族争疆,强梁盘踞的地方,所以被皇帝平乱,这也是有道理的。这是初置县定名龙平县的由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撤销静州及开江、安乐、博劳、归化、荡山等县,开江并入豪静县;安乐、博劳、归化并入龙平县;荡山并入贺川县,皆属始安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唐武德四年(621年),高祖复置静州,并分龙平县地复置博劳、归化、安乐等县,属静州。分豪静县复置开江县,属梧州;唐武德九年(626年),撤销归化、安乐、博劳3县入龙平县,开江、豪静从梧州改属静州。此时,静州辖龙平、开江、豪静8县。贞观元年(627年),太宗设道,静州属岭南道;贞观八年(634年)改静州为富州;十二年撤销豪静县,其地并入苍梧县。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分富州龙平县地置思勤县(治今钟山县清塘乡陶塘村)。此时,富州辖龙平、开江、思勤8县。天宝(742年—758年)后,玄宗复置荡山县,属贺州。长庆二年(822年),穆宗改开江县为马江县,以志马援之功。咸通三年(862年),懿宗分岭南道为东、西两道,富州属岭南西道桂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五代十国富州领县如唐。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湖南节度使马殷自称楚王,割据岭南,富州属楚,南汉乾和六年(948年),南汉王刘晟击败马楚,岭南尽归南汉,富州属南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宋初;太祖设广南路,开宝五年(972年),废富州,撤销马江、思勤2县,并入龙平县,隶昭州;撤销荡山县并入临贺县,属广南路。至道三年(997年),太宗分广南为东、西两路,昭州属广南西路。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龙平县改隶梧州。元丰八年(1085年),复隶昭州,仍属广南西路。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龙平县改名招平县,意谓招抚平定。“招”字不雅,采用光明、明亮的“昭”代替“招”,定名为昭平县,仍隶昭州,这是昭平县得名之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昭平县又复名龙平县,仍隶昭州,属广南西路。据昭平县地名委员会关于地名普查资料中述:“宋仁宗派狄青平定侬智高起义军后,实行土官制,用土司统治土民,谓之‘招抚’,故名‘招平县’,‘招’字不雅,用光明、明亮的‘昭’字替代‘招’,定名为‘昭平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元朝初年,龙平县仍隶昭州,至元十三年(1276年),世祖立广西道宣抚司,昭州属湖广行中书省广西道。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并左右两江道为广西两江道,昭州改属湖广行省广西两江道。大德五年(1301年),改昭州为平乐府,至正时(1341年—1368年),顺帝置广西行中书省,龙平县隶平乐府,属广西行中书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明朝洪武十八年(1395年),太祖撤销龙平县并入平乐县,其地设昭平里和马江里。万历四年(1576年),神宗分平乐、富川两县一部分复置昭平县,自始,昭平县名沿用至今。建县治于江之西岸,其城上砖下石,高一丈七尺,广二百四十丈,有南、东、西三座门楼。辖今钟山县之英家、燕塘、清塘等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万历五年(1577年),又划贺县招贤里(今昭平县樟木林镇)之西水樊家4屯及苍梧、藤县一小部分入昭平,仍隶平乐府属广西布政使司。宋史:“昭州四寨,昭平、云垌、西岭、直山”。明朝应聘疏云:“抚江西浒,广衍广平,风气攸聚,即以其地划一县治,以平乐上昭平马江二里,富川之二五都,贺县之招贤里割而益之”。是昭平在宋为寨,在明为里,先后置县,皆以此为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清初,昭平县属南明永历。清朝乾隆二十四年,昭平县知县陆淳重修《昭平县志》曰:“昭平即古昭州也,邑控府江之中。东距桂林,西抵苍梧。道里相半,而层峦叠嶂;流喘腾湃,而迢迢千里。至昭而山愈陡水愈澈,以上下两峡为一邑,关键艰难险阻,亦为百粤三江之最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龙潭村位于昭平县昭平镇西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8.5公里,传说建于明代。1959年为马圣手工业造纸厂,属城厢公社。1961年改为马圣手工业造纸厂,属昭平县二轻局。1976年改为马圣纸社大队,属龙坪公社。1984改龙潭村,属昭平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龙潭村村部所在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县城出发到龙潭瀑布大约10多公里。进龙潭瀑布路口有一块奇异的石头,就像石蛙张嘴口含一颗龙珠,所以当地群众把这块石头叫做“蛙王含珠”。再走5分钟的山路,远远就能看见一条瀑布从悬崖峭壁上飞流泻入潭中,这就是“龙潭瀑布”。说起龙潭瀑布,当地还流传有一个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传说在古时代,昭平镇的西面有一个边远山村,那里风景秀丽、水源丰盛、植物繁茂,是野生动物的王国。后来被一群逃荒的百姓看中,便在这里安营扎寨。为了生活,他们在这里种下木薯、毛楠竹、八角等。每年的中秋前后,这里八角飘香,竹子婆娑,蛙声一片,真是一个人间仙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调皮、贪玩的龙王三太子也听说这里风景优美,鸟语花香,早就想到此一游了。一天,它云游到这里,只见这里寸草不生,山泉干枯,不禁大吃一惊,不知道这里发生什么。便化身成一老者,问一山民,山民就一五一十地告诉老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原来有一年,由于年成不好,民不聊生。二月二龙抬头刚过,山民就没有什么粮食了,晚上饿得实在睡不着,而窗外,呱呱的蛙声吵得人们更加清醒。住在离小溪不远的几户人家的后生哥,便披衣点亮松光,出去一看,发现有数只肥美的石蛙蹲在涧边的岩石上,这些石蛙昼伏夜出,呱呱的叫声响彻夜空,在明亮的火光之下,瞪着两只大大的眼睛,一动不动。几个后生哥不管三七二十一,手脚麻利,一下子就抓到好几只。回家后掏去内脏,剥去皮,用山泉水煮熟就吃,感觉味道鲜美可口,好吃极了。从那天起,那几个后生哥便结伴上山抓石蛙。抓回来的石蛙吃不完的,就拿到集市上去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天 ,一个富人家看见了,说这是皇家珍品,有清毒解疮、滋阴降火的功效,小孩子吃了能快高快长……一时蛙价大起。村里的人知道后,全村男女老少,倾村出动,大家以捕蛙为生,不到几个月,山里的石蛙就差不多被捕捉灭绝了。这时,藏在山洞修炼千年的蛙王感觉外面的一天天蛙声越来越小,它担心出了什么事,晚上出洞一看,哪里还有什么石蛙?山民三三两两,正点着松光,举着火把,在溪边,石头缝……到处捕捉石蛙。于是它大怒,用尽全身力气施展法术,刹时山泉无水,溪流干瘪,天旱无雨,毛竹叶黄、八角未熟落地……干旱数月,山民便颗粒无收了。大半年过去,村里便饿死很多人。村里的老者说,他们活那么老都没碰见过这样的事情,现在一定是得罪哪路神仙了!于是人们就摆三牲求水。一次次,都没有结果。天还是旱,溪水还是干枯,寸草还是不生。久不久又有人饿死。这时,蛙王也有点看不过去了,就现身说,这都是你们山民惹的祸,本来在这里的石蛙与大家是和睦共处的,可你们过度的捕杀,都要赶尽杀绝了,现在都差不多就剩下我一个老蛙了,现在年老体弱,所以罚你们每年二月二龙头抬头之日,送一个健康的男婴来补补身子,好以后传宗接代。蛙王还说,只要能生下小蛙,便恢复水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听了蛙王如此一说,这个村在每年二月二龙头抬头之日便要送一个健康的男婴去给它吃了。但是由于蛙王施展法术时伤了元气,再加上老弱病残,怎么也繁殖不了后代,所以每年都还得送一个男婴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山民边说边流泪,因为他家刚生了一个男婴,可过几天就要送给蛙王吃了,不知道怎么没办好。王三太子虽然调皮贪玩,但是听了山民悲惨的诉说,也动恻隐之心,它决定帮助这里的村民度过难关,并恢复水源。它劝山民说,你不要太悲伤,先回去照看婴儿,等它去跟蛙王商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于是,它很诚恳地找到蛙王,请它放过这里的老百姓。蛙王说,只要自己能恢复元气,能繁殖后代,就一定恢复水源,还原这里本来的模样。龙王三太子就跟它商量,愿意用自己的龙珠帮它治好不育症,让它的子嗣又繁殖起来。听龙王三太子这么一说,蛙王也不好再固执了,也不能不给龙王三太子一点面子,就答应了。于是,龙王三太子就把自己口中的龙珠,缓缓吐入蛙王嘴中,让蛙王含在嘴里七七十九天,让龙珠的精华侵入蛙王全身,便可以治好它的不育症。果真,蛙王嘴含龙珠几天后,便气色大好,浑身有劲,精神得很,雄浑的蛙声响彻云天,不久就生下很多小蛙。蛙王一高兴,便施展法力,让这里的溪水又丁叮叮咚流淌了,山泉也汹涌不断,八角又飘香了,翠竹婆娑,蛙声一片……龙王三太子实在太爱这个地方了,临走,它又从东海引来一条水渠,从山顶飞流而下,并在山脚下挖了一个深潭蓄水,让这里的百姓长年累月有水饮用。为了保护好这里的水源,蛙王甘愿永远在溪边守护,最后老了,就成一个化石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后来这里的山民为了纪念龙王三太子,就把这里叫做龙潭村,把这条水渠叫龙潭瀑布,而路边那块石头便是蛙王的化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那以后,这里的村民安居乐业,人蛙共处,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目前,龙潭村总面积约28.11平方公里,其中水田47.5亩,山林34710亩;全村分8个片,共有8个村民小组159户651人。全村主要产业是毛竹、茶叶、八角、采松脂,产业覆盖159户,覆盖率为100%,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茶叶、松脂、八角等农副产品。全村有卫生室1间、农家书屋1间、篮球场1个、戏台1个,全村所有农户均已实现安全饮用水、用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龙潭村文化活动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龙潭村小学</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感谢贝雄军先生提供龙潭瀑布传说资料</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