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来梅市,德国北部城市,不来梅(Bremen)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8世纪,不来梅即已建城。1260年不来梅加入汉萨同盟,中世纪后期与汉堡、吕贝克等几个重要的汉萨城市控制着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商业通道 [1]。1646年不来梅成为自由帝国城市,不属于任何领主,由帝国直辖,因此不来梅全称为“自由汉萨城市不来梅”。 不来梅人口66万,它是德国不来梅州的州府、第二大港口城市、第五大工业城市和西北部的中心。不来梅的优势产业包括汽车汽配、食品加工、航天航空、航运物流、贸易、新能源等行业。 [2]不来梅州的另一座城市不来梅哈芬(即不来梅港市)位于威悉河入海口,建于1827年,它与不来梅市相距约60公里。不来梅是最早开展对华贸易的一个德国城市,1861年由清政府与普鲁士签订的《中德通商条约》中提及的“汉谢城伯磊门”即是汉萨城市不来梅的古称。<br><br>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447名。 [3] 不来梅市共划分为5个大区(Stadtbezirk),19个城区(Stadtteil)和88个街道(Ortsteil)。不来梅市辖区最长处约38公里,最宽处约16公里。按照面积大小计算,它在德国的城市中排名第13位;按照人口数量计算,它是德国西北部最大的城市和全国第10大的城市。<br><br> 不来梅哈芬的远洋港区也隶属于不来梅市,但由不来梅哈芬市代管。两市签订的代管协议包括垃圾清理、消防、救护等内容。 2004年,不来梅市政广场和罗兰石雕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 不来梅的市徽是一把哥特式的银钥匙。因为汉堡的市徽是一座城门,不来梅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汉堡是通往世界的大门,不来梅是这扇门的钥匙。” 不来梅市旗的图案由从上至下红白相间的八条条纹和靠旗杆一侧红白相间的方块组成。因其多层次的纹路与让人联想起五花肉,不来梅市旗也被戏称为“培根旗”或者“五花肉旗”。红白色是汉萨同盟的传统色彩。 因为不来梅重要的区域位置,40多个国家在不来梅设有领事馆和荣誉领事。 超过3000名华人华侨旅居不来梅 [7],超过150家中国企业在不来梅落地生根 [8]。 联邦级高速公路A1和A27在不来梅东南郊的三叉口处交接。A27高速公路在往不来梅哈芬的方向还分出A270高速,通往不来梅北的法格区(Farge)。除了高速公路以外,联邦级普通公路B6、B74和B75也经过不来梅市。 因为地势较为平坦,不来梅属于自行车使用率最高的德国大城市。全市拥有560公里与机动车道平行的自行车辅道。在公园、绿地和堤岸一般也有专门的自行车道。<br>此外,从汉诺威明登市经过不来梅一直通往北海、近500公里长的威悉河自行车道,还有从不来梅通往汉堡市、约150公里长的自行车道都是四通八达的德国长途自行车道网络的一部分。 2005年,不来梅和不来梅哈芬从36个德国城市脱颖而出,被德国科学促进会评选为“科学之城”。