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痛

tongx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永 远 的 痛</b></p><p class="ql-block"> 父亲已经离开一年了。疫情肆虐,签证受阻,无法回归,终身遗憾……!</p> <p class="ql-block"> 每每起笔,父亲的音容笑貌,举止言谈,历历在目,不由得我满眼泪水,五脏俱伤,无法继续而辍笔。就这样写写停停,只形成下面的文字,却不能描述父亲在女儿心目中的完美一生之万一。</p><p class="ql-block"> 父亲走的很安详,面带微笑。翌日清晨,霞光万道,璀璨炫丽,平生50余年,从没见过那么艳丽的朝霞,夺目幔天!这意象是父亲以他特有的方式与我们道别。正如父亲的一生,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父亲,一路平安!我们天家再见!</p> <p class="ql-block"> 感谢父母生养了我们姐妹,不仅把我们带到这个五彩缤纷,灿烂七彩的世界里,而且培养我们拥有看待周遭事物的三观见解。人说生养生养,生是恩,养也是恩。</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我</p> <p class="ql-block"> ⬆️我的妹妹</p> <p class="ql-block"> 父亲极重感情,自离家上学后,每年寒暑假都携家访乡,看望年迈老母、弟妹们。带上奶奶喜欢的蜜饯、点心、哈尔滨红肠;还有给叔叔姑姑们的书籍资料,学习用品。</p> <p class="ql-block"> ⬆️老家的张氏家族部分亲属…….</p> <p class="ql-block"> 家里时常响起戏台搬的吹啦弹唱:父亲拉京二胡,四叔京胡,五叔三弦,大姑客串老生,二姑老旦,二姑父老生,三姑打扬琴……。有时父亲还扮演裘派花脸,旦角由四叔家表妹担当(后来考入中央戏曲学院附中)。</p><p class="ql-block"> 他们总是能想出很多点子,让平平淡淡的生活鲜活起来:或者全家去游江钓鱼;或者野游爬山;或者就宅在家里扎风筝;或者去中学操场上和江边放飞……。哪怕就是全家围坐包饺子也是欢声笑语,愉悦热闹。即使古稀年迈,仍然邀请叔婶、姑姑去海南共度春节,聊天散步,休闲旅游。</p> <p class="ql-block"> ⬆️暑假回老家去东山游玩……</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家人和奶奶合影。</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一些亲朋好友来家聚会。</p> <p class="ql-block"> ⬇️小姑带两位表妹回国探亲与全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 ⬆️小时父母常带我们看大千世界……</p> <p class="ql-block"> 血脉亲戚耳闻目染地影响到我们下一代。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说:“你只有这么一个妹妹,要好好珍惜”。儿时懵懂,不晓得其真正的意义,只是听话照做,上下学一起,与小朋友出去玩也带着妹妹,搞得同学都说我俩是秤杆离不开秤砣。但如果我在外面受了欺负,妹妹绝对二话不说为我出头打气,甚至大打出手……!</p> <p class="ql-block"> ⬆️两个小棉袄依偎着疼爱她们的父母</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我们住了20多年的老教工一舍和大学期间周末回家与父母漫步师大校园⬇️。</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先后出国,又不约而同地来到一个城市,相互照应。两家人逢年过节一起聚餐,姐俩也时常聊天,说点儿悄悄话儿。使得周围朋友都羡慕不已!</p> <p class="ql-block"> ⬆️父亲欣慰地看到:他的两个宝贝女儿已长大成人,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p> <p class="ql-block"> 父亲对我们的教育原则是严格、严厉、严谨,一个字,严!!!小时候家里有一台钢琴,那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俄罗斯艺人带来的琴,很有年代感,象牙琴键,德国琴锤,琴身有花纹图案……。父亲指着二胡和钢琴问我想学哪一个,相比二胡悲凉倾诉的旋律,我更喜欢钢琴的华丽如流水般的声音和和声效果,就选了钢琴。父亲跟我语重心长地说:“既然学,就学好”。所以每次弹琴都是老爸陪练的,从认音识谱、节拍节奏,到音乐处理,无不精益求精,不得半点儿马虎。而且要反复练习,熟能生巧。</p><p class="ql-block"> 直到我上了初中,也懂得自己独立练琴了,才逐渐放手。那时已养成了如何练琴的好习惯。老爸常教育我:“练琴时,要在一个乐句、乐节,甚至一个音上求得眼、手、踏板的协调准确,耳朵更要矫正音色,反复练习确保无误,可能要上百次的练习。还要注意上下乐句链接:4小节、8小节,乃至整乐章。所以才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刚学琴的我——自从选择了钢琴,便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大学毕业后,便一直陪伴我走遍海角天涯……</p> <p class="ql-block"> 感谢老爸引领我走在音乐的路上,饱享其中无尽的乐趣。如今女儿也是桃李满天下:中国、加拿大、美国……。就连外孙也得受益,弹了六年钢琴后,非要学大提琴,说弦乐有种独特的魅力吸引他。 老爸来美国探亲时也不顾休息,为外孙看琴指教!能得到外公的指点和赞扬是莫大的肯定和鼓励,比参赛拿奖还更兴奋激励!</p> <p class="ql-block"> 儿子高中时参加大提琴比赛获奖的奖杯🏆</p> <p class="ql-block"> ⬆️ 您的外孙大一时就获得荣誉学生奖。这里面有您的传承和功劳!</p> <p class="ql-block"> ⬇️ 您的女儿也不负父望,小有业绩……!</p> <p class="ql-block"> ⬆️⬇️我和我的学生们…….</p> <p class="ql-block">⬇️学生们考级获得的奖杯……</p> <p class="ql-block"> 您对待妹妹更是严上加严。学业上引导鼓励辅导,从小学到高中做班长、团支书,直到上大学仍是学生会骨干。</p><p class="ql-block"> 生活上每天吃饭定时、定量,必须五谷杂粮,不得挑食。因为妹妹体质弱,家里只要有好吃的都紧着她先。好巧不巧一年冬天老家的亲戚送来一整只羊,父亲用各种烹煮方法为妹妹调理了一个冬天(外婆病危,母亲带我回老家探望)。从那之后妹妹的身体健壮了很多,也很少生病了。</p><p class="ql-block"> 父亲还为我们每天订两瓶鲜牛奶,门口有个专门放奶瓶的盒子挂墙上,清晨有人送来,然后把前一天的空瓶拿走。在70年代,这可是奢侈品。家里有一个专门热奶的铝合金的小奶锅,每次热完奶后,上面都有一层厚厚的的奶皮,那是我的最爱,用一只筷子轻轻一挑,奶皮便被裹上,吸到嘴里便是满口奶香,五脏六腑都是舒坦……!</p> <p class="ql-block"> ⬆️妹妹和父亲在一起,依然还如小时的顽皮相…….</p> <p class="ql-block">  ⬇️妹妹和孩子与父亲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这是妹妹参加我儿子高中毕业典礼时合影</p> <p class="ql-block">  ⬆️妹妹一家三口👨‍👩‍👦</p> <p class="ql-block">  ⬇️妹妹的儿子也十分优秀,这是他参加钢琴比赛获得的奖杯。</p> <p class="ql-block"> 每次父亲出差回来都会带漂亮裙子或者北方没见过的好吃的:荔枝、杨桃、芒果、芭蕉……还有各式糖果、蜜饯。</p><p class="ql-block"> 生活细节上一样也是很严,自己的事自己做,而且要帮忙做家务。虽然家徒四壁,但要整洁有序,一尘不染。无意间看到父亲年轻独身时的宿舍照片,床铺竟然没有一丝褶皱,枕被叠放齐整,原来这也是父亲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 每次包饺子也是全家人一起做,父亲负责调馅儿的味道和包饺子,母亲负责和面、赶皮儿,我和妹妹也学着包和赶皮儿。父亲常说:“家事要一起做,妈妈也和辛苦的,你们长大了,要为妈妈分担家务”。是的,母亲上下班要做通勤车早六点出门,晚六点回家。而且每天出门前都为全家最好早餐以及准备我和妹妹中午饭,装好饭盒,所以至少要5:30起床才来得及完成。</p><p class="ql-block"> 出国后,我们从不受异乡饮食不合胃口的困扰,想吃什么便自己动手做。父亲来美国探亲时,我们的手艺已得到证实,这都得益于当年父亲的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经意间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家三口👪</p> <p class="ql-block"> 父亲也要求我们如果和朋友有约,晚上必须天黑之前回家。即使长大了以后,处男朋友也不得超过晚上9:00时。</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次我和老魏去看电影(没结婚前):那天是真的晚了,下了公车,远远望去,巷口父亲的身影在来回徘徊,看得出来很是着急,但见我们一脸愧疚,铁青着脸也没有说什么…….!这让老魏也领教了父亲的家教甚严。</p> <p class="ql-block"> ⬇️我的先生老魏和父亲合影</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有时贪玩没写作业,听到父亲下班楼道里(我们住的是大学里的筒子楼)的脚步声吓得我慌忙地爬到桌边去做功课…….。</p><p class="ql-block"> 父亲虽说严厉,但也是慈爱。他从不说我爱你们,却时时处处都流露着爱意。在那个生活只能算是活着的年代里,父亲仍然能想尽办法为生活增添色彩,周末去家附近的农园儿(林业大学校园一角)采集花草;静静地躺在小河边草坪上听林间鸟儿的叫声;为我们姐妹俩取景拍照……!那些照片至今还留存着:文化公园,儿童公园,松花江太阳岛都是童年记忆里留下的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 当然动物园是我们最经常光顾的,因为就在师大对面,走路也就十分钟路程(不仅仅是因为学校布置作业写动物园的作文)。全家一起,带上母亲做的野餐,去动物园郊游。父亲给我们讲解各种动物习性,还要求细心观察它们的动态、体态特征。回家成文后,又逐字逐句的修改。为提高作文水准,还为我们订阅“作文通讯”,“读者文摘”等刊物和名家名著。在那个经济不宽裕的年代,这也是不小的花销。</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一停电,全家无事做,就玩儿成语接龙,或是填词游戏,训练我们的文字功力。还有借着烛光,在墙上做出各种手影:兔子、老鹰、小狗儿、松鼠、大象……。真是奇怪,只见父亲两只手稍微变换一下动作,唯妙唯肖的各种动物就活龙活现般地呈现于眼前。即使至今,我也只学会了几种简单的手法。我猜可能是父亲当时的随性创意吧!</p> <p class="ql-block"> ⬇️妹妹总是活跃气氛的那个角色,看到他们摆的pose,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父亲带我们玩儿的手影游戏……</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形象在我小时候是伟岸高大的。记得每次看父亲演出,当丹红姐(堂姐)报幕时,我的脉搏就加快,随着父亲的身影出现在舞台一角,到大踏步走出幕布到舞台中央,向观众行礼,我怀里的“小鼓”提到了喉咙,小拳头攥的紧紧的,小腿都跟着抖起来。直到音乐响起,才逐渐平复下来……。</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指挥棒下,整个乐队时而像是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时而百转柔肠、如泣如诉;时而峰回路转、又见宽阔…….。现在想起来那是一种敬畏,近乎崇拜了。因为那是父亲每夜挑灯夜战谱曲,每天辛苦排练,如今登台演出的作品。当然和我最亲的姑姑在乐队其中一同演出也是一个因素。</p> <p class="ql-block"> 上大学后,系里调皮捣蛋的熊孩子最怕父亲了。上课时每个人不敢迟到,更不能交头接耳。无论是民乐合奏、木管五重奏、弦乐四重奏,还是课上每个音的准确度、乐章结构布局、乐句的划分、旋律起伏处理、各声部间的呼应,都让每一同学不得不折服!所以都说每次期中期末大考如果张主任要是不来,考试都没意思了,没人听出这么多门道……!</p><p class="ql-block"> 音乐系是多学科建制。从作曲理论、音乐学、指挥,到西洋歌剧、民歌、管弦乐、民乐、钢琴、手风琴键盘,各学科父亲无一不精通。这来源于父亲的博览群书。家里书柜两个房间,各陈列一面墙的专业书籍,各大专业院校的期刊。每天晚饭后,父亲都勤学研读或伏案写作是平日常态。有时业内大家,或是亲朋故旧来访,父亲都与他们侃侃而谈,常常至深夜。每每感慨时间不够用,意犹未尽……!</p> <p class="ql-block"> 自担任音乐系(1985年,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新建音乐专业系科)系主任以来,为建系创收,步入正轨,父亲可谓是呕心沥血……!</p><p class="ql-block"> 他奔走于省教委、学院之间审批资金;外聘各专业团体最高声望的演奏家、学者;调动全系教师的潜力和热情,编写18门课程大纲,使教学程序步入正规。制定各门理论基础共同课教材改革实施方案;主抓艺术高考,严明考级考风,制定主课评分细则。学生毕业音乐会对外公开,邀请省文化厅,省、市各专业团体来挑选优秀毕业生等等……。</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与中央音乐学院刘长福教授合影。</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与指挥家、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鲁日融和作曲家关铭合影。</p> <p class="ql-block"> ⬆️聘请二胡演奏家许讲德来系里讲学。</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繁忙的行政工作同时,仍然担负着二胡主课教学和民乐合奏、木管五重奏、弦乐四重奏的课程。繁重的行政、教学双肩挑工作使父亲患上了三叉神经痛。每每疼痛发作,脸部神经极具抽搐,寝食难安……!</p><p class="ql-block"> 全家一起吃饭时,父亲怕影响我们就餐情绪,让母亲把饭菜分出来拿到另一房间去吃。当经多方医治,稍有缓解,父亲就有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了。</p> <p class="ql-block"> 建立新体系教学观念:父亲曾于1993年出访俄罗斯,学习教学经验和办学理念。1994年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及巡回演出。</p> <p class="ql-block"> 1993年,与院长汪立三出访俄罗斯与俄校方领导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94年,赴日本学术交流巡回演出有关资料及感谢信。</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学生更是桃李满天下。无数省内外、国际获奖。如今他们已遍及全球:维也纳、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学生们也常来家与老师攀谈专业,探讨学术,时常也有至晚留客,小酌几杯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常年来,父亲身边时有来看望的学生。节假日每年探望、庆生。若是学生们有困难或不解之事,只要来老师家坐坐、聊聊,就如拨开迷雾,眼前豁然开朗。就像谢哥说的:“张老师是伟人”!这是一位相识40多年一位老学生的肺腑之言。师生情,胜似师徒情。</p><p class="ql-block"> 音乐这一专业是一对一教学。除了教授琴艺,也授业解惑。父亲对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从招生入学到毕业分配、工作晋级、入围比赛、引导论文、无不搀拉扶持,尽心竭力。</p> <p class="ql-block"> 与历届毕业的学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 父亲因一心扑在工作和教学上,直到退休年龄才想起应该晋升教授,于是每晚研读伏案,撰写论文的同时又继续学习日语。</p><p class="ql-block"> 两年之后,专著:《全国二胡考级作品诠释》、《二胡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刘天华二胡曲京剧因素的识辨》、《传动音乐的流传方式与美感特征》等数十篇学术论文发表于国家头牌期刊,拿下响当当掷地有声的正教授。</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艺术学院院长,我国著名作曲家汪立三先生曾评价:凭借这本著作可以评几个教授,而且你应该再写一部”诠释”的诠释”。意思是说对于理论基础略薄的演奏者或者演奏出身教师而言阅读这本专著有点儿困难……..!</p> <p class="ql-block">  ⬇️著名作曲家汪立三携女儿与音乐系部分教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末,父亲退休后仍然带研究生、博士生。每年带着自己的论文出席全国二胡研讨会。</p><p class="ql-block"> 2008年,70岁时举办教学45周年师生音乐会,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论文集。</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直有练琴的习惯。父亲走后,梅姨(继母)无意间翻到父亲自己录像拉琴的视频,12多分钟背谱演奏。可敢相信这是一位耄耋老人做的事!</p><p class="ql-block"> 多少同龄人或已仙逝,或阿尔兹海默症,而父亲仍然脑筋伶俐,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地拉琴演奏!想起父亲小时候因染天花,不幸一只眼失明,双臂不能正常伸展。但这些都不能阻碍父亲酷爱音乐的热情。他常说自己资质平平,只能勤学苦练;三分天赋,七分勤奋才有成事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严格恪守作息时间。每日早起,看书读报,去早市买菜,上下六楼,没有电梯,几乎不休息。早饭后,做一些器械按摩,稍做休息就出门走走。</p><p class="ql-block"> 即使疫情期间,仍然在50平米的家中每天走7千多步。饭后小眠,之后就是看书、练琴。晚上看电视戏曲,或是喜欢的电视剧。但不管节目有多精彩,只要到21:30时,毫不迟疑,熄灯就寝,绝不贪念。这份毅力与自控力非常人能及!</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博览群书,阅读的习惯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在他的耳闻目染下,我也学会了读书,写日记的习惯。或每次去旅游;或读书感悟;或见事见人随时所想,都不自觉地记录下来。这是我的珍宝,是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和精神食粮。</p> <p class="ql-block"> ⬇️爱读书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 父亲就像人生的导航仪一样,用他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我和妹妹的生活方式和习性:合理安排时间,每天、每月、甚至年度计划。从平时生活饮食起居到选修专业,人生事业发展规划,无不面面俱到,细致入微。父亲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深深地感动到周遭的师生、朋友,爱戴备至。</p><p class="ql-block">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是父亲一生的座右铭。</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和老魏出国前,正赶上热播的电视剧“牵手”在热播。父亲借着这个话题,曾与我促膝谈心:“出国不比在家,遇到难事要两人商量,夫妻间不要总讲对错,情字当先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多从自身找原因,别总看对方的不是,人无完人。改变别人很难,只能改变自己,多为对方考虑,换个角度立场想想看” 。当初是真不懂,只凭着一股子冲劲儿闯出国。经过20多年的事业打拼,生活磨合,逐渐体会到了父亲言语的深意,感激父亲的教诲!</p> <p class="ql-block">  ⬇️老魏既是姑爷又是儿子,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p> <p class="ql-block">  父亲和两个外孙——这是他最大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自母亲2007年因病去世后,父亲每隔三两年就来一次美国看望我们,姐妹两家轮流住。</p><p class="ql-block"> 我们带父亲去夏威夷坐游轮;阿拉斯加登冰山;佛罗里达游玩迪士尼乐园;洛杉矶看惊涛骇浪;领略五大湖壮美浩瀚;欣赏芝加哥世界顶级交响乐团演出;参加波士顿表妹婚礼;游览美国东部几大城市历史遗迹、风土人情、地标建筑……!</p> <p class="ql-block">  ⬆️⬇️游览世界三山五岳……</p> <p class="ql-block">  ⬆️ ⬇️在波士顿参加表妹的婚礼……</p> <p class="ql-block"> 父亲喜欢旅游和摄影。每次都扛着他的宝贝单反相机到处留下他拍摄的足迹,带回国,想我们的时候就翻翻看……。我家的墙上还挂有父亲的摄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  ⬇️喜欢摄影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  ⬇️⬆️父亲也是热爱生活之人</p> <p class="ql-block">  ⬇️在妹妹家吃火锅🍲</p> <p class="ql-block">  父亲也喜爱运动</p> <p class="ql-block">  ⬇️一家人出去郊游</p> <p class="ql-block"> 写着写着不自觉地想起了母亲。父亲和母亲是名符其实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满目兰亭看冷眼,唯我红梅何去”?这是父亲想念母亲时写的诗句。当时正至春节,母亲回外婆家照顾生病的外婆,只留父亲在祖母家过年。家里虽然弟妹们团圆热闹,但却唯独缺少母亲在身边,不尽略显孤独。</p> <p class="ql-block">  ⬇️父亲喜爱的两个女人,竟然都有一个“梅”字?或许是他钟爱“梅花“的一个“理由”……?</p> <p class="ql-block"> ⬇️少年时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 从初中时父母便相识,母亲常来父亲家玩儿,和叔叔姑姑相处十分融洽。当时还不谙世事的四叔还问父亲,为什么她总来?因为母亲一来,父亲就不能和弟弟妹妹们一起玩了,感觉像是被夺走了一般。</p><p class="ql-block"> 高中时,父亲是文艺部长,母亲是体育部长。然后两人分别考入音乐学院和体育学院。大学毕业后又都留校任教。那时候能留校当老师实属不易,除了品学兼优还得政治觉悟高,尽管那时还讲出身,但父亲的专业能力无人可比…….!首届“哈尔滨之夏” 独奏演出脱颖而出…….!</p> <p class="ql-block">  ⬇️年轻时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 祖父去世早,家境清寒。大爷、二大爷也很小就离家谋生。父母每年寒暑假回老家两次,每次又都两个多月时间,和身下弟妹感情很好,尤其母亲和大姑又是学校一个摩托队成员,相处胜似亲姐妹!她们曾经飒爽英姿,一身的黑色皮衣,两个粗厚的辫子垂于耳后,表情自信果敢,傲然舒阔……。</p><p class="ql-block"> 如果弟妹们来哈尔滨探亲,那就更不必说,打地铺,或上下铺,哪怕借宿,母亲都一如既往地热情周到,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倾其所有做各种好吃的(尽管那时也没啥好吃的)。</p><p class="ql-block"> 家中常年不断有人来,有富锦叔叔姑姑,也有山东老家大表舅、二表舅,他们都是军人,穿着军装,可神气呢!还有父亲的老学生们也常来看望。</p><p class="ql-block"> 系里的学生也是家里的常客,有时家里没人,就直接去厨房碗架里找吃的(在那个夜不闭户的年代,这并不稀奇)。可想而知,如果女主人不是好客亲善的性格,哪个敢来家里这般随意。</p><p class="ql-block"> 长大后,我和妹妹都在师大上学,每周末都是我们女孩子们的天下:巧得很,大姑弟妹家孩子和妹妹在生物系是同班同学,四婶大姐家孩子也在体育学院,还有父亲的老朋友家孩子也在师大教育系。所以几乎每个周末都人流不断,熙熙攘攘,举杯言欢,嬉笑玩闹。母亲就是这般好客热情。邻里之间也相当和睦。</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与大姑</p> <p class="ql-block"> 母亲曾经是速滑教练,黑龙江省二级蓝球运动员。晶莹如镜的冰面上,曾经留下过铿锵飒爽的身影,一双银色冰刀,曾经滑出当年的风华正茂,异彩飞扬。母亲的定点投篮也是百发百中的,令我佩服的五体投地!但因常年冰上寒冷,年老身体渐衰,很多病找上门。所以即使妹妹继承了母亲的体育天赋,她也决然不同意妹妹搞这一专业,可以作为爱好,强健身体。</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家里每人有双冰刀,都是母亲教课淘汰下来用旧了的。但母亲手巧,把旧的冰刀卸下来,重新安装到新买的冰鞋上,再在磨刀架上打出刃来,就变成了一双新冰刀鞋。</p><p class="ql-block"> 周末全家一起去冰场滑冰是冬天里最愉快的户外活动了。记得我第一次上冰,扶着冰球场护栏走了一圈,就能独立滑行了!学校体育课上,我还教同学们滑冰呢。比赛中轻而易举拿下第二名,心里别提多美了!</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母亲常说:“孩子长大都要离家飞走的,翅膀硬了,至于能飞多高,就看你们本事了”。也是,父亲也不知怎的,给妹妹的爱称就是二鸟。没想到,这两只鸟长大后竟真的飞走了,而且在半年内相继飞走,飞的好高好远,到地球的尽头,加拿大!时差12小时。本来围前围后的热闹家庭一下子走了三个人,能不想嘛……!</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觉得母亲生病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突然的离家?!</p> <p class="ql-block">  ⬇️母亲冰上英姿…….</p> <p class="ql-block"> 父亲对外婆、外公也是无差别的孝顺。在那个衣食住行都凭票供应的时代,父母都省吃简用,拿出工资的一部分寄回老家,贴补家用。</p><p class="ql-block"> 外婆住院赶上母亲刚刚做完手术在恢复期,父亲心疼母亲,就代女儿回家床前尽孝。后来又接患有直肠癌的外公来省城治疗、手术,直至离世。父亲怕母亲身体受不住长途奔波,自己把外公外婆的骨灰送回山东老家,入土为安。</p> <p class="ql-block"> ⬇️2002年两只鸟飞走后,父亲母亲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家的老朋友在父亲五十岁生日时写给父亲和母亲的诗句:</b></p><p class="ql-block">一生清正慰灵台</p><p class="ql-block">天命时节会英才</p><p class="ql-block">琴音沁的群仙醉</p><p class="ql-block">更有芬芳桃李开</p><p class="ql-block">如花时节冰上云</p><p class="ql-block">银刀滑破万里痕</p><p class="ql-block">更怀千古柔肠意</p><p class="ql-block">半付儿郎半付君</p> <p class="ql-block">  ⬆️⬇️伉俪情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22 年的中秋词:</b></p><p class="ql-block">金烏坠,玉兔升,</p><p class="ql-block">秋月御挽关山行,</p><p class="ql-block">胡弓韶乐舞婵娟,</p><p class="ql-block">总是乡愁情!</p> <p class="ql-block">  ⬇️父亲摄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在整理父亲手稿时发现一篇从前送友人的词</b></p><p class="ql-block">春雨绵绵</p><p class="ql-block">萧瑟意风寒</p><p class="ql-block">一盏暖酒情脉脉</p><p class="ql-block">唠唠语义桃源</p><p class="ql-block">昔日寒窗三载</p><p class="ql-block">今日鬓发苍白</p><p class="ql-block">挚手共勉业继</p><p class="ql-block">并祝珍重康泰</p><p class="ql-block"><b> —— 清平乐 - 别许君返滨</b></p><p class="ql-block"><b> 丁已年三月初八</b></p> <p class="ql-block">  ⬇️父亲摄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 🌟 🌟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父亲在八十大寿时感慨自己一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七 律</b></p><p class="ql-block">信步悠然八零後</p><p class="ql-block">執意門生會親友</p><p class="ql-block">大鬥暢飲龍泉液</p><p class="ql-block">二泉雅奏宮羽儔</p><p class="ql-block">三曲妙詠秋月笛</p><p class="ql-block">四筆俏書耄耋壽</p><p class="ql-block">回首傳承流金歲</p><p class="ql-block">賓朋高義鑒春秋</p> <p class="ql-block">  ⬇️我和妹妹专程从美国回来,为父亲庆贺八十寿辰!🎂🌹🌹🌹</p> <p class="ql-block"> 我们诚挚感谢梅姨对父亲十六年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p><p class="ql-block"> 同父亲一起去旅游、散步、做饭、购物…….。这些点点滴滴地陪伴是我们远在天涯的女儿无法做到的。</p><p class="ql-block"> 父亲与梅姨是佛友,也常论道佛事,乐善好施。一次买菜回来打开口袋看时,发现有一些已经烂掉了,而父亲却说,“商家也不容易,卖给咱们就当接济他们了”。…….</p> <p class="ql-block"> ⬆️⬇️与梅姨合影</p> <p class="ql-block"> ⬇️真诚感谢父亲家人和兄弟姊妹一生的陪伴……!</p> <p class="ql-block"> 张家老寿星九十高龄,耳不聋眼不花,在众星捧月下,快乐的享受晚年……!👍</p> <p class="ql-block"> ⬇️奶奶90大寿,儿女们和祖孙三代亲人回老家一起为奶奶庆生🎂🎉🎉🎉🌹🌹🌹</p> <p class="ql-block"> ⬇️兄弟姊妹共十人,自离家创业,有的几十年未曾相聚,大伯、二伯回老家较少!这次借老祖宗大寿,有九人回乡省亲为老人庆生,独缺在美国未归的老姑……!</p> <p class="ql-block"> ⬇️张家人丁兴旺,人要聚齐至少四五十人,天涯海角,各自奔忙……!这次能聚集二十几人,实属难得!</p> <p class="ql-block"> 父亲八十大寿,亲人们又从四面八方相聚冰城,再次验证这份情浓于水的亲情……!</p> <p class="ql-block"> ⬇️父亲曾开玩笑地和四叔逗趣儿:这是我“狡兔三窟”的晚年生活:哈尔滨、美国、海南…….!</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19年,父亲最后一次来美回国,芝加哥机场过安检:回眸一笑,挥手洒脱告别!没想到竟把我们永远相隔于天地间…….😭🙏</p> <p class="ql-block"> 最近有个习惯:每当我走在曾经和父亲一起散步的小区路上,常常仰望高天,晴空湛蓝,几抹白云,便不自觉地向上张开手臂,就像以往与父亲拥抱一样,脑海了浮现父亲慈爱的笑容,我知道他在上面看着我们,看着我们走应该走的路,带着他的期许,更坚定,快乐地生活下去!父亲:“ 想您,真的很想……”!😭 🙏&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024年1🈷️9日 (完稿)铭舒</b></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音容笑貌永存心底!🙏🙏🙏</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附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生 平</b></p><p class="ql-block"><b> 张慧元(1939-2023),二胡教育家,理论家。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二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专著《全国二胡考级作品集诠释》,主编《张继让先生二胡作品》,论文《刘天华二胡京剧因素识辨》,《中国传统器乐教学审视》,《传统音乐的流传方式与美感特征》,《文化回归民乐若干问题的思考》,《刘天华两首二胡曲的再识辨》,《二胡曲‘病中吟’考析》,《二胡教学须注重传统文化本源》等数十篇论文。创造二胡练习曲120首;二胡曲《中州盛会》,《京韵·南梆子》,《上元灯会》,《洱源歌舞》等;高胡曲《江山多娇》;民族管弦乐《‘江姐’主题随想曲》,《变体哪吒令》,《海青新歌》等。平生业绩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教授大典》。</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