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西湖

紫荆诗社·青山隐雪

<h3>  这几日,朋友圈被西湖雪景图片爆屏了,江南迎来了难得一遇的大范围降雪,更何况老天钟情眷顾苏杭,把西子湖宠坏了。我在这冻骨的南方,只能蜷缩在尚有余温的被窝里品赏这从未谋面的江南冬雪,记忆也回放到两年前的春末夏初,那杭州学习的几个日子。</h3> <h3>  第一天下午,听完课后,我便乘坐公交车到西湖公园,独自一人饶有兴致租车绕着西湖骑游。虽说是第二次游西湖,第一次游西湖那是01年临近春节,天寒地冻,第一场雪将降未降。时间仓促,我们走马观花似的被导游车带到西湖附近的茶舍农家转了一圈,品茶卖茶,然后又乘车下山。西湖的身影只在透过山道旁的的林子间忽隐忽现。为了赶火车到南京,我只能与西子湖插肩而过了。</h3> <h3> 这次重游,应该是零经验,断桥应该是我小时候听越剧时父亲给我讲得最多的一处景,于是首选断桥游吧。沿着桥亭上下,游人如织,湖边柔嫩的柳条和风摆絮。红装的少女少男们三五成群,在这柔嫩扶疏的柳条间轻骑穿梭,在潋滟的碧波上泛舟谈笑。一大学生模样的帅小伙迎面骑行过来,眉宇俊朗,朝我微微一笑,自然回了一笑。此时忘了自己,又似白素贞,似在等待那千年才一回的相遇,迎面是仪态倜傥的许仙。嫣然一笑,回眸顾盼百媚生。我似笑那凡尘间男女的情爱山盟海誓,有多少夸得过法海高筑的白堤呢!即使真爱,有时也会被这纷扰的尘世淡化了他的色彩。白素贞最可贵的精神是,敢于打破世俗,历尽艰辛,排除万难,守住了真爱,幸福美满</h3> <h3>沿着白堤走下去,水色渐淡,展目望去,原本柔和清晰的远山雾霭渐起。不多时,重重叠叠的云雾与初涨的湖水波澜连接成片,远山近水亭台楼阁,渐渐有了层次。这景致让我想起了白居易那首《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低”。此刻的我不就正穿越时空,游历在他笔下的诗情画意中么?</h3> <h3>  西湖的歌舞唱了千年,唱不完说不尽。湖心亭上一群退休模样的大叔大姐们正深情并茂地演奏千古名段十八相送,一腔婉约绵长的西湖小曲儿随着柔波荡漾开去。湖面初长的莲叶也遮不住这潋滟水光,自兀在和煦的微风中轻轻摇曳它那柔嫩的衣裾。</h3> <h3>拐过右边石板路,隐约见一条周围长满杂树的小径,随不见长,但颇深曲而饶于风致,再往深处走,一隅茶舍茗香氤氲扑面而来。此情此景,油然有一脉幽秘的诗情,浮上我的心头来(唱一腔婉约绵长,舞一段春秋芳华,品一隅茗香氤氲,酌一壶酒纵天涯)。落花铺满小径,才送春走,便辗转于夏的繁盛,未曾遇见秋,心中便有了些寂寥。但想那碌碌人生,能听几声鸟鸣,闻几处花香,与一处风景不期而遇,与一缕清风温柔相待,品一段慢火炖时光的日子便是一种心安和圆满</h3> <h3>穿过茶舍,一片开朗,湖水似载着连绵远山,旷展着我的视域,使我悠然意远,漠然神凝,不免想起想起了宋代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诗句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千古佳句之美景,在此一一展现眼前。于是,我折回原来的酒店,退掉原定的房间,再在西湖边找个小酒店安住下来。</h3> <h3>  第三日下午,提前上完课,便约上几个山西老师一同到西湖泛舟。由于他们提前预定了飞机票,必须在六点赶到机场。这泛舟之事,只能是兴兴而去,草草而收,也算是到西湖一游了。我给自己留够小半天和一个晚上的时间,好让自己的闲情逸致泛滥无边。一个下午没骑车,决定沿着白堤一步步丈量夕阳的厚度,触摸它的余温,相机是我最好的陪伴。沿着前日走过的那段白沙堤继续往下走。午后,阳光变得柔和,那太阳似乎还带着点儿羞涩,许是周围的云彩相伴,白亮的面庞渐渐泛起淡淡的粉红。本是难得的娴静,它翩翩落入湖面,随着柔波荡漾起来,多了几分调皮,忽明忽暗,时聚时散,若即若离。让我无法调准相机的焦距。许是累了,彩丝般的碧波化作天边一抹酱紫,水面逐渐平静下来。我知道,那是另一场恢绮的剧目即将上演了,返回东堤。</h3> <h3>  晚饭后,东堤的游人渐渐多了起来,大概这里是观西湖落日最好的角度。为了抓拍到孤山平湖落日的壮美景色,我在搭建在水面的木台上足等了半小时。太阳西下,天色由起先的蓝紫变成橙红,孤山背对着依然明晃晃太阳,被勾勒出一座高大的剪影,虽没有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的悲壮苍茫。但它下立尘土,上触苍穹,深邃逼人,静谧而庄严。湖边楼阁翘檐的雕龙,顷刻之间也化成剪影,欲腾空飞去。我是气不敢大出,手驮着相机,忘了按下快门,还是想等下一个更恢宏绮丽的惊艳。谢幕前的太阳,渐渐褪去了一身的浮华和光环,大手笔地把断桥湖面抹得酱黄深红,连游人也被铸成一个个小金人似的定格起来,如梦似幻。忽然远处一只水鸟平展双翼,一个花式滑翔掠过柔丝般的湖面,驻脚在湖面的木桩上,遗憾没有即时抓拍这绝美的瞬间。</h3> <h3>为此我又依靠在湖边的木桩,继续静候着它下一次腾起。附近游人多了起来,水鸟也聚了起来,习惯性的在等待游客给他们抛撒食物。一时间,鸟声人声咿呀成片,破坏了我的心情。我不想前功尽弃,排除周围的干扰,目不转睛的望着光圈外的视域。又过了二十分钟左右,突然,不远处一只水鸟扑腾翅膀飞了起来。于此同时,更让我惊喜的是,在更远处,有几个游人乘坐的小艇误闯进我的视域,太阳最后的余光焦聚在小舟上,舟于人瞬间被塑成精致玲珑的剪影。这辉煌的视域,让我窒息,再也不能错过,我毫不犹豫按下快门,记录下西湖最温情祥和的一面。先前过于专注抓拍夕阳,入夜才知,拍照的地方尽然是音乐喷泉。在柳州司空见惯的喷泉,对我来说没有多大的吸引力。</h3> <h3>月明西沉,未曾入睡。</h3> <h3>  西湖的一日,已是风情万种,更何况四时的西湖。当代散文家钟敬文在他的《西湖的雪景》一文中提到,自宋朝以来,平章西湖风景的,有所谓“西湖十景”,“钱塘十景”,里面例有“孤山霁雪”,“断桥残雪”那时会赏玩这些清寒景致的人不多。现在,虽然交通便利物质富足,让许多人走出户外,热衷于拥抱自然。我是怕冷的,《四时幽赏录》中“山窗听雪敲竹”潇潇瑟瑟,声韵悠然,忽而回风交急,折竹一声,这种令人寒颤消骨的清趣,恐怕我也是没有福分消受的了。</h3><h3> </h3><div><br></div> <h3>时光流逝,与学友一别三年,如今天南地北,聚是缘,分离也是一首美丽的诗,愿岁月静好,你我无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